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老子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老子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老子,哲学,本体论,道家,长生久视,自然,思想。

老子哲学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高宏洲[1](2019)在《老子从无以观有的哲学智慧》一文中研究指出道是中国古人创造出来用以表达对存在的感受的一个文化符号。老子在赋予道形而上学的特征的同时也赋予了道相应的价值规范。无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反者道之动"是老子认为道应该复归始初的运动方向;"弱者道之用"是老子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开出的救世方略,具体表现为自然无为、绝圣弃智和柔弱胜刚强等几个方面。老子从无以观有的哲学智慧启发我们,要经常反思社会的发展,在享受知识和技巧带来的极大便利和富足的同时,也要警惕它给人类带来的异化。(本文来源于《西部学刊》期刊2019年19期)

蒋念祖[2](2019)在《《老子》的哲学思想和逻辑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顺应指导初高中学生学习《老子》的需要,对《老子》的思想内容尤其是其哲学思想的构成和《老子》81章的逻辑结构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期刊2019年28期)

马士彪[3](2019)在《论老子的“明”及其冥契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主流的《老子》注解,往往把"明"诠释为一种理性的认识,但这种诠释脱离了《老子》文本的工夫论语境。老子之"明"所蕴含的工夫义、体验义与境界义,可以从冥契工夫、冥契体验和超转后的冥契生活叁个方面得到有效诠释。透过"涤除"的否定性工夫,呈现出以虚静为体的"明",是一种本体论的洞见,本质上则是一种"静态的智的直觉"。透过此直觉洞见,呈现由"自知之明"到"知常曰明"的冥契体验。在超转后新的生活模式中,"明"的本体论洞见转化为对于万物的平等性观照,此观照一方面体现为"微明"带出的"无为",一方面体现为"袭明"带出的"无不为";这种由平等性观照而来的生活模式,即物我冥合的玄同之境,落实了则是一种和谐的价值理序。老子"明"的冥契体验,表明了老子的道论实际上是一种境界形态的形上学。(本文来源于《中国哲学史》期刊2019年05期)

魏义霞[4](2019)在《“物物者非物”——庄子与老子哲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物者非物"语出《庄子》,既是庄子哲学的基本命题,也体现了庄子与老子哲学的差异:第一,在道之别名上,庄子之道的别名是"物物者",老子之道的别名则是"无"。第二,在人与万物的关系上,庄子将人和万物都视为"物物者"所物之"物",老子则将人和道、天、地并称为"四大"。第叁,在人与动物的关系上,庄子让人向动物学习,老子并无此说。这些证明庄子与老子的哲学异同互见:如果说两个人对道的推崇代表了道家的共识的话,那么,庄子对道"物物者"的称谓以及"物物者非物"则展示了对道有别于老子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周可真[5](2019)在《论老子的时间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子时间哲学是基于"天下有始"的宇宙论假设,由此引出标识时间原点的"古始"概念。以"古始"为理论基石的老子时间哲学兼具历史、伦理双重意义,并以"道法自然"的命题,确立了"自然"作为历史法则和伦理法则之共同本体的地位。在"道法自然"命题中,"自然"兼指始然之道体与自足之道性;该命题本意谓"道"永守其古始就有的德性。"常道"之"常"是标识永时的概念。"始""母"与"无""有"是标识时间形式与存在形态互相统一的两对概念,突出地反映了老子的相对时间观。作为宇宙论概念,"先""后"除了表示宇宙演化中时间前后的次序关系,还表示由前者推导出后者的演绎逻辑关系;"母""子"除了也表示这种逻辑关系以外,更表示"道"演化出天地万物的宇宙史关系。这两种意义的迭合,使"先""后"与"母""子"实际成为标识宇宙历史逻辑的概念。以"古始"概念为理论基石的老子时间哲学,是以自然本体论和相对时间观作为其核心要素的。其自然本体论要求人们返始复初,以虚静之心体,守自然之常道;其相对时间观要求人们挫锐解纷,以柔弱之心志,应古今之时变。(本文来源于《江苏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李明岳[6](2019)在《老子朴素辩证法之中的人生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子在对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观察之中提炼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其系统化的的人生哲学体系,本文旨在利用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具体从"道"的老子人生哲学思想基础、"无为"的人生态度以及"为而不争"的处世方法具体分析老子的人生哲学,并且详细地讨论了老子人生哲学思想的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对于当代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17期)

孙永为[7](2019)在《试论老子“朴”的哲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老庄提倡"复归于朴"的救赎之路。"朴"在最高层次上作为"道"的存在形态,是对"道"体验的结果,并且贯穿于道家理想人格、社会以及自然的塑造方面。"朴"所呈现出本原、自然的特质具有无为而为的回归式超越,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姜秋华[8](2019)在《老子思想对现代养生的哲学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虽然《老子》一书中并没有出现养生一词,但是其谈到的长生、摄生、徐生等重要思想都是老子提出的"养生之道"。这些"养生之道"都是老子所阐述的"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用"的重要体现,对现代养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哲学启示。老子提出的长生久视是养生的最高目的。而善养生者,只有学会摄生和徐生,才能实现长生久视之道。(本文来源于《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八)》期刊2019-08-01)

刘晓红[9](2019)在《老子处世哲学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教育是个体终身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健康成长、家庭美满幸福,以及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保障。道家思想博大精深,老子"知常而行""无为而治"的处世哲学对解决当前家庭教育家长教育力不足、宽严失衡、恶性攀比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借鉴"知常而行"的实践智慧,家长应着力提升育儿素养,做好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构建儿童视角,促进儿童个性化发展。结合"无为而治"蕴含的"顺德而行"和"寡欲"的处世哲学,家长应做放风筝的人,给予儿童自由探索的空间,助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教育评论》期刊2019年07期)

强昱[10](2019)在《哲学的语言:老子如是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同思维以及形上学问题与自我存在问题、方法论问题乃至知识论问题,在老子的思想意识中密切相关。考察老子对复杂的语言问题的解决思路,是我们全面理解老子哲学的思想追求,并且也是道家哲学理论建构的重要途径。而哲学的语言除了逻辑的严谨明晰的要求,实际上与诗意并不截然对立。(本文来源于《中国哲学史》期刊2019年04期)

老子哲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顺应指导初高中学生学习《老子》的需要,对《老子》的思想内容尤其是其哲学思想的构成和《老子》81章的逻辑结构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老子哲学论文参考文献

[1].高宏洲.老子从无以观有的哲学智慧[J].西部学刊.2019

[2].蒋念祖.《老子》的哲学思想和逻辑结构[J].语文教学通讯.2019

[3].马士彪.论老子的“明”及其冥契哲学[J].中国哲学史.2019

[4].魏义霞.“物物者非物”——庄子与老子哲学比较[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9

[5].周可真.论老子的时间哲学[J].江苏社会科学.2019

[6].李明岳.老子朴素辩证法之中的人生哲学[J].山西青年.2019

[7].孙永为.试论老子“朴”的哲学意义[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8].姜秋华.老子思想对现代养生的哲学启示[C].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八).2019

[9].刘晓红.老子处世哲学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J].教育评论.2019

[10].强昱.哲学的语言:老子如是观[J].中国哲学史.2019

标签:;  ;  ;  ;  ;  ;  ;  

老子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