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鲁抗集团千吨青霉素生产基地生产车间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论文文献综述)
徐翔宇[1](2019)在《华北制药处方药产品营销渠道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药产业具有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高度融合的特点,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由于事关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医药产业成为国家重点关注和大力发展的战略产业。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也已经进入深水区。[1]我国在2009年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被业界称作“新医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这件大事,引发了一系列医药产业剧烈的变革。由于患者和医生之间存在药品信息不对称,处方药的使用长期是由医生来决定,患者处于弱势地位,这就滋生了“以药养医”的不良现象。[2]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对于处方药的消费市场出现的新情况,药品生产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及时调整营销渠道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医药营销渠道发挥着连接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消费市场的桥梁作用,是否能够制定合理科学和行之有效的营销渠道策略决定了药品生产企业市场营销的成败,最终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景。制定出科学高效的营销渠道,并且能够快速的运用,就可以形成竞争对手难以在短期内模仿的优势,这就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的法宝。[3]为了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要不断优化营销渠道,由此形成的比较优势可以为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赢得稳中有升的市场份额。[4]本文以在国内已经具备相当规模的医药产业巨头华北制药为实例,运用市场营销理论,结合当前新新医改的大形势,研究了华北制药处方药产品的营销现状。运用PEST和波特五力模式,刻画企业的外部营销环境,利用SWOT方法对华北制药营销渠道的优势、劣势和机会、威胁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出发挥优势和利用机会的增长型的SO战略。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咨询专家并结合行业的特点,遵循全面、科学和可操作的原则,选取渠道财务状况,渠道运行状况,渠道关系状况,渠道发展状况四个一级指标和相关的二级指标构建处方药营销渠道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营销渠道评级为“一般”。四个一级指标的表现出现分化,其中渠道发展状况、渠道关系状况和渠道财务状况指标相对较好,而渠道运行状况分值较低,尤其是二级指标“回款率”分值最低。针对营销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营销渠道的改进和管理提出对策建议,制定六项营销渠道优化策略,分别为建立科学的经销商选择机制、建立动态的经销商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经销商奖惩制度、谋求在医院外市场的布局、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和探索互联网销售渠道,并提出三项营销渠道优化策略的保障措施,包括企业管理者要富有改革精神、提高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打造旗帜鲜明的优秀企业文化。本文旨在帮助华北制药实现提高经济效益、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目标,也试图为我国医药行业内其他企业提升营销渠道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唐雪峰[2](2017)在《YM制药有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YM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大型制药企业,其产品涵盖化学合成药物、天然药物及生物药物三大领域。公司主导产品为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硫酸头孢匹罗等原料药和注射用美洛西林钠、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注射用葛根素、氨甲环酸注射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葛根汤颗粒、厚朴排气合剂等制剂产品,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头孢类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随着我国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抗生素产品用药减少;国外市场准入注册机制越来越加严格,国际汇率频繁变动,各医药企业增加研发投入,YM制药有限公司在运营和管理过程以及发展中出现一定障碍。公司产品结构出现不合理情况,生产效率对公司规模化与成本的影响开始更加明显,公司面临转型窗口期,国际市场产品销售想要获得更大的发展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如何巩固目前的发展、增强公司实力,利用当前的优势和机遇实现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的增长是YM制药有限公司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YM制药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将产品分为原料药和成品制剂来分析。首先通过PEST分析模型分析了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情况,利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细致分析了公司内部环境情况;然后总结上述分析,通过SWOT分析了解到了公司内外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接着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市场细分、选择和定位战略;之后又针对所提出的目标市场战略制定了相应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组合策略;最后,为保证策略的顺利实施,还从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研发创新、生产运营、会计财务、企业文化等角度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本论文的研究旨在为YM制药有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的增长提出相关的营销策略。通过降低产业链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克服企业内部劣势,规避不利风险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利用公司优势把握当前的机会,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在国际市场注册能力,寻找新的目标市场;再通过相应目标市场战略和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来维护现有市场开发更多新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实现更好更久的发展。希望通过提出的相关目标市场战略和营销组合策略能够对YM制药有限公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同时,YM制药有限公司存在的问题对其他医药出口行业的企业存在相似性,因此,本文的研究也对其他医药生产与出口企业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此外,本文提出了主要产品制剂原料自产的思路,这有利于降低原料采购成本与交货风险,通过产业链整合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与利润率。同时,明确产品结构,优化方向,有助于YM制药有限公司在面对国内污染严重和产能过剩的条件下,实现工业转型。
郑浩珊[3](2014)在《HY类项目投资决策中现金流及折现率估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医药行业长期以来保持较高增速,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当前在中国医药健康产业政策利好,行业新版GMP改造的背景下,医药龙头生产企业纷纷进行新生产基地的投资和建设。然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现实中估测化学制剂类医药项目(本文简写为:HY类项目)现金流和折现率的方法很多是不正确的,存在非理性行为。通过查阅文献,暂时还没有发现针对HY类项目投资决策变量估测的研究。因此,本文基于行为财务理论对HY类项目投资决策中现金流及折现率的估测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采用调研访谈法,调查了现实中10个医药项目,访谈了15位广州某大型医药集团的决策部门、财务分析部门及实施部门的相关人员,收集了HY类项目的投资特点、风险的具体表现、决策指标的选择、现金流量构成及估测方法、折现率取值及依据等情况,总结归纳出现实中现金流及资本成本估测过程中的非理性行为。然后通过对比分析选择更具操作性和更高准确性的现金流估测方法和资本成本估测方法,运用直接法设计出HY类项目现金流估测表,基于BAPM估测出HY类项目的资本成本。最后将设计出的HY类项目现金流估测表应用于BS医药项目的现金流估测,利用估测出来的资本成本,计算出BS医药项目的净现值及内部报酬率,并与传统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文通过研究发现: HY类项目的8种具体风险属于非系统性风险,但对项目影响较大,可通过现金流调整来体现其对价值的影响;HY类项目现金流估测过程中常见的有9种非理性行为,资本成本估测过程中常见的有3种非理性行为。本文还设计出HY类项目期初、期中、期末的现金流估测表,方便其他项目参考使用。本文还发现,现实中HY类项目折现率的取值集中在10%-15%这个范围;而本文基于BAPM估测出HY类项目贝塔为0.5530,从而得出HY类项目资本成本为8.93%,与研究团队的其他成员研究结论较为一致,可作为HY类项目投资决策中的折现率。本文最后将设计出的HY类项目现金流估测表和资本成本的计算结果应用于BS医药项目,利用EXCEL的NPV和IRR函数计算出BS医药项目的净现值为26291万元,项目的内部报酬率为13.19%。与传统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由于传统方法折现率取值为12%,包含了非系统性风险;以及将利息支出7030万元计入增量现金流,期末未考虑回收无形资产终结值3762万元的增量现金流,因此导致净现值与本文计算结果差异32803万元,差异率为56.59%。由此可见,由于传统方法存在非理性行为,导致其计算结果与本文方法的计算结果差异较大,因此对估测HY类项目的现金流及折现率的传统方法进行改进是非常有必要的。综上所述,本文得到更符合现实情况及更具操作性的HY类项目现金流及资本成本的估测方法,可为其他HY类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以提高决策质量。
王姝[4](2014)在《哈尔滨制药集团总厂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是哈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2012年以来,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经营状态。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所处的国内外竞争环境和内部状况,指出其当前的挑战和机遇,根据其优势和不足对其发展战略进行重新设计,并提出保障其发展战略实施的相应措施,为企业的扭亏为盈以及长期发展提供依据。本文首先运用PEST方法分析了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所面临的国内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指出新的国内环境,需要低能耗、环保型、产品技术含量高的药品生产企业。随后,论文分析了当前国际和国内行业竞争环境,指出欧洲出台的新版GMP标准,使原有单纯依靠降低价格、降低利润的市场竞争方式已经不合适当前的出口市场,其中国内行业竞争环境的分析重点选择了华药、石药、鲁药和广药与哈药集团制药总厂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在国内同行业的劣势与优势。论文对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内部的人力资源、生产研发、经营和营销情况的进行深入剖析,并结合以上内外部环境的分析,运用SWOT方法客观地指出了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的挑战和机遇,劣势与优势。基于此,本文明确了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的发展战略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品种生产,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并以仿制药为契机做好制剂的生产,由原有的销售型营销模式转向服务型的营销模式,建立一支科技生产人才队伍,同时,以共赢为前提加强与竞争企业的协作,避免不必要的竞争,使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由制药大厂转向制药强厂。最后,论文提出保障战略实施的措施。
林元军[5](2011)在《制药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以HY总厂为例》文中指出由于国家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制药企业面临的产业环境发生改变;渠道垄断的出现、竞争态势的演化、政策法规的更替、基本药物挂网招标集中采购等等,这对制药企业营销而言无疑是一个挑战。只有那些能够快速适应变化,适时调整营销思路和手段的药品生产企业才能顺应产业政策的改变而生存下来,最终胜出。HY总厂是国内重点抗生素生产基地;以生产抗感染类药品为主营的中国500家大型工业企业之一;该企业作为抗感染药品的专业制造者,就抗生素的原料药生产规模而言,不是最大的,但在品种上,尤其在制剂品种的系列上,可以说是最全的。作为以生产基本药物为主的大型制药企业,总厂目前的营销策略组合尽管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做过较大的贡献,随着国家对医药产业的监管越来越严格,以前的营销手段及方法难以使用,必须调整产品结构、价格、渠道模式以及促销手段适应产业政策;顺应新医改背景调整改进营销策略,保持竞争优势。本文以笔者所学的营销理论为基础,首先研究了国内外营销策略现状,并调研总厂销售现状、竞争环境、新医改对制药企业的影响,针对HY总厂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定性分析为主,结合总厂的营销实践制定营销策略;产品策略方面重新修订成品标准;强化供应商审计和验证;细化质量责任制和考核标准;价格策略方面关注竞争对手的价格和其生产成本的底线,根据基药招标发展趋势来相应的制定竞争价格。渠道策略方面就第三终端而言与区域流通强势药批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收购、参股、合资等手段将没有取得配送权高端代理商纳入企业自身组织之中;与全国大型医药连锁药房及拥有大型医药连锁药房的医药公司取得良好合作。促销策略方面开展一系列促销会议、培训和讲座;培训基层医生。短期内充分发挥外包公司其专业院线高端市场的运作能力,逐步建立学术推广队伍。最后建议从七个方面改进保障营销策略的实施。
赵玲芳[6](2010)在《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的医药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每年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高速发展。但是近年来,国家药监部门新政频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都给我国医药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像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这种占医药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型医药企业,在种种压力之下机遇和危机并存。本文试图通过对该公司的竞争战略研究,引导该公司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市场机遇,规避经营风险,改善经营状况。本文通过对国内制药企业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和行业内竞争结构等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发展所面临机遇和挑战;同时,通过对公司产品结构状况、人力资源状况、营销能力、生产技术能力、公司财务状况以及公司的价值链等方面的内部资源能力的分析,总结出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的竞争力优势与劣势。在分析了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采取SWOT方法,结合公司的战略定位,制定出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的差异化竞争战略。进一步地,本文设计了在现阶段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内容、竞争战略实施步骤,并制定了针对公司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切实有效的实施策略,以确保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的实现。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九典制药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应采取差异化战略,并通过差异化战略的顺利实施来实现企业新的发展。最后,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以及类似的中小型医药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梁海霞[7](2009)在《A制药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医药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身体健康,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卫生保健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医药市场规模会逐步扩大,我国的医药市场也在不断增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是具有了比较完备的生产企业和商业流通网络的医药大国,但由于我国大多数制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低,产品处于仿制阶段,所以导致生产企业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再加上由于世界制药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外国一些跨国公司大量涌进中国,所以中国制药企业要想在医药行业长久地发展下去,就要制定出正确的竞争战略和发展战略。A制药有限公司不仅要抵御外国跨国公司对其现有市场的掠夺和排挤,而且还要面临国内众多制药企业激烈竞争。同时,水、电、原辅料价格的不断上升致使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多重的压力使得A制药有限公司原有的竞争优势不再明显。在这种竞争的条件下,A制药有限公司应该采取怎样的竞争战略,巩固自己的竞争优势地位,是当前企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以此为背景,结合制药工业的行业特点,对整个制药工业行业结构、经营环境以及A制药有限公司内部资源能力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A制药有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拥有的竞争优势和劣势,进而对A制药有限公司进行了新的定位,提出了与A制药有限公司目前资源能力相匹配的、适合其发展的竞争战略,即以差异化战略为主的竞争战略,以保证A制药有限公司能够从容应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巩固竞争优势,在激烈的企业竞争中确立自己的市场地位。论文首先回顾了竞争战略研究的基本理论,以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为指导,通过对A制药有限公司的国际和国内宏观环境、竞争环境及其本公司内部资源能力的分析,总结了A制药有限公司拥有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并对A制药有限公司目前的竞争战略作出诊断,提出A制药有限公司的以差异化战略为主的竞争战略,并且提出了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的保障措施,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孙若锋[8](2007)在《华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华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药集团)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抗生素原料药(中间体)和粉针剂生产基地,其主要产品的产销量居世界前列,并在市场上有着很高的质量信誉,产品遍及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进入2003年以后,企业经营业绩逐年下滑,部分生产车间开始轮岗生产,存货大量增加,企业的经营遭遇到了巨大的困难。本文研究的目的即在于通过深入剖析华药集团的现状,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如何及时调整经营战略,进行必要的资源整合,为企业再次腾飞做好准备。同时,也为战略转型中的其他企业提供借鉴。本篇论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分析企业内部环境入手,深入剖析了华药集团内部环境和近五年的经营状况,客观分析了企业发展面临的政策与法律、经济、社会、技术等宏观环境,面临的国际、国内医药行业发展的外部经营环境和竞争对手,辩证地论证了企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而指出了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机会及威胁,客观地从产业调整、资本经营、产品结构、品牌经营四个方面提出了企业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华药集团未来发展的清晰走向,并就战略规划的实施提出了从体制、机制创新,组织机构调整、实施资本运营、制定营销策略和提供技术、资金保障以及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八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为华药集团的下一步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作用,而且也为国内同行业中各企业如何面对今后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理论及实践的有益参考和借鉴,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
曹丽伟[9](2007)在《药业产业生产能力国际间转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药业生产能力国际间转移的重要承接国之一,目前已成为世界原料药生产中心。发达国家出于成本和环境保护的考虑,将利润空间小、能耗大的中、低档通用名原料药的生产,转移到我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而本国专注于药物的研发和流通等价值链中附加值高的环节,使我国的原料药产业处于微笑曲线的最底端,产业结构得不到升级。随着社会进步和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我国人力成本优势和环保成本等静态优势将逐渐消失。因此,把握药业产业国际转移的规律和趋势,不但能填补这一领域的理论空白,还对如何更好的承接药业产业国际转移和实现“反转移”,提高我国药业产业的竞争优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首先,对产业转移理论进行综述分析,论证了药业产业转移规律研究的不足,并说明药业产业生产能力转移既具有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性,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接着,本文以原料药产业为研究对象,重点描述了维生素C和青霉素等典型的原料药品种从国外研发,到大宗生产、产业趋于成熟,再到将生产转移到我国的时间、背景、过程以及产量的变化情况。在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追溯其转移轨迹,利用归纳演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药业产业转移的规律。以此为基础,对全球药业产业、我国药业产业及印度药业产业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最后,以药业产业国际转移的规律和趋势为指导,结合我国药业产业发展现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国应对药业产业国际转移和实现“反转移”、提高竞争优势提供参考。
宋瑞琦[10](2007)在《鲁抗集团防范知识型员工流失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人力资源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如何减少本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流失,稳定人才队伍,提高人才的工作绩效,把人才管理有效地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去,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家和人力资源专家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以山东鲁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抗集团)为研究对象,针对公司存在的知识型员工流失问题展开剖析。鲁抗集团虽是国家特大型企业,但近几年,不断有知识型员工从鲁抗集团辞职。知识型员工的流失制约了鲁抗集团的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本文从社会因素、竞争对手、企业内部和个人等几个层面深入地分析了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对策。图8幅,表5个,参考文献55篇。
二、鲁抗集团千吨青霉素生产基地生产车间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鲁抗集团千吨青霉素生产基地生产车间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论文提纲范文)
(1)华北制药处方药产品营销渠道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 |
1.6 论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工具 |
2.1 营销渠道概述 |
2.1.1 营销渠道的定义 |
2.1.2 营销渠道的结构 |
2.1.3 营销渠道的功能 |
2.1.4 营销渠道的设计 |
2.1.5 营销渠道的管理 |
2.2 医药营销渠道概述 |
2.2.1 医药营销渠道的定义 |
2.2.2 我国医药营销渠道的发展历程 |
2.2.3 我国现阶段医药营销渠道模式 |
2.3 理论工具 |
2.3.1 波特五力模型 |
2.3.2 PEST模型 |
2.3.3 SWOT模型 |
第三章 我国制药行业概述 |
3.1 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
3.2 我国处方药的界定与市场结构 |
3.2.1 我国处方药的界定 |
3.2.2 我国处方药的市场结构 |
第四章 华北制药处方药营销环境分析 |
4.1 华北制药介绍 |
4.2 主要处方药产品 |
4.3 华北制药处方药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
4.3.1 政治环境分析 |
4.3.2 经济环境分析 |
4.3.3 社会环境分析 |
4.3.4 技术环境分析 |
4.4 华北制药处方药竞争环境分析 |
4.4.1 潜在行业进入者的威胁 |
4.4.2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
4.4.3 替代品威胁 |
4.4.4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
4.4.5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
4.5 华北制药营销渠道SWOT分析 |
4.5.1 优势分析 |
4.5.2 劣势分析 |
4.5.3 机会分析 |
4.5.4 威胁分析 |
第五章 华北制药处方药营销渠道评价 |
5.1 华北制药处方药营销现状 |
5.2 构建华北制药处方药营销渠道评价指标体系 |
5.2.1 营销渠道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
5.2.2 营销渠道评价指标选择 |
5.3 华北制药处方药营销渠道水平评价 |
5.4 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
第六章 营销渠道优化策略和保障措施 |
6.1 营销渠道优化策略 |
6.1.1 建立科学的经销商选择机制 |
6.1.2 建立动态的经销商管理制度 |
6.1.3 制定完善的经销商奖惩制度 |
6.1.4 谋求在医院外市场的布局 |
6.1.5 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
6.1.6 探索互联网销售渠道 |
6.2 营销渠道优化策略的保障措施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2)YM制药有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YM制药有限公司简介 |
1.2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
2.1 医药产品理论 |
2.2 医药市场营销理论 |
2.3 国际医药贸易理论 |
2.4 PEST分析理论 |
2.5 波特五力模型理论 |
2.6 SWOT分析理论 |
2.7 国际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理论 |
2.8 国际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理论 |
第3章 YM制药有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现状与环境分析 |
3.1 YM制药有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
3.1.1 近年来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
3.1.2 出口运营能力分析 |
3.1.3 研发与发展规划分析 |
3.2 YM制药有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3.2.1 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
3.2.2 微观营销环境分析 |
3.3 YM制药有限公司产品SWOT分析 |
3.3.1 原料药方面 |
3.3.2 成品制剂方面 |
第4章 YM制药有限公司国际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
4.1 市场细分 |
4.1.1 原料药市场细分 |
4.1.2 成品制剂市场细分 |
4.2 目标市场选择 |
4.2.1 原料药目标市场的选择 |
4.2.2 成品制剂目标市场选择 |
4.3 市场定位 |
4.3.1 原料药产品市场定位 |
4.3.2 成品制剂市场定位 |
第5章 YM制药有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策略设计 |
5.1 产品策略 |
5.1.1 原料药的产品策略 |
5.1.2 成品制剂的产品策略 |
5.2 定价策略 |
5.2.1 原料药定价策略 |
5.2.2 成品制剂的定价策略 |
5.3 渠道策略 |
5.3.1 原料药渠道策略 |
5.3.2 成品制剂渠道策略 |
5.4 促销策略 |
5.4.1 人员促销 |
5.4.2 广告 |
5.4.3 公共关系促销 |
5.4.4 销售促进 |
5.5 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
5.5.1 客户信息收集 |
5.5.2 客户关系的管理 |
第6章 YM制药有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
6.1 组织结构保障 |
6.1.1 公司组织结构保障 |
6.1.2 国际业务部组织结构保障 |
6.2 人力资源保障 |
6.3 销售与运营保障 |
6.3.1 销售保障 |
6.3.2 质量保障 |
6.3.3 交期保障 |
6.3.4 成本保障 |
6.4 研发与创新保障 |
6.4.1 研发保障 |
6.4.2 创新保障 |
6.5 信息技术保障 |
6.6 会计财务保障 |
6.7 企业文化保障 |
第7章 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结论的意义 |
7.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HY类项目投资决策中现金流及折现率估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项目投资决策的研究 |
1.2.2 关于医药行业发展及 HY 类项目前景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HY 类项目的投资特点及其决策变量 |
2.1 HY 类项目的投资特点 |
2.2 HY 类项目的风险分析 |
2.2.1 HY 类项目风险的调查 |
2.2.2 HY 类项目风险的具体表现 |
2.2.3 HY 类项目风险的分析 |
2.3 决策指标的调查与选择 |
2.3.1 现实中决策指标选择的调查 |
2.3.2 决策指标的对比分析与选择 |
2.4 决策变量的确定及经济含义 |
2.4.1 决策变量的确定 |
2.4.2 现金流的经济含义 |
2.4.3 折现率(资本成本)的经济含义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HY 类项目投资决策中现金流的估测 |
3.1 HY 类项目现金流估测的调查及分析 |
3.1.1 现金流量构成的调查及非理性行为的分析 |
3.1.2 现金流估测方法的调查及选择 |
3.2 HY 类项目现金流估测表的设计 |
3.2.1 期初现金流估测表 |
3.2.2 期中现金流估测表 |
3.2.3 期末现金流估测表 |
3.3 运用约当量法调整现金流量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HY 类项目投资决策中资本成本(折现率)的估测 |
4.1 HY 类项目折现率取值的调查及分析 |
4.1.1 折现率取值的调查 |
4.1.2 确定折现率过程中的非理性行为及分析 |
4.1.3 资本成本估测方法的选择 |
4.2 基于 BAPM 估测 HY 类项目的资本成本(折现率) |
4.2.1 估测资本成本的逻辑步骤 |
4.2.2 无风险报酬率及市场风险溢价的确定 |
4.2.3 HY 类项目贝塔的估测 |
4.3 HY 类项目资本成本的计算及其合理性分析 |
4.3.1 HY 类项目资本成本的计算结果 |
4.3.2 HY 类项目资本成本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HY 类项目投资决策应用示例及应用结果分析 |
5.1 BS 医药项目的决策信息 |
5.2 HY 类项目现金流估测表的应用 |
5.2.1 估测 BS 医药项目的现金流 |
5.2.2 运用约当量法调整现金流量 |
5.3 BS 医药项目投资决策指标的计算 |
5.3.1 计算 BS 医药项目的净现值 |
5.3.2 计算 BS 医药项目的内部收益率 |
5.4 与传统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
5.4.1 计算结果的对比 |
5.4.2 计算结果差异的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中国 1994-2012 年发行的一年期记账式国债 |
附录 2 2008-2012 年沪深 500 动量指数变化率表 |
附表 3 可比上市公司 2008-2012 年月收益率 |
附录 4 BS 医药项目投资估算表 |
附录 5 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哈尔滨制药集团总厂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总体思路和结构 |
第2章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外部环境分析 |
2.1 宏观环境分析 |
2.1.1 国家相关政策 |
2.1.2 经济环境分析 |
2.1.3 社会环境分析 |
2.1.4 技术环境分析 |
2.2 行业环境分析 |
2.2.1 国际原料药行业环境分析 |
2.2.2 国内行业结构分析 |
2.3 竞争环境分析 |
2.3.1 哈药集团所处的竞争环境 |
2.3.2 哈药集团的主要竞争者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内部环境分析 |
3.1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概况 |
3.1.1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人力资源情况 |
3.1.2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主要产品 |
3.1.3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当前经营状况分析 |
3.1.4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的营销状况 |
3.2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的 SWOT 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发展战略的设计与实施 |
4.1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发展战略的设计 |
4.1.1 以市场为导向 调整产品结构 |
4.1.2 科技创新进行产业升级 |
4.1.3 产品的营销战略 |
4.1.4 推进资本运营 实现低成本扩张 |
4.1.5 协同合作战略 |
4.2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发展战略实施的对策 |
4.2.1 作好人力资源建设 |
4.2.2 加快科技变革 |
4.2.3 营销模式的转型升级 |
4.2.4 提升生产管理能力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个人简历 |
(5)制药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以HY总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药品营销策略研究现状 |
1.2.1 国外药品营销策略研究现状 |
1.2.2 国内药品营销策略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理论基础、内容和结构 |
1.3.1 论文研究理论基础 |
1.3.2 本文内容和结构 |
第2章 HY 总厂政策与竞争环境分析 |
2.1 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及趋势 |
2.2 医药行业相关政策及影响分析 |
2.2.1 2009-2010 年新颁布的政策法规 |
2.2.2 新医改政策的解读 |
2.2.3 新医改对行业影响的分析 |
2.3 HY 总厂竞争环境分析 |
2.3.1 竞争对手分析 |
2.3.2 潜在加入者分析 |
2.3.3 替代品分析 |
2.3.4 供应商的讨价能力 |
2.3.5 渠道商的议价能力 |
2.4 药品营销的特点和消费者行为分析 |
2.4.1 药品的分类、消费特点 |
2.4.2 药品消费者行为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HY 总厂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HY 总厂简介 |
3.2 HY 总厂产品介绍 |
3.3 HY 总厂营销机构设置 |
3.4 HY 总厂营销现状 |
3.4.1 2010 年企业营销现状 |
3.4.2 HY 产品现状 |
3.4.3 HY 渠道现状 |
3.4.4 HY 价格现状 |
3.4.5 HY 品牌现状 |
3.4.6 HY 销售架构和人员管理现状 |
3.5 HY 销售存在的问题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HY 总厂药品营销策略 |
4.1 新医改对 HY 总厂的影响及营销策略调整改进的必要性 |
4.1.1 新医改对 HY 总厂销售的影响 |
4.1.2 HY 总厂营销策略调整改进的必要性 |
4.2 基于挂网招标政策进行组织架构调整 |
4.2.1 建立直属总厂的招标办公室 |
4.2.2 重视政府事务关系、组建政府事务部 |
4.2.3 招标办公室、政府事务部的职责 |
4.3 HY 市场定位 |
4.3.1 HY 市场细分 |
4.3.2 HY 目标市场 |
4.4 HY 产品策略 |
4.4.1 产品质量 |
4.4.2 产品引进及委托加工 |
4.4.3 产品结构调整 |
4.5 药品价格策略 |
4.5.1 我国药品现行定价导向 |
4.5.2 基于目标市场合理定价 |
4.5.3 根据不同市场改变剂型、包材 |
4.5.4 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 |
4.6 药品渠道策略 |
4.6.1 药品流通市场发展趋势 |
4.6.2 第三终端渠道策略 |
4.6.3 医院市场策略 |
4.6.4 OTC 产品营销策略 |
4.6.5 开拓新兴市场 |
4.6.6 探索新的渠道模式 |
4.7 药品促销策略 |
4.7.1 第三终端促销策略 |
4.7.2 基于细分市场品种进行学术推广外包 |
4.7.3 建立学术推广队伍 |
4.8 HY 适时营销向前一体化战略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HY 总厂药品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 |
5.1 建立 HY 有竞争力薪酬体系 |
5.2 做好 HY 营销员培训、招录、激励 |
5.3 树立全员营销意识 |
5.4 建立 HY 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
5.5 实施渠道‘双控’模式、深度分销 |
5.6 实施 HY 药品生命周期管理 |
5.7 实行药品代码制杜绝恶意冲货 |
5.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个人简历 |
(6)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战略管理理论 |
1.2.2 战略分析工具 |
1.2.3 战略制定的方法与步骤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章 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竞争环境与能力分析 |
2.1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
2.1.1 政治法律环境 |
2.1.2 市场经济环境 |
2.1.3 人口和社会文化环境 |
2.1.4 技术环境 |
2.2 行业内竞争结构分析 |
2.2.1 潜在进入者 |
2.2.2 替代品威胁 |
2.2.3 供应商的谈判能力 |
2.2.4 购买者的谈判能力 |
2.2.5 行业内竞争对手 |
2.3 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分析 |
2.3.1 产品结构情况 |
2.3.2 人力资源状况 |
2.3.3 营销能力分析 |
2.3.4 生产技术能力分析 |
2.3.5 公司财务状况 |
2.3.6 公司的价值链 |
2.4 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SWOT 分析 |
2.4.1 公司优势与劣势 |
2.4.2 机遇与威胁 |
2.4.3 战略匹配分析 |
第3章 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竞争战略制定 |
3.1 公司战略定位 |
3.1.1 公司的宗旨与价值理念 |
3.1.2 公司的战略目标 |
3.2 公司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
3.2.1 实施差异化战略的现实依据 |
3.2.2 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外部条件 |
3.2.3 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内部条件 |
3.2.4 实施差异化战略的意义 |
3.3 差异化战略的内容构成 |
3.3.1 内部差异化 |
3.3.2 外部差异化 |
3.3.3 组建战略联盟 |
第4章 竞争战略的实施与保障措施 |
4.1 制定竞争战略实施步骤与系统 |
4.1.1 竞争战略实施的步骤 |
4.1.2 战略计划系统 |
4.1.3 战略动力系统 |
4.1.4 战略反馈系统 |
4.2 建立实施竞争战略的保障措施 |
4.2.1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
4.2.2 完善人力资源体系 |
4.2.3 建设优秀的公司文化 |
4.2.4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A制药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竞争战略基础理论 |
2.1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
2.2 竞争战略的类型 |
2.2.1 竞争战略的含义及内容 |
2.2.2 竞争战略的种类 |
2.3 竞争战略的分析工具 |
2.3.1 迈克尔·波特的五力竞争分析模型 |
2.3.2 SWOT分析法 |
第三章 A制药有限公司的环境分析 |
3.1 制药企业的国内外影响因素分析 |
3.1.1 国际制药行业分析 |
3.1.2 国内宏观环境分析 |
3.2 A制药有限公司的竞争环境分析 |
3.2.1 A制药有限公司的潜在进入者分析 |
3.2.2 A制药有限公司的替代品威胁分析 |
3.2.3 A制药有限公司的购买者讨价、议价能力分析 |
3.2.4 供应商讨价、议价能力分析 |
3.2.5 现有的竞争对手分析 |
3.3 A制药有限公司的内部条件分析 |
3.3.1 管理能力分析 |
3.3.2 生产能力分析 |
3.3.3 技术开发能力分析 |
3.3.4 销售能力分析 |
3.3.5 财务能力分析 |
3.4 SWOT分析评估 |
第四章 A制药有限公司的战略选择与制定 |
4.1 A制药有限公司成本领先战略存在的问题 |
4.1.1 A制药有限公司成本领先战略 |
4.1.2 A制药有限公司的成本领先战略存在的问题 |
4.2 差异化竞争战略的选择依据 |
4.3 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内容 |
第五章 A制药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的实施保障措施 |
5.1 建立与战略相协调的组织机构,实现组织管理的扁平化 |
5.2 加大新产品的研发能力,提高现有技术的创新能力 |
5.3 加强品牌建设和品牌宣传,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
5.4 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增加品牌的美誉度 |
5.5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开发 |
5.6 规避差异化战略风险,加强风险防范措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华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2、华药集团现状分析 |
2.1 华药集团基本情况 |
2.1.1 华药集团概况 |
2.1.2 华药集团的历史与发展 |
2.1.3 华药集团目前的规模 |
2.2 华药集团产品简介及市场分析 |
2.2.1 华药集团雄厚的产能基础与庞大的产品群 |
2.2.2 华药集团主要产品的市场分析 |
2.3 华药集团近五年来的经营状况分析 |
2.3.1 华药集团近五年关键财务数据分析 |
2.3.2 华药集团近五年的经营状况分析 |
3、企业发展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策与法律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国际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3.2.1 世界制药工业的现状 |
3.2.2 世界制药工业的发展趋势 |
3.3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
3.3.1 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 |
3.3.2 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
3.4 华药集团的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3.4.1 华药集团与对标企业的比较 |
3.4.2 华药集团经济指标与行业水平的比较 |
3.4.3 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基本情况及市场占有率 |
4、华药集团战略环境的SWOT分析 |
4.1 企业优势与劣势分析 |
4.1.1 企业发展的优势 |
4.1.2 企业发展的劣势 |
4.2 企业机会与威胁分析 |
4.2.1 企业发展的机遇 |
4.2.2 企业发展的挑战 |
5、2008-2010年华药集团发展战略的确立 |
5.1 确立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
5.1.1 提高核心竞争力 |
5.1.2 优化产业竞争战略 |
5.2 企业2008-2010年的发展目标 |
5.2.1 总体目标 |
5.2.2 具体目标 |
5.3 发展战略的确立 |
5.3.1 产业结构发展战略 |
5.3.2 资本经营发展战略 |
5.3.3 产品结构发展战略 |
5.3.4 品牌经营发展战略 |
6、华药集团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体制、机制创新 |
6.1.1 体制创新 |
6.1.2 机制创新 |
6.2 组织结构调整 |
6.3 实施资本运营 |
6.4 制定营销策略 |
6.4.1 原料药市场开发策略 |
6.4.2 制剂市场开发策略 |
6.4.3 国际化经营策略 |
6.5 提供技术保障 |
6.5.1 完善技术研发体系 |
6.5.2 继续加强产学研联合开发 |
6.5.3 开展技术攻关 |
6.5.4 加快专利战略实施 |
6.6 资金保障措施 |
6.6.1 筹资方案 |
6.6.2 财务管理 |
6.7 人力资源保障措施 |
6.8 企业文化保障措施 |
7、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索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药业产业生产能力国际间转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1-2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1-2-1 研究意义 |
1-2-2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2-1 产业转移理论综述 |
2-1-1 国外学者对国际产业转移的研究 |
2-1-2 国内学者对国际产业转移的研究 |
§2-2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综述 |
2-2-1 国际产业转移层次由低到高 |
2-2-2 跨国公司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 |
2-2-3 项目外包成为产业转移的新兴主流方式 |
2-2-4 国际产业转移出现组团式、产业链整体搬迁 |
2-2-5 国际产业转移引致产业集群形成 |
2-2-6 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构高度化趋势明显加强 |
§2-3 药业国际转移的研究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药业产业生产能力国际转移轨迹描述 |
§3-1 药业国际转移总体概述 |
3-1-1 国外药业产业产生与发展 |
3-1-2 中国药业产业产生与发展 |
§3-2 维生素C的转移历史 |
3-2-1 维生素C的发现 |
3-2-2 二步发酵法 |
3-2-3 国际维生素C市场的激烈竞争 |
3-2-4 跨国公司的并购、合资、合作浪潮 |
3-2-5 维生素C的转移步骤 |
§3-3 青霉素的转移历史 |
3-3-1 青霉素的发现 |
3-3-2 青霉素的大量生产 |
3-3-3 青霉素市场的激烈竞争 |
3-3-4 青霉素工业盐的转移步骤 |
§3-4 原料药产业国际间生产能力转移模型 |
3-4-1 药业产业生命周期的划分 |
3-4-2 原料药产业国际间生产能力转移轨迹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药业产业国际转移规律和趋势预测 |
§4-1 药业产业生产能力国际间转移的规律 |
4-1-1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梯度推移 |
4-1-2 移出国对供应链的控制逐渐加强 |
4-1-3 知识产权是药业产业转移的推动力 |
§4-2 药业产业生产能力国际间转移趋势预测 |
4-2-1 全球原料药产业进入成长期 |
4-2-2 中国的原料药产业即将步入成熟期 |
4-2-3 印度成为欧洲药业产业梯度推移的目的国 |
4-2-4 中国药业产业成本优势逐渐减小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药业产业应对国际转移的策略研究 |
§5-1 加大研发力度,主动应对产业生命周期循环 |
§5-2 降低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原料药行业的影响 |
§5-3 全球化市场定位 |
§5-4 成本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 |
§5-5 利用跨国公司FDI的机会资源整合 |
§5-6 承接好医疗器械的国际转移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鲁抗集团防范知识型员工流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 |
1 引言 |
2 国内外对员工流失方面的研究现状 |
2.1 国外对员工流失方面的研究现状 |
2.2 国内对员工流失方面的研究现状 |
3 国内外医药企业的人才流失状况及知识型员工的特征 |
3.1 国内外医药行业人才流失现状 |
3.2 知识型员工的特征 |
3.2.1 有较高的个人素质 |
3.2.2 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强烈 |
3.2.3 学习、创新能力较强 |
3.2.4 独立自主性强 |
3.2.5 工作过程与工作成果的复杂性 |
3.2.6 高流动性 |
4 鲁抗集团及其对知识型员工管理的现状 |
4.1 鲁抗集团概况 |
4.1.1 重要的抗生素工业基地 |
4.1.2 鲁抗集团的组织结构 |
4.2 知识型员工管理现状 |
4.2.1 鲁抗集团员工构成 |
4.2.2 知识型员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4.3 知识型员工流失状况 |
4.3.1 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含义 |
4.3.2 鲁抗集团知识型员工流失现状 |
5 鲁抗集团知识型员工流失原因分析 |
5.1 员工流失的理论模型 |
5.1.1 西蒙模型 |
5.1.2 普莱斯模型 |
5.1.3 扩展的莫布雷模型 |
5.1.4 鲁抗集团知识型员工流失的模型 |
5.2 知识型员工流失原因分析 |
5.2.1 社会因素 |
5.2.1.1 经济的增长 |
5.2.1.2 信息渠道的扩大 |
5.2.1.3 政策的改变 |
5.2.1.4 国有企业吸引力的减弱 |
5.2.1.5 医药工业的蓬勃发展 |
5.2.2 鲁抗集团因素 |
5.2.2.1 薪酬不合理 |
5.2.2.2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
5.2.2.3 缺乏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沟通 |
5.2.2.4 缺乏职业发展机会、现行晋升机制不合理 |
5.2.2.5 知识型员工培训机会较少、缺乏对知识型员工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 |
5.2.2.6 知识型员工招聘、管理制度不够合理 |
5.2.3 员工个人因素 |
5.2.4 竞争对手因素 |
5.3 知识型员工流失对企业的影响 |
5.3.1 更替成本增加 |
5.3.2 竞争力削弱 |
5.3.3 劳动纠纷增多 |
5.3.4 企业形象受到损害 |
5.3.5 对现职人员队伍稳定性和士气形成干扰 |
6 防范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对策 |
6.1 企业文化的建设 |
6.2 重视流入环节 |
6.2.1 注重知识型员工与企业的匹配 |
6.2.2 真实的招聘和筛选—真实职位预测 |
6.2.3 用好试用期 |
6.2.4 增加更多的招聘投资 |
6.3 建立沟通反馈机制 |
6.4 规划职业生涯 |
6.5 提高员工参与感 |
6.6 使用正确的激励 |
6.7 建立约束机制 |
6.7.1 制度约束 |
6.7.2 市场约束 |
6.7.3 道德约束和相关社会团体约束 |
6.8 做好离职管理 |
6.8.1 离职面谈 |
6.8.2 挽留人才的后续工作 |
6.8.3 继续合作的可能 |
6.8.4 善待离职的知识型员工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鲁抗集团千吨青霉素生产基地生产车间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论文参考文献)
- [1]华北制药处方药产品营销渠道优化策略研究[D]. 徐翔宇. 河北地质大学, 2019(12)
- [2]YM制药有限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唐雪峰. 山东大学, 2017(04)
- [3]HY类项目投资决策中现金流及折现率估测研究[D]. 郑浩珊.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 [4]哈尔滨制药集团总厂发展战略研究[D]. 王姝.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06)
- [5]制药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以HY总厂为例[D]. 林元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06)
- [6]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赵玲芳. 湖南大学, 2010(08)
- [7]A制药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研究[D]. 梁海霞. 山西大学, 2009(S1)
- [8]华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孙若锋. 北京交通大学, 2007(05)
- [9]药业产业生产能力国际间转移规律研究[D]. 曹丽伟. 河北工业大学, 2007(11)
- [10]鲁抗集团防范知识型员工流失研究[D]. 宋瑞琦. 北京交通大学, 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