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学历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未来(论文文献综述)
吴克明,吴丹[1](2021)在《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一个文献综述》文中指出高等教育是影响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研究二者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综述国内外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关于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有四种代表性观点。促进论基于功能主义理论,认为高等教育是社会筛选的主要工具和向上流动的重要手段,促进了社会流动;条件论认为高等教育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促进社会流动,其促进功能是有限的、相对的;阻碍论基于冲突主义理论,认为高等教育再生产了财富、权力和文化的不平等,固化了社会阶层,阻碍了社会流动;两面论则认为高等教育对于社会流动的促进作用和阻碍作用并存。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呈现弱化趋势。展望未来,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对高等教育与代内流动关系的探讨和识别;第二,尝试更多地从经济学视角和利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来讨论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第三,积极探索和构建能够较好解释不同时期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变迁的理论分析框架。
吴丹[2](2021)在《受高等教育者职业代际流动的专业比较研究》文中指出
周保明[3](2021)在《新时期黑龙江省高层次职业教育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赵云桦[4](2021)在《扩招以来我国本科教育改革政策变迁研究》文中指出
徐娟[5](2021)在《家庭资本对硕士研究生读研动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田菲菲[6](2021)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角下的“学习强国”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吴姝婷[7](2021)在《“适可而止”:农村女硕士生双重限制下的升学选择》文中指出
罗宁[8](2021)在《职业本科试点高校办学模式研究 ——以广西城市职业大学为个案》文中研究指明
郑小凤[9](2021)在《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地区,影响了整个区域的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发展高等教育,当以人才为本。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理应重视体育人才。以往对于高校体育人才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体育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如今转换一下视角,研究国家和学校能为西部高校体育教师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激励体育教师潜心教学、科学研究,激发教师主动性和敬业精神,真正实现“以教师为本”。而制度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高度相关,制度是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方向标”,引导教师价值和行为选择。正是基于此,从制度视角研究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以体育学科发展的角度,考虑体育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工作性质,制定有利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职称晋升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薪酬分配制度、激励制度、培训制度等,以期为西部地区高校制度更新和改进提供借鉴。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对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1)梳理建国后国家及各省颁布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宏观制度。根据制度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结合建国后我国政治环境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战略调整等,将制度的演变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了解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制度,掌握当下的政策热点,预测未来的制度走向,为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2)通过问卷调查对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进行实证研究,获得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呈现的主要特点以及与职业发展有关的潜在联系。具体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以及结构方程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建议。(3)通过访谈法获得西部地区13所高校的学校制度以及专家观点,具体详细了解每所学校与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制度,制度实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论如下:(1)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重视体育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以运动项目为主,大学体育教师的培养注重“运动专项化”。制度高度统一化,初步建立了对所有教师一视同仁的培训进修、任职制度、考核制度、晋升制度、薪酬制度等。文革结束以后,各体育院系、师范院校采取各种手段,培养体育人才;考核制度进入量化考核阶段;职称晋升制度得到恢复;薪酬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20世纪90年代,高校体育教师进修培训网络体系基本建成;薪酬制度不断完善;考核制度进入分类探索时期;职称评审权下放,制度改革进入新的时期。(2)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描述性统计结果。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发现,人口特征变量性别、年龄、学历、年收入、执教时间,以及学校特征变量学校地理位置、省份、招生体育专业研究生、分类考核、分类职称评定在职业发展某个或某些维度存在显着性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某些变量和维度对教学发展、科研发展、职称职务提升、薪资增长产生正向直接影响。探索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学校制度对职业发展的解释力度达到0.346,并探索建立调节效应模型。(3)通过微观研究发现部分高校存在评职称难的问题,各高校职称晋升制度有差别,评定方式也各有特色。通过对13所高校的对比分析发现,职称评审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制定评定职称必备条件和任选条件;另一类是量化打分。在职称评定中,多数高校已经进行分类评定,有的高校将学历作为限制条件,影响体育教师评职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是否将比赛成绩纳入其中,而各高校的规定各不相同,没有突出体育教师的特殊性。绩效考核突出量化标准,每所学校的年度考核制度不太一样,但都是侧重教学、科研的考核,教学占的比重更大。学校进修与培训制度明确,考核制度不太全面,教学、竞赛训练方面的奖励不足,薪酬制度满意度较低。根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国家政策引领是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路径;高校制度是促进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保障;提高自身认识是促进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内部动力。
刘鹏,喻志军[10](2021)在《我国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人才。特别是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物质资源大量投入已触及"天花板"的情况下,更应提升与发挥人力资源的独特作用。本文重点关注作为我国人才培养必要环节的高等继续教育应如何形成高质量人才供给的问题。通过对我国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现状的剖析,在数据分析与理论阐述基础上得出结论:我国高等继续教育市场潜力巨大,并提出发展对策。
二、论学历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未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学历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未来(论文提纲范文)
(1)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一个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促进论:高等教育促进了社会流动 |
(一)促进论的理论基础:功能主义理论 |
(二)高等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作用机制 |
二、条件论:高等教育在一定条件下才促进社会流动 |
三、阻碍论:高等教育阻碍社会流动 |
(一)阻碍论的理论基础:冲突主义理论 |
(二)高等教育阻碍社会流动的表现:阶层固化 |
四、两面论:高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促进和阻碍作用并存 |
五、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的历时性研究 |
六、结论及研究展望 |
(9)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宏观制度相继出台 |
1.1.2 西部大开发重新受到重视 |
1.1.3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不可或缺 |
1.1.4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需要成长 |
1.1.5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新旧问题叠加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6 论文的创新点 |
1.7 论文的局限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
2.1.1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阶段划分 |
2.1.2 有关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研究 |
2.2 国内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
2.2.1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2.2.2 有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研究 |
2.3 职业发展及其相关变量测量的研究综述 |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调查法 |
3.2.3 比较研究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3 基本理论与研究假设 |
3.3.1 基本概念 |
3.3.2 基本理论 |
3.3.3 研究假设 |
3.4 相关量表的修订与测量 |
3.4.1 量表修订 |
3.4.2 变量测量 |
3.4.3 量表评价 |
4 建国后基于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宏观制度梳理 |
4.1 初创与曲折发展阶段(1949—1977 年) |
4.1.1 初创阶段 |
4.1.2 曲折发展阶段 |
4.2 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1) |
4.2.1 进修培训制度 |
4.2.2 考核制度 |
4.2.3 职称晋升制度 |
4.2.4 薪酬制度 |
4.2.5 聘任制度 |
4.3 探索改革阶段(1992—2019) |
4.3.1 宏观制度分析 |
4.3.2 影响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
4.3.3 有关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
4.4 结果分析 |
4.4.1 前两个阶段制度呈现的特点 |
4.4.2 有关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
4.4.3 影响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制度 |
5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现状与模型构建 |
5.1 数据质量评价 |
5.1.1 正式问卷量表的信度分析 |
5.1.2 验证性因子分析 |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3 人口特征的差异性分析 |
5.4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相关分析 |
5.5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模型构建 |
5.6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假设验证 |
5.7 调节效应模型构建 |
5.8 分析讨论 |
5.8.1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整体情况 |
5.8.2 西部地区高校制度执行情况分析 |
5.8.3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称结构分析 |
5.8.4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分析 |
5.8.5 人口特征变量对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和学校制度的评价 |
5.8.6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和学校制度的关系验证 |
5.8.7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6 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微观探析 |
6.1 职称晋升制度比较 |
6.1.1 职称情况 |
6.1.2 学术成果 |
6.1.3 职称晋升人数比较 |
6.1.4 职称晋升方式比较 |
6.2 绩效考核制度比较 |
6.3 培训与进修制度比较 |
6.4 奖励制度比较 |
6.5 薪酬制度比较 |
6.6 结果分析 |
6.6.1 职称晋升制度各不相同 |
6.6.2 职称晋升受限 |
6.6.3 绩效考核方式多样化 |
6.6.4 体育教师工作量量化不足 |
6.6.5 高校支持进修与培训 |
6.6.6 明确的奖励制度 |
6.6.7 奖励“一刀切” |
6.6.8 薪酬偏低 |
7 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7.1 国家政策引领是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路径 |
7.1.1 国家给与西部地区政策支持 |
7.1.2 国家制度突出“以教师为本” |
7.1.3 国家进行有效的监督 |
7.2 学校制度是西部地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保障 |
7.2.1 激励高校制度创新 |
7.2.2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
7.2.3 制定合理的晋升制度 |
7.2.4 合理运用激励制度 |
7.2.5 完善薪酬制度 |
7.2.6 突出体育学科的学科差异 |
7.2.7 注重制度公平 |
7.3 提高自身认识是促进西部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内部动力 |
7.3.1 正视体育教学与科研的问题 |
7.3.2 积极引导体育教师树立正确的发展意识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初始量表 |
附录2:调查问卷 |
附录3:正式量表 |
附录4:访谈提纲 |
附录5:项目分析 |
附录6:H大学职称评审分值表 |
附录7:博士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10)我国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高等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 |
(一)办学缺乏特色 |
(二)师资队伍匮乏 |
二、我国高等继续教育的市场潜力 |
(一)市场潜力的数据支撑 |
1.成人高等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市场需求逐年增长 |
2.企业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形成巨大的潜在需求 |
(二)市场潜力的理论依据 |
1.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的分析 |
2.从终身教育理论视角的分析 |
3.从学习型组织构建视角的分析 |
三、我国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对策 |
(一)创办高质量有特色的高等继续教育 |
1.高质量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
2.高质量发展非学历的各类培训 |
(二)锻造高质量高等继续教育师资队伍 |
1.构建高质量成人学历教育师资队伍以确保学历教学质量 |
2.集聚高质量的成人非学历培训师资以确保培训教育质量 |
四、论学历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未来(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一个文献综述[J]. 吴克明,吴丹. 教育经济评论, 2021(04)
- [2]受高等教育者职业代际流动的专业比较研究[D]. 吴丹.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新时期黑龙江省高层次职业教育建设研究[D]. 周保明.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1
- [4]扩招以来我国本科教育改革政策变迁研究[D]. 赵云桦.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5]家庭资本对硕士研究生读研动机的影响研究[D]. 徐娟. 南京邮电大学, 2021
- [6]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角下的“学习强国”应用研究[D]. 田菲菲. 新疆大学, 2021
- [7]“适可而止”:农村女硕士生双重限制下的升学选择[D]. 吴姝婷.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8]职业本科试点高校办学模式研究 ——以广西城市职业大学为个案[D]. 罗宁. 广西大学, 2021
- [9]制度视角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研究[D]. 郑小凤.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10]我国高等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J]. 刘鹏,喻志军.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