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粒子论文_刘书静,李江涛,顾芳,王海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胶体粒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粒子,胶体,动力学,粘合剂,结构,明治,粒子束。

胶体粒子论文文献综述

刘书静,李江涛,顾芳,王海军[1](2019)在《Patchy胶体粒子的结晶、玻璃化和凝胶化问题(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了中性多缔合位点Patchy胶体粒子系统的相图及其相关问题.在研究中,计入了分子间的硬芯Lennard-Jones势和缔合作用,进而阐明了系统的流体相(F),无规密积相(RCP)和面心立方相(FCC)之间转变的相态结构.在体系丰富的相结构中,F-F,FRCP及F-FCC相转变以及描述粒子间联结性的溶胶-凝胶转变相互影响,致使一些相态在不同相互作用强度时可以呈现亚稳态和稳态.同时,本文重点阐述了缔合能量以及patch数目对体系的临界温度、临界密度、临界叁相点以及溶胶-凝胶转变等的调控机制.(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期刊2019年03期)

王艳辉,邹庆智,朱有亮,付翠柳,黄以能[2](2019)在《软叁嵌段两面神胶体粒子自组装行为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软补丁粒子模型及相应的介观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软叁嵌段两面神胶体粒子在稀溶液条件下的自组装行为.通过合理调节补丁大小和补丁之间的吸引强度,软叁嵌段两面神胶体粒子能够自组装形成非常丰富的聚集结构,包括线状结构、六方柱状结构、体心四方束状结构以及叁维网络状结构.此外,分析了与纤维结构类似的体心四方束状结构形成的动力学机理.模拟结果为实验上设计并制备新颖的超胶体纳米结构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崇[3](2019)在《碳/硫化钼基复合胶体粒子的结构和组分设计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便携式电子设备和能源电动汽车的普及,客观上有利于缓解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寿命长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然而,商业化的负极石墨材料理论比容量低(372 mAh g-1),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探索研究具有较高比容量、低成本且环境友好的电极材料,对缓解能源危机和未来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本论文选取层状硫化钼(MoS2)来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MoS2具有类石墨的二维层状结构,层间通过微弱的范德华力相连接,因此MoS2结构容易实现锂离子嵌入和脱出,是优异的负极材料(理论比容量670 mA h g-1)。然而MoS2的导电性却不尽人意,这归因于其半导体性质以及体积膨胀的问题,导致其电化学性能降低。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分别设计合成了单分散中空叁明治型SiO2@C@MoS2复合微球,核壳结构Fe3O4@C@MoS2复合材料以及TiO2@C@MoS2复合微球,并且通过SEM,TEM,XRD,XPS和Raman等手段探究了其形貌特征和晶体结构。我们设计合成的SiO2@C@MoS2、Fe3O4@C@MoS2和TiO2@C@MoS2复合材料,是分别通过SiO2@PDA@MoS2、α-Fe2O3@PDA@MoS2和PS@TiO2@PDA@MoS2材料在N2氛围下,800℃、600℃和800℃条件下退火2 h得到的。它们具有的结构中,复合材料表层锚定的MoS2纳米片具有优异的锂离子嵌入能力;中间的碳夹层是通过聚多巴胺(PDA)碳化形成的氮掺杂碳层,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又能对其表面锚定的MoS2纳米片进行有效的束缚。微球内层的SiO2和部分刻蚀的Fe3O4本身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较低的放电平台,中空以及核壳结构都能够缓解其在脱嵌锂离子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效应,TiO2具有稳固的物理化学性质。基于这种协同包覆的策略,我们制备的复合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1)当电流密度为0.2 A g-1时,SiO2@C@MoS2初始容量为1039 mA h g-1,初始库伦效率高达82.7%,在1 Ag-1的高电流密度下循环300圈后,其容量仍保持在600.4 mAh g-1。(2)0.2 Ag-1电流密度下Fe3O4@C@MoS2的初始容量为1335.5 mAh g-1,初始库伦效率为80.5%,0.2 Ag-1循环150圈后容量保持在686.5 mAh g-1。(3)电流密度为0.1 A g-1时,TiO2@C@MoS2初始容量为1642.4 mA h g-1,首次循环的库伦效率达到80.7%,1Ag-1电流密度下循环550圈后,其容量保留611.9 mAh g-1。并且叁种复合电极材料在不同倍率下表现出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都远优于对比样品C@MoS2、Fe3O4@C和TiO2@C材料。(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4-01)

马兰,容婧婧,朱有亮,黄以能,孙昭艳[4](2019)在《软胶体粒子形成束晶的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广义指数模型描述软胶体粒子,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软胶体粒子形成束晶的动力学过程.通过等温压缩和等密度降温2个不同的过程,研究了束晶形成过程中结构变化特征和动力学路径对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与蒙特卡洛模拟结果相比,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的结构随着密度的变化有明显的迟滞现象,这是由于考虑了真实的动力学因素引起的差异.此外,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通过不同的动力学路径得到的相结构不完全相同,这是由于动力学形成过程会对相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马先果,王璐,邓正华[5](2018)在《离子聚合物胶体粒子增韧水性粘合剂LA132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离子聚合物胶体乳液对LA132水性粘合剂进行增韧制备复合粘合剂。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离子电导率和电化学性能等对复合粘合剂进行表征,考察该复合粘合剂对正极片涂覆粘接力和柔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离子聚合物胶体粒子对LA132水性粘合剂具有较好的增韧作用。此外通过电化学性能测试,证实了复合粘合剂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并无不良影响。(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董春伟[6](2018)在《胶体合成形貌可控的多元半导体纳米粒子及其光催化分解水方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人类社会目前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人们不断开发利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其中,基于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无疑是最为理想和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在太阳能催化分解水的反应过程中,光催化剂的形貌往往对其光催化活性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光转化效率,人们不断改进合成方法试图提高光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然而,多元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元素组成多、结构复杂,因此对其形貌的调控相对比较困难。在此背景下,本论文通过开发新的胶体合成方法,制备具有大比表面积的多元半导体光催化剂,从而大幅提高其光催化分解水的性能。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解决胶体合成中的一些基础问题,明确其反应机理,为其他纳米粒子的形貌调控提供一些经验和方法。为了增大多元半导体光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我们先后制备了具有中空结构和超薄二维纳米片结构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具体来讲,本论文的工作归纳为如下叁个方面。1、在第二章中,我们首先基于Kirkendall效应以廉价稳定的GeO_2为原料,通过简单方便的“一锅法”制备了叁元Cu_2GeS_3中空纳米粒子。其内径和外径的尺寸分别为16.7 nm和6.9 nm,BET比表面积为10.5 m~2 g~(-1),属于典型的介孔材料。Cu_2GeS_3中空纳米粒子的形成过程包括了实心Cu_7S_4种子纳米粒子的成核,以及后续的铜离子和锗离子的不平衡扩散。基于其反应过程的扩散动力学和反应动力学,我们进一步建立了Cu_2GeS_3中空纳米粒子生长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形成Cu_2GeS_3中空纳米粒子的必要条件,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实现对纳米粒子形貌的调控。最后,我们以Cu_2GeS_3中空纳米粒子作为模板,进一步合成了组成更加复杂的四元Cu_2MGeS_4(M=Zn,Mn,Fe,Co,Ni)中空纳米粒子。2、在上一章中,我们成功制备了叁元Cu_2GeS_3和四元Cu_2MGeS_4(M=Zn,Mn,Fe,Co,Ni)中空纳米粒子。但是他们的空腔尺寸较小,所以其比表面积并不是很大,限制了其在光催化分解水领域的应用。因此在第叁章中,我们在第二章的基础上,通过改变Cu_(2-x)S种子纳米粒子的尺寸和晶型,成功制备了具有大空腔和薄壳层的立方晶型Cu_2GeS_3中空纳米粒子。其尺寸可达60-200 nm,但其壳层的厚度只有6 nm左右,从而具有较大的BET比表面积(~22.1 m~2 g~(-1))。此外,我们也研究了Cu_2GeS_3中空纳米粒子的晶相调控机理,即Cu_(2-x)S种子纳米粒子的晶型直接决定了最终Cu_2GeS_3中空纳米粒子的晶型,而Cu_(2-x)S种子纳米粒子的晶型取决于它的硫源种类。最后,我们利用大尺寸Cu_2GeS_3中空纳米粒子和小尺寸Cu_2GeS_3中空纳米粒子,制备出了双层光电极。既充分利用了大尺寸Cu_2GeS_3中空纳米粒子和溶液较大的接触面积,缩短了光生电荷的迁移距离,也通过由小尺寸Cu_2GeS_3中空纳米粒子组成的致密层避免了暴露的导电基底上的电荷复合,从而展现出了较高的光电流密度。3、上一章中我们通过双层光电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光电流密度,但是其光催化分解水的性能仍然不能令人满意。我们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中空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还是不够大,另一方面就是中空纳米粒子的各向同性的结构特点并不利于光生电荷的分离。因此,在第四章中我们合成了具有有更大比表面积,且在光催化领域更有吸引力的二维光催化剂。我们通过胶体“两相法”合成了超薄的BiVO_4纳米片,BiVO_4纳米片具有单斜晶型,且{010}活性晶面暴露,其厚度不到3 nm,横向尺寸可达1.2 um。此外,由于两相法中独特的反应条件,最终BiVO_4纳米片表面并没有覆盖配体,且均匀分布着氧空位。通过理论计算证明,BiVO_4纳米片中的氧空位不仅可以促进光催化过程中水分子的解离,而且导带边和价带边上的电子态密度,对光生电荷的解离和传输同样有促进作用。最后,BiVO_4纳米片独特的性质使其在光催化水氧化方面展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在AgNO_3作为牺牲剂的条件下,BiVO_4纳米片在可见光下的产氧速率高达5.37 mmol h~(-1) g~(-1),是传统的水热和共沉淀方法制备的BiVO_4样品的产氧速率的3倍以上。(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钟留彪[7](2018)在《基底表面金属胶体纳米粒子的可控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底表面金属胶体纳米粒子的功能组装结构不仅表现出金属纳米粒子自身的理化性能,而且还因为组装结构的构建展现出金属胶体纳米粒子之间的协同性能及独特的光电性能,被广泛的应用在光电子器件,能源催化,生物传感,和信息存储等重要领域。通过调控组装结构中金属胶体纳米粒子的间距、组分、形貌、尺寸大小以及在基底表面精准定位等可实现对基底表面金属胶体纳米粒子组装结构功能的调控。因此,迫切亟需一种能够实现金属胶体纳米粒子在基底表面的可控组装和精准定位的方法。本文设计以金属胶体纳米粒子为研究对象,利用纳米粒子溶液离子强度(I)、静电势能(?)与粒子间距(D)叁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金属胶体纳米粒子在基底表面可控组装和精准定位的新方法,实现了自组装结构的可控制备与功能的调控,并探究了自组装结构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调节溶液中离子强度和基底表面静电势,实现了金属胶体纳米粒子在带正电基底表面的二维可控组装。并借助理论推导,提出了基底表面金属胶体纳米粒子间间距修正公式揭示其组装机理和形成规律,为后续基底表面胶体纳米粒子的可控组装与性能研究提供依据和理论基础。2.我们通过对基底表面修饰制备了表面带负电的基底,建立了带正电的金属胶体纳米粒子在二维基底表面的可控组装和精准定位的新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带正电的基底表面进行化学改性,实现了在同一基底表面能同时带正、负电的双功能特性,并构筑了带不同电荷金属胶体纳米粒子在同一基底表面的双向可控自组装结构,为基底表面金属胶体纳米粒子多元化的可控组装提供了有效的途径。3.利用基底表面凹槽模板对纳米粒子的调控作用,实现了金属胶体纳米粒子在带电基底表面图案化组装,包括了不同形貌、不同粒子尺寸、不同电荷金属胶体纳米粒子的可控组装,为设计与开发新型的等离激元相关器件奠定了材料基础。4.金纳米双锥的成功制备以及在金属银膜上的可控组装,成功地构建了具有超高局域电磁场增强的金属纳米双锥与金属银膜复合结构。为设计高灵敏度的检测和高效率光电子器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6-01)

娄辛[8](2018)在《活性胶体粒子的动力学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物理学的研究致力于探索物质间最基本的相互作用。人们相信,只要了解了物质基本单元的相互作用就能够完美而精确的重构我们周围的世界。然而,人们现在逐渐认识到,这种分解组合的认识世界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因为即使在最简单的相互作用下,运动单元的巨大数量本身就会产生很多复杂的统计现象。研究多体相互作用体系的基本方法就是统计物理。通过近200年的发展,统计物理从气体,晶体到量子统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尽管如此,目前统计物理能够处理的问题仍然只是自然界中很小的一部分——具有高度对称性的平衡态体系。然而真实的世界是非平衡的,例如是生命体系,从细菌、草木到人,都告诉着我们有更多的关于非平衡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除了生命系统以外,还有一类非平衡态体系的弛豫时间十分长,例如颗粒体系和非晶材料。对于这些系统,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理论框架来描述,因此发展新的统计物理的方法处理远离平衡态的多体相互作用系统就是现代物理学的一个前沿问题。我们研究组的工作就是利用胶体作为模型系统,力图从最基本的运动单元出发,从大量的统计数据中探索非平衡体系的基本规律。如何对胶体体系进行更快更好地模拟是我们一直关心的问题,为此人们提出了离散化以及连续性这两大方法,其中粗粒化的方法由于其简便高效准确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的是运用多粒子碰撞动力学和分子动力学对胶体体系的动力学行为进行模拟,主要目的是探究非平衡态下活性胶胶体粒子的动力学行为并阐述其微观运动机制。第一章介绍了什么是活性胶体粒子,为细致探究本文对象打下了基础。第二章是方法和理论模型,重点介绍了多粒子碰撞动力学方法,该方法是一直高效准确的粗粒化模拟方法,可以准确的描述体系中的热扰动,扩散,耗散以及摩擦等内在微观机制和流体力学相互作用。第叁章介绍了光照下胶体粒子在体系边界墙处的动力学行为与体系其他位置动力学行为的差异,为此我们设计了两种体系,一种是均匀光照下吸热的胶体粒子的体系,另外一种是吸热的溶剂体系。通过混合分子动力学模拟,阐述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以及微观机制。第四章总结相关研究结果并对活性胶体体系的研究前景以及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程芸,冯杰,张红杰,钱学君,程洪顺[9](2018)在《提高小于2μm水性油墨胶体粒子聚沉比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水性油墨粒子胶体性质的电荷稳定机理和空间位阻效应,研究了pH值、不同浓度的Al~(3+)和高分子聚合物CPAM对水性油墨胶体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体系pH值为2.9时,水性油墨胶体失稳,Zeta电位接近于零,此范围内0~2μm的水性油墨占8.2%,可将0~2μm水性油墨的聚沉比例提高6.4%;A~(3+)浓度为1×10~(-4)mol/L.时,Zeta电位为-0.17 mV,0~2μm的水性油墨占5.8%,可将0~2μn水性油墨的聚沉比例提高33.0%;CPAM的浓度为5×10~(-4)g/L时,0~2μm水性油墨比例降至2.0%,可将0~2μm水性油墨的聚沉比例提高77.3%。相对于电解质H~+、A~(3+)而言,CPAM由于电荷中和和搭桥效应的协同作用使水性油墨粒径增加的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5-16)

敬文华[10](2018)在《各向异性胶体粒子的设计与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各向异性胶体粒子是具有非对称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新颖胶体材料。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在技术应用中,各向异性胶体粒子都备受关注。在众多的各向异性胶体粒子中,凹陷状粒子是高分子胶体材料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由于其特殊形貌,凹陷状粒子在定向自组装、Pickering乳液和靶向结合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尽管凹陷状胶体粒子的合成方法已有报道,但这些方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合成步骤复杂、产量低、粒子尺寸均匀性差等。特别是对于这种粒子的凹陷程度的调控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大大限制了其在应用领域的发挥,因此需要发展新的制备方法来合成各向异性胶体粒子。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制备凹陷程度精确可控的各向异性胶体粒子。首先,我们利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单凹陷聚苯乙烯粒子,然后再利用良溶剂(二甲基甲酰胺)和不良溶剂(水)的混合溶剂来处理所得的单凹粒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通过系统地改变混合溶剂的配比,可以控制粒子中聚苯乙烯的溶出量,从而对粒子的凹陷程度进行调控。这种方法不但简单易行,而且合成的粒子粒径均一。我们利用这种凹陷可控的胶体粒子,成功地实现了凹陷自组装,为制备新颖自组装胶体材料提供了理想的材料。此外,我们还利用种子乳液聚合设计和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复合的碗状胶体粒子。该合成中使用的叁氧化二铁粒子和有机硅烷等原料易得,实验条件易满足、合成产率高。这种碗状粒子的特征在于较大的空腔,并且可以通过调整合成反应时的搅拌速度和水解有机硅烷的加入量来调节粒子的空腔形状,实现对多种尺寸和形状的功能性微纳粒子的进行装载。同时,磁性材料的引入使这种复合粒子具有磁场可控性,值得在今后的研究工进行探索。(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5-01)

胶体粒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软补丁粒子模型及相应的介观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软叁嵌段两面神胶体粒子在稀溶液条件下的自组装行为.通过合理调节补丁大小和补丁之间的吸引强度,软叁嵌段两面神胶体粒子能够自组装形成非常丰富的聚集结构,包括线状结构、六方柱状结构、体心四方束状结构以及叁维网络状结构.此外,分析了与纤维结构类似的体心四方束状结构形成的动力学机理.模拟结果为实验上设计并制备新颖的超胶体纳米结构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胶体粒子论文参考文献

[1].刘书静,李江涛,顾芳,王海军.Patchy胶体粒子的结晶、玻璃化和凝胶化问题(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Physics.2019

[2].王艳辉,邹庆智,朱有亮,付翠柳,黄以能.软叁嵌段两面神胶体粒子自组装行为的模拟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3].杨崇.碳/硫化钼基复合胶体粒子的结构和组分设计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9

[4].马兰,容婧婧,朱有亮,黄以能,孙昭艳.软胶体粒子形成束晶的动力学模拟[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5].马先果,王璐,邓正华.离子聚合物胶体粒子增韧水性粘合剂LA132研究[J].电源技术.2018

[6].董春伟.胶体合成形貌可控的多元半导体纳米粒子及其光催化分解水方面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8

[7].钟留彪.基底表面金属胶体纳米粒子的可控组装[D].苏州大学.2018

[8].娄辛.活性胶体粒子的动力学模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9].程芸,冯杰,张红杰,钱学君,程洪顺.提高小于2μm水性油墨胶体粒子聚沉比例的研究[C].中国造纸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10].敬文华.各向异性胶体粒子的设计与制备[D].苏州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9二元聚合物共混系统(OS/OCL)中加入...—11硬球粒子和二元混合物相分离的模拟不同环氧丙烷添加量的原位铝凝胶的SE...电泳沉积技术原理示意图(a)苯乙烯油滴直接分散到水中的光学显...()通过St6bre法制备的初始二氧化硅微...

标签:;  ;  ;  ;  ;  ;  ;  

胶体粒子论文_刘书静,李江涛,顾芳,王海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