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粒径,沥青,车辙,透水性,性能,体积,基层。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论文文献综述
高翔[1](2019)在《大粒径大空隙沥青混合料成型方法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型温度与击实次数对大粒径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影响显着。为了确定MAC改性沥青大粒径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室内成型方法,首先采用软化点试验,分析了加热温度对MAC改性沥青软化点测试结果的影响,推荐了MAC改性沥青的加热温度;其次采用大型马歇尔击实试验,分析了击实次数对大粒径大空隙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增加,MAC改性沥青软化点增势先急后缓,以195℃为变化节点;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大粒径大空隙沥青混合料毛体积相对密度先增大后减小,而空隙率则相应地先降低后增高,均在112次击实次数时达到极值;推荐195℃沥青加热温度、112次击实次数作为MAC改性沥青大粒径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室内成型方法。(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9年05期)
王静[2](2019)在《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在高速公路基层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在高速公路基层中的应用,本文结合某高速公路试验路实例,采用变"K"法对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进行设计,并对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一套系统的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基层施工工艺,最后对试验路施工后渗水系数、压实度和回弹弯沉等使用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应用于高速公路基层施工后,可提高道路整体承载能力,保证路面抗渗水性能和压实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9年01期)
赵志成[3](2018)在《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基层施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基层在施工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依托某公路工程试验段,详细介绍了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基层的施工工艺,并对试验路段性能进行了现场检测。试验路基层压实度满足规范要求,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可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其检测的基层平均弯沉值要远小于设计弯沉值,能够满足路面整体刚度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交通世界》期刊2018年34期)
张玉山,栗威[4](2018)在《垂直振动成型方法在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不易压实、空隙率过大等问题,优化其路用性能,采用垂直振动成型方法(VVTM)和常规马歇尔方法(MS)进行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试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劈裂试验、高温抗剪试验及水稳定性试验,通过改变振动时间、油石比及试验温度等分析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结果显示,VVTM方法能显着提高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密度、稳定度等,降低其空隙率和矿料间隙率;采用VVTM方法有助于改善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提高其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单轴贯入强度及冻融劈裂强度比,且能降低最佳油石比0.2%~0.3%;对抗压强度的改善幅度随温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劈裂强度对中温区域(0~20℃)的依赖性略高于低温环境(-20~0℃);在大粒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推荐采用VVTM100方法。(本文来源于《公路与汽运》期刊2018年06期)
肖益民,董昭,孙强[5](2018)在《泡沫沥青温拌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性能衰减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泡沫沥青温拌技术可有效降低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以SBS改性沥青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为研究对象,结合实体工程采用泡沫沥青温拌技术,研究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衰减规律,并与传统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采用"体积等效"原则确定混合料的击实温度,可以实现降低击实温度25℃以上;经性能试验验证,泡沫温拌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抗飞散性能有所提高,抗析漏性能有所降低。总体来看,泡沫温拌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综合路用性能同传统混合料接近,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唐琪,李丽民,谢祥雄,彭添柱,罗成[6](2018)在《大粒径柔性基层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大粒径柔性基层沥青混合料设计问题,采用大量试验和理论分析,对大粒径柔性基础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特征进行来研究,结果表明,级配对大粒径石柔性基层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影响不大,其抗车辙性能达到最优时,其疲劳性能也能较好,大粒径柔性基层混合料级配设计,可重点考虑其抗车辙性能,空隙率可作为其混合料设计控制指标,级配设计时应对严格控制公称最大粒径和4.75mm筛孔通过率。(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周海成[7](2018)在《大粒径LSAM沥青混合料抵抗路面车辙性能的理论设计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对大粒径LSAM沥青混合料抵抗路面车辙性能的理论设计与应用进行研究。通过参建高等级公路施工实践,研究了高等级沥青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原理,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与现象,提出了大粒径LSAM沥青混合料在新时期的技术应用问题。(本文来源于《交通世界》期刊2018年27期)
王芃,伊善丽,冯加文,韦兴茂,朱文皓[8](2018)在《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玉函小区南路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施,介绍了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的施工技术。主要阐述了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摊铺、碾压及施工质量控制,充分验证了它良好的抗车辙性能及优良的排水性能,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建筑技艺》期刊2018年S1期)
赵彬强,李俊[9](2018)在《大粒径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价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采用车辙试验测试了不同厚度的LSPM-30车辙试件的动稳定度,推荐了适宜的车辙试件厚度。然后采用该厚度推荐值,测试了不同结构类型的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和总变形量,同时分析了其车辙发展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推荐8cm厚度作为LSPM-30车辙试件的标准厚度;骨架型的大粒径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优于悬浮密实型的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变形曲线初始变形阶段和线性发展阶段的割线斜率可以分别用于评价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早期车辙深度和长期高温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18年09期)
张建军[10](2018)在《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通过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小梁弯曲试验分析3种级配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及低温抗裂性能,并对试验路段进行车辙深度与弯沉检测。结果表明:3种级配的残留稳定稳定度均大于80%,动稳定度均大于800次/mm,且随着粗集料的增多混合料的低温变形能力得到加强,但随着温度的降低,其低温抗裂性能有所下降,大粒径混合料的实际路用性能也较好。(本文来源于《华东公路》期刊2018年04期)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在高速公路基层中的应用,本文结合某高速公路试验路实例,采用变"K"法对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进行设计,并对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一套系统的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基层施工工艺,最后对试验路施工后渗水系数、压实度和回弹弯沉等使用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应用于高速公路基层施工后,可提高道路整体承载能力,保证路面抗渗水性能和压实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论文参考文献
[1].高翔.大粒径大空隙沥青混合料成型方法试验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
[2].王静.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在高速公路基层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
[3].赵志成.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基层施工技术研究[J].交通世界.2018
[4].张玉山,栗威.垂直振动成型方法在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8
[5].肖益民,董昭,孙强.泡沫沥青温拌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性能衰减规律研究[J].公路工程.2018
[6].唐琪,李丽民,谢祥雄,彭添柱,罗成.大粒径柔性基层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特征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
[7].周海成.大粒径LSAM沥青混合料抵抗路面车辙性能的理论设计与应用研究[J].交通世界.2018
[8].王芃,伊善丽,冯加文,韦兴茂,朱文皓.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柔性基层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应用[J].建筑技艺.2018
[9].赵彬强,李俊.大粒径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对比分析[J].公路.2018
[10].张建军.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华东公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