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常平分局
摘要:本文对土地整理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希望能为土地整理在生态环境方面,在未来的土地整理过程中提供参考。为了提高土地整理的效率,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考虑,以提高土地整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土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来源,它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土地面积越来越少,土地整体质量较差,但耕地数量越来越少,这一问题大大加剧了我国人口增长与人均土地面积减少之间的矛盾。农村水、土地、道路等方面是属于土地整理管理的范围。为了确保经济、环境生态的效益相一致,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制定高度可行的土地整理方案。另外,提高土地整理效益时候,需要考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土地整理
1.1土地整理内涵
土地整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并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实现整个土地的目的。目前,生产收入,土地结构,以及土地结构工作的优化,以提高多样化的特点。
1.2土地整理内容
土地整理是指对耕地进行整理,对林网、道路、沟渠进行整理,扩大土地面积,优化土地结构,使土地提高生产水平。土地复垦主要针对那些被毁的土地。通过对哪些被毁坏的土地进行复垦的处理,提高土地管理的有效性,是有效恢复被毁坏的土地使用;其次,在新土地开发过程中,土地整理不仅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和废弃土地利用效率,全面发挥土地服务功能。在建设用地的使用做一个好工作,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此外,它可以显著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优化用地环境。
2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环境就是自然资源以及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人类的生产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两面影响,一是积极影响,二是消极的影响。
2.1土地整理在土壤方面的影响
土地整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剖面性质。有相关研究者认为,在整理农用土地的过程中,压实稻田地表或坡面,会导致土壤的渗透性功能下降。由于稻田的坡底的土壤渗透性不够稻田坡顶的土壤渗透性功能强。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土地整理会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相关的生态环境有不一样程度的影响。由于土壤肥力也随着土壤结构以及质地发生变化而变化,从而加剧土壤的污染和退化。除此之外,土地整理过程将改变土地资源状况、土壤暴露等条件,破坏土壤养分循环、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变化、风蚀和地表侵蚀等危害。通过对土壤处理后不同年份土壤质量的研究发现,土地整理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形态,使土壤的综合质量得到改善。产量显著增加,特别是随着整饰年限的增加,改良效果将更加明显。整地后土壤肥力保持值与处理前相比有所提高。石漠化地区土地整理可以发挥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
2.2土地整理在水环境方面的影响
土地整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水环境,不仅要优化道路系统,而且要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改善自然景观条件。此外,溪流作为乡村景观的重要部分之一,具有保护水生生物的作用。为了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生产,溪流会被完全占用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导致河流两侧的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
土地整理在一定程度上将水文环境造成改变,水资源配置就受到其影响,导致水环境质量有所下降。研究表明,农田水利建设也会影响水文结构,例如水库建成后,下游河道的水流会发生变化,水库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土,水中产生有大量的沉积物,导致周边地区的水土加速流失。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对原有渠道进行切割和矫直。河道自然状态发生了严重变化,河流流量和流速发生了明显变化,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繁殖和栖息,并选择了混凝土防渗会削弱甚至丧失土壤污染物在土壤和水中的吸附作用,降低通道本身的净化能力。此外,在土地整理过程中也会出现"三集中",乡镇集中,企业和农田集中,在区域水消耗和污染废物的增长已经导致环境污染严重损坏。
2.3土地整理在植被方面的影响
土地整理对植被方面也造成较为严重的效应。土地整理对植被质量以及数量产生严重的损害。倘若土地整理只是单纯对农业的生产条件以及生产力进行改善,那么生态环境将会受到影响。
土地整理虽然对一些没有开发过的土地作为耕地,可以提高耕地面积有效利用,但会对植被覆盖面积大大下降。运输辅助和灌溉项目建设容易破坏动植物的栖息地土地整理,这不仅影响动物的迁移过程,而且对植物花粉的传输产生重要影响。在进行土地整理规划时,如果对生态土地利用缺乏足够的重视,也会使整个地区的植被覆盖。植被覆盖因土地整理而遭受一定程度的影响,再加上植被过于单一,病虫害的威胁便大大增加,生态环境和谐受到了破坏。
2.4土地整理在生物资源方面的影响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很难避免生物资源的影响。随着生态用地的减少,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壤肥力方面,它会占据有机体的生存空间,并应用了大量的肥料。这是对野生动物生存的严重威胁。土地整理更有可能提高生产力,倘若不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问题,就会对生物资源方面产生消极的影响。再加上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是因为土地整理缺乏科学合理所导致的。土地改革后,比较区域土地收益和生物多样性,土地分割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地剩馀。为了增加斑块面积,在实际布设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盈利目的,而且要明显提高作物多样性。还需要对作物多样性因素进行全面和全面的分析。有研究表明,土地整理之后,土地的分配会有所调整,和原来的沼气环境和繁殖的环境将发生显著的变化,从而提高生态环境结构的复杂性,严重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不是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也受到较大的威胁。此外,在土地整理过程中,斑块的数量将增加,以鼓励栖息地,尤其是农田作物的传播,以减少生物多样性。
2.5土地整理在小气候方面的影响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小气候也遭遇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由于地形和地形将经历某种程度的重建,会影响结构水文,土壤结构和植被覆盖周边区域的程度不同。这些因子的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地的小气候。如果在土地整理,生态用地是不够的,否则很容易加重表面接触,增加大气颗粒物浓度,减少对大气环境质量。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如果有更多的生态用地,如农田防护林建设,水土流失的速度会减弱,农田小气候的改善和优化将得以实现。土地整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6土地整理在景观格局方面的影响
土地整理对景观格局方面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改变其土地空间分布、结构以及利用率。部分研究学者认为,土地整理对明村景观侵蚀方面发挥控制效果。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可以优化区域景观结构,让河流廊道恢复。土地整理后,小斑块面积将大幅度减少,但大斑块面积将增加。
与西南丘陵区土地整理前后的景观格局相比,土地整理之后,土地形式的复杂性显著减少。这种贴片的形状,主要是方形和圆形,以及农田原来的景观格局变化。斑块面积增加和斑块边界减小的曲率。道路走廊可以便利物种在空间上的移动,属于斑块内物种的延续和成活的斑块,同时也增加了天敌发生的风险。
3结语
目前,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效应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国外土地整理对景观和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很高,只是确定科学。在制定合理的土地整理计划之前,土地整理一直没有开始。中国的土地整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忽视了耕地面积,生态保护和景观设计的增加。在未来,中国的土地整理要重视耕地面积的增加,并高度重视土地整理和生态环境变化的研究。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正面和负面的,所以有必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还需要注意多区域和多尺度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开展有针对性的结合土地整理与区域差异。为了提高土地整理的有效性,有必要建立适当的土地整理和生态环境的技术方法,并运用现代技术,提高土地整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脚注、尾注
[1]马猛.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智能城市,2019,5(03):72-73.
[2]马增辉.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问题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2):15.
[3]左晶.土地整理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综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8):196.
[4]刘琦.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24):13.
[5]陈振娜.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优化措施探讨[J].中国高新区,2018(12):212.
[6]赵芳,肖强.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探讨[J].智能城市,2018,4(10):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