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化处理论文_张云鹏,李明罡,王萍,邢恩会,罗一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晶化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镀层,硬度,氢氧化铵,圆光,各向异性,光斑,乙基。

晶化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云鹏,李明罡,王萍,邢恩会,罗一斌[1](2018)在《四乙基氢氧化铵后晶化处理对ZSM-5分子筛结构及其甲醇制丙烯催化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四乙基氢氧化铵(TEAOH)溶液对以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为模板剂合成的高硅ZSM-5分子筛进行"后晶化"处理,制得晶内扩孔的多级孔ZSM-5分子筛。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N_2物理吸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氨气程序升温脱附仪(NH_3-TPD)等对母体及改性后的ZSM-5分子筛进行物化性能表征,并采用固定床微反应装置考察其在甲醇制丙烯(MTP)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TEAOH后晶化处理使高硅ZSM-5分子筛形成晶内介孔,在相对结晶度保留较高的同时,介孔孔容增加超过50%,成为具有微、介孔结构的多级孔分子筛。在反应温度480℃、反应压力0.1 MPa、甲醇/水质量比1/1、甲醇质量空速4.5h-1的条件下,多级孔ZSM-5分子筛的丙烯碳基收率比母体ZSM-5分子筛略有提高,寿命由改性前的25h增加至100h。(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8年04期)

姜魁经[2](2017)在《激光处理工艺对Ni-Mo-P合金镀层晶化及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镀以其工艺简便、操作方便和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对于镀态镀层,其性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镀态镀层的基础上,广泛采用炉内退火进行热处理提高其硬度、耐磨、耐蚀性能。然而对于激光热处理改变镀层性能研究相对较少,改变激光工艺参数对镀层热处理的研究就更少。因此本文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备Ni-4.63Mo-12.39P(wt%)合金沉积层,并采用两种激光工艺(线光斑无搭接扫描、圆光斑搭接扫描)对镀层进行热处理。采用XRD、SEM、EDS等测试手段分析了镀层的成分、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等微观特征;通过硬度测试研究了镀层在不同激光工艺下的硬度;通过EIS测试、表面粗糙度测试,研究了镀层的耐蚀性能;通过两者激光扫描工艺的对比,得出最优的提高镀层性能的激光工艺参数,主要结论如下:(1)激光工艺对Ni-Mo-P镀层组织结构的影响Ni-4.63Mo-12.39P(wt%)合金镀层属于高磷镀层,为非晶结构。随着扫描速度降低,线、圆光斑镀层晶化程度不断提高,当线光斑扫描速度低于12 mm/s、圆光斑扫描速度低于10 mm/s时,Ni-Mo-P镀层发生Ni_3P晶化反应,同时伴有Ni-Mo固溶体形成,但是直到描速度为6mm/s时,两种镀层均为达到完全晶化。相同扫描速度下,能量密度较大的线光斑扫描有利于Ni_3P相的析出,其晶化程度和Ni_3P质量分数较大;而在低速(6、8mm/s)扫描时,圆光斑搭接的扫描方式更有利于Ni_3P相尺寸的长大。(2)激光工艺对Ni-Mo-P镀层硬度的影响随着扫描速度降低,线、圆光斑扫描镀层硬度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并在8mm/s时,镀层硬度都达到最大值,其中线光斑镀层硬度较高为12.6GPa;圆光斑采用搭接的扫描方式其镀层硬度变化较小。相同扫描速度下,能量密度较大的线光斑在低速扫描(6、8mm/s)下其镀层硬度较高;而在10mm/s下,能量密度较大的线光斑镀层硬度较高。(3)激光工艺对Ni-Mo-P镀层耐蚀性的影响Ni-Mo-P合金镀层在3.5wt%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阻抗谱只由一个容抗弧组成,当线光斑扫描镀层在12mm/s下、圆光斑扫描镀层在8mm/s下,其容抗弧半径最大,耐蚀性能最好。在相同扫描速度的低速扫描(6、8mm/s)下,圆光斑采用搭接的扫描的方式有利于减小镀层表面粗糙度值,耐蚀性能较好;而在10mm/s下,能量密度较大的线光斑镀层粗糙度值较小,耐蚀性较好。(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7-05-20)

汪鑫[3](2017)在《铁基非晶的结构、磁各向异性及其经外场处理后的晶化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Fe78Si9B13非晶合金造价低廉,具备优良的软磁性能,在制造变压器铁芯和传感器元件等用途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通常,人们会采用磁场退火等方式使其产生磁各向异性等磁学性能。然而,非晶本身的各向异性及其来源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解释。因此,我们选取Fe78Si9B13非晶合金条带及其铸锭为研究对象,以合金铸造中的遗传现象为切入点,研究了晶态铸锭和非晶条带的结构与磁性能的各向异性,还建立了铸锭和非晶条带二者间的联系。此外,本文还采用了定向加压退火和退火的方式对非晶条带进行了处理,探究不同处理方式对晶化行为,磁性能以及结构的影响,并借此解释了非晶中的有序单元在其中扮演的作用。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确定了铸锭样品的相为α-Fe和Fe2B,并且<100>α.Fe和<001>Fe2B晶向族为择优生长方向,其均平行于铸锭的半径方向,即最大的温度梯度方向。此外,其正交轴在垂直于半径方向的平面内也有几个择优取向。由于Fe2B的磁晶各向异性远大于α-Fe的磁晶各向异性,且{001}Fe2B为易磁化面,故铸锭样品的半径方向为难磁化方向。这一结论也由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所验证。对于条带样品,利用VSM发现了非晶条带的面内磁各向异性:易磁化轴平行于非晶条带的宽度方向,难磁化轴则与条带的宽度方向之间存在60°的夹角。利用磁光克尔显微镜(MOKE)研究了非晶条带的磁畴结构:条带表面为封闭畴,内部为条形畴。并通过铁磁共振(FMR)发现了非晶条带中存在着Fe-Si和Fe-B的原子团簇,这些团簇也存在着面内的易磁化轴和难磁化轴,而且Fe-Si和Fe-B团簇易磁化轴与难磁化轴的夹角与α-Fe和Fe2B 一致。最终,依据原始铸锭,熔体以及金属玻璃之间的遗传效应,我们推断非晶条带中面内各向异性的存在来源于Fe-Si和Fe-B团簇在面内的择优取向,即在该非晶条带中存在着超越短程序的有序性。在氩气气氛的保护下采用热压炉,沿非晶条带的纵向和横向进行压力退火。随后采用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XRD、VSM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测试。结果发现753 K预退火10 min使非晶条带析出了 α-Fe相,而退火时纵向加压与横向加压都阻碍了退火过程中的晶化并使得磁性能比退火样品更高。其机理是压力减少了自由体积,降低了原子的扩散系数进而抑制晶化。横向加压抑制晶化的能力比纵向加压抑制晶化的能力更强,这是因为沿着该方向形成了与晶体结构不同的无序团簇,同时该方向加压时自由体积减少更多,从而晶化更难发生。进行DSC测试时所有样品都有两个晶化过程,它们的前半段可用JMA方程描述,后半段可用NGG模型描述,对第一个峰而言,退火并加压样品的激活能高于退火样品,这是由于其为扩散控制的长大,压力导致的扩散系数的改变对其影响较大。对第二峰而言,在晶化中期阶段,各样品长大激活能没有明显差异,这是因为其为界面控制的长大,压力导致的扩散系数改变对其影响程度较小。(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05)

邹善方,张涛[4](2016)在《电火花放电处理Fe_(36)Co_(36)Si_(4.8)B_(19.2)Nb_4合金表面非晶化及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具有较大非晶形成能力的Fe_(36)Co_(36)Si_(4.8)B_(19.2)Nb_4晶态母合金表面进行电火花放电处理,实现了该合金表面的非晶化转变,制备了厚度约为约7μm非晶-晶体复合层。探讨了电火花放电处理工艺参数中脉冲宽度和脉冲间隔对合金表面非晶化以及其对表面层结构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对处理后的合金进行了硬度和腐蚀行为的测试,发现在脉冲宽度为64μs、脉冲间隔为4μs时,合金表面硬度达到HV 1 680,比基体提高了近50%,且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研究结果为采用电火花放电处理工艺制备合金表面非晶层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6年09期)

吕媛媛[5](2016)在《不同晶化处理的化学镀Ni-P/Ni-Mo-P双合金镀层组织特征与磨损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制造工业的发展对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促进了镍磷基合金镀层的发展,开发具有多功能及性能优良的镍磷基双合金沉积层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连续施镀的方法制备化学沉积Ni-P/Ni-Mo-P双合金镀层,借助于SEM/EDS、XRD和Jade5.0软件等分析测试方法对炉内退火和激光晶化两种不同晶化处理的合金镀层表面形貌、化学成分及内、外层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硬度及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了晶化前后合金镀层的硬度、耐磨性及磨损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镀态的Ni-P/Ni-Mo-P合金镀层外层Ni-4.11wt%Mo-6.5wt%P为混晶态结构,内层Ni-9.19wt%P为非晶态结构。在炉内退火和激光退火不同的晶化处理后,其内、外层表现了明显不同的晶化特征。对于炉内退火,低于400℃时,外层只有Ni相晶化,达到或高于400℃时,除Ni相外,还有Ni3P和Ni-Mo相析出,析出的Ni3P质量分数小于Ni/Ni-Mo相质量分数,800℃时晶化程度约为97.13%。内层在300℃时Ni3P相析出,且Ni3P相的质量分数大于Ni相质量分数,800℃时,内层完全晶化。在Ni3P未析出的退火条件下,外层的晶粒尺寸大于内层,一旦Ni3P析出,外层的晶粒尺寸小于内层。此外,内、外镀层均在刚析出Ni3P时,出现Ni3P晶粒尺寸大于Ni/Ni-Mo晶粒尺寸的现象。对于激光退火,扫描速度从14mm/s~6 mm/s,Ni-P/Ni-Mo-P合金内、外镀层均未完全晶化。外层Ni-Mo-P在10 mm/s时发生Ni3P晶化反应,低于10 mm/s时伴有Ni-Mo相析出,且Ni3P相的质量分数小于Ni/Ni-Mo相质量分数;内层Ni-P在12 mm/s扫描时析出Ni3P相,Ni3P相质量分数大于Ni相质量分数。激光退火的内、外镀层晶粒尺寸在Ni3P析出前后的变化与炉内退火表现出相同的规律。Ni-P/Ni-Mo-P双镀层及其内、外层硬度随炉内退火温度的变化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400℃下均获得最大硬度,低于400℃时内层硬度高于外层,高于400℃时则相反。激光退火处理的外层Ni-Mo-P和内层Ni-P分别在8 mm/s和10 mm/s时硬度达到峰值。在12 mm/s或大于12 mm/s时,外层硬度高于内层,小于12 mm/s时,则相反。无论是炉内退火还是激光退火,Ni3P析出之前外层的磨损机制均为磨粒磨损占主导的磨损行为,Ni3P析出之后外层的磨损机制与其尺寸大小有关。较小尺寸的Ni3P导致磨损面呈鳞状的微观断裂磨损行为;较大尺寸的Ni3P脱落后成为磨粒导致磨损面呈犁沟状的磨粒磨损行为。而对于Ni-P/Ni-Mo-P双镀层,其磨损机制主要取决于脱落的外层、裸露的内层的组织结构特征及其硬度。对于600℃炉内退火,Ni-P/Ni-Mo-P双镀层比其外层表现出更低的磨损率,其值为2.7×10-15m3/Nm,这一结果对于高温磨损环境下工作的零部件表现出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对于14或6 mm/s扫描速度下的激光退火,双镀层的磨损率低于其外层,分别为16.8×10-15m3/Nm和24.9×10-15m3/Nm,其值远低于其他温度下的炉内退火。因此,采用激光退火更适宜于基体金属不能承受600℃炉内退火材料的表面改性。(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8)

曾小飞,陶海军,陈善龙,沈一洲,陶杰[6](2015)在《低温晶化处理对TiO_2纳米管阵列形貌、结构及光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所制备的非晶态阳极氧化TiO2纳米管阵列进行水泡、水热以及蒸气热等低温晶化处理,系统考察了低温晶化过程对纳米管阵列形貌、微结构及其模拟太阳光下光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蒸气热处理可促进TiO2纳米管阵列的晶化并保留其管状的形貌特征,最终获得最佳的光电化学性能;水热处理可获得锐钛矿相TiO2,但会使管结构转变为颗粒;水泡处理受水在纳米尺度的管中流动行为的影响,导致管阵列只有管口部分晶化。(本文来源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孔德军,王进春,付贵忠,刘浩[7](2015)在《晶化处理后化学镀Ni-P镀层摩擦-磨损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化学镀在YL113铝合金表面制备了非晶态Ni-P镀层,通过SEM、EDS和XRD等手段表征了其在不同温度下晶化处理后表面形貌、化学元素含量和物相组成。分析了晶化处理温度对镀层硬度的影响,并用HSR-2M型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Ni-P镀层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当晶化处理温度升高时,镀层晶粒尺寸逐渐增大,镀层中形成了以Ni为主的化合物,在350℃时硬度最高;350以后,如果晶化温度继续升高,晶粒尺寸增大,表现出以Ni的衍射峰强度增加的反霍佩琪效应;随晶化处理温度升高,镀层摩擦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在350℃时摩擦系数最小,磨损性能最好。晶化处理温度低于350℃、在350℃、高于350℃时的磨损机制分别为磨粒磨损、粘着磨损+磨粒磨损、粘着磨损。(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5年06期)

游洋,闵小波,彭兵,梁彦杰,雷杰[8](2015)在《碱性高砷渣晶化稳定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湖南某锑冶炼企业的碱性高砷渣进行了钙砷晶化稳定处理的研究.考察了钙砷摩尔比、液固质量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钙砷晶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钙砷摩尔比为3.5∶1,液固质量比为3∶1,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8 h时,砷毒性浸出浓度最低,由1 348.67 mg/L降低至0.13 mg/L,优于《GB 5085.3-2007》中规定的标准值.SEM-EDS和XRD分析结果表明,原渣中无定型钙砷化合物经晶化处理后,转变成为稳定的结晶良好的四水合碱式砷酸钙.(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期刊2015年06期)

盛光敏,吕煜坤,黄振华[9](2014)在《细晶化和余热处理抗震钢筋的高应变低周疲劳行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在地震交变载荷下的失效模型,采用恒应变控制方式,室温下对细晶化和余热处理两种生产工艺得到的400MPa级抗震钢筋的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疲劳寿命数据用双参数威布尔统计方程处理后采用Coffin-Manson和Hollomon公式拟合。为了计算地震载荷下钢筋的能量吸收率,建立一个新的预测模型并命名为循环韧度。结果表明,相对于余热处理钢筋,细晶钢筋具有更高的循环韧度、低周疲劳寿命,以及疲劳过渡寿命。余热处理钢筋在±1%应变幅以上加速循环软化,这是由于其表层回火马氏体中二次裂纹在循环载荷下萌生并快速扩展造成的。细晶钢筋循环塑性应变均匀,裂纹开裂几率小,具有较好的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4年15期)

马保军,林克英,苏暐光,刘万毅[10](2013)在《水热合成和后焙烧处理制备高晶化度Zn_2GeO_4纳米棒》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Zn2GeO4纳米棒。通过后处理,在空气氛围中焙烧Zn2GeO4纳米棒获得高晶化度Zn2GeO4纳米棒。该种方法简单、成本低廉,适合于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08-29)

晶化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化学镀以其工艺简便、操作方便和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对于镀态镀层,其性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镀态镀层的基础上,广泛采用炉内退火进行热处理提高其硬度、耐磨、耐蚀性能。然而对于激光热处理改变镀层性能研究相对较少,改变激光工艺参数对镀层热处理的研究就更少。因此本文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备Ni-4.63Mo-12.39P(wt%)合金沉积层,并采用两种激光工艺(线光斑无搭接扫描、圆光斑搭接扫描)对镀层进行热处理。采用XRD、SEM、EDS等测试手段分析了镀层的成分、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等微观特征;通过硬度测试研究了镀层在不同激光工艺下的硬度;通过EIS测试、表面粗糙度测试,研究了镀层的耐蚀性能;通过两者激光扫描工艺的对比,得出最优的提高镀层性能的激光工艺参数,主要结论如下:(1)激光工艺对Ni-Mo-P镀层组织结构的影响Ni-4.63Mo-12.39P(wt%)合金镀层属于高磷镀层,为非晶结构。随着扫描速度降低,线、圆光斑镀层晶化程度不断提高,当线光斑扫描速度低于12 mm/s、圆光斑扫描速度低于10 mm/s时,Ni-Mo-P镀层发生Ni_3P晶化反应,同时伴有Ni-Mo固溶体形成,但是直到描速度为6mm/s时,两种镀层均为达到完全晶化。相同扫描速度下,能量密度较大的线光斑扫描有利于Ni_3P相的析出,其晶化程度和Ni_3P质量分数较大;而在低速(6、8mm/s)扫描时,圆光斑搭接的扫描方式更有利于Ni_3P相尺寸的长大。(2)激光工艺对Ni-Mo-P镀层硬度的影响随着扫描速度降低,线、圆光斑扫描镀层硬度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并在8mm/s时,镀层硬度都达到最大值,其中线光斑镀层硬度较高为12.6GPa;圆光斑采用搭接的扫描方式其镀层硬度变化较小。相同扫描速度下,能量密度较大的线光斑在低速扫描(6、8mm/s)下其镀层硬度较高;而在10mm/s下,能量密度较大的线光斑镀层硬度较高。(3)激光工艺对Ni-Mo-P镀层耐蚀性的影响Ni-Mo-P合金镀层在3.5wt%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阻抗谱只由一个容抗弧组成,当线光斑扫描镀层在12mm/s下、圆光斑扫描镀层在8mm/s下,其容抗弧半径最大,耐蚀性能最好。在相同扫描速度的低速扫描(6、8mm/s)下,圆光斑采用搭接的扫描的方式有利于减小镀层表面粗糙度值,耐蚀性能较好;而在10mm/s下,能量密度较大的线光斑镀层粗糙度值较小,耐蚀性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晶化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张云鹏,李明罡,王萍,邢恩会,罗一斌.四乙基氢氧化铵后晶化处理对ZSM-5分子筛结构及其甲醇制丙烯催化性能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8

[2].姜魁经.激光处理工艺对Ni-Mo-P合金镀层晶化及性能的影响[D].齐鲁工业大学.2017

[3].汪鑫.铁基非晶的结构、磁各向异性及其经外场处理后的晶化行为[D].山东大学.2017

[4].邹善方,张涛.电火花放电处理Fe_(36)Co_(36)Si_(4.8)B_(19.2)Nb_4合金表面非晶化及其性能[J].功能材料.2016

[5].吕媛媛.不同晶化处理的化学镀Ni-P/Ni-Mo-P双合金镀层组织特征与磨损行为[D].齐鲁工业大学.2016

[6].曾小飞,陶海军,陈善龙,沈一洲,陶杰.低温晶化处理对TiO_2纳米管阵列形貌、结构及光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5

[7].孔德军,王进春,付贵忠,刘浩.晶化处理后化学镀Ni-P镀层摩擦-磨损性能(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5

[8].游洋,闵小波,彭兵,梁彦杰,雷杰.碱性高砷渣晶化稳定处理技术研究[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5

[9].盛光敏,吕煜坤,黄振华.细晶化和余热处理抗震钢筋的高应变低周疲劳行为分析[J].功能材料.2014

[10].马保军,林克英,苏暐光,刘万毅.水热合成和后焙烧处理制备高晶化度Zn_2GeO_4纳米棒[C].第十七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会议论文集.2013

论文知识图

型分子筛晶体形貌和内部孔道结构扩散试样的显微硬度Fig.6.6Microhard...微晶玻璃Li+电导率随晶化温度变化...微晶玻璃Li+电导率随晶化时间变化...常见非晶铁磁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磁...一1微波晶化处理炉示意图

标签:;  ;  ;  ;  ;  ;  ;  

晶化处理论文_张云鹏,李明罡,王萍,邢恩会,罗一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