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论文_田霖

导读:本文包含了工程热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热力学,工程,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在线,评价,专业。

工程热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田霖[1](2019)在《“工程热力学”研究型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工程热力学作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针对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工程热力学课程内容特点,提出教学模式、学习策略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方法,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创新热情的研究型教学方法。(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51期)

尤彦彦,毛明明,杨彬彬,齐晓霓,王有镗[2](2019)在《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深入理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本理念的基础上,高校对工程热力学教学进行了深刻反思,重新明确了课程定位,革新了教学思路,探索灵活的教学方法,加大课程实践力度,以适应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期刊2019年12期)

鞠洪玲[3](2019)在《热工流体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以工程热力学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程专业认证的背景下,热工流体类课程已成为各工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基于该类课程的特点,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介绍新教学模式下的课程结构、知识点、教学过程及课程评价。教学过程为传授—接收—反馈—练习—调整,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卷面成绩。论文以工程热力学课程中的具体知识点为例介绍新教学过程,总结新教学模式下出现的问题,以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改进,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期刊2019年11期)

徐鑫,赵维[4](2019)在《基于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工程热力学课程改革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应用技术型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工程热力学专业基础课,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为目标,围绕技术应用这一核心,简化理论,强化设计思路的培养;抓住关键环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入手,进行相应的思考并提出建议,运用案例教学、问题引导式等方法开展教学,转变课程传统评价方式和考核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通过实践锻炼,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30期)

张丹慧[5](2019)在《问题学习法在工程热力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热力学是工科专业学生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由于其概念繁多、公式复杂、概念抽象等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难于理解和掌握,教学整体效果比较差,针对这一问题,将问题学习法引入工程热力学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充分发挥工程热力学在工程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28期)

许伟伟,李强[6](2019)在《基于全过程控制的工程热力学考核方式探索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热力学是多数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对后续学科学习影响明显。结合工程热力学特点,基于过程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多元化原则和能力性原则,注重考查评价学习过程和学生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建立多样化、高效性和易操作的考核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实践表明,开展工程热力学全过程控制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及时掌控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创新问题探讨、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期刊2019年17期)

柏金,王谦,吉恒松,刘涛[7](2019)在《“工程热力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建设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以"工程热力学"为例,探讨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教学团队对网络课程的建设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分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思考新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优缺点,为完善网络教学方法及优化学生在线学习效果提供理论依据,为打造高校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而努力。(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9年23期)

蒋润花,左远志,杨小平,陈佰满,李超[8](2019)在《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飞速发展,需要创新能力强、高水平和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基于此背景,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培养满足新时代要求的人才。本文根据《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与探索,创建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平台,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的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行"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4期)

方嘉,杨亿,杨言[9](2019)在《“工程热力学”教学改革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工程热力学这门课程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不好的问题,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较为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主要包括突出重点难点,理论结合实践,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考核方式,改变课堂气氛。实践证明,以上方法能提高教学质量和考试通过率。(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下旬)》期刊2019年07期)

李爱琴,邹玉,杜文海,俞接成[10](2019)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工程热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方向调整后,增加了暖通专业的口径和内涵,这就要求工程热力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相适应。根据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专业特色和工程热力学的特点,从提高课堂质量和激发学生兴趣入手,结合作者教学实践,对工程热力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创新实践,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在实践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工程热力学教学改革有积极作用,对其他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基础课的改革也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29期)

工程热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深入理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本理念的基础上,高校对工程热力学教学进行了深刻反思,重新明确了课程定位,革新了教学思路,探索灵活的教学方法,加大课程实践力度,以适应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工程热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田霖.“工程热力学”研究型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

[2].尤彦彦,毛明明,杨彬彬,齐晓霓,王有镗.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探索[J].大学教育.2019

[3].鞠洪玲.热工流体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以工程热力学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19

[4].徐鑫,赵维.基于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工程热力学课程改革探索[J].科技视界.2019

[5].张丹慧.问题学习法在工程热力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9

[6].许伟伟,李强.基于全过程控制的工程热力学考核方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

[7].柏金,王谦,吉恒松,刘涛.“工程热力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建设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9

[8].蒋润花,左远志,杨小平,陈佰满,李超.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广东化工.2019

[9].方嘉,杨亿,杨言.“工程热力学”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导刊(下旬).2019

[10].李爱琴,邹玉,杜文海,俞接成.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工程热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初教5飞机1959年超声速喷气式歼击机“...工程热力学教学网站首页工程热力学主要内容框图工程热力学基本内容的框架结构从《工程热力学》一个章节的内...“工程热力学”翻转课堂视频截图...

标签:;  ;  ;  ;  ;  ;  ;  

工程热力学论文_田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