一种车辆及其转向轴的防尘装置论文和设计-杨健

全文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及其转向轴的防尘装置,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向轴在所述转动孔内转动;至少两个密封部,所述密封部位于所述转动孔内,用于密封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转向轴;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密封部沿所述转向轴的轴向分布。该防尘装置的转动孔内包括多个密封部,且该密封部用于密封转向轴和防尘装置,从而能够防止尘土等杂质进入防尘装置的转动孔内导致转向轴划伤,同时,由于各密封部在防尘装置的转动孔内轴向分布,而发动机舱和驾驶舱也沿转动轴的轴向分布,因此,该密封部还能够起到密封驾驶舱和发动机舱的作用,且设置多个密封部时,能够提高该防尘装置对灰尘等杂质的隔离作用,提高该防尘装置的密封性能。

主设计要求

1.转向轴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向轴在所述转动孔内转动;至少两个密封部,所述密封部位于所述转动孔内,用于密封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转向轴;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密封部沿所述转向轴的轴向分布。

设计方案

1.转向轴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向轴在所述转动孔内转动;

至少两个密封部,所述密封部位于所述转动孔内,用于密封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转向轴;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密封部沿所述转向轴的轴向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包括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沿轴向分布,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或所述第二本体部与车身相连;

所述第一本体部开设有第一转动孔,所述第二本体部设置有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一转动孔与所述第二转动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装置形成有第一密封腔和第二密封腔,所述第一密封腔和所述第二密封腔沿轴向分布;

所述防尘装置包括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两个所述密封部;

所述第一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一密封腔,所述第二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二密封腔;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转向轴,所述第二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第二本体部与所述转向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外壁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内壁、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支架形成所述第一密封腔,或者,所述支架形成所述第一密封腔的一部分;

所述支架形成所述第二密封腔,或者,所述支架形成所述第二密封腔的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沿轴向,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密封腔的至少一个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沿轴向,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腔的至少一个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内部具有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

所述第一本体部连接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本体部连接有第二限位部;

沿轴向,所述第一台阶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分别形成所述第一密封腔的两侧壁,所述第二台阶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形成所述第二密封腔的两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沿所述支架的轴向分布;

所述第一本体部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配合的第一卡接配合部,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接部配合的第二卡接配合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具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径向隔离部;

沿轴向,所述径向隔离部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二本体部中,一者开设有定位孔,另一者设置有定位部。

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包括内层部和外层部;

沿径向,所述外层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相抵,并通过绑带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部还包括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翻边部;

所述翻边部与车身相抵。

12.车辆,包括车身和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系统包括转向轴和防尘装置;

所述防尘装置为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装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及其转向轴的防尘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设置有转向系统,该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转向柱和转向轴等部件,其中,转向轴与转向器和转向柱连接,通常情况下,转向器布置于发动机舱,转向柱布置于驾驶舱,因此,转向轴与转向器连接时需穿过驾驶舱,为了防止车底的尘土、泥水和噪音传到驾驶舱,需要在驾驶舱地板孔出设置转向轴防尘罩。

目前,现有的转向轴防尘罩包括橡胶材质的结构,并通过将该橡胶结构与车身之间挤压变形形成密封。但是,该转向轴防尘罩的密封结构密封效果较差,无法有效防止尘土、泥水和噪音传到驾驶舱。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及其转向轴的防尘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向轴的防尘装置,包括:

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向轴在所述转动孔内转动;

至少两个密封部,所述密封部位于所述转动孔内,用于密封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转向轴;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密封部沿所述转向轴的轴向分布。

优选地,所述本体部包括第一本体部和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沿轴向分布,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或所述第二本体部与车身相连;

所述第一本体部开设有第一转动孔,所述第二本体部设置有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一转动孔与所述第二转动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防尘装置形成有第一密封腔和第二密封腔,所述第一密封腔和所述第二密封腔沿轴向分布;

所述防尘装置包括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两个所述密封部;

所述第一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一密封腔,所述第二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二密封腔;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转向轴,所述第二密封部用于密封所述第二本体部与所述转向轴。

优选地,所述防尘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外壁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内壁、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支架形成所述第一密封腔,或者,所述支架形成所述第一密封腔的一部分;

所述支架形成所述第二密封腔,或者,所述支架形成所述第二密封腔的一部分。

优选地,沿轴向,所述第一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密封腔的至少一个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沿轴向,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二密封腔的至少一个侧壁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支架的内部具有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

所述第一本体部连接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本体部连接有第二限位部;

沿轴向,所述第一台阶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分别形成所述第一密封腔的两侧壁,所述第二台阶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分别形成所述第二密封腔的两侧壁。

优选地,所述支架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沿所述支架的轴向分布;

所述第一本体部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配合的第一卡接配合部,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接部配合的第二卡接配合部。

优选地,所述支架具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径向隔离部;

沿轴向,所述径向隔离部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第二本体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二本体部中,一者开设有定位孔,另一者设置有定位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部包括内层部和外层部;

沿径向,所述外层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相抵,并通过绑带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本体部还包括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翻边部;

所述翻边部与车身相抵。

同时,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转向系统,所述转向系统包括转向轴和防尘装置;

所述防尘装置为以上所述的防尘装置。

本申请中,该防尘装置的转动孔内包括多个密封部,且该密封部用于密封转向轴和防尘装置,从而能够防止尘土等杂质进入防尘装置的转动孔内导致转向轴划伤,同时,由于各密封部在防尘装置的转动孔内轴向分布,而发动机舱和驾驶舱也沿转动轴的轴向分布,因此,该密封部还能够起到密封驾驶舱和发动机舱的作用,且设置多个密封部时,能够提高该防尘装置对灰尘等杂质的隔离作用,提高该防尘装置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转向轴的防尘装置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仰视图;

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

图5为图4中Ⅰ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5中支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本体部;

11-内层部;

12-外层部;

13-翻边部;

14-绑带;

2-第二本体部;

21-定位部;

3-支架;

31-径向隔离部;

32-配合部;

321-第一台阶部;

322-第二台阶部;

323-配合孔;

33-第一卡接部;

34-第二卡接部;

4-第一密封部;

5-第二密封部;

6-第一限位部;

7-第二限位部;

A1-第一预设间隙;

A2-第二预设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请参考附图1~6,其中,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转向轴的防尘装置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仰视图;图4为图3的A-A向剖视图;图5为图4中Ⅰ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5中支架的剖视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轴的防尘装置,该防尘装置与车身钣金连接,用于隔绝发动机舱和车身内部,起到防水、防光、防尘、减少噪音的作用。具体地,该防尘装置用于车辆的转向系统,车辆的转向系统包括转向轴、转向器和转向柱等部件,且转向器与转向柱通过转向轴连接,转向器安装于车辆的发动机舱,转向柱安装于车辆的驾驶舱,而发动机舱与驾驶舱之间通过车身钣金相隔离,因此,该转向系统安装时,需要在车身钣金开安装孔,转向轴穿过该安装孔连接转向器与转向柱,同时,该防尘装置覆盖于车身钣金的安装孔处,用于隔离发动机舱与驾驶舱。

另外,该防尘装置安装后,转向轴需穿过该防尘装置,因此,转向轴能够相对于防尘装置转动。

具体地,该防尘装置包括本体部,该本体部开设有转动孔,转向轴能够在该转动孔内转动,以便能够完成车辆的转向操作;同时,该防尘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密封部,且各密封部均安装于该本体部的转动孔内,其中,至少两个密封部沿转向轴的轴向分布,且该密封部与转向轴过盈配合。

本申请中,该防尘装置的转动孔内包括多个密封部,且该密封部用于密封转向轴和防尘装置,从而能够防止尘土等杂质进入防尘装置的转动孔内导致转向轴划伤,同时,由于各密封部在防尘装置的转动孔内轴向分布,而发动机舱和驾驶舱也沿转动轴的轴向分布,因此,密封部还能够起到密封驾驶舱和发动机舱的作用,且设置多个密封部时,能够提高该防尘装置对灰尘等杂质的隔离作用,提高该防尘装置的密封性能。

具体地,如图1~4所示,该防尘装置中,本体部包括第一本体部1和第二本体部2,其中,该第一本体部1和第二本体部2沿轴向固定连接,二者形成该防尘装置的外壳部件。同时,该第一本体部1开设有第一转动孔,第二本体部2设置有第二转动孔,该第一转动孔与第二转动孔连通,转向轴能够在该第一转动孔和第二转动孔内转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部1为橡胶结构,设置于驾驶舱内,且在车身钣金的安装孔内,与车身钣金的上钢板连接;该第二本体部2为硅胶结构,设置于驾驶舱外,且在车身钣金的安装孔内,与车身钣金的上钢板相连,即本申请中的第一本体部1与转向柱分体设置,第二本体部2与转向架分体设置,因此,本申请中的转向轴防尘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型号的车辆。同时,由于本申请中的防尘装置包括分体结构的第一本体部1和第二本体部2,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该防尘装置的适用性和安装灵活性。

进一步地,该防尘装置形成有第一密封腔和第二密封腔,其中,该第一密封腔和第二密封腔沿轴向分布;相应地,该防尘装置包括第一密封部4和第二密封部5两个密封部;其中,第一密封部4位于第一密封腔,第二密封部5位于第二密封腔,且该第一密封部4用于密封第一本体部1与转向轴,第二密封部5用于密封第二本体部2与转向轴。

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该防尘装置的第一密封部4与第二密封部5,能够实现防尘装置与转向轴之间的双层密封,且两密封部沿轴向分布时,能够提高该防尘装置对轴向分布的驾驶舱和发动机舱的隔离密封,从而提高该防尘装置的密封性能。

当然,该防尘装置还可包括两个以上密封部,从而进一步提高该防尘装置的密封性能。

另外,该防尘装置中,由于第一本体部1为橡胶材质,第二本体部2为硅胶材质,二者均为具有一定的弹性的结构,因此,当将两密封部安装于该第一本体部 1和第二本体部2时,两本体部能够弹性变形,导致密封部对本体部与转向轴之间的密封效果较差。本申请中,通过在该防尘装置中增设刚性较大的支架3,从而提高该防尘装置的密封性能。

具体地,如图5所示,支架3的外壁与第一本体部1的内壁、第二本体部2的内壁固定连接,其中,该支架3为硬质塑料材质,与第一本体部1和第二本体部2 相比,该支架3具有较高的刚度,受压时不易变形。且该支架3开设有配合孔323,转向轴能够在该配合孔323内转动。

该支架3形成上述第一密封腔,即该第一密封腔的侧壁全部由支架3形成,或者,支架3参与围成第一密封腔,即该第一密封腔的部分侧壁由支架3形成;同时,该支架3形成上述第二密封腔,即该第二密封腔的侧壁全部由支架3形成,或者,该支架3参与围成第二密封腔,即该第二密封腔的部分侧壁由支架3形成。

本实施例中,由于与第一本体部1和第二本体部2相比,该支架3为刚性较高的结构,因此,当该支架3围成至少部分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时,使得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不易变形,从而保证第一密封部4和第二密封部5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另外,本实施例中,支架3除能够用于形成密封腔外,还能够用于与第一本体部1和第二本体部2相连,从而能够提高二者相连的可靠性,并能够提高该防尘装置的刚度。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沿轴向,第一密封部4与第一密封腔的至少一个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预设间隙A1,同时,沿轴向,第二密封部5与第二密封腔中的至少一个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预设间隙A2。

本实施例中,两密封部与对应的密封腔侧壁之间沿轴向具有预设间隙,同时,由于两密封部与转向轴之间过盈配合,该密封腔与转向轴沿径向压紧密封部,使得该密封部沿轴向变形,因此,上述密封部与密封腔侧壁之间的轴向预设间隙 (第一预设间隙A1和第二预设间隙A2)能够提供密封部沿轴向变形的空间,提高密封部的寿命,且该密封部变形后,其一个端面与转向轴相抵,其余各端面均与对应密封腔的侧壁相抵。

因此,本实施例中,该防尘装置与转向轴配合后,两密封部能够压紧于对应的密封腔和转向轴之间,且该密封部与密封腔的各表面均接触,从而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具体地,如图6所示,该支架3内部具有向内凸起的配合部32,其中,该配合部32的直径与转向轴的直径相适配,且该配合部32沿轴向的尺寸小于支架3沿轴向的尺寸,因此,该配合部32沿轴向的两端部形成第一台阶部321和第二台阶部 322,该第一台阶部321与第二台阶部322沿轴向分布。同时,如图5所示,该第一本体部1还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部6,第二本体部2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部7,该第一台阶部321与第一限位部6分别为第一密封腔沿轴向的两侧壁,第二台阶部322 与第二限位部7分别为第二密封腔的两侧壁。

如图5所示,该第一限位部6和第二限位部7分别位于支架3沿轴向的两端部,从而使得上述第一密封腔和第二密封腔均形成于支架3的端部。

当然,该支架3内部还可开设有凹槽,该凹槽形成上述两密封腔,即此时密封腔的各侧壁全部由支架3形成。但是,本实施例中,两密封腔由支架3和对应限位部围成时,不仅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还可通过改变两限位部的位置来调整密封腔的大小,提高适用性并降低加工装配难度。

另外,上述第一密封部4和第二密封部5可为软密封结构,例如毡圈等。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该支架3与第一本体部1和第二本体部2之间卡接相连,其中,支架3的外周壁设置有第一卡接部33和第二卡接部34,且该第一卡接部33和第二卡接部34沿支架3的轴向分布。相应地,第一本体部1的内壁设置有与第一卡接部33配合的第一卡接配合部,第二本体部2的内壁设置有与第二卡接部34配合的第二卡接配合部32,第一卡接部33与第一卡接配合部卡接,从而实现第一本体部1与支架3之间的固定连接,第二卡接部34与第二卡接配合不卡接,从而实现第二本体部1与支架3之间的固定连接。

其中,上述卡接部和卡接配合部中,一者为凸块,另一者为凹槽。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该支架3具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径向隔离部31,沿轴向,径向隔离部31位于第一本体部1和第二本体部2之间,因此,第一本体部 1和第二本体部2均与支架3固定连接后,二者之间还通过该径向隔离部31隔离。由于第一本体部1和第二本体部2均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二者连接后存在一定的变形,当二者通过刚性结构的径向隔离部31隔离时,能够降低二者的变形量。

另外,如图5所示,该第一本体部1包括内层部11和外层部12,其中,该内层部11用于与支架3相连,并开设有用于转向轴转动的转动孔,外层部12与内层部 11之间具有空腔,沿轴向,该外层部12朝向第二本体部2的方向延伸,从而使得该外层部12与第二本体部12沿径向相抵,且二者相抵后,外周通过绑带14相连,从而使得第一本体部1与第二本体部2除通过支架3相连后,还通过绑带14相连,提高二者的连接可靠性,同时,还能够防止防尘装置安装时由于第一本体部1与第二本体部2分离导致的安装精度较低。

同时,如图1所示,该支架3与第二本体部2中,一者开设有定位孔,另一者设置有定位部21,当该定位孔与定位部21配合时,表示防尘装置的各部件处于预设的安装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该第一本体部1中,其外层部12的外侧设置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翻边部13,当该防尘装置安装于车身的安装孔时,该翻边部13能够与车身钣金相抵,从而能够起到密封的作用。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转向系统,该转向系统包括转向轴,车身开设有用于转向轴穿过的安装孔,在该安装孔的位置,该车辆还设置有防尘装置。其中,该防尘装置为以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防尘装置。

由于上述防尘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括该防尘装置的该车辆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车辆及其转向轴的防尘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7812.2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5(重庆)

授权编号:CN209856371U

授权时间:20191227

主分类号:F16J15/16

专利分类号:F16J15/16

范畴分类:27E;

申请人: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01135 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两江大道618号

发明人:杨健;黄国庆;傅绍林

第一发明人:杨健

当前权利人: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刚;龚敏

代理机构:1144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车辆及其转向轴的防尘装置论文和设计-杨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