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切口感染

急性阑尾炎切口感染

马新(新疆和硕县二十四团医院841204)

【中图分类号】R574.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265-01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的常见多发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手术的并发症之一,直接关系到手术治疗的效果。

阑尾炎切口感染的原因与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力、阑尾的病理改变以及主管医生的手术技术、术后处理措施等有关。根据我们多年经验,参照国内外文献,我们认为下列因素与切口感染密切相关:1)患者因素。年龄>60岁,体温>38℃,病程>24h;有腹膜炎体征,或有其他慢性疾病;穿孔性阑尾炎。2)处置方式。术者年资<3年;局部麻醉;手术操作时间>60min,术中腹腔渗液>50mL;术中切口保护不当;阑尾逆行切除;切口污染未行药液冲洗;术前、术中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术后切口处理失当[1]。

我们认为从医生角度预防阑尾切口感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思想上重视。反对“抢时间”、“贪小切口”和将阑尾切除术视为“简单或低级手术”的不良作风,不提倡预防性阑尾切除术。有文献报道老年人阑尾炎穿孔率逐年增加,且发生穿孔较早,病程仅比非穿孔组长3h[2]。因而需早期诊断和正规的手术处理,预防切口感染。

2)皮肤准备。皮肤的暂住细菌通过备皮可以显著减少,从而降低切口感染概率。皮肤可用肥皂水擦洗,再用0.1%新洁尔灭或碘伏涂擦晾干,使药液吸附皮肤并形成薄膜,持续杀灭潜藏在毛孔、腺眼、皱纹深处上移的细菌。不影响手术操作的毫毛不必剃除,以免损伤使细菌入侵。皮肤准备与手术时间相隔以短暂(<30min)为宜。

3)切口选择和保护。理想的手术切口易于接近病灶,显露良好,便于操作,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切口暴露感染。诊断明确的阑尾炎以麦克伯尼点切口为佳。切口大小适当,不可强求小切口而过度牵拉、损伤组织。腹膜炎严重的患者,术中应考虑切口延长方便,取腹直肌旁切口;也可根据压痛点的不同,在麦克伯尼点切口的上下选择恰当的位置作切口。切开腹壁,不可做任何潜行分离,以免手术过程中脓性分泌物潜流、污染、贮留于人工形成的腔隙中。皮下出血点钳夹置放到打开腹膜时松开,无出血不结扎,并避免大块结扎。在严密止血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线结异物存留。切开腹膜时先开小切口并备好吸引器,如有脓液溢出立即吸净,再扩大腹膜切口。腹膜打开,应常规将腹膜切缘外翻固定于皮肤巾上,用湿纱布保护切口周围,对阑尾尽可能不逆行切除以免增加感染机会。

4)无菌操作。阑尾急性炎症时常有炎性液体渗出至浆膜外,易污染四周组织,使感染扩散,所以应严格对待,注意无菌操作。提取阑尾时要细心,并与四周隔离。钳夹和切除阑尾的钳、刀用后均应放置于污染盆内,不重复使用。

5)药物冲洗。一般急性阑尾炎无需灌洗,局部也不必放置药物。周围有少量浑浊液体时,可以使用纱布吸收液体并进行细菌培养,腹腔内不灌洗。腹膜外切口在缝合前可以考虑少量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溶液冲洗。如果术中发现腹腔内存在大量脓液,则应考虑吸除后生理盐水或药物局部灌洗,放置抗生素稀释液。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切除后,切口也需要药物灌洗。

6)引流。一般急性阑尾炎术中不需要引流,但对合并腹膜炎的复杂性阑尾炎有时需要进行引流。术中局部不断地有少量的脓液渗出时,需要腹腔内引流,但此类情况并不多见。较为常见的是为防止术中腹腔内脓液污染切口而放置引流,但放置不当也会导致感染。术中发现阑尾炎需引流时,最好戳孔放置,戳创口大小以保证引流通畅为宜。

7)抗生素的应用。抗生素应用可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两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切口感染。目前的做法是术前1h内静脉注射1次,术后再使用1次或24h内使用。手术48h后感染已经形成,此时使用抗生素已经失去预防意义。阑尾感染以厌氧菌和大肠杆菌为主,选择的抗生素应针对二者。现在多用头孢菌素和甲硝唑。对严重的阑尾炎合并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者,抗生素应为治疗性应用。应用的剂量和时间应根据病情而定。抗生素需短程、足量使用,不可作为常规措施而忽视无菌操作。

8)缝线的选择。阑尾炎术后常因缝合丝线作为异物存留引起感染。术中选择不同材质的缝线和缝合方法,可以预防切口因缝线感染而长期不愈。术中出血点可选择电刀凝血而不必丝线结扎。吸收合成线缝合腹膜及皮肤、皮下组织,可以减少感染几率,便于拆线,即使发生感染也不致存留。曾有报道不缝合腹膜[3],或腹膜与腹壁一层缝合[4],以避免切口内存留不吸收线结。此类方法有失细致,且有可能发生粘连、切口疝等并发症,我们认为并非良策。

9)术后伤口的处理。当怀疑术后可能会发生切口感染时,要勤观察,多换药。若发现针眼及切口有感染迹象,可以给予局部红外线理疗,常常能使炎症消散,不至于形成脓液,影响切口愈合。

标签:;  ;  ;  

急性阑尾炎切口感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