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发展的关键则是人才。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是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集中体现。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在选拔和任用上下功夫,要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优化人才队伍。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引领作用,努力创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关键词】人才队伍;创新;科技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1]习总书记的话充分体现了人才队伍培养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统一。习总书记有关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党和国家现阶段开展相关工作的指导性原则与纲领性文件。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提出顺应了时代的召唤,是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科技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
一、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核心是人才队伍的建设
首先,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实现科技强国的核心。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科学发展与日俱增,技术革命跨越行进,科技影响力在国际范围内取得了突出的进步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伴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和国内矛盾深刻变化,我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并成为了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性因素。针对这一矛盾展开了关于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的工作。正如马克思而言,科技推动生产力。邓小平也曾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都需要由人来完成,具体的说,都需要各领域各类人才共同努力完成。此外,人才不仅是先进科技的使用者,也是先进科技的传播者。因此,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实现科技强国的核心问题。
其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科技强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习总书记针对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基于本国基本国情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我国一些产业的核心技术主要依靠国外引进,有依赖性强、风险大等特点,一旦失去核心技术供给,整个产业链条将面临中断的危险,故而,“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是创新的基础,是实现创新的实践者。因此,“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2]目前,发达国家都把争夺人才视为保持国家领先地位的强劲手段,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把人才资源看做赶超发达国家的重要途径,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国际人才竞争形势激烈,对我国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们必须比以往更加开放、更加主动,制定更多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高瞻远瞩,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对世界各国优秀人才敞开臂膀。
第三,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是科技强国建设的基本要求。新时代创新型科研团队,任重道远。科技领域的发展亟待他们去攻克技术难题,掌握核心技术自主权,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创新创造,提升我国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为中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技术支持和物质保证。创新型人才自主研发原创技术,把握核心技术权,是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创新发展需要具有职业道德操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一批对党忠诚,热爱祖国,甘愿为人民奉献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培养一批勇于担当、吃苦耐劳、潜心钻研的青年组成创新型人才队伍。
“我……叫殷明,毕业于,毕业于清江理工学院,所学专业是广告设计。湖北竹山人,大学期间和同学设计过一些……简单的平面广告。我性格随和腼腆,老……老……老实。”
二、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
其次,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就要为人才创造优质的发展环境。从体制机制的改革上对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任用上下功夫,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在培养人才方面,主要依靠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改善教育方法,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引进人才方面,要广纳人才,开放人才政策,鼓励国外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和专家以多种方式加入中国现代化建设。在使用人才方面,要选贤任能。使各类人才充分发挥其智慧、发掘其潜力,搞活人才市场,为人才资源增添活力。对于优秀的青年人才要不拘一格,放宽政策、破格使用,为他们提供拼搏和出彩的舞台。互联网领域的人才通常与众不同,他们的很多奇特构想往往叫人拍案叫绝,我们称其为“怪才、奇才”。习总书记指出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3]这三个“不要”,实则激发各领域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潜力。
让我意料不到的是老陈居然打电话举报我。那是在我那个朋友来过之后的第二天,两个警察敲响了我的门。听到敲门声,我还以为是老陈呢。谁想开门后却发现站在门外的是两个警察。只是出乎意外的是其中的一个警察我认识,他也喜欢逛古玩市场。见开门的是我,警察小徐说,怎么是你?
第三,建设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道德素养。要重视人才的德行。德才兼备者则是良才,倘若将德行有问题者安排在重要岗位,小则贻误大事,大则祸国殃民。“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在选拔人才方面,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尤以品德为重。故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应将品德考察作为人才挑选的第一条标准,对于有理想、热爱祖国、有责任担当的人才优先考虑;二是专业素养。重在考察其落实与实干能力,习总书记指出“贵在落实,崇尚实干”。好的方针政策只有落到实处才能够使其发挥作用,方能使国家和人民从中受益,否则政策失去实效,人民不能从中获益甚至利益受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杰出的实干能力体现一个人的专业水平。选拔人才要讲方法,全面考察,多渠道、多层次深入了解。
其次,建设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这就要求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优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为各类人才提供公平竞争的选拔和任用平台,使选人用人体制机制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的要求。争取把我国的“人力资源大国”转变成为“人才资源大国”,人才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要不断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为各类人才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光发热、大展身手提供机会。坚持全面发展的人才导向,在体制机制改革上注重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以人的品德、专业知识和技能、业绩等作为评判人才的标准,而不是只注重学历、身份和资历。激发人才队伍各尽其才,做到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三、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首先,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就要提高人才在社会上的地位。在社会上形成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风气。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看望、慰问科技人才,他用言行诠释了爱才、敬才。他还曾亲自多次为科技人才颁发奖励证书,真正做到了言传身教,践行爱才、敬才。
首先,规模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广纳人才,吸收各领域各类人才为我国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而服务。“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也是一个智力资源大国”。只要做到识才、敬才、爱才并合理用才,激发我国庞大智力资源的活力和潜力,定能构成一个富有创造力的、规模宏大的人才队伍。努力形成以争当人才为荣、崇尚科学、注重个人创新能力的社会风气,使得人才在发挥自身聪明才智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获得满足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同时,放眼全球,引进外国高端人才。习总书记提出了:“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同时揽四方之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开放的人才政策。
第三,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就要让那些对国家和人民做出有价值的成果的科技人员和创新型人才获得合理的回报。“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强化分配激励”,以合理的回报来激发各类人才投身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事业中来,从而为祖国和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大更多的价值。科技人员和创新人才不仅要得到社会的尊重、合理的报酬,对于他们的知识产权也应加强保护。习总书记指出:“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1]我们要鼓励科学家大胆创新,重视成功、宽容失败,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智慧和潜力。
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地区的发展依靠人才建设和科技进步,新型人才队伍的建设不只是进行时也是将来时,在国家和地区将来的发展过程中都将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当今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爱才、敬才、善用人才是世界科技强国战略实现的有效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受到培养目标、师资构成、学生传统择业观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专业领域知识、技术更新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技能型人才培养面临一定的冲击。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 [N].人民日报,2016-06-01(002).
[2]秦 宣.官员扎堆抢占学历高地为哪般[J].人民论坛,2016(07):64-66.
[3]陈 钟.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最高目标——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J].保密科学技术,2016,(04):6-7.
【中图分类号】C-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19)03-0019-02
【作者简介】胡 敏(1988-),女,陕西汉中人,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编 辑/李 勇
标签:人才论文; 人才队伍论文; 强国论文; 科技论文; 总书记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人才学论文; 世界各国人才调查及其研究论文; 《黑河学刊》2019年第3期论文;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