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论文_李爱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国际主义,无产阶级,共同体,马克思主义,恩格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到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思想发展研究》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爱敏博士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该书是国内研究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最早着作之一,也是迄今为止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本质的最早和惟一力作。该书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把习近平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本质界定为国际主义。作者遵循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思想发展看作是具体的历史的过程,认为马(本文来源于《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爱敏[2](2017)在《论列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其体系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国际主义思想,在列宁那里走向系统化。在帝国主义战争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列宁不仅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概念,深入阐释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内涵,进一步扩大了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范围,而且在1913-1923年的10年间从不同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主义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体系。研究这一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和内在结构,有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列宁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列宁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科学原则、灵活策略和辩证方法论的统一。(本文来源于《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祝猛昌[3](2016)在《党章视角下中共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观的历史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中共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从党章文本分析的视角,考察中共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观的历史变迁,认识处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问题的历史折射和反映中共自身成长、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幼年、不成熟、犯错误时期,中共对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问题的认识发生偏差;走向成熟后,这一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处理。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本文来源于《党史文苑》期刊2016年24期)

马春玲[4](2016)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价值思考——以《共产党宣言》为文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也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恩格斯在阐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必要性以及现实可能的基础上,倡导"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国际主义。在全球化形势下,国际主义仍具有时代价值。因此,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实践中,应该创新国际联合的形式,弘扬国际主义联合的精神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李爱敏[5](2016)在《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确立了“两个联合”的思想,即确立了科学的自由人的联合的人类共同体理想,也找到实现这一理想的全世界无产者阶级联合的现实路径。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将全世界无产者阶级联合思想和自由人的联合思想首次辩证统一起来,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两个联合”作为推动世界历史从自发走向自觉的实际行动和理想目标,必然要有相应的科学的价值观作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为前一个联合所实际确立的价值观是阶级性质的国际主义,也即“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为后一个联合所倡导的价值观是共同体性质的国际主义,也即“人类共同体意识”。这两种价值观都是反映世界历史趋势的价值观,共同构成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辩证发展的内在有机环节。国际主义既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现实的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要实现的目标是建立一种由“现实的个人”联合起来并通过这种联合而通向自由的人类共同体。而在资产阶级开辟的世界历史前提下,划分为阶级的人类要打破资本主义市民社会这样的“抽象共同体”的全球统治和资产阶级国家这样的“虚假共同体”的非平等、非自由和非正义性,实现向“人的本质”的真正复归,就必须通过被压迫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联合才能获得。在批判现存的共同体和追求真正的共同体的双重使命下,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彰显了它的阶级特性、革命特性、实践特性、世界历史特性和共同体特性,这些特性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的总体内涵。从以上“两个联合”的维度和五个特性出发,本文将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的内涵界定为:由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根植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基本趋势创立的,并由其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创新和发展的,关于指导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通过国际阶级联合争取自身解放,并旨在最终实现人类解放和世界和平,使人类社会建立在自由人的联合基础上的世界历史性价值理念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相关实践的总称。世界根本和平和全人类解放是它的最高利益和价值追求;全世界无产者与被压迫民族的阶级联合和新的人类社会的自由人的联合是它的国际政治组织形式和人类社会交往形式;世界历史和全球化是它的历史起点和逻辑支撑;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是它的根本方法;组织形式与策略多样的具体国际主义实践是它的生机和活力的重要表现。在此还必须着重强调的是,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两个维度的国际主义之间必然有一个过渡阶段,这个阶段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国际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仍不是真正的共同体,但开始部分摆脱“虚假的共同体”和“抽象的共同体”的本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负有利用社会主义力量将人类社会导引向自由人的联合体的使命。中国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21世纪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就是一种过渡形态的国际主义,它承继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最后要递嬗为人类共同体意识。从理论上讲,马克思恩格斯站在世界历史的语境中,以“现实的个人”的世界交往而不是单纯阶级的国际联合作为其考察的出发点,以自由人的联合体作为人类社会的必然归宿,而不是以无产阶级追求自身解放以至人类解放的现实运动为最终归宿,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不仅仅是一种阶级联合的理念,也不仅仅是被指认为“解放范式”的一种工具价值,更不仅仅是一场场充斥着“革命”气息的无休止的现实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就其追求“自由人的联合体”的价值目标来讲,它是“阶级解放”的工具价值与“人类共同体”的理想价值的统一。以上两种不同维度的国际主义经由“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主义思想的过渡联结构成全面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思想。从实践上看,无产阶级国际联合斗争取得的重要历史成果已经被19世纪和20世纪载入史册。尤其是社会主义在20世纪从一国到多国的建立和发展,虽然经历重大挫折,但却在与资本主义作为两个阵营的对抗中,推动了全球范围民族解放运动的基本实现,倒逼出福利社会的新形式,保证了对世界总体和平的维护。21世纪,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发展来讲,是一个界分点。在这个界分点上,国际阶级联合的历史热潮已经退却,人类社会的发展又呈现出许多新特征:全球生产力真正联为一体并高度发展;分工向国际分工深度转化,任何制度形式的国家都被卷入这种国际分工体系;人类的交往日益趋向一种普遍意义的世界交往。这些要素的变化,使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类共同体诉求,我们也比19世纪和20世纪更加自觉的生发出国际主义意识,只是这种国际主义意识必须做出符合时代的概念变幻。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抓住世界和时代的新特征、新常态,顺应世界历史潮流,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推向新的历史坐标点是重要使命。当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主义思想,这是对21世纪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共同命运与共同愿望的最精准把握和最恰当的概念表达。本文的重要研究任务之一就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阶段性、过渡性国际主义发展目标进行系统考察。考察的重点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关于“人类共同体”视阈的国际主义思想与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及其追随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以国际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各种共同体实践,冷战后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主客观条件,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背景、思想本质、基本内涵、主要内容、理论原则和价值符号,等等。中共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主义思想已然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牵头打造“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和亚太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盛赞和支持。沿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主义的思维理路前进,马克思恩格斯自由人的联合的真正共同体社会一定会实现。届时,“人类共同体意识”将取代人类历史上一切政治意识形态成为一种普遍的人类社会意识。(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6-02-09)

张智[6](2014)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意识的历史演变及对中共外交政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意识是指马、恩、列、斯、毛等革命领袖对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国际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阶级使命的一种自我觉醒和政治诉求。国际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领导世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也存在其历史局限性。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领导人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国内形势,审时度势地制定了符合中国特点的外交政策,这对改善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形象、改善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生存处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孙军[7](2013)在《“工人没有祖国”思想的再认识——兼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人没有祖国"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重要论断,也是彰显无产阶级彻底革命和国际主义精神的着名口号。其立论基础在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具有相同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正确理解这一原理的国际主义本质,至少可以从资产阶级的国家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西欧工人运动的政治观察,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革命条件,以及民族问题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关系等4个视角加以把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没有祖国"思想仍然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价值。(本文来源于《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刘晓明[8](2009)在《历史与逻辑——从《共产党宣言》看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本立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共产党宣言》解读出发,指出《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本立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而其中的唯物史观则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本立场的历史支撑和逻辑支撑;战略策略则是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本立场的历史镜像和逻辑镜像出发,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本立场。(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09年23期)

时暝[9](2006)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柯热夫尼科夫代表作的主人公形象和思想析述之二》一文中研究指出瓦·柯热夫尼科夫的作品,无独有偶,还有一个“永远”——“永远具有崇高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引自1959年4月苏联作协理事会在为他五十寿辰、从事文学创作叁十周年举行的庆祝会上的贺词)。这一评价既是总结,又是预言;无论对以前的他与中国作者合写的《风从东方来》,还是对后来的《特别分队》,都是非常适用的,恰切的。在其代表作《特别分队》中,主人公布科夫的特别经历,其中就特别体现了“崇高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双月版)》期刊2006年05期)

曹天禄[10](2005)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当代价值——兼论苏东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各国无产阶级应进行联合斗争,这是由各国无产阶级根本利益一致性决定的。这一思想对于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与实践,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产生过重大影响。战后,理应实现国际无产阶级联合的社会主义各国却出现了分裂,而具有不可调和矛盾的国际资产阶级却建立起了“兄弟联盟”,这为它们各个击破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个条件,并成为苏东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不能因为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斗争出现过各种问题,而否定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团结和斗争本身。在新形势下,探索一个全新模式的国际无产阶级联合斗争形式已摆到了各国共产党、工人党和其他左翼民主力量的前面。(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05年02期)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国际主义思想,在列宁那里走向系统化。在帝国主义战争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列宁不仅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概念,深入阐释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内涵,进一步扩大了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范围,而且在1913-1923年的10年间从不同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主义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体系。研究这一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和内在结构,有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列宁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列宁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科学原则、灵活策略和辩证方法论的统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到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思想发展研究》简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

[2].李爱敏.论列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其体系结构[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

[3].祝猛昌.党章视角下中共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观的历史变迁[J].党史文苑.2016

[4].马春玲.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价值思考——以《共产党宣言》为文本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5].李爱敏.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到人类命运共同体[D].南京师范大学.2016

[6].张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意识的历史演变及对中共外交政策的影响[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7].孙军.“工人没有祖国”思想的再认识——兼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当代价值[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

[8].刘晓明.历史与逻辑——从《共产党宣言》看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本立场[J].法制与社会.2009

[9].时暝.“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柯热夫尼科夫代表作的主人公形象和思想析述之二[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

[10].曹天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当代价值——兼论苏东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J].江汉论坛.2005

论文知识图

哈尼李玉贞卢森堡)《东方红》袁毅平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梅林李玉贞

标签:;  ;  ;  ;  ;  ;  ;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论文_李爱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