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沥青拌合楼的除尘布袋,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滤袋,所述滤袋的上端通过上固定座固定设置在箱体的顶部,所述滤袋的下端通过下固定座固定设置在箱体的底部,在所述滤袋与箱体之间从内往外依次设置有内环形冷却筒和外环形冷却筒,所述内环形冷却筒的上端与箱体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内环形冷却筒的下端与箱体的底部相分离,所述外环形冷却筒的下端与箱体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外环形冷却筒的上端与箱体的顶部相分离,在所述内环形冷却筒与滤袋之间设置有内进风腔,在所述外环形冷却筒与筒体之间设置有外进风腔,在所述内环形冷却筒与外环形冷却筒之间设置有连接腔。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适用于沥青拌合楼的除尘布袋,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和设置在箱体(1)内的滤袋(2),所述滤袋(2)的上端通过上固定座(3)固定设置在箱体(1)的顶部,所述滤袋(2)的下端通过下固定座(4)固定设置在箱体(1)的底部,在所述滤袋(2)与箱体(1)之间从内往外依次设置有内环形冷却筒(5)和外环形冷却筒(6),所述内环形冷却筒(5)的上端与箱体(1)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内环形冷却筒(5)的下端与箱体(1)的底部相分离,所述外环形冷却筒(6)的下端与箱体(1)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外环形冷却筒(6)的上端与箱体(1)的顶部相分离,在所述内环形冷却筒(5)与滤袋(2)之间设置有内进风腔(7),在所述外环形冷却筒(6)与箱体(1)之间设置有外进风腔(8),在所述内环形冷却筒(5)与外环形冷却筒(6)之间设置有连接腔(9),所述连接腔(9)的下端与内进风腔(7)相互连通,所述连接腔(9)的上端与外进风腔(8)相互连通,在所述内环形冷却筒(5)内设置有内环形冷却通道(10),在所述内环形冷却通道(10)内侧的内环形冷却筒(5)上设置有第一内环形散热片(11),在所述内环形冷却通道(10)外侧的内环形冷却筒(5)上设置有第二内环形散热片(12),在所述外环形冷却筒(6)内设置有外环形冷却通道(13),在所述外环形冷却通道(13)内侧的外环形冷却筒(6)上设置有第一外环形散热片(14),在所述外环形冷却通道(13)外侧的外环形冷却筒(6)上设置有第二外环形散热片(15),在所述内环形冷却筒(5)和外环形冷却筒(6)之间均匀倾斜设置有若干中部冷却管(16),在所述中部冷却管(16)内设置有中部冷却通道(17),所述中部冷却通道(17)的一端与内环形冷却通道(10)的下端相互连通,所述中部冷却通道(17)的另一端与外环形冷却通道(13)的上端相互连通,在所述中部冷却管(16)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中部环形散热片(18),在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与内环形冷却通道(10)相互连通的进水口(19),在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与外环形冷却通道(13)相互连通的出水口(20),在所述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冷却水池(21)和水泵(22),所述水泵(22)的排水口通过进水管(23)与进水口(19)相连接,所述水泵(22)的吸水口通过吸水管(24)与冷却水池(21)相连接,所述冷却水池(21)通过出水管(25)与出水口(20)相连接,在所述箱体(1)的另一侧下端设置有与外进风腔(8)相互连通的烟气进口(26),在所述滤袋(2)内设置有出风腔(27),在所述上固定座(3)上设置有与出风腔(27)相互连通的出风口(28),在所述外环形冷却筒(6)与下固定座(4)之间的箱体(1)底部设置有灰斗(29)。
设计方案
1.一种适用于沥青拌合楼的除尘布袋,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和设置在箱体(1)内的滤袋(2),所述滤袋(2)的上端通过上固定座(3)固定设置在箱体(1)的顶部,所述滤袋(2)的下端通过下固定座(4)固定设置在箱体(1)的底部,在所述滤袋(2)与箱体(1)之间从内往外依次设置有内环形冷却筒(5)和外环形冷却筒(6),所述内环形冷却筒(5)的上端与箱体(1)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内环形冷却筒(5)的下端与箱体(1)的底部相分离,所述外环形冷却筒(6)的下端与箱体(1)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外环形冷却筒(6)的上端与箱体(1)的顶部相分离,在所述内环形冷却筒(5)与滤袋(2)之间设置有内进风腔(7),在所述外环形冷却筒(6)与箱体(1)之间设置有外进风腔(8),在所述内环形冷却筒(5)与外环形冷却筒(6)之间设置有连接腔(9),所述连接腔(9)的下端与内进风腔(7)相互连通,所述连接腔(9)的上端与外进风腔(8)相互连通,在所述内环形冷却筒(5)内设置有内环形冷却通道(10),在所述内环形冷却通道(10)内侧的内环形冷却筒(5)上设置有第一内环形散热片(11),在所述内环形冷却通道(10)外侧的内环形冷却筒(5)上设置有第二内环形散热片(12),在所述外环形冷却筒(6)内设置有外环形冷却通道(13),在所述外环形冷却通道(13)内侧的外环形冷却筒(6)上设置有第一外环形散热片(14),在所述外环形冷却通道(13)外侧的外环形冷却筒(6)上设置有第二外环形散热片(15),在所述内环形冷却筒(5)和外环形冷却筒(6)之间均匀倾斜设置有若干中部冷却管(16),在所述中部冷却管(16)内设置有中部冷却通道(17),所述中部冷却通道(17)的一端与内环形冷却通道(10)的下端相互连通,所述中部冷却通道(17)的另一端与外环形冷却通道(13)的上端相互连通,在所述中部冷却管(16)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中部环形散热片(18),在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与内环形冷却通道(10)相互连通的进水口(19),在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与外环形冷却通道(13)相互连通的出水口(20),在所述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冷却水池(21)和水泵(22),所述水泵(22)的排水口通过进水管(23)与进水口(19)相连接,所述水泵(22)的吸水口通过吸水管(24)与冷却水池(21)相连接,所述冷却水池(21)通过出水管(25)与出水口(20)相连接,在所述箱体(1)的另一侧下端设置有与外进风腔(8)相互连通的烟气进口(26),在所述滤袋(2)内设置有出风腔(27),在所述上固定座(3)上设置有与出风腔(27)相互连通的出风口(28),在所述外环形冷却筒(6)与下固定座(4)之间的箱体(1)底部设置有灰斗(29)。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沥青拌合楼的除尘布袋。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公民环保意识大大增强,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间歇式沥青拌和楼在正常生产沥青混合料的时候,混合料由碎石、填充料与沥青充分搅拌均匀后卸料,在生产装车过程中成品料不会产生灰尘,但是每天(每次)的生产任务结束后,都需要把热骨料仓中的余料从拌锅放料门处清理排放,拌和楼厂家普遍都没有设计专门针对放料时的除尘装置,每次清料的时候尘土飞扬,给整个拌合场周边环境、设备维护带来不利的影响,传统使用的拌合楼除尘布袋只能过滤常温烟气,一旦遇到高温烟气会对滤袋造成烫伤,甚至损坏,除尘效果差,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和除尘效果的一种适用于沥青拌合楼的除尘布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沥青拌合楼的除尘布袋,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滤袋,所述滤袋的上端通过上固定座固定设置在箱体的顶部,所述滤袋的下端通过下固定座固定设置在箱体的底部,在所述滤袋与箱体之间从内往外依次设置有内环形冷却筒和外环形冷却筒,所述内环形冷却筒的上端与箱体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内环形冷却筒的下端与箱体的底部相分离,所述外环形冷却筒的下端与箱体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外环形冷却筒的上端与箱体的顶部相分离,在所述内环形冷却筒与滤袋之间设置有内进风腔,在所述外环形冷却筒与箱体之间设置有外进风腔,在所述内环形冷却筒与外环形冷却筒之间设置有连接腔,所述连接腔的下端与内进风腔相互连通,所述连接腔的上端与外进风腔相互连通,在所述内环形冷却筒内设置有内环形冷却通道,在所述内环形冷却通道内侧的内环形冷却筒上设置有第一内环形散热片,在所述内环形冷却通道外侧的内环形冷却筒上设置有第二内环形散热片,在所述外环形冷却筒内设置有外环形冷却通道,在所述外环形冷却通道内侧的外环形冷却筒上设置有第一外环形散热片,在所述外环形冷却通道外侧的外环形冷却筒上设置有第二外环形散热片,在所述内环形冷却筒和外环形冷却筒之间均匀倾斜设置有若干中部冷却管,在所述中部冷却管内设置有中部冷却通道,所述中部冷却通道的一端与内环形冷却通道的下端相互连通,所述中部冷却通道的另一端与外环形冷却通道的上端相互连通,在所述中部冷却管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中部环形散热片,在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与内环形冷却通道相互连通的进水口,在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与外环形冷却通道相互连通的出水口,在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冷却水池和水泵,所述水泵的排水口通过进水管与进水口相连接,所述水泵的吸水口通过吸水管与冷却水池相连接,所述冷却水池通过出水管与出水口相连接,在所述箱体的另一侧下端设置有与外进风腔相互连通的烟气进口,在所述滤袋内设置有出风腔,在所述上固定座上设置有与出风腔相互连通的出风口,在所述外环形冷却筒与下固定座之间的箱体底部设置有灰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上述一种适用于沥青拌合楼的除尘布袋,结构新颖,采用内外环形冷却筒对进风腔进行分割,内外冷却筒之间通过若干中部冷却管连接,在内外环形冷却筒和中部冷却管内形成连通的冷却通道,通过冷却通道内的散热片能够将经过内外进风腔和连接腔内的高温烟气含有的大部分热量快速吸入,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会还能实现循环冷却,源源不断进行散热,沥青拌合楼使用效果好,冷却效果好,能有效防止滤袋烫伤,除尘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沥青拌合楼的除尘布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滤袋,3、上固定座,4、下固定座,5、内环形冷却筒,6、外环形冷却筒,7、内进风腔,8、外进风腔,9、连接腔,10、内环形冷却通道,11、第一内环形散热片,12、第二内环形散热片,13、外环形冷却通道,14、第一外环形散热片,15、第二外环形散热片,16、中部冷却管,17、中部冷却通道,18、中部环形散热片,19、进水口,20、出水口,21、冷却水池,22、水泵,23、进水管,24、吸水管,25、出水管,26、烟气进口,27、出风腔,28、出风口,29、灰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适用于沥青拌合楼的除尘布袋,包括:箱体1和设置在箱体1内的滤袋2,所述滤袋2的上端通过上固定座3固定设置在箱体1的顶部,所述滤袋2的下端通过下固定座4固定设置在箱体1的底部,在所述滤袋2与箱体1之间从内往外依次设置有内环形冷却筒5和外环形冷却筒6,所述内环形冷却筒5的上端与箱体1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内环形冷却筒5的下端与箱体1的底部相分离,所述外环形冷却筒6的下端与箱体1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外环形冷却筒6的上端与箱体1的顶部相分离,在所述内环形冷却筒5与滤袋2之间设置有内进风腔7,在所述外环形冷却筒6与箱体1之间设置有外进风腔8,在所述内环形冷却筒5与外环形冷却筒6之间设置有连接腔9,所述连接腔9的下端与内进风腔7相互连通,所述连接腔9的上端与外进风腔8相互连通,在所述内环形冷却筒5内设置有内环形冷却通道10,在所述内环形冷却通道10内侧的内环形冷却筒5上设置有第一内环形散热片11,在所述内环形冷却通道10外侧的内环形冷却筒5上设置有第二内环形散热片12,在所述外环形冷却筒6内设置有外环形冷却通道13,在所述外环形冷却通道13内侧的外环形冷却筒6上设置有第一外环形散热片14,在所述外环形冷却通道13外侧的外环形冷却筒6上设置有第二外环形散热片15,在所述内环形冷却筒5和外环形冷却筒6之间均匀倾斜设置有若干中部冷却管16,在所述中部冷却管16内设置有中部冷却通道17,所述中部冷却通道17的一端与内环形冷却通道10的下端相互连通,所述中部冷却通道17的另一端与外环形冷却通道13的上端相互连通,在所述中部冷却管16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中部环形散热片18,在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与内环形冷却通道10相互连通的进水口19,在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与外环形冷却通道13相互连通的出水口20,在所述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冷却水池21和水泵22,所述水泵22的排水口通过进水管23与进水口19相连接,所述水泵22的吸水口通过吸水管24与冷却水池21相连接,所述冷却水池21通过出水管25与出水口20相连接,在所述箱体1的另一侧下端设置有与外进风腔8相互连通的烟气进口26,在所述滤袋2内设置有出风腔27,在所述上固定座3上设置有与出风腔27相互连通的出风口28,在所述外环形冷却筒6与下固定座4之间的箱体1底部设置有灰斗29。
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沥青拌合楼的除尘布袋使用时,高温烟气从烟气进口26进入,依次经过外进风腔8、连接腔9、内进风腔7、滤袋2、出风腔27和出风口28排出,与此同时启动水泵22,水泵22通过吸水管24将冷却水池21内的冷却水吸入,依次经过水泵22、进水管23、进水口19、内环形冷却通道10、中部冷却通道17、外环形冷却通道13、出水口20和出水管25反流到冷却水池内进行冷却,第二外环形散热片15能够将外进风腔8内的部分热量快速吸收散发到外循环冷却通道13内的冷却水中,第一外环形散热片15能够将连接腔9内的部分热量快速吸收散发到外循环冷却通道13内的冷却水中,中部环形散热片18能够将连接腔9内的部分热量快速吸收散发到中部冷却通道17内的冷却水中,第二内环形散热片12能够将连接腔9内的部分热量快速吸收散发到内环形冷却通道10内的冷却水中,第一内环形散热片18能够将内进风腔7内的部分热量快速吸收散发到内环形冷却通道10内的冷却水中,由于冷却水循环供给,能够不停将高温烟气中热量带走,有效保护滤袋,防止烫伤损坏,滤袋2过滤下来的灰尘会落入灰斗29内进行收集,灰斗29下部设有阀口,可以随时开启或关闭实现灰尘的收集。
本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沥青拌合楼的除尘布袋,结构新颖,采用内外环形冷却筒对进风腔进行分割,内外冷却筒之间通过若干中部冷却管连接,在内外环形冷却筒和中部冷却管内形成连通的冷却通道,通过冷却通道内的散热片能够将经过内外进风腔和连接腔内的高温烟气含有的大部分热量快速吸入,冷却通道内的冷却会还能实现循环冷却,源源不断进行散热,沥青拌合楼使用效果好,冷却效果好,能有效防止滤袋烫伤,除尘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2930.6
申请日:2019-01-1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696506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B01D46/02
专利分类号:B01D46/02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盐城海博滤材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盐城海博滤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24400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东沟镇创业路88号(H)
发明人:刘海俊
第一发明人:刘海俊
当前权利人:盐城海博滤材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