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高血压及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震荡现象

隐性高血压及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震荡现象

张聪雅

黑龙江省商业职工医院150010

【摘要】目的:研究隐形高血压与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震荡特点及意义。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至2014年门诊及住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50例,MH患者50例,WCH患者50例,血压正常(NT)患者50例。记录并观察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比较各组间初始震荡(TO)及震荡斜率(TS)的差异。结果:EH组、MH组、WCH组、NT组TO异常者分别为12(24%)、11(22%)、13(26%)、6(12%),TS异常者分别为11(22%)、13(26%)、11(22%)、5(10%),TO、TS异常率比较,前三组与N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H组、MH组、WCH组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与WCH组HRT明显减弱,提示MH与WCH均存在自主神经损害,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关键词】隐性高血压;白大衣性高血压;心率震荡

窦性心律震荡(HRT)是1999年新提出的与恶性心脏事件密切相关的心电现象,主要是指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的窦性心率先加速后减速的现象,是判断心脏自助神经功能的新方法【1】。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现象,但对于隐形高血压(MH)及白大衣高血压(WCH)患者血压与HRT的关系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对MH及WCH患者的HRT进行研究,探讨其相关性。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入选我院2012年至2014年门诊及住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50例,MH患者50例,WCH患者50例,血压正常(NT)患者50例。所有患者近2个月未服用降压药物,近1周内未应用影响自主神经功能以及心律的药物。四组间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入选标准

①EH诊断标准:2005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诊室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均显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②MH诊断标准:诊室血压<140/90mmHg,24小时动态日间平均血压>135/85mmHg;

③WCH诊断标准:诊室血压>140/90mmHg,24小时动态日间平均血压<135/85mmHg;

④NT诊断标准:诊室血压及24小时动态血压均<135/85mmHg。

1.3排除标准

继发性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等。

1.4方法

1.4.1诊室血压测量:应用台式汞柱血压计测量,连续测量坐位右上肢血压3次,取平均值。

1.4.2动态血压监测:采用美国GE公司90207型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分析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昼夜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

1.4.3窦性HRT检测: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自动检出符合条件的室性早搏:室性早搏前2个和室性早搏后20个搏动均为窦性心律。计算震荡初始(TO):TO=[(RRl+RR2)一

(RR-1+RR-2)]/(RR-1+RR-2)×100%,TO表示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的加速情况,TS表示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的减速相,RR1、RR2表示室性早搏后前2个窦性心律R-R间期的均值,RR-1、RR-2表示室性早搏前2个窦性心率R-R间期的均值。TS值:纵坐标为24小时有效室性早搏后20个窦性搏动的RR间期,横坐标为RR间期序号,描出RR间期分布图,任意选取连续5个RR值计算并做出回归线,TS值为正向最大斜率。TO<0正常,TS>2.5ms/RR正常;TO≥0异常,TS≤2.5ms/RR异常。

1.4.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应用t检验,计量资料应用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EH组、MH组、WCH组、NT组TO异常者分别为12(24%)、11(22%)、13(26%)、6(12%),TS异常者分别为11(22%)、13(26%)、11(22%)、5(10%),TO、TS异常率比较,前三组与N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H组、MH组、WCH组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窦性心率震荡(HRT)是指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存在特征性的双向式涨落,先加速后减速。主要见于正常人以及低危心脏病患者【2】,研究证实,高危心脏病患者出现HRT减弱或消失,表现为室性早搏后窦性心律无明显变化。出现HRT的机制不明确,但目前学者公认为HRT正常存在标志着自主神经系统正常,即迷走神经抗心律失常保护作用的完整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常常与心源性猝死相关,而室性早搏本身有导致心律失常的作用,因此更加剧了猝死的危险度【3】。MH和WCH已被证实,其发展为持续性高血压的危险性较高,同时对于心血管病死率和全因病死率风险增加。本研究结果发现:EH组、MH组、WCH组与NT组比较,TO及TS异常率明显增加,预示着MH及WCH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有学者提出,交感神经活性增高与迷走神经活性降低时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发生机制,高血压可以引起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紧张性激动超过正常,从而降低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导致患者室性早搏后HRT减弱或消失。HRT减弱可能是MH、WCH患者发展为持续性高血压的可能原因。因此,我们应加强MH及WCH患者的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监测,对HRT减弱者给予早期干预,预防动脉硬化发生发展,减少靶器官的损害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郭继鸿.窦性心率震荡现象[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3,12(1):49-54.

[2]夏志宏,骆蜂,胡宗华.高血压病患者心率震荡现象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6,20(2):107.

[3]张学臻,韩茂华,于钦萍,等.30例心衰患者窦性心率震荡检测及多因素影响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0):52-54.

标签:;  ;  ;  

隐性高血压及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震荡现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