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翔湖南省祁阳县黎家坪镇一中426181
新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引领着学校教育工作的日益革新,“以生为本”、“发展能力”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呼唤着课堂学习方式的革新,更呼唤着课堂教学效果的落实。人之生存,最期望的是自己的存在感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在课堂来说,当我们不断向学生灌输某一方面知识的时候,学生的思维被认同为一个记录存储设备而非具备无限创造潜力的复杂机体。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的感知能力被单一化为倾听,课堂学习的方式被单调化为带有更多强制力的从老师到学生的单向信息传输。显然,落实现代教育育人为本的观念,追求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目标,必须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特别是对于初中地理学习而言,初次接触这门学科的新生,有着无数的疑惑或者问题想要得到验证;已经拥有一定学习经验的学生,也有许多个性化的发现想要得到认可和扩大化分享。这两种基本的主动学习心态,呼唤教师要给予学生说话的机会,给予学生自主感悟的条件。因此,我们的教学工作要思考如何让学生积极地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像海绵吸水一样自己去汲取教科书中传递的信息。
一、创情境明目标,引发自主参与
兴趣的力量是无穷的,地理课堂教学要引发学生的参与必须从调动并活跃学生的主体情绪出发。“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在特定的情境下情绪表现是非常活跃的,并且在情境当中由于主体感受更加清晰,所以对于认知的记忆效果也非常明显。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创设适宜的情境,可以更加快速地明确教学的目标,在积极的学生情绪中传递信息,因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愿望,将课堂融汇在和谐的师生互动状态当中。实践工作中,我们时常采用的情境创设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问题情境、多媒体情境、活动情境、生活情境等等。在情境中,学生思维得到了相对的自由空间,以课堂主题为牵引,学生获知更丰富、更深刻的学习体验。
比如八上教材《中国的民族》的教学,教师以多媒体为辅助设计了教学课件,并以此来引领学生从进入情境到讨论交流的整个学习过程。首先,教师选用媒体播放了一张张少数民族相关的图片,并配上了《爱我中华》这样一首主题鲜明的歌曲。在学生欣赏之后,教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想到了些什么。针对这样一个比较笼统的问题,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说我们即将学习与中国的民族有关的知识;有的说他知道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除汉族外其余民族由于人口数量较小而被称为“少数民族”……学生的话匣子就在一首歌和几张图之间打开了,为后面的探究学习、讨论交流环节添加了许多积极的因素。并且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民族团结”的主题,使得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变得事半功倍。
二、设任务创活动,倡导合作探究
地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要传递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某些规律、定理,更重要的是学生认知周边自然世界的能力。差别也就在这里,伴随着能力发展的认知建构远远比单纯地倾听和阅读能够获知的要多。因此,在课堂上设计一些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者激发学生探究、观察生活的愿望,是给地理知识赋予生命本源的有效途径。只有鲜活的知识,才能够孕育生命的成长。
例如,八上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的教学,首要的任务是要学生明确什么是自然资源,同时要了解我国的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在小组中相互解释什么叫自然资源,并归结出一些自己认为的自然资源的特点。很快学生交流完成了,然后逐一列举其特点。他们认为:自然资源的生成依靠自然力量,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然后教师请学生举出几个例子,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阅读教材,看一看自己所理解的还有哪些疏漏。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以自己的经验来认定知识,并通过对比继续建构自己的新知,既符合认知规律,更发展了学生自我肯定的素养。随后,教师又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扮演地质学家,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勘探”我国矿产资源分布情况。一张小小的中国地图,变成了学生“挥指谈‘兵’”的沙盘,他们津津乐道于自己的见解,在随后的交流订正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脸上都能够看到因为自己分析得有理而显出的那份自豪的神情。
三、观图示学地理,重视能力提升
地理学科涉及到区域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人文特征等等多元化的知识,其思维官能也是多方面的。其中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被诸多地理教师重视,并将其灵活应用于学生的学习活动。
比如湘教版七下《认识大洲》一章,随着学生学习的一步步深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手绘的方式来绘制各大洲的陆地轮廓图,并依此在小组中交流互动。可以将大家绘制的图示拼合成一幅世界地图,然后标记上相应的经纬度,以及相应的大洋的轮廓等。这样一来,在活动中学生能够较好地认知地球上的陆地板块的分布情况,甚至还能够明确记忆各大洲陆地的轮廓以及地理位置,为后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总之,地理学习要深度开拓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积极调动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课堂中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不断改善师生之间互动的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断革新,最终促成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宾建浅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建情境.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1年12月。
[2]颜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年8月。
[3]朱丽侠浅析“建构式生态课堂”下有效转变地理学习方式.科学自然(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10月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