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摘要: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明确提出“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这一对辩证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表达了辩证法的认识论意义。这一观点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要从辩证法去理解认识论的内容;二是要从认识论去理解辩证法的性质。但是在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和一些教师的教学中,存在着对辩证法认识论意义的忽视,所导致的后果:一是把辩证法排除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外,认为辩证法是与哲学基本问题无关的另一类问题;二是在经验层面或从直观意义上去理解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有机统一的缺失。
关键词:辩证法;认识论意义;哲学基本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他们的辩证法思想,他们奠定了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基础,而列宁则深刻地发展了他们的辩证法思想,他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对辩证法提出了很多创造性的观点,其中就包括“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熟悉列宁哲学的人都了解《谈谈辩证法问题》这篇小短文,也都知道“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的观点,但不一定真正理解列宁所表达的思想和这一观点的真实含义。过去我们都认为认识论必须包括辩证法,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以区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但是列宁这个论断还要求我们必须从认识论去理解辩证法的性质。辩证法不仅应当揭示出自然和历史运动的客观规律,还应当在人类思维和认识发展的过程中应用这种规律,这样才能够解决客观世界的运动如何被概念反映的问题。
一、辩证法认识论意义的内涵
就列宁这一观点的一般涵义来说,辩证法与认识论其实是“同一个东西”。辩证法与认识论的统一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首先,从辩证法去理解认识论的内容,就是“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这也是马克思和黑格尔之所以超越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因。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不足体现在,它只能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上去理解被研究对象,从而造成辩证法和认识论两者相脱离,而像这样没有辩证法的认识论只能是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其次,从认识论去理解辩证法的性质,就是说辩证法也是以解决人类认识的基本矛盾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主要任务的。辩证法的规律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更是人类认识的规律。而人类的认识活动,也就是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达到统一的过程。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是一种辩证的统一,两者是如何统一,怎样达到统一,辩证法在解决此类矛盾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辩证法的规律就是思维与存在相统一所遵循的规律,而思维与存在达到统一的过程不就是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规律吗?所以,像这样以解决思维与存在相统一为任务的辩证法,当然也就是认识论。认识论要想实现主观与客观、思维与存在的统一,走向正确的认识,也不能离开辩证法,必须把辩证法纳入其中。
在我们看来,上述两层含义就是列宁所说的“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这一论断的一般涵义。要想理解辩证法,这两层含义缺一不可,但大多数人都会承认第一层含义,而忽视关键的第二层含义,因为他们只把辩证法的规律当作客观存在的规律,而不把它当作人类认识的规律,不理解辩证法也是以解决人类认识的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为任务的。
二、辩证法认识论意义被忽视的后果
辩证法具有方法论意义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辩证法的方法论意义恰好是体现在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过程当中,因此辩证法也具有深刻的认识论意义。但是在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和一些教师的教学中,存在着对辩证法认识论意义的忽视。这就造成了我们在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出现了三方面严重后果。
通过优化求解L(β)的最大值,即可求得相应的模型参数β。本文通过Limited-memory Broyden-Fletcher-Goldfarb-Shanno(L-BFGS)算法数值求解。
课内,在法国学校教育体系中,艺术与文化教育是小学和初中的必修课程,高中阶段则可根据学校的情况开展相关选修课,国家不作具体要求。
(一)导致辩证法与哲学基本问题有机统一的缺失
在对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理解中,最为根本的问题在于,人们通常都是在经验层面或直观意义上去理解它们两者的区别,从而把辩证法理解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基于它们的内部矛盾,所以要求人们应该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客观世界”,而把形而上学理解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彼此孤立和相对静止的状态,如果说要有变化,也只是由外部世界的各种力量所推动的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变更,所以人们在观察世界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形成孤立、片面和静止的观点”。这种关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一般理解,会把人们的观念从哲学思维层面降低到经验常识层面,从而使人们在经验层面或直观意义上理解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我们认为,能否超越经验层面和直观意义理解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能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的关键问题;而如果我们停留在经验层面理解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不仅会误解形而上学,而且也会误解辩证法理论,其中一个误解就是忽视辩证法的认识论意义。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过“飞矢不动”的命题,列宁在分析这一哲学命题时,作出了两个非常有启示的说明:一是他认为芝诺并没有想要否定作为“表象”意义上的运动,只是想揭示“运动的真实性”。二是针对“运动的真实性”,列宁认为,如何运用概念的逻辑去解释和阐述运动,才是揭示运动真实性的关键。人们通常总是以是否承认“联系、运动、矛盾、发展”为依据,来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承认它就是辩证法,否认它就是形而上学。而列宁在分析“飞矢不动”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包括芝诺本人在内,无人会否认作为“表象”意义上的运动,所以,运动是绝对的,争议根本不在于有没有运动。这样,列宁就把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上升为辩证法的问题。这个辩证法的问题就是:如何用概念的逻辑来表达运动。
用概念的逻辑来表达运动,这就超越了经验层面对辩证法的理解,把辩证法回归到哲学层面。前文我们已经分析过,在感觉、直觉、表象的意义上,谁也不会否认事物的联系、运动、矛盾、发展,包括芝诺,他如果否认箭矢的实际运动,那岂不是“睁眼说瞎话”。然而,芝诺的错误在于:他试图从运动的基本矛盾方面进行分析,深入理解“运动的真实性”,他实现了这一点,却没有能够实现从辩证法的角度理解运动的规律,掌握其中的矛盾。运动是矛盾的,用概念去解释运动或者说在思维中再现运动也应该是矛盾的。
(二)导致从经验层面理解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详细阐述了辩证法的具体内涵,他认为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1]520。按照恩格斯的观点,辩证法理应成为普遍规律的学说,通常称之为“普遍规律说”。如果反思一下恩格斯关于辩证法的这一经典命题,我们会发现这里所讲的普遍规律有两种含义:一是相对于各门具体科学的特殊规律而言,普遍适用于一切科学领域的普遍规律;二是相对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而言,普遍规律是思维与存在统一的规律,即各门具体科学与人类认识活动共同遵循的规律。所以,恩格斯所讲的普遍规律主要是就第二种含义来讲的,指的是思维和存在的统一规律。对思维规律和存在规律以及两者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辩证法和哲学基本问题其实是内在统一的,辩证法的内涵更加广阔,除了研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还研究自然方面的规律,同时还研究思维与存在关系的统一规律。思维与存在的统一规律不就是人类认识的规律吗?由此可见,辩证法作为思维把握存在的方式,是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视角对人类认识的基本矛盾进行研究,充分体现了认识论的意义。
我感觉自己已经完全进入演讲状态,我特意谈到普通劳动者的光荣和伟大,我说各位同学能够成为北大平民学校的一员,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应该感谢北大教育学院“进城务工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课题组的老师们,以及志愿者团队。
目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很多是离开辩证法讲哲学基本问题,离开哲学基本问题讲辩证法,辩证法和哲学基本问题二者分离。这种分离造成理论的片面性,导致一些人不能够全面地理解哲学基本问题,也不能够体会辩证法理论的真正内涵。下文我们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来具体分析一下割裂这种统一对辩证法理论的影响。
目前高校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科书有两种:第一种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二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两本教科书的内容结构深受苏联教科书体系的影响。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修订版)一书为例,此书仅在第一章第一节对哲学基本问题作了一个简要的说明,在之后的章节中一次也未出现过,包括在“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中也未提及。这样就在教科书体系中割裂了辩证法与哲学基本问题的统一。在此影响下,教师在讲授哲学基本问题时往往只分析其中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与存在谁决定谁,这一方面通常称之为“本体论”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能够达到统一,这一方面通常称之为“认识论”问题。作为对哲学基本问题两种不同理解的理论延伸,人们通常会从三种形态去理解辩证法。第一,与本体论相联系的辩证法,学术界称之为客观辩证法,其主要内容是揭示客观世界运动发展规律;第二,与认识论相联系的辩证法,学术界称之为主观辩证法,其主要内容是揭示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发展规律;第三,上述两者的总和,学术界称之为普遍规律的学说,其主要内容就是揭示社会、自然和思维发展的规律,也就是以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其中的内在规律。这样的话,辩证法就被归纳成是一种具体科学所研究的实证理论,甚至会把辩证法庸俗化。哲学中所讲的关于“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不是说穷尽客观世界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而是讲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如何统一的规律,只有掌握了主观思维和客观世界如何统一的规律,自然能够寻找到关于“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哲学中如果离开哲学基本问题去寻找关于“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把辩证法看成揭示客观规律的“客观辩证法”,那末辩证法就会变成自然科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的研究范畴;把辩证法看成揭示认识规律与思维规律的“主观辩证法”,那末辩证法就会变成思维科学、心理学、医学的研究范畴;把辩证法看成揭示一切科学领域发展规律的“普遍规律”的辩证法,那末辩证法就会变成关于“存在”和“思维”的实证科学知识,辩证法就不再是一个哲学概念而变成一个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受此影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采用“原理加实例”的方法来讲授辩证法,如通过“冰——水——汽”的变化说明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通过“麦株——麦粒——麦株”的变化来说明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等等,从而把辩证法说成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这样理解只会把辩证法变成证明世界是有规律的辩证运动过程的学说,只能阐明客观世界是一种辩证存在的状态,而无法说明辩证法的认识论意义。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割裂了辩证法和哲学基本问题,分裂了两者的统一,先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排除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外,然后才去研究辩证法,忽视了这一点必然也会忽视辩证法的认识论意义。
孙宝国:中国食品产业一定要“走出去”,市场国际化是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食品产业正处于工业化、现代化、智能化交融发展的阶段,这是百年不遇的历史机遇。以餐饮业为例,中国有名有姓的菜肴超过1.8万种。如果有1%实现了工业化,就是180多种。许多外国食品与外国餐饮公司已经在我国站稳了脚跟,同理,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全世界去享受中国的美味,为什么不能在国外站稳脚跟呢?“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着中国企业走出去,也推动着中国的食品产业走出去。我们擅长的东西越多、拿手的越多,就越有话语权。当初,落后是要挨打的,如今,落后是要挨宰的。
所谓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它并不是一般地否认事物的“联系”和“运动”、“矛盾”和“发展”,它所否认的是“思维的运动”以及“思维和存在”之间的矛盾。在“表象”的意义上,不会发生“思维和存在”的矛盾,但只要一进入思维层面或只要人们一用概念的逻辑表达运动,这一矛盾就立马暴露了出来。究其原因,思维是造成困难的根源。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思维会把一个对象分隔成若干个环节,然后分别对此进行分析和考察。而“如果不把不间断的东西割裂,不使活生生的东西简单化、粗陋化,不加以划分,不使之僵化,那么我们就不能想象、表达、测量、描述运动”[2]219。思维是运用概念的艺术。当人们用概念去把握事物时,由于概念的“隔离性”和“僵化性”,往往使人们把概念的“隔离性”和“僵化性”对象化给概念所反映的事物,从而否认“对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否认对象的自我运动和自我发展,把事物看成非此即彼的存在。这就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如运动和静止具有“隔离性”,如果仅仅强调这一点,必然会把动看成恒动,把静看成恒静。但是概念又具有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性质。如果思维能够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去克服概念的“隔离性”和“僵化性”,运用概念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去反映事物,实现思维的辩证运动和存在的辩证运动的统一,表达“对象本质自身中的矛盾”,这就是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如果没有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没有概念辩证法,对象本质自身中的辩证法就只能成为“有之非有”,存在的辩证运动就不可能在思维中反映出来,也就是说思维的运动和存在的运动不是服从同一规律。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列宁才强调“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3]308。
(三)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有机统一的缺失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超越一切旧哲学,一个重要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哲学层面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理论,并实现了它们三者的有机统一。孙正聿教授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以实践的思维方式去回答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三者的有机统一。”[4]14从概念范畴上来看,认识论和方法论均属于世界观的内容,因为世界观是解决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与发展的问题,这是与人类认识的基本矛盾相一致的;而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也决定了人类把握世界的方法。因此,世界观既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也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同样,认识论是关于思维与存在相统一的规律,它必须是建立在客观世界、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的认识论;认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最一般的方法。因此,认识论既是一个世界观问题也是一个方法论问题。同样,方法论为人们提供解决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最一般的方法,方法论也就是解决认识论与世界观问题的最一般方法。因此,方法论问题就是世界观问题也是认识论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是任何一个哲学原理都具备的,辩证法也是如此。辩证法揭示了客观世界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它是世界观。辩证法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与形而上学相对立,它是方法论。辩证法不只揭示了客观存在的规律,而且它还揭示了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它是认识论。但是在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和一些教师的教学中,没有很好地体现出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三者有机统一的思想,甚至把它们三者强行割裂。这种割裂的结果会导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理解浮于表面,不能融会贯通,对每一个哲学原理就只能单独解释它的世界观意义或认识论意义或方法论意义。对辩证法的片面理解就是这种割裂的结果。很多人都承认辩证法的世界观意义和方法论意义,但就是忽视了它的认识论意义,因此得出的结论是片面的,只有从三者统一的角度对此进行考察,分析辩证法,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综上所述,不能理解辩证法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在统一,不能在哲学层面区别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不能实现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也就无法准确把握辩证法的认识论意义,无法准确区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反杜林论[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M]//列宁全集:第5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M]//列宁全集:第5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4] 孙正聿.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TheSignificanceofDialecticEpistemologyandItsNeglectedConsequenceintheTeachingofMarxistPhilosophy
WANG Cheng-guang, TANG Qian-jing
(Institute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forSichuanUniversityStudents,ChinaWestNormalUniversity,Nanchong 637009 ,China)
Abstract:InPhilosophicalNotes,Lenin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view that “dialectics is also epistemology”,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dialectics and expresses the epistem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dialectics .The view mainly includes two aspects: understanding the content of epistem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lectics and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dialec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pistemology. However,the significance of dialectic epistemology is neglected in some textbooks of marxist philosopy and some teachers’ teaching,which leads to the following consequences: first,it excludes dialectics from the basic problems of philosophy,and considers that dialectics is another kind of problem tha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basic problems of philosophy; second,it understands dialectics and metaphysics at the level of experience or intuitively; third,it lacks the organic unification of the world outlook of marxist philosophy,the epistemology and the methodology .
Keywords:dialectics;meaning of epistemology;basic problem of philosophy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9684(2019)02-0117-04
收稿日期:2018-09-08
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项目(SC17B093)
作者简介:王成光(1964-),男,四川达州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唐乾敬(1993-),男,江苏泰兴人,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杨和平]
标签:辩证法论文; 认识论论文; 规律论文; 思维论文; 方法论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哲学理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论文; 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项目(SC17B093)论文;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