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性恶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荀子,性恶,虚劳,礼义,黏膜,血水,中医药。
性恶论论文文献综述
张奇伟,吴宝红[1](2019)在《“性恶”之人何以为善——基于荀子孝观念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荀子认为人是在共同体中作为类的社会性存在,而善的一个重要表现即人的知、情、欲与社会性之间的和谐统一。人之"性恶"在于心不会天然知礼义之道,于是情感欲望浅陋无明,易于流向悖理和危险混乱。那么,如此之人如何转化其性而趋于善呢?从孝观念进行考察是为一个重要的视角。对于荀子而言,孝不是纯粹天然的情感,它以人有辨有义和能群为逻辑起点,以对礼义之道的觉解为内在精神,以人之差异性的情感为基础,以曲得其情的方法为特征,最终指向于整全自我的实现。(本文来源于《中国哲学史》期刊2019年06期)
梁涛[2](2019)在《《荀子·性恶》篇“伪”的多重含义及特殊表达——兼论荀子“圣凡差异说”与“人性平等说”的矛盾》一文中研究指出荀子的伪并非传统上理解的作为,而是与心密切相关的概念,指"心之为",指心的思虑、认知及行为。荀子人性论并非性恶说,而是性恶心善说。《正名》篇对伪做了两层定义,包括心之运用义与成就义,这是伪的基本义。但在实际使用中,凡属于"心之为"的活动,荀子往往都归为伪,故伪又指圣王制作礼义的行为。礼义,以及凡人学习、实践礼义的行为,这是伪的引申义。荀子思想中存在"圣凡差异说"与"人性平等说"的矛盾,一方面他认为圣人与凡人人性是相同的,圣人乃后天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又主张圣人与凡人有根本的差别,圣人可制作礼义,凡人需凭借圣人制作的礼义和教化方可成就善。(本文来源于《中国哲学史》期刊2019年06期)
孙海燕,华杭菊,任丽萍,郑艳,陈武进[3](2019)在《试从肺脾肾叁脏论癌性恶病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癌性恶病质是癌症晚期常见症状,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发的虚劳多属于因病成劳,癌症在进展及治疗中,脏腑气血阴阳亏损而成劳。当今学者多认为癌性恶病质当主要责之于脾肾,多用温补脾肾治法.今笔者认为肺脾肾叁脏皆为癌性恶病质主要病位。肺脾肾叁脏脏腑功能失调及情志方面的变化皆是癌性恶病质发生的重要因素,在重点温补脾肾时,需要兼顾治肺,甚至以治肺为重点。(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9年21期)
覃慧娟,覃秀玉,廖新颖[4](2019)在《一例癌性恶液质患者压疮的防治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癌性恶液质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或疼痛而采取强迫体位,导致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加之肌力减退甚至丧失,大小便失禁等多种因素影响极易产生压疮。相关资料显示,在未采取相关的预防压疮措施前俯卧位和侧卧位患者1期压疮、2期压疮发生率分别为30.5%和46.7%[1]。为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根据评估的风险程度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我科对一例癌性恶液质难免压疮患者采用多种防治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防治体会总结如下。(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43期)
望小杰,李峰,谢勤文,尹佳欢,王勇[5](2019)在《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变化与癌性恶病质患者细菌易位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变化与癌性恶病质患者细菌易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相关性。方法选取罗店医院和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结肠癌手术患者,按照是否伴恶病质分为恶病质组与不伴恶病质组,比较两组BT发生率;将恶病质组患者分为BT组与非BT组,比较两组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ZO-1)的表达。结果恶病质组BT发生率27. 17%,明显高于不伴恶病质组8. 82%(P <0. 05); BT组Occludin、ZO-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非BT组(P <0. 05),Claudi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非BT组(P <0. 05)。结论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变化与癌性恶病质患者BT具有紧密联系,发生BT者Occludin、ZO-1蛋白表达呈显着降低趋势,Claudin蛋白表达呈显着升高趋势。(本文来源于《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期刊2019年09期)
李梦佳[6](2019)在《《荀子·性恶》的思想意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史中,荀子的性恶论相当具有研究意义。本论文对《荀子·性恶》表现出的叁种思想意识"性恶""善伪""礼义"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性恶"的本源是人追求欲望满足的天性;"善伪"的深层含义为行善,是对自身欲求的满足;"礼义"的作用是除蒙昧、维持社会秩序。这些结论具有揭示社会现实、启发社会生活的新价值。(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18期)
严存生[7](2019)在《《荀子》“性恶论”评析及其对社会治理的启示——兼与休谟的“性恶论”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荀子和英国的休谟是"性恶论"的代表,但二人在人性是否有社会层次、"道义"是否为社会层次属性的真谛方面,存在明显的分歧。休谟认为人的自然层次属性是人的唯一属性,因而把"性恶论"贯彻到底。荀子虽然认为人的自然属性是"恶"的,但他同时认为,人的自然属性之恶是可以在社会中化解的。而且,由于人的社会生活是人的主要方面,人的社会生活之道是"道义",所以"道义"或"善"就不仅是人的属性,而且是更主要、更根本的属性。虽然这一"善"的属性是后天通过人为的办法产生的。但它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生活之必然的揭示。君子、圣人是这一巨业的承担者。因此,他对人性的认识是,人的自然层次属性恶,社会层次属性善。由于人的社会生活是人的真正生活,所以,他对人性的认识,与其说是"性恶论",不如说是"性善论"。人的自然层次的属性,属于"自然",而"自然"是天然合理的,是不容许作价值评价的,所以不存在善与恶的问题。社会层次的某些"恶",只是对行为结果而言,而且只是一种偶然的结果和现象。所以,恶不是人的本质属性。因而,说人性恶是非常错误的,用之指导社会治理,必然造成严重的后果。反之,如果认为"道义"是人的本质属性的重要体现,因而把社会治理理解为治之于礼法,那么,才会使人类的发展有越来越文明和进步的正确方向。(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刘佳,王倩,祝捷,金钊,由凤鸣[8](2019)在《基于吉益南涯“气血水”理论论癌性恶病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癌性恶病质是以持续性骨骼肌丢失(伴有或不伴有脂肪组织丢失)为特征,不能被常规营养支持完全缓解,逐步导致功能损伤的多因素综合征[1]。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主要发病机制包括[2]:外周因素和中枢因素所引起的大脑进食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及细胞因子改变炎性微环境的影响。癌性恶病质患者表现出肌肉消耗、进食障碍、癌性胸腹水等,最终导致(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思志强,贾英杰,孙彬栩,张莹[9](2019)在《中医药治疗癌性恶病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恶病质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针对恶病质的治疗,目前主要以西药为主,治疗手段有限,药物不良反应大,很多患者因无法耐受药物不良反应被迫终止治疗。癌性恶病质属于中医学"虚劳"的范畴,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恶病质的治疗中具有显着的优越性,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从中医药治疗癌性恶病质相关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十全大补汤治疗消化道肿瘤恶病质综合症的右床研究和参考,以期提高癌性恶病质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7-05)
刘悦笛[10](2019)在《比较哲学视野中的荀子性恶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善恶问题上,中国偏"善"与西方重"恶",曾几成共识,因之形成了一种非此即彼的比较观,但细思起来,中西之前参差抵牾之处甚多,需要进阶反思之。(本文来源于《邯郸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性恶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荀子的伪并非传统上理解的作为,而是与心密切相关的概念,指"心之为",指心的思虑、认知及行为。荀子人性论并非性恶说,而是性恶心善说。《正名》篇对伪做了两层定义,包括心之运用义与成就义,这是伪的基本义。但在实际使用中,凡属于"心之为"的活动,荀子往往都归为伪,故伪又指圣王制作礼义的行为。礼义,以及凡人学习、实践礼义的行为,这是伪的引申义。荀子思想中存在"圣凡差异说"与"人性平等说"的矛盾,一方面他认为圣人与凡人人性是相同的,圣人乃后天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又主张圣人与凡人有根本的差别,圣人可制作礼义,凡人需凭借圣人制作的礼义和教化方可成就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恶论论文参考文献
[1].张奇伟,吴宝红.“性恶”之人何以为善——基于荀子孝观念的考察[J].中国哲学史.2019
[2].梁涛.《荀子·性恶》篇“伪”的多重含义及特殊表达——兼论荀子“圣凡差异说”与“人性平等说”的矛盾[J].中国哲学史.2019
[3].孙海燕,华杭菊,任丽萍,郑艳,陈武进.试从肺脾肾叁脏论癌性恶病质[J].光明中医.2019
[4].覃慧娟,覃秀玉,廖新颖.一例癌性恶液质患者压疮的防治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
[5].望小杰,李峰,谢勤文,尹佳欢,王勇.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变化与癌性恶病质患者细菌易位相关性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
[6].李梦佳.《荀子·性恶》的思想意识分析[J].汉字文化.2019
[7].严存生.《荀子》“性恶论”评析及其对社会治理的启示——兼与休谟的“性恶论”比较[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8].刘佳,王倩,祝捷,金钊,由凤鸣.基于吉益南涯“气血水”理论论癌性恶病质[J].湖北中医杂志.2019
[9].思志强,贾英杰,孙彬栩,张莹.中医药治疗癌性恶病质的研究进展[C].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摘要集.2019
[10].刘悦笛.比较哲学视野中的荀子性恶论[J].邯郸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