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性岩脉论文_骆金诚,齐有强,王连训,陈佑纬,田建吉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性岩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年代,地球化学,怒江,成矿作用,斑岩,柯坪,地幔。

基性岩脉论文文献综述

骆金诚,齐有强,王连训,陈佑纬,田建吉[1](2019)在《粤北下庄铀矿田基性岩脉Ar-Ar定年及其与铀成矿关系新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基性岩脉是岩石圈伸展作用的产物,对研究地幔性质和地球动力学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粤北下庄铀矿田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区内发育了大量与铀矿化作用密切相关的基性岩脉。前人从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方面,对基性岩脉和铀矿床做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但有关铀矿床的成因及其与基性岩脉内在联系仍有不同认识。本研究新获得一批下庄铀矿田基性岩脉的角闪石40Ar-39Ar年代学数据,识别出一期形成于200~190Ma的基性岩脉,标志着华南地区在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结束后岩石圈伸展裂解作用可能至少在200~190Ma已经开始。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结果,粤北下庄至少发育叁期基性岩脉:200~190Ma、~180Ma和145~140Ma,与华南地区在此期间广泛的岩石圈伸展作用相对应。结合成岩成矿作用的时差以及铀矿体与基性岩脉的空间关系,笔者认为准确的获得基性岩脉的侵位时代与铀的成矿作用的年龄,是探讨基性岩脉与铀成矿作用关系的前提。当基性岩脉与铀的成矿作用年龄接近或具有对应关系时,铀矿床中基性岩脉可能不仅可提供幔源流体(∑CO_2矿化剂和He)参与铀的成矿作用,也可为铀的沉淀富集提供理想场所(还原障);当基性岩脉与铀的矿化作用在时间上存在较大的时差时,基性岩脉也可为后期铀的沉淀富集提供条件,且与基性岩脉相关的深大断裂可为幔源流体(∑CO_2矿化剂)参与铀成矿过程提供运移通道。基于此,笔者认为无论基性岩脉的侵位与铀的矿化作用是否存在时差,基性岩脉均可以为后期铀的沉淀富集提供场所,进而促进铀的成矿作用。因此,本文深化了花岗岩型铀矿区内铀成矿作用与基性岩脉内在联系的认识,为该区下一步找矿勘查工作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古再丽努尔·甫拉提[2](2019)在《中天山卡瓦布拉克地区中-基性岩脉的时代,形成机制及其动力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天山造山带在中亚造山带的演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中天山地块的构造—岩浆演化过程对整个天山造山带的演化意义重大。晚古生代是天山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时期,是中天山南缘洋陆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的阶段,也是主要构造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天山南缘卡瓦布拉克地区侵入岩类广泛发育,并多处被中-基性岩脉穿插。本文分别选择位于中天山卡瓦布拉克地区彩霞山及赤龙峰铁矿南部晚古生代中-基性岩脉进行系统研究,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锆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基础上,探讨其源区特征、形成机制及动力学意义。取得主要成果如下:1.中天山卡瓦布拉克地区中-基性岩脉呈北东、北西、北北西和南北向展布,岩性主要为辉绿岩,辉长岩和黑云母闪长岩,侵入于早石炭纪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中。2.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黑云母闪长岩脉和辉长岩脉的形成时代分别为296.1±2.5 Ma(MSWD=1.4)和299.5±3Ma(MSWD=1.07)。3.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中-基性岩脉具有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U,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的地球化学特征。中-基性岩脉∑REE为69.19×10~(-6)~234.62×10~(-6),LREE/HREE=3.97~11.18。黑云母闪长岩脉锆石(~(176)Hf/~(177)Hf)值为0.280618~0.283329,对应的ε_(Hf)(t)值为-14.57~+25.06。研究数据表明,该区中-基性岩脉可能起源于亏损岩石圈地幔,早期原始岩浆经历了结晶分异作用,晚期有地壳物质加入。4.基于卡瓦布拉克地区中-基性岩脉的野外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它们形成于南天山洋闭合之后的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岩脉携带的捕获锆石年龄,反映中天山经历了长期多期次的构造热事件。(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6-30)

蓝德初[3](2019)在《甘肃龙首山地区基性岩脉的地质特征及研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龙首山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西南缘,阿拉善地块南缘,是我国重要的铜镍等多金属矿床成矿带,前人对研究区开展了一系列的基础地质研究及找矿工作,但对于区内基性岩脉系统性研究不够。本文选取龙首山基性岩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Sr-Nd-Pb同位素及Ar-Ar定年等研究方法,系统研究基性岩脉岩相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源区性质、岩浆演化、构造环境及与金属矿床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龙首山地区基性岩以脉状的形式产出,分布于龙首山东、中、西叁个地段。岩石主要矿物为斜长石、角闪石、辉石和黑云母,斑晶主要为角闪石和辉石组成,基质主要为斜长石,可见少量黑云母,副矿物有磁铁矿、磷灰石及锆石等。基性岩均具有演化玄武岩的特征,ALK(K_2O+Na_2O)=3.26%~8.43%含量均较高,从东往西Na_2O含量递减、K_2O含量递增。岩石中U含量明显高于大陆地壳平均值以及大陆岩石圈值,且从东往西呈逐渐增长的趋势,相对富集Rb、Pb、Ba、C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Ta、Th、Nb、Yb、Zr等高场强元素。岩石稀土总量(∑REE)高于原始地幔值,轻、重稀土均分馏较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δEu值显示弱异常。岩石具有高Sr低Nd,放射性成因Pb较高的特征。龙首山东段基性岩成岩年龄为400.6Ma~423.5Ma,中段基性岩成岩年龄为362Ma~485.6Ma,西段基性岩成岩年龄为237.2±2.6Ma。研究认为,龙首山地区基性岩形成的构造环境为板内拉张环境,岩浆来源于EMI型富集地幔和EMII型富集地幔混合的源区,岩浆演化过程经历了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作用,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遭受了地壳物质的混染。基性岩和铀成矿可能没有直接成因关系,但为铀的富集成矿可能有起到活化和改造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4)

霍海龙,陈正乐,陈贵民,张青,韩凤彬[4](2019)在《西南天山柯坪地区萨尔干基性岩脉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柯坪地区发育一套沿走滑断层侵位的萨尔干基性岩脉,其产出于西南天山造山带与塔里木克拉通的接触部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萨尔干基性岩脉样品进行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探讨西南天山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过程。结果表明,萨尔干基性岩脉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9. 14±0. 8) Ma,表明该套岩石形成于始新世。地球化学表明该套岩石形成于与青藏高原碰撞远程效应相关的构造背景。(本文来源于《地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方伟,戴立群,郑永飞,赵子福[5](2019)在《从洋壳俯冲到大陆碰撞的构造转换:来自中国东部叁迭纪基性岩脉的地球化学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陆碰撞造山带的形成包括从洋壳俯冲到大陆碰撞等一系列构造过程,大陆地壳俯冲一般由先前俯冲洋壳的重力牵引引起。随着板片俯冲的进行,俯冲洋壳和陆壳来源的熔/流体会交代上覆地幔楔橄榄岩,产生不同地球化学成分的地幔区域,由此部分熔融可产生具有不同地球化学特征的镁铁质岩浆岩。然而,与大洋俯冲带之上广泛出露同俯冲弧型岩浆岩不同,大陆碰撞造山带很少发育同俯冲岩浆岩。因此,识别大陆碰撞造山带同俯冲岩浆作用,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雷祝梁,曾罡,王小均,陈立辉[6](2019)在《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基性岩脉地幔源区岩性演化历史》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的岩浆活动被认为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而板块的俯冲作用又势必会对地幔的性质产生重要影响。晚中生代基性岩脉在中国东南部尤其是福建沿海地区广泛分布,为我们揭示中国东南部地幔演化历史及其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之间的潜(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曾孝文,王明,范建军,于云鹏,罗安波[7](2019)在《藏北阿索地区早白垩世基性岩脉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对班公湖-怒江洋闭合时限的约束》一文中研究指出班公湖-怒江洋闭合时限是中特提斯洋演化争论的焦点之一,而基性岩脉对于识别构造环境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阿索地区侵入构造混杂岩带中的基性岩脉进行了1件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和10件全岩地球化学元素分析.辉长岩脉获得了102.90±0.86 Ma(MSWD=1.4)的谐和年龄,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基性岩脉属于亚碱性系列,钙碱性辉长闪长岩类,样品轻微富集轻稀土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U、P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等.基性岩脉来源于被俯冲沉积物和板片流体改造过的亏损地幔源区,由尖晶石二辉橄榄岩高程度部分熔融形成,未经历明显的地壳混染过程.结合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和前人研究结果,认为阿索地区的基性岩脉可能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伸展环境之中.系统收集研究区及附近120~95 Ma之间的岩浆岩数据,发现在110~100 Ma之间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及两侧处于伸展环境之中,但不同区域伸展事件的时代有所不同,原因可能与班公湖-怒江洋的不均一闭合相关.班公湖-怒江洋最后的闭合时限可能在103 Ma左右.(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雷祝梁,曾罡,王小均,陈立辉[8](2019)在《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基性岩脉地幔源区的岩性演化历史》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的岩浆活动被认为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而板块的俯冲作用又势必会对地幔的性质产生重要影响.晚中生代基性岩脉在中国东南部尤其是沿海地区广泛分布,为揭示中国东南部地幔演化历史及其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之间的潜在成因联系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对象.因此,对湘、赣、浙、闽、粤五省基性岩脉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进行了总结,通过恢复它们的原始岩浆组成,厘定其地幔源区岩性,揭示了研究区地幔的岩性演化历史.研究发现,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基性岩脉的源区岩性在地域上没有显着差异,在时间尺度上表现出明显变化.在150~110Ma期间,中国东南部地幔源区的岩性包含富硅辉石岩和贫硅辉石岩两类;而在110~64Ma期间,地幔源区的主体岩性转变为贫硅辉石岩,伴随部分橄榄岩.基于上述地幔岩性的演化规律,并结合前人对研究区基性玄武岩的研究工作,认为研究区晚中生代地幔的岩性转变主要受控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过程,是板块俯冲角度改变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蓝德初,张树明,秦雨,杨春四,王利玲[9](2019)在《甘肃红石泉地区基性岩脉特征及Ar-Ar定年》一文中研究指出基性岩脉是研究地幔和地幔变化的"窗口",并且与金、铀、金刚石等矿床有重要关系.甘肃红石泉地区产有我国最典型的白岗岩型铀矿床,其中发育有多条基性岩脉.研究区基性岩新鲜面呈灰绿色,具有典型的煌斑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矿物主要为角闪石,基质主要由斜长石和黑云母组成,副矿物主要有磁铁矿、磷灰石及锆石等,据此确定基性岩为闪斜煌斑岩.岩石具有富碱、高钾、贫铁以及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而判断其属于钾质钙碱性煌斑岩.通过40Ar-39Ar全岩测定,获得煌斑岩成岩年龄为237.2±2.6 Ma,煌斑岩的岩浆来源于EMII型富集地幔,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遭受了地壳物质的混染,属于早中生代古亚洲洋闭合、陆陆碰撞后伸展的产物.红石泉煌斑岩与铀矿床铀成矿没有直接成因关系,对于铀矿只有后期改造作用.(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曹亮,陈林,段其发,周云,刘重芃[10](2019)在《扬子陆块北缘东河铂钯矿化超基性岩脉成岩时代与岩石成因:锆石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约束》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河铂钯矿化超基性岩脉位于扬子陆块北缘房县东河地区,铂钯矿体产于超基性岩辉石岩脉中.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该超基性岩脉结晶侵位年龄为433.2±2.9 Ma,属于早志留世.地球化学特征上,岩石具有较低含量的SiO_2(39.73%~47.46%,均值为41.41%)、中等偏低的Mg#(46.98~67.37)和高铝(11.25%~15.46%)的特征,整体上属于高铝质超基性岩类.微量和稀土元素方面,岩石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轻稀土富集和无明显的Eu正异常特征(ΣREE=59.59×10~(-6)~375.02×10~(-6),(LaN/YbN)=3.94~19.13,δEu=0.93~1.13),所有岩石富集Rb、Ba、Sr、Nb、Ti等元素,亏损K、Hf、P等元素,且具有显着不同于地壳的不相容元素组成.Sr、Nd、Hf同位素研究表明,东河超基性岩具有低的(87 Sr/86 Sr)i(0.703 26~0.704 15),正的εNd(t)(4.37~5.27)和正的εHf(t)(7.29~10.26).综合研究表明:东河超基性岩来自亏损的岩石圈地幔源区,可能有富集岩石圈地幔组分的加入,原始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地壳物质的混染不明显.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其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通过分析表明东河地区在早志留世应处于被动大陆边缘,拉张伸展的状态,研究区出露的两期超基性岩床(脉)为岩石圈处于拉张状态下大陆裂谷早期阶段的产物.(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基性岩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天山造山带在中亚造山带的演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中天山地块的构造—岩浆演化过程对整个天山造山带的演化意义重大。晚古生代是天山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时期,是中天山南缘洋陆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的阶段,也是主要构造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天山南缘卡瓦布拉克地区侵入岩类广泛发育,并多处被中-基性岩脉穿插。本文分别选择位于中天山卡瓦布拉克地区彩霞山及赤龙峰铁矿南部晚古生代中-基性岩脉进行系统研究,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锆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基础上,探讨其源区特征、形成机制及动力学意义。取得主要成果如下:1.中天山卡瓦布拉克地区中-基性岩脉呈北东、北西、北北西和南北向展布,岩性主要为辉绿岩,辉长岩和黑云母闪长岩,侵入于早石炭纪钾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中。2.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黑云母闪长岩脉和辉长岩脉的形成时代分别为296.1±2.5 Ma(MSWD=1.4)和299.5±3Ma(MSWD=1.07)。3.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中-基性岩脉具有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U,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的地球化学特征。中-基性岩脉∑REE为69.19×10~(-6)~234.62×10~(-6),LREE/HREE=3.97~11.18。黑云母闪长岩脉锆石(~(176)Hf/~(177)Hf)值为0.280618~0.283329,对应的ε_(Hf)(t)值为-14.57~+25.06。研究数据表明,该区中-基性岩脉可能起源于亏损岩石圈地幔,早期原始岩浆经历了结晶分异作用,晚期有地壳物质加入。4.基于卡瓦布拉克地区中-基性岩脉的野外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它们形成于南天山洋闭合之后的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岩脉携带的捕获锆石年龄,反映中天山经历了长期多期次的构造热事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性岩脉论文参考文献

[1].骆金诚,齐有强,王连训,陈佑纬,田建吉.粤北下庄铀矿田基性岩脉Ar-Ar定年及其与铀成矿关系新认识[J].岩石学报.2019

[2].古再丽努尔·甫拉提.中天山卡瓦布拉克地区中-基性岩脉的时代,形成机制及其动力学意义[D].新疆大学.2019

[3].蓝德初.甘肃龙首山地区基性岩脉的地质特征及研究意义[D].东华理工大学.2019

[4].霍海龙,陈正乐,陈贵民,张青,韩凤彬.西南天山柯坪地区萨尔干基性岩脉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力学学报.2019

[5].方伟,戴立群,郑永飞,赵子福.从洋壳俯冲到大陆碰撞的构造转换:来自中国东部叁迭纪基性岩脉的地球化学证据[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6].雷祝梁,曾罡,王小均,陈立辉.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基性岩脉地幔源区岩性演化历史[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7].曾孝文,王明,范建军,于云鹏,罗安波.藏北阿索地区早白垩世基性岩脉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对班公湖-怒江洋闭合时限的约束[J].地球科学.2019

[8].雷祝梁,曾罡,王小均,陈立辉.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基性岩脉地幔源区的岩性演化历史[J].地球科学.2019

[9].蓝德初,张树明,秦雨,杨春四,王利玲.甘肃红石泉地区基性岩脉特征及Ar-Ar定年[J].地球科学.2019

[10].曹亮,陈林,段其发,周云,刘重芃.扬子陆块北缘东河铂钯矿化超基性岩脉成岩时代与岩石成因:锆石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约束[J].地球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陕西太白双王金矿床地质略图内蒙古阿贵庙一带综合地球化学异常A...拜仁达坝矿区地球物理异常(左为极化...文峪—东闯金矿区矿脉分布示意图(据...早白玺世火山岩与基性岩脉分布图2基性岩脉侵入大理岩Fig.2A...

标签:;  ;  ;  ;  ;  ;  ;  

基性岩脉论文_骆金诚,齐有强,王连训,陈佑纬,田建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