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性变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性,文学,藏族,阶级性,小说,知青,芳华。
人性变异论文文献综述
杨毅[1](2019)在《讲故事,破解历史中的人性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生海海》是一部有关个人在历史中穿行的小说,其中熔铸了个人命运、传奇人生和时代变迁。如何避免写作上的自我重复,如何开拓新的写作领域,乃至建构一种新的美学趣味,是任何一位成熟作家都要思考的问题。以“谍战小说”着称的麦家而言,他时隔八年的长篇新作(本文来源于《文学报》期刊2019-06-27)
薛颖[2](2019)在《从人性的探索到滤镜下的青春——从小说《芳华》到电影《芳华》的变异的文化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严歌苓小说《芳华》被冯小刚改编成了电影《芳华》后,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电影的变异表现为叁个"淡化"和一个团圆结局的设定。其一,淡化了极致政治环境下的人性书写,转化为浓浓的怀旧情绪;其二,淡化了极致战争环境下的人性书写,转化为对战争场面的猎奇观赏;其叁,淡化了极致庸俗生活中的人性书写,转化为简短的画外音和画面提示。将千疮百孔的人生设定为一个团圆结局。从小说到电影,由人性的探索变成了滤镜下的青春。变异的原因当从意识形态的文化过滤、小说作者与电影导演文化认知和艺术追求的不同、媒介属性的差异等角度加以探析。(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李秀玲[3](2018)在《《围城》中知识分子人性的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围城》中,钱钟书以其独特的哲思,深刻地揭示了处于东西方文化急剧交汇期,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知识分子的人性所发生的变异。知识分子不再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变得冷漠凉薄、自私小气、爱慕虚荣、崇洋媚外。从小说主人公方鸿渐的求学、爱情、事业和婚姻的经历中,钱钟书将知识分子丑恶的灵魂逐步展现出来,旨在唤醒知识分子的生命意识,重新担当起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24期)
李畅[4](2018)在《政治扭曲与商业竞逐下的人性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毕飞宇创作站在人性的高度上,冷静地注视着这满是痛苦矛盾和无限困惑的伤痕累累的世界,深刻解剖了人类生存的艰难现状、心理欲求以及在挣扎中求生存的悲剧意味,透视了人性的复杂本质。毕飞宇对“文革”时期的人性状态进行了历史反思。他另辟蹊径地采用日常化的表现方式,关注“文革”这一政治事件造成的权力侵扰下的世态乱象和人性丑态,把脉“文革”历史的精髓并延伸认识,书写了“文革人性”的历史后遗症造成的深远影响,将即使过去许久依然用“文革”的思维方式思考的众生相,以及人性中或黑暗或微妙的感情脉络勾画出来,将“文革”这一政治事件对人性造成的扭曲甚至异化的叩问和反思和盘托出。毕飞宇对商业社会的人性变异进行了现实审视。他凭借着对现实问题独到的认识与思考,表达出对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的担忧、焦虑。他愤慨于人们物欲膨胀、金钱至上的理念追求造成的婚姻、爱情、亲情等价值观念与伦理道德的整体嬗变与颠覆。同时,“城市化”命题下人们精神环境的危机也引起了毕飞宇的强烈关注。他通过塑造因生存状态而陷入精神困境的城里人、离乡进城者、城乡留守者叁个不同群体的人物形象,对人性的腐蚀和异化进行冷峻批判和现代性反思,表达了关注现实、观照人心的精神诉求。总体来看,毕飞宇的创作继承鲁迅衣钵,将“国民性批判”创造性转化为对政治扭曲与商业竞逐造成的“人性异化状态的批判”。他承袭“鲁迅风”的批判艺术,却不仅局限于“国民的劣根性内容”,将关注的视野变得更为深入和宽广,深度解剖政治扭曲与商业竞逐下复杂的人性世界,字里行间传达出对尊严的礼赞、对美好健康人性的强烈呼唤。(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8-05-01)
扎巴[5](2015)在《试论当代作家对全球语境下人性变异的探索——以穆戈先生的短篇小说集《藏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就内容与主题而言,文学就是人性学,是一种反映人性,探究人性本质的艺术形式。穆戈先生创作的短篇小说集《藏漂》,从再现人格缺陷和品行变异的根源入手,揭示了影响人物性格特征和品德发展走向的叁大因素:失去文化之根、失去故土之根和失去精神之根。由此说明了"人是文化的动物"的深刻理念。在此意义上,穆戈先生的《藏漂》可以称得上文学人类学或曰文化哲学的新尝试。(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邓瑗[6](2015)在《人性话语的转型与变异——以20世纪20年代革命文学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时期的作家常以"人性"为评价文学的标准。在面对一部作品或展开关于文学的理论论述时,是否合乎人性是他们考量文学的重要方式,其文学理论也确立了一套以人性为中心、涵括"灵肉一致"与"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两个向度的体系。这样的批评话语影响极为深远,直到今天仍有不少论者在采用诸如"人性的拷问""人性的诉求"之类的表达。(1)当然,人性话语在20世纪中国文学(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5年10期)
刘伟东[7](2015)在《关于直销人员人性变异的若干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直销人员人性变异的现状,分别从宏观、微观环境及个人内在原因叁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政府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管控,更重要是的疏导,才可以有效防范直销人员人性变异的事情继续蔓延,最终引领中国直销业逐步走向健康发展之路。(本文来源于《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吴志凌[8](2014)在《人性变异与悲悯情怀的书写——韩东《知青变形记》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韩东《知青变形记》有意走向边缘,疏离主流意识,坚持一种纯粹的写作方式,让我们直面历史与苦难的生命,直面民族伤痛与人性异化,对荒诞历史和历史参与者进行审视与质问,既讲述了那个荒诞年代的异化悲剧,又描写了人间的温情与人性的坚守,小说在普遍象征意义上的对无常命运的形而上的思考,隐喻着异化现象在历史与现实中的承接与广泛性,这是知青题材小说一次艺术上飞跃。(本文来源于《文史博览(理论)》期刊2014年10期)
陶东风[9](2013)在《见证极权环境下的人性变异——《血色黄昏》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从见证文学的角度解读老鬼的自传体小说《血色黄昏》,并认为从见证文学的标准看,很多批评家对于老鬼此书的指责,比如缺乏艺术加工、语言粗糙、文学性不足、结构简单等,都是不能成立的,而且恰恰相反,这些所谓的缺点正好是作为见证文学的《血色黄昏》的优点。因为见证文学的最高原则就是客观地作见证,任何艺术加工都会损害这种见证的客观性。然后文章集中论述了小说如何见证了极权时代的人性蜕变:"文革"的极权环境使老鬼及其周围人丧失人性,蜕变为动物。(本文来源于《文化研究》期刊2013年05期)
卢娟[10](2013)在《魔鬼与蛇之间深藏的“人性”——《圣经》中蛇的原型及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圣经》中的蛇是堕落天使魔鬼撒旦的寄身所在,展示出人门世世代代在理性与非理性、传统与现实、矛盾与悖论中的无数焦灼与思索。(本文来源于《文明》期刊2013年02期)
人性变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严歌苓小说《芳华》被冯小刚改编成了电影《芳华》后,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电影的变异表现为叁个"淡化"和一个团圆结局的设定。其一,淡化了极致政治环境下的人性书写,转化为浓浓的怀旧情绪;其二,淡化了极致战争环境下的人性书写,转化为对战争场面的猎奇观赏;其叁,淡化了极致庸俗生活中的人性书写,转化为简短的画外音和画面提示。将千疮百孔的人生设定为一个团圆结局。从小说到电影,由人性的探索变成了滤镜下的青春。变异的原因当从意识形态的文化过滤、小说作者与电影导演文化认知和艺术追求的不同、媒介属性的差异等角度加以探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性变异论文参考文献
[1].杨毅.讲故事,破解历史中的人性变异[N].文学报.2019
[2].薛颖.从人性的探索到滤镜下的青春——从小说《芳华》到电影《芳华》的变异的文化探析[J].语文学刊.2019
[3].李秀玲.《围城》中知识分子人性的变异[J].北方文学.2018
[4].李畅.政治扭曲与商业竞逐下的人性变异[D].河北大学.2018
[5].扎巴.试论当代作家对全球语境下人性变异的探索——以穆戈先生的短篇小说集《藏漂》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6].邓瑗.人性话语的转型与变异——以20世纪20年代革命文学为中心的考察[J].文艺争鸣.2015
[7].刘伟东.关于直销人员人性变异的若干思考[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8].吴志凌.人性变异与悲悯情怀的书写——韩东《知青变形记》解读[J].文史博览(理论).2014
[9].陶东风.见证极权环境下的人性变异——《血色黄昏》解读[J].文化研究.2013
[10].卢娟.魔鬼与蛇之间深藏的“人性”——《圣经》中蛇的原型及变异[J].文明.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