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次喷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喷油,稀薄,发动机,直喷,火花,电压互感器,汽油机。
二次喷油论文文献综述
邵明洋[1](2018)在《二次喷油对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作为一种天然气发动机的重要类型,目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柴油/天然气发动机以天然气作为主燃料,少量柴油作为引燃燃料直喷到缸内引燃天然气。但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至今还有一定的不足,其中包括中低负荷下,双燃料发动机采用较大的天然气替代率时,热效率较低,THC排放较高。为了从喷油策略方面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本文在一台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上,基于发动机典型工况研究了不同喷油策略对关键燃烧参数和排放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其中不同的喷油策略包括一系列喷油参数,如单次喷射的喷油时刻(SOI)与喷油压力(Ps),二次喷射的第一次喷油时刻(SOI1)、第二次喷油时刻(SOI2)、第一次喷油质量比(m1)以及喷油压力(Pd)等。本文以A25(1335r/min,375N·m)与A50(1335r/min,750N·m)两种工况为例分析中低负荷下不同喷油策略的影响规律。首先,采用柴油的单次喷射时,单次喷油时刻SOI决定了引燃柴油的着火模式。对于小负荷,当SOI早于某一时刻时,引燃柴油的燃烧模式发生了变化。在这种燃烧模式下,双燃料发动机能够解决THC和NOx排放之间的trade-off关系,实现更高的热效率。对于中等负荷,缸内燃烧和排放随单次喷油时刻SOI的变化与小负荷时类似,区别在于中等负荷由于过高的缸内爆发压力和压力升高率的限制,未能实现柴油燃烧模式的转变,但最早的SOI已经实现了与原柴油机接近的有效热效率水平。其次,采用柴油的二次喷射时,通过对比单次喷射与二次喷射的放热率曲线以及对喷油质量比的研究,可以判断不同的二次喷油时刻的组合下两次喷射柴油的燃烧顺序及其作用有着较大的区别。对于较早的第二次喷油时刻SOI2,两次喷射柴油的燃烧顺序在不同的第一次喷油时刻SOI1下有叁种不同的情况,分别是第一次喷射的柴油先燃烧,第二次喷射的柴油后燃烧,两个放热率峰值之间有一定的间隔;第一次喷射的柴油燃烧开始后第二次喷射的柴油很快开始燃烧,只有一个放热率峰值;第二次喷射的柴油先燃烧,第一次喷射的柴油后燃烧,两个放热率峰值之间有一定的间隔。而对于较晚的SOI2只有前两种情况。再次,采用二次喷射时为实现较高的热效率,二次喷油时刻SOI1和SOI2都应较为提前,但第一次喷油时刻SOI1不能过早,两次喷油的时刻间隔不能过大,否则会引起点火能量过于分散。二次喷油质量比m1和喷油压力P在不同的二次喷油时刻下起到的作用可能有着很大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参数取得中间或稍大值时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和排放性能较好。最后,针对分析的两种工况对单次喷射和二次喷射进行优化。对于A25工况,85%替代率,相较于传统的单次喷油时刻,优化后的单次喷射热效率提高了7.72%(从27.44%提高到了35.16%),二次喷射提高了6.92%(从27.44%提高到了34.36%),单次喷射的热效率要稍高于二次喷射。优化后的单次喷射的THC排放降低了81.4%(从7275ppm降低到1353ppm),NOx降低了50.3%(从559ppm降低到278ppm),二次喷射的THC降低了56.9%(从7275ppm降低到3139ppm),但NOx排放几乎持平。对于A50工况,85%替代率,相较于传统单次喷射时刻,优化后的单次喷射热效率提高了6.36%(从31.64%提高到38.00%),优化后的二次喷射提高了6.72%(从31.64%提高到38.36%),二次喷射实现的有效热效率较高。优化后单次喷射的THC降低了44.9%(从8245ppm降低到4544ppm),二次喷射的THC降低了61.5%(从8245ppm降低到3174ppm)。(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刘海亮,郇新[2](2014)在《汽油机均质稀薄燃烧与二次喷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针对直喷式汽油机混合气燃烧的核心问题——均质稀薄燃烧与二次喷油展开研究,分别研究了均质稀薄燃烧与二次喷油的原理。(本文来源于《河北农机》期刊2014年10期)
邓飞中[3](2014)在《基于柱塞式二次喷油泵实现柴油p-HCCI清洁燃烧的燃油喷射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小型柴油机的主要技术特征和柴油p-HCCI清洁燃烧技术的新成果,分析了柴油p-HCCI清洁燃烧的供油特点、柱塞式喷油泵的工作原理和柱塞式喷油泵油量调节方式对柴油p-HCCI发动机的喷油策略的影响,我们提出两段线性迭加的喷油策略,为改造现有柱塞式喷油泵,使之具备两次喷油能力,满足柴油p-HCCI发动机的供油要求,开发节能低排放的小型p-HCCI柴油机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内燃机》期刊2014年03期)
童来会,尧命发,郑尊清,马帅营[4](2013)在《二次喷油策略对汽油/柴油双燃料HPCC燃烧与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汽油/柴油双燃料高预混燃烧(HPCC)模式下研究了柴油两次喷射策略的二次喷油时刻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柴油单次喷射的双峰放热特性,两次喷射策略燃烧则呈现较为明显的叁峰状放热,因此主燃阶段放热速率降低,燃烧持续期变长,能够有效地推迟燃烧相位,降低最大压升率。排放方面,随着二次喷射时刻的推迟,NOx排放逐渐降低,而烟度则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临界时刻点之前二次喷射时刻对HC和CO的影响较小。采用两次喷油策略通过对二次喷射时刻的优化,HPCC燃烧能够在较高的热效率的前提下实现较低的排放,显着降低最大压升率,有利于拓展负荷范围,并且保持较高的热效率。(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05-01)
刘德新,刘斌[5](2012)在《二次喷油优化直喷汽油机冷启动排放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种通过特殊活塞顶面形状结合二次喷射策略来解决直喷汽油机冷启动工况排放问题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适当的二次喷油分配、结合缸内气流运动来改善燃油混合气的分布.利用AVL-Fire对不同喷油策略下直喷汽油机启动时缸内油气混合分布进行了模拟,对不同喷油策略的冷启动排放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特殊活塞顶面形状进行合理的壁面引导,同时结合二次喷油策略,能够优化直喷汽油机冷启动工况下缸内空燃比的分布,使得混合气浓度在火花塞附近略高,宜于火花点火,在火花塞周围略低,宜于火焰传播,从而提高燃烧的稳定性,减少燃油的湿壁现象,降低HC的排放.(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程宏美,林跃[6](2007)在《稀燃汽油机二次喷油电控系统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发动机稀薄燃烧的要求,采用16位单片机MC9S12XDP512微控制器,利用其增强型输入捕捉输出比较定时器,自主开发出电控系统。采用稀燃、快燃(滚流)、推迟点火和二次喷油的可控燃烧方案,改变二次喷油比例和二次喷油时刻等参数,实现二次喷油过程的优化,在气流运动的作用下,实现了发动机稀薄燃烧复杂时序控制,明显改善燃烧过程。在稀薄燃烧发动机典型工况下,空燃比越大,二次喷油比例对燃油经济性的改善越明显。(本文来源于《天津汽车》期刊2007年03期)
刘晓忠,刘青杨,李靖波[7](2006)在《线路PT二次短路引发的PT喷油事故》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05-14~19,中卫供电局保护室按计划在关帝变进行14218关桥线保护屏更换工作时,发生一起220kV线路PT二次短路引发PT喷油的事故。1事故经过18日,已将线路抽取电压接入南自PSL602A保护装置。因南瑞RCS902B没有设计重合闸功能(本文来源于《电力安全技术》期刊2006年09期)
李晓科,纪威[8](2006)在《S195柴油机二次喷油的改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S195柴油机是在用农用机械,尤其是小四轮拖拉机和农用机械的主要动力,在不改变柴油机燃烧室内部结构和喷油器参数的情况下,对喷油泵凸轮进行改型设计,在原来单峰切线型喷油泵凸轮的基础上,相隔一定的曲轴转角,增加一个单峰,改进成为双峰凸轮,从而实现柴油机在进气冲程的时候提前预喷一定量的燃油,形成良好的燃油混合气,然后在接近压缩终了的时候主喷一定量的燃油,提高燃油和空气混合质量,从而使柴油机的燃烧性能和尾气排放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期刊2006年04期)
刘伍权,刘书亮,李建文,许洪军[9](2005)在《可变滚流与二次喷油对火花点燃式发动机稀燃特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可变滚流与二次喷油技术对发动机稀燃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叁种滚流比情况下,发动机比油耗随二次喷油比例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说明在缸内只存在滚流运动的情况下,采用较大比例的二次喷油量可以获得更好的燃油经济性。2)喷油正时明显影响发动机燃油耗,在叁种滚流比情况下,最低油耗点所对应的喷油正时按照T1、T2和T3顺序依次提前;负荷较大时,对应的最低油耗点喷油正时也相应有所提前。3)增强进气滚流运动可以改善发动机低速工况条件下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特性,但应避免可变滚流机构对燃油喷注的阻隔作用。(本文来源于《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期刊2005年03期)
刘伍权,刘书亮,许洪军,李建文[10](2004)在《二次喷油对点燃式可变滚流进气发动机稀燃影响的研究Stu》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二次喷油稀燃实验系统研究了二次喷油对可变滚流进气发动机稀燃特性的影响情况。首先,采用纯滚流可变滚流进气系统时,采用较大比例的二次喷油量可以获得更好的稀燃经济性。第二,最低油耗点所对应的喷油正时按照T1、T2和T3顺序依次提前;负荷较大时,对应的最低油耗点喷油正时也相应提前。第叁,在可变滚流结构中,二次喷油可能造成局部混合气过浓,导致CO排放增加;同时,在稀燃情况下,增大滚流比可以降低发动机HC和NOx排放。第四,增大滚流比可以改善发动机低速工况条件下的性能,但应避免机构对燃油喷注的阻隔作用。(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2004年04期)
二次喷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针对直喷式汽油机混合气燃烧的核心问题——均质稀薄燃烧与二次喷油展开研究,分别研究了均质稀薄燃烧与二次喷油的原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次喷油论文参考文献
[1].邵明洋.二次喷油对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8
[2].刘海亮,郇新.汽油机均质稀薄燃烧与二次喷油研究[J].河北农机.2014
[3].邓飞中.基于柱塞式二次喷油泵实现柴油p-HCCI清洁燃烧的燃油喷射策略研究[J].内燃机.2014
[4].童来会,尧命发,郑尊清,马帅营.二次喷油策略对汽油/柴油双燃料HPCC燃烧与排放的影响[C].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5].刘德新,刘斌.二次喷油优化直喷汽油机冷启动排放特性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2
[6].程宏美,林跃.稀燃汽油机二次喷油电控系统开发[J].天津汽车.2007
[7].刘晓忠,刘青杨,李靖波.线路PT二次短路引发的PT喷油事故[J].电力安全技术.2006
[8].李晓科,纪威.S195柴油机二次喷油的改型设计[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6
[9].刘伍权,刘书亮,李建文,许洪军.可变滚流与二次喷油对火花点燃式发动机稀燃特性影响的研究[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05
[10].刘伍权,刘书亮,许洪军,李建文.二次喷油对点燃式可变滚流进气发动机稀燃影响的研究Stu[J].内燃机学报.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