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金莲:浅谈高中数学中的情境教学论文

薛金莲:浅谈高中数学中的情境教学论文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学要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高中数学作为自然基础学科,内容丰富,应用广泛,不单纯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而是要丰富教学内容,活化教学环节,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甚至创造者。情境教学,正是目前适应我国教学需求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值得探讨的教学模式,它能更好地推动教学过程,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手段,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这里,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教学;创新;实践

情境教学通常是指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所设定的适合学生并作用于学生,使之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主动积极投入学习的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情境教学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情境模式。

一、 高中数学中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一) 激发求知欲

高中数学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精准性的一门学科,仅是传授给学生一些经过加工整理的数学抽象结果,很难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设计符合学生认知需求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积极思考,创设有利条件,使得学生把学习看成一种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 体验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传统教学只注重定理的结果和应用,将数学知识作为现成的理论来教,这种一略而过的教学,容易造成学生对数学可望而不可即的错觉,学生学到的只是一种模仿的数学,不能领悟数学的精神,妨碍学习能力的培养。情境教学能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到新旧知识的融合,体验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三) 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发挥学生主体的地位,帮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师生互动,让学生体会合作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们可以认为,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中,PTEN作为一种抑癌基因,能抑制LDH的活性和表达,抑制LD的产生,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癌微环境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而子宫内膜癌中PTEN的失活,则导致LDH的表达及活性增强,LD产生增加,从而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研究也发现,代谢酶相关酶也可同时作为转录调节因子调控肿瘤的发生,这进一步表明了作为代谢关键酶LDH的复杂的生物学作用以及其调控的复杂性。PTEN及LDH、LD相互调控作用及参与的分子机制/信号通路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从而进一步揭示子宫内膜癌中肿瘤代谢及代谢与基因表达的复杂联系,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治提供理论基础和靶点。

二、 高中数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 创设时事热点问题情境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以生为本,发挥情境对教学的实效作用。情境教学若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就容易造成情境无效。

(二) 创设数学文化史,趣味故事情境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材原有实验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一组随堂小实验,使学生在感到困惑的地方,能够用实验看清问题实质,以降低学生学习和理解该节知识的难度。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9.0软件分析和统计本实验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选择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则选择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 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这时我们经常要结合教学实际,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包括校园生活中的数学情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家庭生活中的数学情境等。例如:在学习《排列与组合》一课时,可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一场球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可能是怎样的?”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球赛比赛的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再如:学习《不等式》时,分式不等式的大小比较,可以赋予实际意义,引入糖水加糖更甜的生活实例,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习《数列求和》时,可以引入贷款,借款,等额本息等生活实例作为问题情境。

(四) 创设类比与归纳的学习情境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处理效果。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形结合的思想的渗透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学习《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对于振幅、周期、相位三者的变化,可用多媒体演示图像变换过程,形象生动,深化理解。总之,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信息技术情境,化不可见为可见,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化复杂为简洁,使得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大大优化教学效果,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变得丰富而生动,这样的一种教学情境,可以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达到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目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有着传统的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1)是整套生产工艺及设备设施均设置在一个密封的厂房内,厂房内新型数控反击式破碎机、振动筛、清堵筛、环保节能混合破碎式制砂机均设置有与其相联的数控粉尘收除器。厂房内生产工艺被分隔为左右两部分和地下装车通道三个区域,生产工艺左右两部分之间设有空中巡查玻璃通道及位于空中巡查玻璃通道一端的操控中心。厂房室内、地下装车通道均设置有数控粉尘收除器。形成厂内主机设备及工厂室内两级负压除尘,完全没有粉尘的外扬。成品粒径可调节、粉量可控制,所以成品粒的粉量不超标、不需水洗,无污水排放,从而避免粉尘或废水污染环境,符合党的十九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神。

数学知识多,与一些知识有关的故事也多,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史的教育功能,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复数时,我从人类最初生活的需要,而引入自然数,整数,有理数,讲到第一次数学危机,引入无理数等等。学习《等比数列》时,可引入“国王赏麦子”的故事等。再如:学习《二项式定理》一节引入杨辉三角的学习情境资料,学习《古代数学案例》一课,讲述秦九韶的故事等,这样可以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了解所学知识是有血有肉的科学宝库中的珍品,从而更加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兴趣。

(五) 创设阶梯式的问题情境

阶梯式的问题情境就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它能很好地引导学生逐层次思考,深化对知识的探究和应用。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和领悟,我们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太大或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的难度。例如:学习《排列》一课时,可设置问题情境:有7人排队,从左到右站成一排。(1)共有多少种排法?(2)甲不站排头有多少种排法?(3)甲不站排头,乙不站排尾,有多少种排法?(4)甲不站排头,乙不站排尾,甲乙不相邻,有多少种排法?(5)甲不站排头,乙不站排尾,甲乙不相邻,甲在乙的右侧,有多少种排法?再如:学习二次函数零点分布时,讨论二次方程ax2+bx+c=0(a>0)在实数集上有实根的充要条件,可设置阶梯式问题情境:(1)求在正实数集上,有两个实根的充要条件。(2)求在正实数集上,有一个实根的充要条件。(3)求在开区间(m,n)上,有一个实根的充要条件。(4)求在闭区间[m,n]上,有一个实根的充要条件。

(六) 创设数学实践活动情境

作为数学情境的资料或活动,要让学生有真实感和亲切感,尽量生动形象,使学生感兴趣,易于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依据创设情境,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因此,要求创设的情境,富有吸引力、新颖多样,让学生有新奇感。另外,情境的呈现或表述要清晰明了,利于视听,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主动学,乐于学。

(七)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有些知识之间具有可类比和可归纳的特点,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创设类比与归纳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从平面到空间,空间向量可以类比平面向量进行学习。再如:学习《数列》一章时,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可以进行类比学习。

三、 情境教学应用的注意事项

(一) 以学生为本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关注的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时事热点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能使学生耳目一新,也能使学生感受知识就在身边,与自己息息相关,体会情境的时代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学习《集合》一课时,可以播放国庆阅兵视频,列举各种军团作为集合的元素等。学习《系统抽样》一课时,可以播放5G网络宣传片,以从全市学生中抽取1000人问卷调查为问题情境,引发探究。

(二) 情境要真实有趣

开设情境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丰富情感体验。例如:学习《椭圆》一课,让学生准备好图纸,钉子,细线,铅笔等用具,按照步骤要求画出椭圆。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己发现满足什么长度关系,能画出椭圆?钉子距离的远近,对椭圆有什么影响?在课外,例如:学习《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教学楼的高度。学习了《频率分布直方图》一课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图。再如:在作业中,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例如椭圆,双曲线等,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动手实践,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三) 情境要有针对性、目的性

情境创设不能流于表面形式,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而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必须结合教材和现有的教学条件进行统筹考虑,使情境的各要素具有共同的指向性,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四) 情境要有启发性

情境的创设要有引导性、启发性,易于发现问题,启发思维,或使重点、难点问题得以分解,实现突破。

(五) 情境要有融合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内容及课程的类型,选择合适的问题情境。各种问题情境并不相互排斥,有时几种情境的融合会使数学教学更加自然、和谐,更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GMDSS终极现代化阶段将是与现代化通信技术完全吻合的阶段,充分融合数字技术、宽带技术、可移动终端等现代化通信技术。达到准现代化的目标之后并不代表GMDSS停滞不前,通信技术在发展,GMDSS也应该一直向前跟进。GMDSS停滞的30 a已造成自身极大的损失,随着GMDSS准现代化的发展,GMDSS应保持对最先进通信技术的接纳状态,也就是达到与现代通信技术相吻合,并可持续发展时才是GMDSS现代化的终极目标。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时事热点问题情境、历史性、趣味性问题情境、生活实际问题情境、实践活动情境及信息技术情境等的创设,可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易学乐学。这种情境教学模式在数学学习中,使学生自主、愉快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探索数学,有助于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要注意的是创造情境在教学中只是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是教学目的。数学教学必须围绕教学需求进行,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紧扣教学内容,不可只求表面的形式。另外,要注意多种教学情境的协调和融合,使教学情境自然、和谐,这样才能收获情境教学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婧,文香丹.创设情境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5(4).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6.

作者简介:薛金莲,辽宁省朝阳市,辽宁省朝阳市第三高级中学。

标签:;  ;  ;  ;  ;  ;  

薛金莲:浅谈高中数学中的情境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