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肝外胆管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胆管癌,胆道,磁共振,支架,胆管,胆红素,金属。
肝外胆管癌论文文献综述
肖潇,钟玲[1](2019)在《扩散加权成像辅助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辅助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诊断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EHC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3月于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疑诊为EHCC的患者45例,分析DWI辅助MRCP诊断EHCC的病理学特点及其临床价值。结果:45例EHCC患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EHCC 30例(66.67%),胆管炎5例(11.11%),胆管结石10例(22.22%)。在低b值时,EHCC患者癌灶为较低或稍高信号,DWI表现类似常规脂肪抑制T2图像,而b=1 000/1 200 s/mm2时,EHCC患者癌灶DWI均为显着的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为低信号。与b=500 s/mm2比较,随着b值依次增加,EHCC癌灶的ADC值、信噪比值(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值(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明显降低,而信号强度比值(signal intensity ratio,SIR)明显上升(P<0.05)。DWI辅助MRCP(b=1000/1 200 s/mm2)诊断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100.00%,准确率95.56%,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88.24%,明显高于单独采用MRCP诊断的结果(P<0.05)。结论:DWI辅助MRCP可有效鉴别与诊断EHCC,而高b值诊断EHCC患者的临床价值更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肿瘤影像学》期刊2019年05期)
胡小四,庞青,刘会春,周磊,金浩[2](2019)在《胆道支架植入联合胆管腔内灌注化疗在晚期肝外胆管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胆道支架植入联合胆管腔内灌注化疗在晚期胆管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PTBS,PTBS组)或PTBS联合腔内灌注化疗(PTBS+腔内灌注化疗组)的86例晚期EHCC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病人肝功能的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生存情况等。Kaplan-Meier曲线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病人术后总体生存时间(OS)的相关因素。结果:与术前相比,2组病人术后1月、3月及6月血清中ALT、AST及TBIL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且PTBS+腔内灌注化疗组病人下降趋势比PTBS组更为显着;PTBS+腔内灌注化疗组病人术后血清ALB水平增加更为明显。2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BS组病人生存时间中位数为7个月,1年生存率为11.3%;PTBS+腔内灌注化疗组病人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0个月,1年生存率为37.5%。log-rank检验提示PTBS联合腔内灌注化疗可改善EHCC病人的预后,延长其生存期。Cox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接受PTBS+腔内灌注化疗是预后独立的保护性因素(HR=0.46,95%CI:0.23~0.92,P<0.05)。结论:与单纯PTBS相比,PTBS联合腔内灌注化疗可改善EHCC病人的预后,延长其生存期。PTBS联合腔内灌注化疗可获得更佳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伯庆,唐津天,佟庆,丁伟[3](2019)在《进展期肝外胆管癌术后两种化疗方案的安全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替吉奥单药对进展期肝外胆管癌术后化疗的安全性。方法本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进展期肝外胆管癌患者60例,先行手术,术后均行辅助化疗,对照组给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静脉(GP方案)化疗,观察组采用替吉奥单药口服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学、组织脏器毒性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均发生血液系统功能障碍,替吉奥口服化疗骨髓抑制反应的总发生率较GP方案低。无Ⅳ度骨髓抑制,在组织脏器损伤方面,GP方案引起的肝、肾、胃肠损害发生率较高,替吉奥单药方案无明显周围神经损害,但色素沉着及皮疹发生率较高。结论对进展期肝内胆管癌术后患者,采用替吉奥口服化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多数患者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2期)
王晓宇,尚华,周慧清,雷建明,耿左军[4](2019)在《MRI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胆管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预后不良,大多数发生于肝外胆管。肝外胆管癌(EHCC)的定位诊断常依赖于影像检查,MRI为目前诊断EHCC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之一。随着MR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序列如扩散加权成像(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峰度成像(DKI)等应用于EHCC的诊断,并且可以对肿瘤的病理级别进行预测和评估,对判断病人的预后及肿瘤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就不同MR成像序列在EHCC诊断中的应用予以综述。(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崔兴宇,蔡崧,汤群锋,方向明,邢春华[5](2019)在《肝外胆管癌IVIM-DWI参数值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EHCC)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参数值与Ki-67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EHCC患者完整资料,术前均行3.0 T磁共振常规及IVIM-DWI序列扫描,术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记录分子预后标记物Ki-67的表达情况。按Ki-67表达差异,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计算各组肿瘤的IVIM-DWI参数值,包括真性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和假性扩散系数(D~*)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IVIM-DWI各参数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41例EHCC患者按照Ki-67的表达情况分为4组,Ⅰ组5例,Ⅱ组13例,Ⅲ组16例,Ⅳ组7例。不同Ki-67表达组间除D~*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参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值和f值均与Ki-67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53、-0.526,P均<0.05)。结论 IVIM-DWI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EHCC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对术前预测肿瘤恶性增殖的生物学行为具有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郭享,王宏光,王曼彤,郭庆梅,李明洋[6](2019)在《SpyGlass DS胆道镜联合射频消融在肝外胆管癌诊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SpyGlass DS胆道镜联合射频消融在肝外胆管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疑诊为胆管癌的患者进行SpyGlass DS胆道镜检查,直视下观察胆管病变及活检,病理学检查证实胆管癌,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接受胆管腔内射频消融(RFA)治疗。结果 15例患者成功进行SpyGlass DS胆道镜下活检病理学检查,3例外科手术治疗,12例完成胆管腔内RFA治疗,平均操作时间(36.8±4.2)min,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SpyGlass DS胆道镜可以取得胆管癌标本,并明确病理学诊断,可进行胆管腔内RFA治疗,临床安全可行,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内镜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王炜[7](2019)在《白蛋白—胆红素分级在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置入治疗晚期肝外胆管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Child-Pugh(CP)分级已被用于评估胆道肿瘤的肝功能和术后结果。本研究的目的是初步探讨另一种替代肝功能模型的称之为白蛋白-胆红素(ALBI)分级在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置入治疗的晚期肝外胆管癌(EHC)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选取于2012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科住院并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置入术的128名晚期EHC患者。收集术前临床资料以评估CP和ALBI等级。通过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将ALBI分级与CP评分在评估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置入治疗的晚期EHC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Cox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OS)的因素。结果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7.3%、13.5%。用于预测死亡的ALBI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显着大于CP评分(0.754,95%CI:0.658-0.850,P<0.001对0.636,95%CI:0.519-0.753,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与EHC总体存活相关的因素是CA19-9,总胆红素,ALB、ALBI分级和CP分级。在多因素分析中,发现ALBI分级(HR=1.71,95%CI:1.10-2.65,P=0.017)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我们证明ALBI分级可用作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置入治疗的晚期EHC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期刊2019-05-01)
张文君[8](2019)在《介入引流术后影响肝外胆管癌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是一种具有胆管上皮分化特征的高度恶性肿瘤。既往研究认为CCA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但近几十年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增高的趋势,约占原发性肝癌的20%。我们根据CCA发生的解剖位置将其分为肝内胆管癌(intraheptic chaolangiocarcinoma,iCCA)及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inoma,eCCA),以eCCA最为常见,占CCA总体的90%以上。eCCA发生的位置特殊,早期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因肿瘤生长导致胆管阻塞引起黄疸症状时前来就诊,就诊时多已是中晚期,失去了外科治愈性切除的机会。研究表明eCCA患者外科姑息性切除的长期生存率并不令人满意,且eCCA对放疗及化疗不敏感,这为eCCA的介入治疗提供了发展空间。先前的研究报道了各种介入方法治疗了eCCA的疗效及优点。同外科切除及放化疗等其他方法一样,介入治疗对eCCA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期的获益也会受到患者个体差异、治疗方法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报道的影响eCCA患者生存期的因素主要有:术前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肿瘤分化程度、根治性手术、切缘情况、术后抗肿瘤治疗等因素。而大多数都是关于外科手术后患者生存期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少有关于介入术后影响患者生存期因素的研究。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些支架植入后因各种原因而长期携带胆道引流管的患者相比引流管拔除后的患者来说具有更好的生存状态及更长生存期(当然,后续都需要配合抗肿瘤治疗),查阅文献是却没有发现关于支架植入后保留引流管在介入治疗中作用的研究。因此我们搜集相关患者资料探究介入术后影响肝外胆管癌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并将胆道支架联合胆道内引流管作为影响因素列入研究,为更有效的延长eCCA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参考。目的:1.探究介入术后介入术后影响肝外胆管癌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2.探究胆道支架联合胆道内引流管配合抗肿瘤治疗对肝外胆管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经病理证实的102例没有进行手术切除的肝外胆管癌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病理学、实验室检查、影像学、介入手术及随访资料。(1)根据整体中位生存期(301天)将患者分为两组:生存期≤301天组(A组)及>301天组(B组)。(2)参考相关文献将将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上诉的基础上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将102例患者分为叁组:内引流管置入组(组1)、支架植入组(组2)及支架联合内引流管组(组3)。比较3组患者术后1周及1月TBIL、碱性磷酸酶(ALP)、ALB、肝功能评分变化情况及生存时间,并使用SPSS 21.0版本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支架联合内引流管、TAI/TACE联合~(125)I粒子腔内置入、ALB<30g/L是影响eCCA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2)3组患者手术后1周及1个月的TBIL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1周ALP水平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各组患者术后1月ALP水平较术前的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1月ALB水平均较术前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3患者术后1月肝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3)各组之间手术后1周、术后1月TBIL、ALP及术后1月ALB较术前的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组3较组1及组2在术后1月肝功能评分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38及0.02)。(4)3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11.7天、361.3天、468.0天。经Log-rank检验,3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571,P=0.003)。结论:1.支架联合内引流管、TAI/TACE联合~(125)I粒子腔内置入、ALB<30g/L是影响eCCA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2.介入手术可有效解除胆管梗阻,快速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水平,缓解梗阻性黄疸。3.支架联合胆道内引流管配和TAI/TACE+~(125)I粒子腔内置入可有效的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胡小四,庞青,刘会春,周磊,金浩[9](2019)在《经皮胆道支架联合导管载入式~(125)I粒子治疗局部进展期肝外胆管癌的疗效评价与预后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经皮金属胆道支架植入联合导管载入式~(125)I粒子(SEMS-CL-~(125)I)的腔内综合治疗在局部进展期肝外胆管癌(LA-EHCC)的效果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行SEMS-CL-~(125)I治疗的78例LA-E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血清生化指标变化情况。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总生存时间(OS)的相关因素。结果 78例中,肝门部胆管癌(pCCA)37例,远端胆管癌(d CCA)41例。与胆道引流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248.8(155.8,334.0)μmol/L相比,术后1、3、6个月TBIL分别下降至34.5(18.6,47.5)μmol/L、14.2(9.3,17.0)μmol/L、13.3(10.7,19.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生存时间(14.4±5.8)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65.0%、20.7%。dCCA与pCCA组患者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术后联合辅助化疗的患者OS显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提示TBIL≥222.4μmol/L(HR=2.25,95%CI:1.17-4.30,P=0.014)、CA19-9≥283.9 ng/mL(HR=3.23,95%CI:1.58~6.60,P=0.001)及联合化疗(HR=0.13,95%CI:0.04~0.38,P<0.001)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SEMS-CL-~(125)I对LA-EHCC患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TBIL及CA19-9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联合新辅助化疗可获得更佳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付瑜莹[10](2019)在《DWI联合MRCP检查在肝外胆管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肝外胆管癌采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85例肝外胆管癌患者,其中5例为壶腹癌,48例为肝门部胆管癌,32例为胆管癌,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对所有患者开展DWI、MRCP检查,统计检出结果,对比各方法诊断肝外胆管癌符合率。结果 MRCP检出0例壶腹癌,44例肝门部胆管癌,24例胆管癌;DWI联合MRCP检出壶腹癌3例,胆管癌30例,肝门部胆管癌48例;DWI联合MRCP诊断肝外胆管癌符合率高于MRCP检查(P <0.05)。结论 DWI联合MRCP诊断肝外胆管癌能实现定位与定性有机结合,提高诊断符合率,应用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肝外胆管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植入联合胆管腔内灌注化疗在晚期胆管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经肝胆道支架置入(PTBS,PTBS组)或PTBS联合腔内灌注化疗(PTBS+腔内灌注化疗组)的86例晚期EHCC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病人肝功能的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生存情况等。Kaplan-Meier曲线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病人术后总体生存时间(OS)的相关因素。结果:与术前相比,2组病人术后1月、3月及6月血清中ALT、AST及TBIL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且PTBS+腔内灌注化疗组病人下降趋势比PTBS组更为显着;PTBS+腔内灌注化疗组病人术后血清ALB水平增加更为明显。2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BS组病人生存时间中位数为7个月,1年生存率为11.3%;PTBS+腔内灌注化疗组病人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0个月,1年生存率为37.5%。log-rank检验提示PTBS联合腔内灌注化疗可改善EHCC病人的预后,延长其生存期。Cox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接受PTBS+腔内灌注化疗是预后独立的保护性因素(HR=0.46,95%CI:0.23~0.92,P<0.05)。结论:与单纯PTBS相比,PTBS联合腔内灌注化疗可改善EHCC病人的预后,延长其生存期。PTBS联合腔内灌注化疗可获得更佳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外胆管癌论文参考文献
[1].肖潇,钟玲.扩散加权成像辅助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J].肿瘤影像学.2019
[2].胡小四,庞青,刘会春,周磊,金浩.胆道支架植入联合胆管腔内灌注化疗在晚期肝外胆管癌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
[3].王伯庆,唐津天,佟庆,丁伟.进展期肝外胆管癌术后两种化疗方案的安全性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4].王晓宇,尚华,周慧清,雷建明,耿左军.MRI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9
[5].崔兴宇,蔡崧,汤群锋,方向明,邢春华.肝外胆管癌IVIM-DWI参数值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6].郭享,王宏光,王曼彤,郭庆梅,李明洋.SpyGlassDS胆道镜联合射频消融在肝外胆管癌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9
[7].王炜.白蛋白—胆红素分级在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置入治疗晚期肝外胆管癌中的应用[D].蚌埠医学院.2019
[8].张文君.介入引流术后影响肝外胆管癌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9
[9].胡小四,庞青,刘会春,周磊,金浩.经皮胆道支架联合导管载入式~(125)I粒子治疗局部进展期肝外胆管癌的疗效评价与预后因素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
[10].付瑜莹.DWI联合MRCP检查在肝外胆管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