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杂化单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环状,机械性能,滤膜,通量,丁烷,磷酸酯。
杂化单体论文文献综述
张娜[1](2018)在《氧杂环丁烷—甲基丙烯酸酯杂化单体的合成及光聚合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杂环丁烷单体在阳离子光聚合领域的研究中吸引了众多科研者的兴趣,这类单体粘度小、毒性低、挥发性低,能够起到良好的稀释效果,其固化过程中不受氧气的影响,固化后材料的收缩率低同时粘结性能良好。其不足之处在于,这类单体在光聚合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结构的中间体,导致其表现出了明显的诱导期,宏观上表现为涂层往往难以固化。近年来,混杂光聚合体系得到了快速发展,混杂光聚合体系结合了自由基光聚合和阳离子光聚合的优点,利用两种体系之间引发剂的协同效应和性能之间的互补可以得到理想的结果。本文用Photo-DSC研究了氧杂环丁烷单体的光聚合动力学行为,主要分析了自由基引发剂对氧杂环丁烷光聚合动力学的影响,以及通过加入较氧杂环丁烷更活泼的单体对氧杂环丁烷光聚合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自由基引发剂对氧杂环丁烷的聚合过程具有促进作用,调节活波单体与氧杂环丁烷单体至合适比例,也可以显着降低氧杂环丁烷的诱导期,促进光聚合进程。本文在对氧杂环丁烷单体研究的基础上,合成了在同一分子中含有氧杂环丁烷和甲基丙烯酸酯双键的杂化单体,该杂化单体同混杂体系相比,抗氧阻聚性能显着提升。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杂化单体的光聚合动力学行为,分别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引发剂对杂化单体光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样条件下,增加相同量的自由基引发剂对体系的促进效果更明显。(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30)
刘玉飞,何敏,张道海,周进,赵潜[2](2018)在《乙烯基单体与环状单体“杂化共聚”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杂化共聚"是将结构和活性差异很大的乙烯基单体与环状单体共聚合成新型聚合物的方法,是共聚物合成的一条新途径。文中介绍了"杂化共聚"的创新性成果,重点阐述了近5年来国内外乙烯基单体与环状单体的共聚反应及其机理,综述了"杂化共聚"2种催化剂膦腈碱(t-BuP_4)和B(C_6F_5)_3的应用及CF_3SO_3H/nBu4NI引发剂体系的应用,同时介绍了杂化共聚物的应用领域,最后展望了"杂化共聚"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崔锦峰,许芬,郭军红,包雪梅,郭永亮[3](2017)在《磷元素杂化大单体VOPP接枝聚苯乙烯共聚物的合成及阻燃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氯磷酸苯酯(PDCP)、乙二醇(EG)、甲醇、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为原料,经逐步聚合得到端乙烯基低聚磷酸酯的磷元素杂化大单体(VOPP),VOPP与苯乙烯(St)通过接枝共聚制备磷元素杂化大单体接枝聚苯乙烯共聚物(VOPP-co-St)。利用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VOPP的结构及平均分子量,通过TGA、氧指数测定仪和微型量热仪研究VOPP-co-St的热稳定性及阻燃性能,SEM和XPS表征炭层形貌及成分,利用Flynn-Wall-Ozawa(FWO)法计算VOPP-co-St的热降解活化能(Ea)。结果表明,随着VOPP含量的增加,VOPP-co-St的最大分解速率温度升高,残重率提高,极限氧指数(LOI)上升,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降低,总热释放量(THR)减小,熔滴现象消失,Ea随降解转化率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马天一[4](2016)在《基于两性离子化单体和杂化材料制备高通量抗污染纳滤膜》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提高纳滤膜的通量及抗污染性能为出发点,选用界面聚合法制膜,并分别采用有机改性剂PEI-SBMA、无机改性剂凹凸棒土和无机-有机杂化改性剂POSSPEG制备了叁种新型高通量抗污染纳滤膜,探究了不同类型改性剂对纳滤膜物理化学结构的影响,通过调节单体浓度、改性剂添加浓度等条件优化了纳滤膜分离性能,同时测试了纳滤膜的抗污染性能。具体内容如下:首先,设计合成两性离子胺单体PEI-g-SBMA并将其作为界面聚合水相单体制备了高通量抗污染的电中性纳滤膜PEI-g-SBMA/TMC。PEI-g-SBMA赋予了该纳滤膜接近电中性的表面,降低了污染物与膜表面的静电作用;同时PEI-gSBMA可以在膜表面构筑水化层,抵御污染物的粘附,且水化层有利于水分子的优先透过,提高膜的通量。膜的纯水通量为132 L/(m~2 h MPa),是未两性离子化的PEI/TMC纳滤膜的两倍,同时具有较高的染料截留率(橙黄钠的截留率为90.6%)和较低的无机盐截留率(Na_2SO_4截留率为50.4%,NaCl截留率为7.1%)。在BSA、HA和SA的抗污染实验中,PEI-g-SBMA/TMC电中性纳滤膜均表现出较对照组PEI/TMC纳滤膜更为优异的抗污染性能。其次,将无机材料凹凸棒土引入界面聚合过程中制备了高通量抗污染杂化纳滤膜PIP-ATP/TMC。本身为亲水材料的凹凸棒土可以为水分子跨膜提供优先通道,提升膜的通量;凹凸棒土中的Al~(3+)、Mg~(2+)可以结合大量的水分子,在膜表面构筑水化层,提升膜通量的同时提升膜的抗污染性能。在不降低染料和盐截留的情况下,PIP-ATP/TMC纳滤膜的纯水通量最高达到229.5 L/(m~2 h MPa),是未改性PIP/TMC纳滤膜的2.2倍。在BSA、HA和SA的抗污染实验中,PIP-ATP/TMC杂化纳滤膜均表现出了较对照组PIP/TMC纳滤膜更为优异的抗污染性能。最后,将无机-有机杂化改性剂POSS-PEG引入界面聚合过程中制备了高通量抗污染的纳滤膜PIP-(POSS-PEG)/TMC。POSS-PEG中的PEG段可在膜表面构筑水化层,提升膜的抗污染性能;水化层亦为水分子透过提供优先的通道,同时POSS-PEG降低了分离层的致密程度,提升膜的通量。在不降低盐截留的情况下,PIP-(POSS-PEG)/TMC纳滤膜纯水通量最高达到193.5 L/(m2 h MPa),是未改性PIP/TMC纳滤膜的1.9倍。在BSA、HA和SA的抗污染实验中,PIP-(POSSPEG)/TMC纳滤膜均表现出较对照组PIP/TMC纳滤膜更为优异的抗污染性能。(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05-01)
王佼,林长亘,魏杰,宋宇飞,郭金宝[5](2015)在《多酸单体构筑的有机无机杂化聚合物网络稳定及电光调制蓝相液晶》一文中研究指出蓝相液晶(BP-LCs)因其具有宽视角、响应速度快、制作工艺简单等优点,成为光电显示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其狭窄的温域是阻碍其应用的难题。目前,分子设计、聚合物稳定、纳米掺杂等方法被广泛用于解决该问题。本课题中,我们研究一种多酸单体构筑的有机无机杂化聚合物网络对蓝相液晶的稳定及电光调制效果。首先,设计合成了一种含有丙烯酸酯的弯曲型有机无机杂化多酸单体,研究其不同含量对BP-LCs温域的影响;其次,利用紫外(UV)聚合的方式构筑聚合物网络,制备聚合物稳定蓝相液晶(PSBPs),成功将BP-LCs温域拓宽了16.3℃;之后,对不同浓度PSBPs的电光性能研究发现,稳定效果在某一浓度时最佳,同时在稳定的蓝相织构范围内,阈值电压可低至41.67V。研究表明,该聚合物网络填充了蓝相分子双扭曲排列而形成的向错区域,降低体系自由能从而起到稳定蓝相分子排列的作用,拓宽了蓝相温域,同时还能够对外加电场响应。本研究从分子设计和聚合物网络两个方面为拓宽BP-LCs的温域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 光电功能高分子》期刊2015-10-17)
李春光,聂俊,苏雅丽,方大庆[6](2015)在《一种双酚S环氧-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杂化光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一种杂化的双酚S环氧丙烯酸酯,得到的单体用红外光谱仪、核磁仪、质谱仪等进行表征。对合成的单体光热固化顺序和固化方式进行动力学和动态力学性能研究。研究发现固化顺序和方式对杂化单体的动力学有很大的影响,同时用阳离子引发杂化单体聚合的方式比光热固化的方式效率更高。(本文来源于《材料开发与应用》期刊2015年01期)
杨宏军,许进宝,张广照[7](2013)在《环状单体与乙烯基单体的杂化共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在膦腈碱(t-BuP4)催化下各种环状单体和乙烯基单体的杂化共聚,发现己内酯、丙交酯或环碳酸酯与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能够进行杂化共聚,但环硅氧烷与乙烯基单体、丙烯腈与内酯不能杂化共聚.研究表明,单体与活性中心的匹配决定了杂化共聚能否进行.(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3年08期)
李春光,聂俊[8](2011)在《杂化光聚合双酚S环氧-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种双酚S甲基丙烯酸酯的杂化单体通过双酚S环氧树脂合成,双酚S环氧树脂通过双酚S和环氧氯丙烷在四甲基溴化铵的催化下合成。杂化单体的的光聚合和热固化的次序对单体固化动力学的影响通过实时红外来研究。用阳离子引发剂引发杂化单体的光聚合也被研究。单体形成的固化膜的机械性能通过DMA测量,测量结果显示固化膜的机械物理性能相似尽管固化得次序和方法不同。(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9-24)
李建利[9](2008)在《功能型POSS单体的合成及杂化材料的点击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倍半硅氧烷(POSS)是由Si-O组成的纳米大小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无机笼型骨架芯即(SiO_(1.5))n,在其顶点处可连接有机取代基团的特殊结构分子。POSS基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热力学性能、机械性能、电学性能以及磁性等优异性能引起人们广泛兴趣,含POSS的交联聚合物由于具有多孔性,在吸附、催化、介电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具有多功能团的POSS单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通过分子设计制备多功能团的POSS单体,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详细介绍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的研究进展,综述多功能团POSS单体的合成方法。2)设计多功能团POSS单体(Q8M8)的合成方案,并利用FT-IR、~1H NMR、和~(29)Si NMR对目标产物进行表征。3)制备并分析功能型POSS单体特征,考察温度、反应时间、溶剂、反应物摩尔比对端基为CH_2Cl_2的POSS单体制备的影响,获得了最优实验条件。4)通过“点击化学”将功能型POSS与带端基的炔类光电功能单体反应,制备出两个新型POSS基杂化材料,研究其热稳定性进行测试及分析,讨论了热增长的机理。(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08-12-01)
何勇,李淑娟,聂俊[10](2007)在《丙烯酸酯-丙烯基醚杂化单体阳离子光聚合过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合成了叁种丙烯酸酯-丙烯基醚杂化单体,应用实时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RT-FTIR)研究了它们的阳离子光聚合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杂化单体的光聚合速率和最终转化率要高于混合杂化体系,并且在杂化单体聚合体系中加入自由基引发剂1173可以有(本文来源于《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期刊2007-10-01)
杂化单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杂化共聚"是将结构和活性差异很大的乙烯基单体与环状单体共聚合成新型聚合物的方法,是共聚物合成的一条新途径。文中介绍了"杂化共聚"的创新性成果,重点阐述了近5年来国内外乙烯基单体与环状单体的共聚反应及其机理,综述了"杂化共聚"2种催化剂膦腈碱(t-BuP_4)和B(C_6F_5)_3的应用及CF_3SO_3H/nBu4NI引发剂体系的应用,同时介绍了杂化共聚物的应用领域,最后展望了"杂化共聚"的发展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杂化单体论文参考文献
[1].张娜.氧杂环丁烷—甲基丙烯酸酯杂化单体的合成及光聚合动力学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2].刘玉飞,何敏,张道海,周进,赵潜.乙烯基单体与环状单体“杂化共聚”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8
[3].崔锦峰,许芬,郭军红,包雪梅,郭永亮.磷元素杂化大单体VOPP接枝聚苯乙烯共聚物的合成及阻燃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17
[4].马天一.基于两性离子化单体和杂化材料制备高通量抗污染纳滤膜[D].天津大学.2016
[5].王佼,林长亘,魏杰,宋宇飞,郭金宝.多酸单体构筑的有机无机杂化聚合物网络稳定及电光调制蓝相液晶[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G光电功能高分子.2015
[6].李春光,聂俊,苏雅丽,方大庆.一种双酚S环氧-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杂化光聚合[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5
[7].杨宏军,许进宝,张广照.环状单体与乙烯基单体的杂化共聚[J].中国科学:化学.2013
[8].李春光,聂俊.杂化光聚合双酚S环氧-甲基丙烯酸酯单体[C].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11
[9].李建利.功能型POSS单体的合成及杂化材料的点击制备[D].东华大学.2008
[10].何勇,李淑娟,聂俊.丙烯酸酯-丙烯基醚杂化单体阳离子光聚合过程的研究[C].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