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民歌论文_范瑞懿

导读:本文包含了乐府民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乐府,民歌,南朝,南北朝,文化,艺术风格,诗体。

乐府民歌论文文献综述

范瑞懿[1](2019)在《汉乐府民歌音乐性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乐府民歌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其诗乐结合的文学体式使之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历来对汉乐府民歌的研究多集中在乐府诗本身,本文试从汉乐府民歌的音乐性角度入手,具体分析其独特的美感特质。(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19期)

付东博[2](2019)在《汉乐府民歌的戏剧审美创造》一文中研究指出汉乐府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性、思想性在中国文学历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传播汉乐府民歌,人们对汉乐府民歌进行加工后的戏剧化演绎。文章结合汉乐府民歌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就如何更好的实现汉乐府民歌戏剧审美创造进行策略分析。(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20期)

陈孟莹[3](2019)在《从南朝乐府民歌看南北文化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化各具特色,都具有主导地位。等到唐朝时很明显南朝文化占据上风,但北朝文化也被继承其中较好的融合在一起,而最初的融合发展就体现在文学的融合发展中。南北朝时期上层文人乐府诗的创作也进入了自西汉后又一个高潮,但北朝的文豪数量不如南朝,南朝的永明体诗人、宫体诗诗人、皇室文学家都创作乐府诗,但题材风格偏重艳丽绮靡。而南朝乐府民歌却风格多样,也有不少佳作,同时南朝的乐府民歌开始体现出南北文化融合的痕迹,这给唐代以后的文化融合带来很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10期)

宋薇薇[4](2019)在《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女性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朝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民歌中大规模女性情歌的集体抒发,在封建社会中实属罕见。本文将民歌中的女性形象作分类归纳,进一步探究其深层的女性意识,以此了解南朝女性的生存状态。其具体表现为对封建礼教的反叛、性爱的大胆书写和对男权的挑战。(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19期)

卫倩倩[5](2019)在《南北朝乐府民歌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北朝乐府民歌是我国诗歌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以集中形式出现的人民口头创作,大大促进了中国诗歌历史发展。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客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在逐步发展中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主要是以短小篇幅为主,体裁内容多为叙事抒情。尽管南北朝乐府民歌属于同一时期产物,但由于当时南北长期对峙,彼此之间的政治、文化、风俗和自然环境有着明显的差异,在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南北朝乐府民歌不同的情感色彩。本文就南北朝乐府民歌之间的不同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客观阐述两者之间不同的艺术风格与特色内容,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7期)

庄亮亮[6](2019)在《六言诗出于乐府民歌之辨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六言诗源及其衰微原因自六言诗体研究之始就成为六言诗研究的两大公案。有研究者先顺五言诗、七言诗的源起,继而认为六言诗体的源头也当如此,或从前人着述中摘得一两句结论来作为六言诗歌的源头,或以现今尚存的六言诗作为诗源。而这些论述大都沦于偏颇。正如萧涤非所言:"一切诗体皆从乐府出也"[1],六言诗歌的起源也必然出于乐府民歌。(本文来源于《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无名氏,李士金,韩硕,窦仁磊[7](2019)在《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袁编没有把“汉乐府民歌”凸显出来是其所谓“出新”》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学术批评引入课堂,以批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为例,有学术价值;二、课堂教学改革生态实录,保持学生文字原貌,具体形象生动,为学界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和历史、学生学习心理等提供真实史料;叁、以传承圣贤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高等教育之本质目的。(本文来源于《青春岁月》期刊2019年05期)

管莎莎[8](2018)在《刘勰《文心雕龙·乐府》对乐府民歌的态度考辨》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勰的《乐府》篇提出"诗为乐心,声为乐体",强调诗声合一。不同于诗歌观,刘勰以观风乐教为本位审视乐府民歌,认为其情感过于激荡、曲调哀思婉转,叹惋汉乐府乐教观风地位弱化而祭祀享乐功能强化。但就开创性来说,刘勰于《乐府》中将乐府诗这一文体融入文论家的研究领域。所以,刘勰对乐府民歌的意义并非全然消极。只是受时代限制,对于乐府的民俗性质没有足够的关注。(本文来源于《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陈斯柔[9](2018)在《从修辞学角度浅谈南朝乐府民歌》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中古一个大变革时期,但同时也是思想极为自由开放的时期。乐府自汉代产生以来于魏晋南北朝发展到高峰,由官府制乐转变为民间创作,作品中体现出该时期南北方不同的语言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特别是承载诗歌的修辞手法值得关注。(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8年15期)

武新虹[10](2018)在《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北朝乐府民歌是我国文学历史上乐府民歌又一繁荣兴盛的时期。南朝和北朝都有相当数量的乐府民歌流传至今,但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状况、文化风俗、以及艺术趣尚的不同,它们在内容和风格方面都有很大区别。(本文来源于《科学咨询(科技·管理)》期刊2018年06期)

乐府民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乐府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性、思想性在中国文学历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的传播汉乐府民歌,人们对汉乐府民歌进行加工后的戏剧化演绎。文章结合汉乐府民歌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就如何更好的实现汉乐府民歌戏剧审美创造进行策略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乐府民歌论文参考文献

[1].范瑞懿.汉乐府民歌音乐性探微[J].黄河之声.2019

[2].付东博.汉乐府民歌的戏剧审美创造[J].作家天地.2019

[3].陈孟莹.从南朝乐府民歌看南北文化融合[J].文学教育(下).2019

[4].宋薇薇.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女性意识[J].汉字文化.2019

[5].卫倩倩.南北朝乐府民歌之比较[J].青年文学家.2019

[6].庄亮亮.六言诗出于乐府民歌之辨说[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7].无名氏,李士金,韩硕,窦仁磊.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袁编没有把“汉乐府民歌”凸显出来是其所谓“出新”[J].青春岁月.2019

[8].管莎莎.刘勰《文心雕龙·乐府》对乐府民歌的态度考辨[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

[9].陈斯柔.从修辞学角度浅谈南朝乐府民歌[J].明日风尚.2018

[10].武新虹.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

论文知识图

乐府诗-孔雀东南飞白马篇连年有余-此图用鲶鱼与莲(包括莲叶、莲花、...连年有余连年有余连年有余

标签:;  ;  ;  ;  ;  ;  ;  

乐府民歌论文_范瑞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