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饱和砂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砂土,应力,模型,波速,温度,能源,荷载。
饱和砂土论文文献综述
蔡国军,陈世豪,赵大安,周扬[1](2019)在《饱和砂土蠕变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饱和砂土的蠕变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开展了不同密度、不同级配方法(相似级配法、等量替代法)、不同加载方式的侧限高压单向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饱和砂土的蠕变主要经历3个阶段,分别为瞬时变形阶段、快速变形阶段和稳态蠕变变形阶段;压缩模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用相似级配法所制试样加权平均粒径比等量替代法所制试样的加权平均粒径小42. 4%,压缩模量高8%~18%。不同加载方式对试样的最终变形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循环加载后,试样压缩模量减小4. 3%~10. 1%,最终应变量增加4. 6%~6. 0%。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表明,用幂函数可以很好地拟合饱和砂土的应力、应变、时间关系,最终得到适用于本砂土的蠕变模型。研究成果可在砂土地基设计、评估中得到应用。(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孙立川,赵在立,朱勇强[2](2019)在《核设施勘察中抗震Ⅰ类物项饱和砂土地基的液化判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把多种方法应用于某核设施勘察中,针对抗震工类物项饱和砂土地基液化判别,认为现行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对液化判别的安全度与核设施破坏的严重后果不匹配。学者建议的基于SPT和剪切波速液化判别方法的安全裕度高于现行抗震规范,建议对抗震Ⅰ类物项饱和砂土除按照规范进行液化判别外,应采用最新的液化判别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建议抗震Ⅰ类物项液化概率控制值可由4%调整到8%、名义抗液化安全系数可由1.45调整为1.2。对基于剪切波速的液化判别曲线,指出了在特定条件下会出现不符合常理的计算结果,应结合地质资料综合判定是否液化。(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崔宏志,邹金平,李宇博,冯唐杰,包小华[3](2019)在《饱和砂土地基中相变能源桩的热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变材料用于地热开发换热管周围的回填材料可以提高换热效率,减小热交换所需地下空间。本文基于相似性原理搭建了模型试验系统,其中模型桩为相变储能混凝土能源桩,其直径0.2m,长1.5m,将其埋入装有饱和砂土地基,尺寸为2.45m×2.45m×2m的模型箱中。通过该试验系统研究了饱和砂土中相变能源桩的温度热响应,主要包括分析桩周土体温度循环开始时和结束时的温度云图以及桩周土体横向与竖向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并对不同流量对于能源桩换热量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比不同材料能源桩的换热效率以对相变材料对于换热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变能源桩在饱和砂土中的热传递主要沿径向方向,相变能源桩在热交换过程中对于桩周土体的温度影响范围约为2倍桩径。并且不同流量的载热流体对于能源桩换热效率的影响较大,换热效率随着流量的增大减小。(本文来源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21)
胡庆,朱萌,杨钢,雷东宁[4](2019)在《利用剪切波速对饱和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有关抗震规范的液化判别方法大多使用标贯试验方法,最大判别深度不超过20 m,而近些年来的地震灾害调查显示超过20 m的饱和砂土深层液化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基于Kayne场地液化数据库和修正的双曲线模型,建立了临界剪切波速液化判别公式,其判别成功率可达到80%以上。以西藏某水利枢纽为例,结合现行规范中的判别方法,对比分析并评价了本文剪切波速液化判别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对于埋深20 m以内的饱和砂层,《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2016)中规定的标贯判别方法得到的液化判别结果最为安全;(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中规定的剪切波速液化临界曲线,对埋深超过20 m的饱和砂层液化判别过于保守,在高地震烈度时可导致极其密实的砂土被判别为液化,但在Ⅶ度时,该法对埋深10 m以内的浅层砂土的液化判别结果偏不安全;(3)对于高地震烈度区或者埋深超过20 m的深层液化判别来说,本文剪切波速方法既能克服《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判别方法过于保守的弊端,又能得到相对合理的液化判别结果。当场地缺少标贯数据或者需要对埋深超过20 m的砂土进行液化判别时,本剪切波速判别液化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崔宏志,李宇博,包小华,冯唐杰,齐贺[5](2019)在《饱和砂土地基相变桩的热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桩是一种新型的能源地下结构,相变材料能够改变自身状态来提供潜热。制作相变混凝土能源桩来实施室内大尺寸模型试验,将直径为0.2m,长度为1.5m的相变能源桩放入长宽高分别为2.45m×2.45m×2m的模型箱中,模型箱中为饱和砂土地基。随后对能源桩施加叁次循环温度荷载,测量桩体内部以及桩周土体温度的分布,并对相变能源桩的力学特性进行监测和分析,研究了循环温度荷载下相变能源桩的应力应变以及桩顶位移。研究结果表明:①能源桩在循环温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温度变化会给桩周土体带来一定的温度累积;②沿桩身深度方向及桩体内部同一平面内都存在着不均匀的应力应变分布;③桩顶位移随温度循环过程变化,温度循环结束后会产生不可恢复的塑性位移。(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雨润,陈华斌,强东峰,邹泽[6](2019)在《地震作用下不同厚度饱和砂土中直群桩结构动力响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振动台试验,设计制作2×2直群桩结构相似模型,通过输入一定峰值加速度的迁安波,对非液化砂土、300 mm厚饱和砂土和380 mm厚饱和砂土中群桩承台横向动力响应特性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迁安波输入下,非液化砂土中群桩承台加速度和位移时程与台面输入时程相比,其波形变化规律与峰值大小没有明显差异;而对于两种不同厚度饱和砂土中承台加速度放大较多,承台位移峰值较台面位移峰值相差不大。在300 mm饱和砂土中群桩承台加速度峰值较台面输入放大了约1.35倍,在380 mm饱和砂土中承台加速度峰值放大了1.42倍,说明在相同输入条件下,较厚的饱和砂土层在发生液化后群桩承台的动力响应更加显着。(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魏国华[7](2019)在《白银市区饱和砂土基坑支护方法浅谈》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白银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大型建筑、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日益增多,建筑的基坑的支护施工技术就越加凸显其重要性。白银区基坑开挖支护中饱和砂土支护方法的选择成为整个基坑工程安全控制和经济效益提升的关键。本文以白银鸿森商业广场建设项目基坑支护工程为案例,对白银区饱和砂土层的深基坑支护方案选择进行了探讨分析,并对其施工质量进行全程监测,实践证明该支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期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经验。(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08期)
曹志翔,韩宪东,赵素华,宋新伟,龚超凡[8](2019)在《含水率对非饱和砂土抗剪强度影响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研究含水率对非饱和砂土抗剪强度影响,运用DHJ50-2型迭环式剪切试验机,对相同干密度下的6种不同含水率的砂土进行直剪试验,结果表明:(1)砂土含水率变化造成土中基质吸力的变化,从而影响土的黏聚力;(2)砂土在低竖向荷载(100 kPa)作用下,适宜的含水率(8%)有助于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砂土黏聚力最小时(37.10 kPa)试样产生最大的剪变形量(-2.32 mm);(3)砂土在高竖向荷载(400 kPa)作用下,含水率增加降低土的内摩擦角,含水率超过6%后对内摩擦角不再产生影响;内摩擦角最大时(39.68°),试样剪缩变形量最小(0.26 mm)。(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高源,刘海笑,李洲[9](2019)在《适用于饱和砂土循环动力分析边界面塑性模型的显式积分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适用于饱和砂土循环动力分析的边界面模型,利用修正广义Mises方法将其推广至叁维应力空间中,引入与状态相关的剪胀函数,采用历史最大加载面硬化准则,以反映饱和砂土排水条件下刚度变化、剪胀剪缩等特性。结合子增量步显式积分算法的思想,建立了适用于饱和砂土循环动力分析边界面模型的显式积分算法流程。借助有限元软件子程序接口,将该算法流程开发到有限元软件中,通过建立土体单元数值模型,对Toyoura砂在单调荷载和循环荷载下的叁轴试验工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利用子增量步显式积分算法对模型进行积分,能够准确有效地模拟砂土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砂土在单调和循环荷载作用下均展现的剪胀剪缩现象,验证了显式积分算法的有效性。通过设置不同的增量步长,验证了子增量步显式积分算法对于较小应变增量步的高度稳定性和收敛性。(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10期)
韩丽君,刘保健,冀慧[10](2019)在《应力和应变控制下饱和砂土循环扭剪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些动荷加载为应变控制的工程问题,如大型工业振动机械的工作平台基础,为研究其动力学性质,利用空心圆柱扭剪仪,分别采用应力和应变控制两种加荷方式,对处于复杂初始应力状态,即不同中主应力系数下的饱和福建标准砂进行小应变循环扭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加荷方式对土的骨干曲线和剪切模量没有影响;同剪应变幅值时,应变控制下土的阻尼比较应力控制略大;两种控制方式下,试样振动过程中的轴向变形均随着中主应力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可见,加荷方式对土的动力特性影响甚微,针对动应变控制的工程问题,在设备有限时可采用应力控制试验模拟代替。(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2期)
饱和砂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把多种方法应用于某核设施勘察中,针对抗震工类物项饱和砂土地基液化判别,认为现行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对液化判别的安全度与核设施破坏的严重后果不匹配。学者建议的基于SPT和剪切波速液化判别方法的安全裕度高于现行抗震规范,建议对抗震Ⅰ类物项饱和砂土除按照规范进行液化判别外,应采用最新的液化判别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建议抗震Ⅰ类物项液化概率控制值可由4%调整到8%、名义抗液化安全系数可由1.45调整为1.2。对基于剪切波速的液化判别曲线,指出了在特定条件下会出现不符合常理的计算结果,应结合地质资料综合判定是否液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饱和砂土论文参考文献
[1].蔡国军,陈世豪,赵大安,周扬.饱和砂土蠕变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9
[2].孙立川,赵在立,朱勇强.核设施勘察中抗震Ⅰ类物项饱和砂土地基的液化判别[J].岩土工程技术.2019
[3].崔宏志,邹金平,李宇博,冯唐杰,包小华.饱和砂土地基中相变能源桩的热响应研究[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4].胡庆,朱萌,杨钢,雷东宁.利用剪切波速对饱和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J].水利水电技术.2019
[5].崔宏志,李宇博,包小华,冯唐杰,齐贺.饱和砂土地基相变桩的热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9
[6].李雨润,陈华斌,强东峰,邹泽.地震作用下不同厚度饱和砂土中直群桩结构动力响应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9
[7].魏国华.白银市区饱和砂土基坑支护方法浅谈[J].世界有色金属.2019
[8].曹志翔,韩宪东,赵素华,宋新伟,龚超凡.含水率对非饱和砂土抗剪强度影响试验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高源,刘海笑,李洲.适用于饱和砂土循环动力分析边界面塑性模型的显式积分算法[J].岩土力学.2019
[10].韩丽君,刘保健,冀慧.应力和应变控制下饱和砂土循环扭剪试验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