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粉虫自相残杀特性研究

黄粉虫自相残杀特性研究

一、黄粉虫自相残杀特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丁梦琪[1](2021)在《黄粉虫和黑粉虫幼虫降解聚乙烯效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聚乙烯(PE)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极其稳定的人工合成聚合物,耐微生物侵袭,过去几十年来一直被认为是不可生物降解的。按照密度和分支分类,主要有四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三类。黑粉虫(Tenebrio obscurus)幼虫能够生物降解聚苯乙烯(PS),但对聚乙烯(PE)降解的能力和解聚模式仍然未知。因此,本文对“黄粉虫和黑粉虫幼虫降解PE效能”进行了研究,证实了两种幼虫均具有降解PE的能力,分别探究了PE与辅食共饲和PE结构类型对两种幼虫降解PE效能的影响。具体结论如下:本研究中黄粉虫的PE消耗能力显着优于黑粉虫。与仅饲喂PE相比,麦麸和PE共饲黄粉虫、玉米粉和PE共饲黑粉虫时幼虫的存活率、对PE的消耗量和降解效率提高显着。此外,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可以用做两种幼虫摄食PE的辅食,以此提高幼虫的PE消耗量和降解效率。两种幼虫消耗PE泡沫的能力与实验条件设置密切相关。底面积为21×12 cm的透明聚丙烯饲养盒(环境温度为25±0.5℃;湿度为65±5%;黑暗的条件下)中放入500只幼虫和2 g的LDPE泡沫,摄食情况较好。高温凝胶渗透色谱(HTGPC)分析结果表明,低分子量部分的PE(<5.0 k Da)被快速消化,而高分子(>10.0 k Da)部分则被分解或裂解,表明幼虫对PE的解聚范围很广。添加庆大霉素能显着抑制黄粉虫和黑粉虫的肠道微生物,但两种幼虫对LDPE的解聚作用并未完全停止,表明LDPE的生物降解是幼虫肠道微生物与消化酶协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完全依赖于肠道菌群。PE的结构类型显着影响黄粉虫和黑粉虫的生物降解效能和反应途径。两物种幼虫降解三种PE的能力依次为LDPE>LLDPE>HDPE。通过热裂解气相色谱(Py-GCMS)分析虫粪的化学组成,降解产物的不同证实了两物种幼虫降解PE的途径存在差异。基于16S r 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两种幼虫的肠道菌群结构均与其食物密切相关,肠球菌(Enterococcus)为黄粉虫和黑粉虫生物降解PE的优势菌属。

张倩楠,吴思,孙长龙,马信,齐笑萱,张阳[2](2021)在《昆虫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对塑料的使用极多,直接导致各种白色垃圾的产生,进而影响环境。废弃塑料的降解一直是研究者们研究的热点,希望可以找到科学实用的方法处理废弃塑料。随着观察研究的深入,多种迹象表明黄粉虫和大蜡螟有取食并降解塑料的能力。本文对两种昆虫幼虫取食塑料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研究生物降解塑料提供参考。

冀凤杰,杨焕胜,王定发,曹婷,刘胜敏,陈溢勇,周汉林[3](2021)在《黄粉虫粉作为蛋白源在猪、肉鸡和鱼类饲粮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蛋白质是动物饲粮的第二大成分,作为蛋白质原料的鱼粉和豆粕由于供应受限价格日益高昂,而我国饲粮蛋白质资源严重匮乏。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含有大量高消化率的蛋白质、高度不饱和脂肪以及矿物质、维生素和色素,且氨基酸组成均衡,其虫粉作为高度可持续的饲粮蛋白质来源具有很大潜力。黄粉虫还具有食性杂、易规模饲养、生物产量高、占用土地少等优点。本文主要综述黄粉虫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和安全性及其在猪、肉鸡和鱼类饲粮中的应用,为新型蛋白质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杨莉[4](2020)在《黄粉虫和大麦虫肠道微生物对塑料多聚物的降解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聚烯烃塑料是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类塑料。聚烯烃塑料由于本身结构很稳定导致其很难被降解。目前降解聚烯烃塑料的方式主要为热降解、自然环境中的光降解和生物降解三种类别。由于热降解和光降解所耗费的成本高、时间久。因此生物降解聚烯烃塑料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证实黄粉虫、大麦虫对部分塑料聚合物有一定的解聚能力。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聚乙烯(Polyethylene,PE)是聚烯烃塑料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两种塑料。本研究以PS、PE为实验材料,探究黄粉虫和大麦虫解聚和生物降解聚烯烃塑料的能力,并通过多种化学分析方法分析PS、PE经黄粉虫和大麦虫肠道后的变化。通过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分析大麦虫和黄粉虫的肠道微生物在降解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设置不同的喂食条件,测定黄粉虫和大麦虫在实验期间的存活率。结果发现,黄粉虫在60 d内消耗掉1.5g PS和PE,且存活率明显高于未饲喂的对照组。大麦虫在50 d内可以消耗掉PS,但不啮食PE。(2)通过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对黄粉虫和大麦虫排出的虫粪进行分析,证实虫粪中形成了新的含氧官能团。通过热重分析对黄粉虫排出的虫粪进行分析,还观察到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改性的变化,表明PS和PE在黄粉虫肠道内发生了生物降解。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对大麦虫排出的虫粪进行分析,证实了PS在经过大麦虫的肠道后结构发生了改变。凝胶渗透色谱的结果分析表明,摄入的PS在黄粉虫、大麦虫肠道内发生了广泛的解聚,同时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均呈现降低的趋势,而PE的解聚却受到了限制,即Mn呈现增加的趋势,Mw呈现降低的趋势,这表明黄粉虫和大麦虫对PS是广泛的生物降解,而黄粉虫对PE是选择性的降解。(3)通过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分析大麦虫和黄粉虫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饲喂条件下黄粉虫和大麦虫的肠道菌群表现出了预期的显着差异。以PS为唯一碳源,对大麦虫肠道微生物进行为期90 d的体外培养实验,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显示发现具有PS降解功能的肠道菌群显着富集。(4)以PS、PE为唯一碳源,从黄粉虫肠道中初步分离得到了8株以PS或PE为唯一碳源的肠道降解菌。本研究证实了黄粉虫和大麦虫均能够降解PS,且大麦虫对PS的啮食能力更强。证明了肠道细菌在黄粉虫、大麦虫降解PS、PE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PS、PE的生物降解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与应用思路。

张叶[5](2020)在《黄粉虫降解秸秆废弃物及其粪便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秸秆富含有机碳,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源,但可生物降解性低,资源化利用被限制。黄粉虫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资源昆虫,并且对有机废弃物具备一定降解能力。对此,本文提出“黄粉虫降解秸秆—虫粪制备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的秸秆资源化方式。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1)选用麦麸(WB)、水稻秸秆(RS)、玉米秸秆(CS)、小麦秸秆(WS)、大米壳(RH)、米糠(RB)按不同营养配方饲喂黄粉虫。结果表明,黄粉虫对RS、CS和RB表现出较强的取食偏好,48 d内每盒总取食量达到7.80~10.66 g(无营养组)和20.69~23.77 g(营养组);实验结束时,两组分别减重17.82~28.62%和8.47~22.13%;无营养组摄食RS、RB、CS的幼虫存活率为56.67~69.72%,营养组同比提升21.92~57.83%。由此表明黄粉虫可在以秸秆为主食的条件下维持生存,适量营养物质的添加有利于提高幼虫生物活性。(2)对秸秆与相应虫粪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原料相比,虫粪样品的C/H下降,羟基、甲基亚甲基等官能团增加,苯环基团含量下降,证明秸秆的复杂结构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黄粉虫对RS、CS、WS和RB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达到23.10~51.42%(半纤维素)、39.88~55%(纤维素)、40.04~53.27%(木质素)。此外,比对本实验黄粉虫肠道菌群的测序结果与已发表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菌株,认为黄粉虫肠道内极大可能存在着大量木质纤维素降解菌。(3)将秸秆与虫粪制备成生物炭来吸附重金属。结果表明,虫粪生物炭的吸附能力优于秸秆生物炭,其中FRSBC(以水稻秸秆为食的黄粉虫粪便生物炭)效果最佳,对Pb2+、Cu2+、Cd2+、Cr6+、Zn2+的去除能力分别达到188.20±4.71、49.56±1.49、58.94±2.95、18.60±0.93和41.98±2.01 mg/g。与RSBC(水稻秸秆生物炭)相比,吸附性能提升了24.34~67.65%。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机制包括静电相互作用,离子交换,氢键,静电外层络合和共沉淀/内层络合等。(4)以FRSBC为研究对象,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本实验生物炭制备过程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虫粪收集和裂解炭化两个单元过程是主要的环境影响步骤。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工培养箱和管式炉的高耗电量;系统对环境影响大小的排序为富营养化>光化学臭氧合成>酸化>温室效应>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生物毒性;针对此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如以热蒸汽加湿器代替人工培养箱、改变升温速率、缩短炭化时间、选择更加清洁的电能等。

文明[6](2020)在《炮步甲的防御系统、形态结构与行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炮步甲隶属鞘翅目Coleoptera肉食亚目Adephaga步甲科Carabidae气步甲亚科Brachininae炮步甲属Pheropsophus。该甲虫拥有整个昆虫纲最为独特的防御装置,它能利用体内的化学物质和防御装置,瞬时生成高热具毒的液体并立即喷向攻击者。本文以炮步甲Pheropsophus(Stenaptinus)occipitalis(W.S.MacLeay,1825)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喷射行为、发声特性,以及防御系统的微结构,以揭示它的生物学奥秘。本学位论文分别从炮步甲的识别及其科学问题聚焦、形态学和生物学、防御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果与分析、问题与展望5方面研究该甲虫奇特的防御组织及其可能的功能作用。研究取得以下初步成果:1.炮步甲生物学特性炮步甲体长14-21mm左右,整体黑色带有黄色斑纹。雄性第7腹板开裂,分为左右两叶,第8腹板伸出;雌性第7腹板具中沟,无第8腹板,产卵瓣外露。自然状态下1年1代,卵经历共三3龄幼虫和蛹的阶段羽化成成虫,成虫和幼虫均无自相残杀现象,具有喜暗、喜潮湿、聚集等行为,野外发生量极大。2.炮步甲防御腺体的着生位置、形态学及其超微形态结构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法、组织切片观察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法,发现该甲虫的防御腺体着生于臀板和第7背板之间的节间膜上。根据腺体构造和形态功能我们将其分为收集组织、储液囊、阀门、反应室、附腺5部分:(1)收集组织由1根收集管主干、12根收集管、无数分泌管和传导管组成;(2)展现储液囊的整体结构,将储液囊划分为储存区域和传输区域;(3)阀门与储液囊联动作用,共同控制化学物质的进入;(4)两性的反应室在大小、长短、融合度、内部微纹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5)反应室表面有丰富的附腺,主要作用是分泌酶;(6)反应室内部超微结构呈多样性,特定区域有特定微纹,这种微纹在同1个体内有7种之多。3.炮步甲的喷射行为及发声特性炮步甲在喷射时能快速瞄准被刺激的方向,迅速转动腹部,调整喷射的姿势,初始喷射的“炮弹”是气雾状,速度快覆盖面广,保证喷射行为准确有效。单只炮步甲短时喷射次数为5-14次,73%以上首次能喷射8次及以上,且都存在连续喷射现象。喷射殆尽后需要5天才可恢复到原有的喷射水平。炮步甲的喷射是一种脉冲喷射,每次喷射的脉冲数不等,脉冲数在3-15个之间,脉冲间隔时间为18±3ms。

范慧杰[7](2020)在《蠋蝽人工饲养及耐饥饿能力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蠋蝽Arma custos(Fabricius)是一种隶属于半翅目蝽科(Hemiptera:Pentatomidae)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对农林业40多种害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控作用,但在蠋蝽人工大量繁殖的猎物筛选及相应的繁殖技术等方面尚未见深入的研究报道。本文在25℃±1℃、70%±5%RH及光照周期L:D=16 h:8 h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猎物饲养的蠋蝽的生长发育差异,测定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合理投放猎物的数量和时间及蠋蝽的耐饥饿能力等,为改进蠋蝽人工大量繁殖技术提供依据。本文用粘虫Mythimna separate(Walker)、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L.)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这3种猎物的幼虫喂养蠋蝽。试验表明,用粘虫和黄粉虫喂养时,蠋蝽除2龄若虫外,其他龄期若虫间的体重并无显着性差异,但均显着高于以斜纹夜蛾饲养的蠋蝽体重。同样,以粘虫和黄粉虫饲养的蠋蝽若虫的发育历期均显着短于以斜纹夜蛾为猎物饲养的,但二者间并无显着性差异。以斜纹夜蛾为猎物饲养的蠋蝽若虫死亡率均高于另外两种猎物的,用粘虫与黄粉虫饲养的蠋蝽若虫死亡率相差不大。黄粉虫最大可供食物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平均重量为131.1 mg的黄粉虫,在被40头4龄蠋蝽若虫取食48 h后,单只黄粉虫最大可供的食物量为106.1 mg。本文测定了蠋蝽不同虫态对黄粉虫的取食量,试验设置蠋蝽的密度为40头。结果表明2~5龄若虫、雌、雄成虫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取食量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蠋蝽的取食量集中在投入黄粉虫后的前8 h,随着时间的延长取食量逐渐降低,其中2龄、3龄、雌雄成虫在前24 h的取食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特点。此外,黄粉虫的密度对蠋蝽的取食量并未产生显着性差异。单头蠋蝽2~5龄若虫、雌、雄成虫对黄粉虫的取食量依次为3.43mg、9.23 mg、13.33 mg、11.77 mg、12.60 mg、11.20 mg。饥饿试验结果显示,供水处理的蠋蝽2~5龄若虫、雌虫及雄虫的存活时长分别为226.4 h、227.6 h、265.2 h、362.8 h、265.2 h和238.4 h,说明供水时5龄若虫的耐饥饿能力最强;不供水处理下蠋蝽2~5龄若虫、雌虫和雄虫的存活时长分别为129.2 h、142.4 h、215.2 h、176.4 h、198.8 h、141.6 h;不供水情况下4龄若虫的耐饥饿能力最强。试验结果表明除4龄若虫外,其他龄期间供水处理下的存活时长显着高于不供水处理。

王倩[8](2019)在《利用白星花金龟和黄粉虫联合转化苹果园废弃物的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果园废弃物主要包括落叶、落果、修剪枝等,而这些废弃物通常是病、虫越冬越夏栖居之所。果园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不及时处理不仅会浪费资源、污染环境,还会成为果树病虫的携带载体或潜伏场所,增殖病虫源,从而加重果园病虫害的发生,加大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因此,如何将苹果园废弃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以苹果园废弃物为实验材料,利用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幼虫转化落果和白星花金龟Potosia brevitarsis幼虫转化树枝、落叶,通过取食转化这些废弃物,减少病、虫越冬越夏的栖居场所,为苹果园废弃物寻找再利用的新途径。提高果园废弃物的利用率,控制病虫害的传播源,同时降低黄粉虫、白星花金龟生产成本,探索一条果园废弃物再利用与环境昆虫产业化生产相结合的方法。1.苹果落叶中含有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的比例分别为5.22%、3.41%、17.88%和10.27%。苹果树枝的中的干物质含量略高于叶子,其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的比例分别为4.54%、4.32%、19.27%和15.24%。苹果落果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比例分别为约为5.62%、2.23%、3.84%、2.95%。因此,苹果园废弃物具有可观的营养价值,可供资源昆虫完成其生长发育。2.白星花金龟幼虫取食酵化苹果树枝、酵化苹果落叶的最佳饲料含水量分别为65%、55%。白星花金龟幼虫取食酵化21d的苹果落叶,其饲料利用率、虫体转化率最高,死亡率最低,取食酵化28d的苹果树枝,其饲料利用率、虫体转化率最高,死亡率最低。因此,苹果树枝的最佳酵化时间是28d,苹果落叶的最佳酵化时间是21d。3.通过比较不同配比的苹果落果饲料对黄粉虫幼虫的影响,得出用50%落果+50%麦麸饲喂的黄粉虫幼虫的饲料利用率、虫体转化率均高于其它处理组,且死亡率最低,为最佳的落果饲料配比。4.白星花金龟幼虫和黄粉虫幼虫均属高蛋白昆虫。以FAO/WHO推荐的模式蛋白质为标准蛋白质,白星花金龟幼虫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8.64,是一种良好的蛋白源。黄粉虫幼虫必需氨基酸指数为97.74,是一种优质的蛋白源。5.白星花金龟幼虫粪砂和黄粉虫幼虫粪沙中的有机质含量均很高,黄粉虫幼虫粪沙氮磷钾含量稍高。施用白星花金龟幼虫粪砂和黄粉虫幼虫粪沙都对菠菜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单株产量明显升高。试验结果,白星花金龟幼虫粪砂促进菠菜生长的最佳施用量为1.5t/667m2。黄粉虫幼虫粪沙促进菠菜生长的最佳施用量是1t/667m2。这两种虫粪沙(砂)是值得开发利用的人工土壤原料。

张敏[9](2018)在《不同光环境对5种昆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光环境作为自然环境条件中对生物体影响最为重要的可变因素之一,其对昆虫生长发育、呼吸代谢和繁殖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已为人们所关注。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概念的不断提出,利用灯光技术防治害虫在现阶段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新型灯源,LED灯做为诱虫灯的诱捕光源研究较多,但其对昆虫生长发育的研究较少,探索LED灯对昆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将有利于明确昆虫适应生长的光环境条件,解释光环境作为选择压力下昆虫的进化方式,同时也可以作为昆虫生理调节器,用于资源昆虫的生产和害虫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研究以家蝇Musca domestica、大头金蝇Chrysomyia megacephala、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和菜粉蝶Pieris rapae为供试昆虫。这5种昆虫属于不同的目,亲缘关系远、具有不同生活习性和取食倾向,具有进化上的代表性。以LED光的波长因素作为变量,确定了12种光环境条件对试虫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光环境处理对5种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制作了昆虫在不同光环境中的种群生命表,为以后物理防治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光环境对家蝇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家蝇成虫羽化率影响最显着的波长是435 nm,575 nm处理中卵孵化率最低,645nm处理中卵孵化历期最短,幼虫存活率和化蛹率最低的波长分别是460 nm和435nm,蓝绿光对家蝇各阶段生长发育和历期存在显着影响,蓝光对家蝇全世代生长发育作用显着;对家蝇雌虫产卵影响最显着的波长是375 nm,家蝇在365 nm处理中种群趋势指数为1.51,说明该处理下下一代种群增长速度缓慢。2.不同光环境对大头金蝇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大头金蝇成虫羽化率影响最显着的波长是435 nm。435 nm中卵孵化率最低,420nm处理中卵孵化历期最短,幼虫存活率和化蛹率最低和历期最短的波长均为435nm,说明蓝光会降低大头金蝇各阶段的存活情况并缩短幼虫和蛹阶段的发育历期,蓝紫光作用使卵的孵化历期明显降低;大头金蝇在375 nm处理下平均产卵量最低,综合分析可知,435 nm处理对大头金蝇种群繁殖的限制作用明显。3.不同光环境对绿盲蝽生物学特性的影响575 nm是对绿盲蝽成虫羽化率影响最显着的波长,575 nm处理中绿盲蝽卵孵化率和若虫存活率最低,说明黄橙光不利于绿盲蝽卵和若虫的存活发育;435 nm和420nm处理中绿盲蝽各阶段发育历期均比较低,说明蓝光降低绿盲蝽的发育历期;435nm对绿盲蝽雌虫产卵量的影响效果显着,种群趋势指数以420 nm处理最低,为4.26,说明在不同光环境中绿盲蝽种群均呈现增长趋势,增长最慢的为原来的4.26倍。4.不同光环境对黄粉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黄粉虫卵期在600 nm处理中孵化历期最短,幼虫在575 nm处理中发育历期最短,蛹期在600 nm处理中发育历期最短,而黄粉虫蛹期处理所得成虫羽化率以365nm最低,说明黄粉虫的存活发育受紫外光和黄橙光的影响显着;全世代处理在435nm中成虫羽化率最低,且存在畸形情况,以短波长较明显,435 nm畸形率最高;365 nm处理中黄粉虫雌虫产卵量最低,种群趋势指数以375 nm处理最低,为24.92,说明在不同光环境中黄粉虫种群均呈现增长趋势,增长最慢的为原来的24.92倍。5.不同光环境对菜粉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菜粉蝶幼虫和蛹的存活发育在不同光环境处理下差异显着(P<0.05)。菜粉蝶幼虫在435 nm和575 nm处理中化蛹率较低,575 nm处理中羽化率最低,说明菜粉蝶幼虫阶段受蓝光和黄光影响明显;435 nm处理下发育历期最低,说明蓝光可以缩短菜粉蝶蛹期的发育历期。6.不同光环境对5种昆虫生物学特性的比较分析不同光环境对5种昆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情况存在差异,但生长发育均显着受蓝光影响:对家蝇和大头金蝇生长发育的影响效果最显着,且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明显缩短;不仅对黄粉虫的生长发育影响显着并且出现缺翅等畸形率最高;对绿盲蝽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效果均较显着;对菜粉蝶幼虫阶段发育影响显着,且明显缩短其蛹的发育历期。另外,紫外光降低家蝇和大头金蝇产卵量甚至不产卵;黄橙光不利于绿盲蝽卵和若虫的存活发育;菜粉蝶幼虫阶段发育受黄光影响显着。

许诗杰,张雅林[10](2018)在《取食塑料的黄粉虫生命特征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取食聚苯乙烯(PS)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塑料的黄粉虫生长发育情况,为黄粉虫降解塑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黄粉虫在单头饲养和群体饲养条件下取食塑料的生命特征进行分析,单头饲养运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软件分析并比较相关参数,群体饲养通过设计不同饲喂方式和饲喂比例分析黄粉虫存活率和平均虫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单头饲养结果表明,12龄及以下黄粉虫幼虫仅取食PS、LLDPE无法发育至蛹期;14龄幼虫仅取食PS、LLDPE可以化蛹,但化蛹率较低,分别为23%和31%。完成发育的黄粉虫蛹质量偏低,化蛹前最后一个龄期(P-1)历期延长,蛹历期未受明显影响,成虫寿命缩短;产卵前期(APOP)未受到明显影响,产卵天数缩短,繁殖力下降。群体饲养结果表明,仅饲喂PS、LLDPE的黄粉虫存活率明显下降,平均虫质量则基本保持不变;当将麦麸与塑料进行混合饲喂时,黄粉虫存活率与正常饲喂麦麸组基本一致,保持较高水平,平均虫质量变化呈现规律性,麦麸所占比例越高,平均虫质量越大。【结论】黄粉虫仅取食PS、LLDPE时其发育和繁殖受到影响,通过添加麦麸可以使种群保持较高存活率。

二、黄粉虫自相残杀特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粉虫自相残杀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黄粉虫和黑粉虫幼虫降解聚乙烯效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固体废物及其造成的环境问题
        1.1.1 石油基塑料
        1.1.2 废弃农业秸秆
    1.2 聚乙烯生物降解的研究
    1.3 两种幼虫在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的研究
        1.3.1 黄粉虫和黑粉虫的生物学特性
        1.3.2 黄粉虫和黑粉虫幼虫在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PE与辅食共饲对两种幼虫生长发育影响的测定
        2.4.2 摄食两种LDPE泡沫对两种幼虫生长发育影响的测定
        2.4.3 两种幼虫对三种PE粉末的降解
        2.4.4 两种幼虫粪便的化学性质检测
    2.5 抗生素对黄粉虫和黑粉虫降解PE能力的影响
        2.5.1 筛选抗生素的抑菌圈实验
        2.5.2 抗生素抑菌实验
    2.6 摄食PE的黄粉虫和黑粉虫幼虫的肠道菌群群落分析
第3章 添加辅食对幼虫生物降解PE效能的影响
    3.1 辅食与聚乙烯共饲对两种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3.1.1 添加辅食对两种幼虫存活率的影响
        3.1.2 添加辅食对两种幼虫摄食PE能力的影响
        3.1.3 添加辅食对两种幼虫虫重的影响
    3.2 HT-GPC分析
    3.3 FTIR分析
    3.4 ~1H-NMR分析
    3.5 TGA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PE类型对两种幼虫生物降解效能的影响
    4.1 两种幼虫摄食两种LDPE泡沫
        4.1.1 黄粉虫和黑粉虫幼虫饲喂条件的筛选
        4.1.2 黄粉虫和黑粉虫幼虫对两种LDPE的摄食能力
    4.2 两种幼虫对两种LDPE泡沫的生物降解
        4.2.1 HT-GPC分析
        4.2.2 两种LDPE泡沫的生物降解和氧化
    4.3 抗生素抑制实验
    4.4 两种幼虫对三种PE粉末的生物降解
        4.4.1 HT-GPC分子量分析
        4.4.2 三种PE粉末的生物降解和氧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摄食聚乙烯对两种幼虫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5.1 摄食两种LDPE泡沫对两种幼虫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5.1.1 数据合理性与多样性分析
        5.1.2 聚类分析
        5.1.3 基于幼虫肠道菌群相对丰度的分析
    5.2 摄食三种PE粉沫对两种幼虫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5.2.1 OTU及α多样性分析
        5.2.2 聚类分析
        5.2.3 基于幼虫肠道菌群相对丰度的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2)昆虫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黄粉虫生物降解塑料
    1.1 黄粉虫的特性
    1.2 黄粉虫的习性
    1.3 黄粉虫取食塑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 大蜡螟生物降解塑料
    2.1 大蜡螟的特性
    2.2 大蜡螟的习性
    2.3 大蜡螟取食塑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3 展望

(3)黄粉虫粉作为蛋白源在猪、肉鸡和鱼类饲粮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黄粉虫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和加工
    1.1 黄粉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要求
    1.2 养殖黄粉虫的饲料
    1.3 黄粉虫的加工
2 黄粉虫的饲用价值和安全性
    2.1 黄粉虫的饲用价值
    2.2 黄粉虫的安全性
3 黄粉虫粉(Yellow Worm Meal,YMM)在动物饲粮中的应用
    3.1 YMM在猪饲粮中的应用
    3.2 YMM在肉鸡饲粮中的应用
    3.3 YMM在鱼类饲粮中的应用
4 展望

(4)黄粉虫和大麦虫肠道微生物对塑料多聚物的降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聚烯烃塑料
        1.1.1 聚烯烃塑料定义
        1.1.2 聚烯烃塑料的降解研究进展
        1.1.3 PS和PE的微生物降解
    1.2 昆虫啮食塑料的现象以及启示
    1.3 黄粉虫和大麦虫的研究进展
        1.3.1 黄粉虫的生物学特性
        1.3.2 大麦虫的生物学特性
        1.3.3 综合应用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黄粉虫和大麦虫对聚烯烃塑料的啮食能力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仪器设备和测试内容
        2.1.3 PS、PE泡沫塑料的喂食实验
        2.1.4 抗生素抑制
    2.2 结果与分析
        2.2.1 PS和PE的检测
        2.2.2 黄粉虫和大麦虫对PS和PE的啮食能力
        2.2.3 不同喂食条件对黄粉虫的影响
        2.2.4 不同喂食条件对大麦虫的影响
        2.2.5 黄粉虫对PS和PE的解聚和生物降解
        2.2.6 大麦虫对PS的解聚和生物降解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3 黄粉虫和大麦虫的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不同喂食条件对大麦虫和黄粉虫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3.1.3 大麦虫的体外培养实验
        3.1.4 肠道降解菌的筛选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喂食条件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3.2.2 不同喂食条件对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3.2.3 体外培养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3.2.4 体外培养对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3.2.5 体外培养PS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3.2.6 肠道降解菌初步筛选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5)黄粉虫降解秸秆废弃物及其粪便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农业秸秆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1.1 秸秆预处理技术
        1.1.2 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1.2 黄粉虫的生物降解研究
        1.2.1 黄粉虫生物特性
        1.2.2 黄粉虫应用价值
        1.2.3 黄粉虫对有机废弃物的生物降解研究
    1.3 生物炭的研究进展
        1.3.1 生物炭来源
        1.3.2 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研究现状
        1.3.3 生物炭的生命周期评价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黄粉虫对秸秆的摄食与降解实验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方法
    2.2 生物炭制备与重金属吸附实验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2.4 表征方法
第3章 黄粉虫对秸秆的摄食与降解
    3.1 引言
    3.2 不同秸秆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3.2.1 不同秸秆饲喂条件对黄粉虫取食的影响
        3.2.2 不同秸秆饲喂条件对黄粉虫虫重的影响
        3.2.3 不同秸秆饲喂条件对黄粉虫存活率的影响
        3.2.4 不同秸秆饲喂条件对黄粉虫虫粪量的影响
    3.3 黄粉虫对秸秆的降解表征
        3.3.1 黄粉虫对秸秆的消化情况
        3.3.2 秸秆与虫粪样品的元素组成分析
        3.3.3 秸秆与虫粪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
        3.3.4 木质纤维素组分含量测定
    3.4 不同秸秆饲喂条件下对黄粉虫肠道群落分析
        3.4.1 测序数据优化与统计
        3.4.2 多样性分析
        3.4.3 不同秸秆对黄粉虫肠道群落结构的影响
        3.4.4 营养成分添加对黄粉虫肠道群落结构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生物炭的制备与重金属吸附
    4.1 引言
    4.2 生物炭理化性质及结构
        4.2.1 产炭率
        4.2.2 生物炭pH
        4.2.3 元素组成
        4.2.4 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
    4.3 生物炭对模拟废水中重金属的吸附效果研究
        4.3.1 不同生物质原料对生物炭的吸附效果影响
        4.3.2 制备温度对生物炭的吸附效果影响
        4.3.3 溶液酸碱度对生物炭的吸附效果影响
    4.4 吸附重金属前后的生物炭表征
        4.4.1 表观形貌
        4.4.2 Zeta电位
        4.4.3 红外谱图
        4.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
    4.5 生物炭制备过程的生命周期评价
        4.5.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4.5.2 清单分析
        4.5.3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及结果分析
        4.5.4 改进建议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炮步甲的防御系统、形态结构与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炮步甲的识别及其科学问题聚焦
    1.1 炮步甲简况及形态识别
        1.1.1 炮弹虫种类
        1.1.2 炮步甲的分类地位
        1.1.3 炮步甲的形态识别
    1.2 关于炮弹虫研究背景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炮步甲防御系统和行为对我们的启示
        1.3.1 炮步甲防御系统给我们的启示
        1.3.2 炮步甲防御行为对我们的启示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炮步甲防御机制和行为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和进化的产物
        1.4.2 揭示炮步甲防御机制和行为机制对我们揭示自然奥秘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第2章 炮步甲形态学和生物学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来源
        2.1.2 形态学研究方法
        2.1.3 生物学研究
    2.2 形态特征
        2.2.1 体长与体色
        2.2.2 头部
        2.2.3 胸部
        2.2.4 足
        2.2.5 腹部
        2.2.6 雌雄差异
    2.3 生活史与习性
        2.3.1 生活史
        2.3.2 生活习性
        2.3.3 食性
        2.3.4 交配
        2.3.5 产卵
    2.4 小结
第3章 炮步甲防御腺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来源
        3.1.2 解剖方法
        3.1.3 组织切片法
        3.1.4 扫描电镜观察法
        3.1.5 缩写词
    3.2 结果分析
        3.2.1 防御腺整体结构
        3.2.2 收集系统(CS)
        3.2.3 储液囊(RE)
        3.2.4 阀门(VA)
        3.2.5 反应室(RC)
        3.2.6 附腺(AG)
    3.3 讨论
        3.3.1 结构对比
        3.3.2 不同结构可能的作用
        3.3.3 反应室内部不同超微结构功能推测
    3.4 小结
第4章 炮步甲的喷射行为及发声特性
    4.1 概述
    4.2 研究方法
        4.2.1 喷射方向测试
        4.2.2 喷射频率测试
    4.3 结果分析
        4.3.1 方向定位
        4.3.2 喷射频率
        4.3.3 喷射声特征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后续研究的方向与展望
    5.1 后续研究的方向
        5.1.1 关于幼虫
        5.1.2 防御腺体结构的对比研究少
        5.1.3 化学物质的来源
        5.1.4 储液囊内的不同物质是如何共存的
    5.2 研究展望
        5.2.1 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研究防御物质的来源
        5.2.2 仿生学启发性
参考文献
致谢
科研成果和经历

(7)蠋蝽人工饲养及耐饥饿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捕食性蝽研究概述
    1.2 猎物对捕食性蝽生长发育的影响
    1.3 蠋蝽概述
        1.3.1 蠋蝽形态学特征
        1.3.2 蠋蝽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1.3.3 蠋蝽研究现状
    1.4 昆虫的耐饥饿能力
    1.5 选题依据和技术路线
        1.5.1 选题依据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3种猎物对蠋蝽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虫源
        2.1.2 试验方法
    2.2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蠋蝽对不同猎物的取食情况
        2.3.2 不同猎物饲养对蠋蝽各龄若虫体重的影响
        2.3.3 不同猎物饲养对蠋蝽各龄若虫发育历期的影响
        2.3.4 不同猎物饲养对于蠋蝽各龄若虫死亡率的影响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蠋蝽对黄粉虫取食量的测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虫源
        3.1.2 试验方法
    3.2 数据分析
        3.2.1 单只黄粉虫最大可供的食物量
        3.2.2 不同虫态的蠋蝽对黄粉虫取食量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单只黄粉虫最大可供的食物量
        3.3.2 不同虫态蠋蝽对黄粉虫不同密度的取食量
        3.3.3 不同虫态单头蠋蝽对黄粉虫的平均取食量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不同虫态的蠋蝽在供水、不供水条件下的耐饥能力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蠋蝽各虫态在供水、不供水时的耐饥饿时长
        4.3.2 饥饿状态下蠋蝽的生命状态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8)利用白星花金龟和黄粉虫联合转化苹果园废弃物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研究进展
        1.1.1 肥料化
        1.1.2 能源化
        1.1.3 饲料化
        1.1.4 原料化
        1.1.5 基料化
    1.2 黄粉虫研究进展
        1.2.1 黄粉虫的生物学
        1.2.2 黄粉虫的资源化现状
    1.3 白星花金龟研究进展
        1.3.1 白星花金龟的生物学
        1.3.2 白星花金龟的资源化现状
    1.4 苹果园废弃物的研究与利用现状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供试虫源
        2.1.2 供试原料
        2.1.3 实验仪器
    2.2 研究方法
        2.2.1 苹果园废弃物的预处理
        2.2.1.1 苹果树枝预处理
        2.2.1.2 苹果落叶预处理
        2.2.1.3 苹果落果预处理
        2.2.2 苹果园废弃物资源成分的测定
        2.2.2.1 粗蛋白测定
        2.2.2.2 粗脂肪测定
        2.2.2.3 粗纤维测定
        2.2.2.4 粗灰分测定
        2.2.3 白星花金龟幼虫取食酵化苹果树枝、落叶的研究
        2.2.3.1 不同酵化天数的苹果树枝、落叶对白星花金龟幼虫取食的影响
        2.2.3.2 不同饲料含水量下白星花金龟幼虫取食酵化苹果树枝、落叶的情况
        2.2.3.3 不同龄期幼虫取食酵化树枝、落叶的比较
        2.2.3.4 白星花金龟幼虫取食不同饲料的生长情况比较
        2.2.4 黄粉虫幼虫取食苹果落果的研究
        2.2.4.1 不同饲料配比下黄粉虫幼虫取食苹果落果的情况
        2.2.4.2 黄粉虫幼虫取食不同饲料的生长情况比较
        2.2.5 虫体营养成分的测定
        2.2.6 虫粪沙(砂)营养成分的测定
        2.2.7 虫粪沙(砂)还田试验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苹果树枝、落叶、落果的营养成分分析
    3.2 白星花金龟幼虫取食苹果树枝、落叶的研究
    3.3 黄粉虫幼虫取食苹果落果的研究
    3.4 虫体营养成分分析
    3.5 虫粪沙(砂)营养成分分析
    3.6 虫粪沙(砂)对菠菜生长的影响
4 讨论
    4.1 苹果园主要废弃物预处理及其营养成分分析
    4.2 取食酵化的苹果树枝、落叶对白星花金龟幼虫生长的影响
    4.3 黄粉虫幼虫取食苹果落果的研究
    4.4 白星花金龟和黄粉虫资源价值评价
    4.5 虫粪沙(砂)还田试验
5 结论
    5.1 苹果园废弃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5.2 白星花金龟幼虫取食酵化的苹果树枝、落叶的研究
    5.3 黄粉虫幼虫取食苹果落果的研究
    5.4 虫体的营养成分
    5.5 虫粪沙(砂)的营养成分及对菠菜长势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9)不同光环境对5种昆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昆虫感光的生理基础研究
        1.1.1 昆虫的视觉器官
        1.1.2 昆虫复眼对光的感受功能
    1.2 光对昆虫的影响
        1.2.1 光环境对昆虫趋光行为的影响
        1.2.2 光环境对昆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3 LED灯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与仪器
        2.1.1 供试昆虫及其饲养
        2.1.2 主要仪器
        2.1.3 光环境设计
        2.1.4 实验装置的设计
    2.2 实验条件
        2.2.1 室内实验条件设置
        2.2.2 光环境处理设置
        2.2.3 实验器皿条件
    2.3 不同光环境对家蝇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2.3.1 不同光环境处理对家蝇不同发育阶段影响的研究
        2.3.2 不同光环境处理对家蝇全世代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2.4 不同光环境对大头金蝇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4.1 不同光环境处理对大头金蝇不同发育阶段影响的研究
        2.4.2 不同光环境处理对大头金蝇全世代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2.5 不同光环境对绿盲蝽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5.1 不同光环境处理对绿盲蝽不同发育阶段影响的研究
        2.5.2 不同光环境处理对绿盲蝽全世代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2.6 不同光环境对黄粉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6.1 不同光环境处理对黄粉虫不同发育阶段影响的研究
        2.6.2 不同光环境处理对黄粉虫全世代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2.7 不同光环境处理对菜粉蝶不同发育阶段影响的研究
    2.8 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构建
    2.9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光环境处理对家蝇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1.1 不同光环境对家蝇不同发育阶段存活率的影响
        3.1.2 不同光环境对家蝇不同发育阶段历期的影响
        3.1.3 不同光环境对家蝇成虫羽化率的影响
        3.1.4 不同光环境下家蝇实验种群生命表
    3.2 不同光环境处理对大头金蝇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2.1 不同光环境对大头金蝇不同发育阶段存活率的影响
        3.2.2 不同光环境对大头金蝇不同发育阶段历期的影响
        3.2.3 不同光环境对大头金蝇成虫羽化率的影响
        3.2.4 不同光环境下大头金蝇实验种群生命表
    3.3 不同光环境对绿盲蝽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3.1 不同光环境对绿盲蝽不同发育阶段存活率的影响
        3.3.2 不同光环境对绿盲蝽不同发育阶段历期的影响
        3.3.3 不同光环境对绿盲蝽成虫羽化率的影响
        3.3.4 不同光环境下绿盲蝽实验种群生命表
    3.4 不同光环境对黄粉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4.1 不同光环境对黄粉虫不同发育阶段存活率的影响
        3.4.2 不同光环境对黄粉虫不同发育阶段历期的影响
        3.4.3 不同光环境对黄粉虫成虫羽化率的影响
        3.4.4 不同光环境对黄粉虫羽化畸形率的影响
        3.4.5 不同光环境下黄粉虫实验种群生命表
    3.5 不同光环境对菜粉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5.1 不同光环境对菜粉蝶不同发育阶段存活率的影响
        3.5.2 不同光环境对菜粉蝶蛹期发育历期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光环境对4种昆虫卵孵化情况影响的比较
    4.2 不同光环境对5种昆虫幼(若)虫发育情况影响的比较
    4.3 不同光环境对4种昆虫蛹羽化情况影响的比较
    4.4 不同光环境对4种昆虫全世代存活情况影响的比较
    4.5 不同光环境对4种昆虫成虫繁殖情况的比较
    4.6 不同光环境对4种昆虫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10)取食塑料的黄粉虫生命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虫
        1.1.2 材料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方法
        1.3.1 黄粉虫单头饲养
        1.3.2 黄粉虫群体饲养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取食塑料后黄粉虫单头饲养结果
        2.1.1 不同龄期黄粉虫生长发育比较
        2.1.2 黄粉虫化蛹率、平均蛹质量和发育时间比较
        2.1.3 黄粉虫繁殖情况比较
    2.2 取食塑料后黄粉虫群体饲养结果
        2.2.1 取食麦麸和PS混合料黄粉虫的生长发育情况
        2.2.2 取食不同塑料黄粉虫的生长发育情况
        2.2.3 取食LLDPE与麦麸混合料黄粉虫的生长发育情况
3 讨论与结论

四、黄粉虫自相残杀特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黄粉虫和黑粉虫幼虫降解聚乙烯效能的研究[D]. 丁梦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2]昆虫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J]. 张倩楠,吴思,孙长龙,马信,齐笑萱,张阳. 山东化工, 2021(01)
  • [3]黄粉虫粉作为蛋白源在猪、肉鸡和鱼类饲粮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冀凤杰,杨焕胜,王定发,曹婷,刘胜敏,陈溢勇,周汉林. 中国畜牧杂志, 2021(09)
  • [4]黄粉虫和大麦虫肠道微生物对塑料多聚物的降解研究[D]. 杨莉.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1)
  • [5]黄粉虫降解秸秆废弃物及其粪便生物炭对重金属的吸附研究[D]. 张叶.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6]炮步甲的防御系统、形态结构与行为[D]. 文明. 河北大学, 2020(08)
  • [7]蠋蝽人工饲养及耐饥饿能力的研究[D]. 范慧杰.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8]利用白星花金龟和黄粉虫联合转化苹果园废弃物的技术研究[D]. 王倩.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9]不同光环境对5种昆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D]. 张敏. 华中农业大学, 2018(01)
  • [10]取食塑料的黄粉虫生命特征研究[J]. 许诗杰,张雅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7)

标签:;  ;  ;  ;  ;  

黄粉虫自相残杀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