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力学与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机理,动力学,速率,氧原子,油页岩,水合物,灵敏性。
动力学与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Rui,LI,Guo-qiang,HE,Fei,QIN,Xiang-geng,WEI,Duo,ZHANG[1](2019)在《燃烧化学动力学机理的框架简化:组分耦合的灵敏性分析简化方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发动机燃烧数值模拟需要高精度的、尺寸合适的化学反应机理,因此需要对复杂的详细化学反应机理进行简化。由于现有的灵敏性分析简化方法效率低且计算时间长,因此本文希望得出一种效率更高、计算时间更短的灵敏性分析简化方法。创新点:1.利用直接关系图简化方法中的相互作用系数计算待删除组分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提出了组分耦合的灵敏性分析简化方法;耦合关系较大的两个组分被视为一个整体,有助于提高灵敏性分析简化的效率、缩短计算时间。2.得到了较小尺寸的乙烯(33组分)和正庚烷(79组分)框架燃烧反应机理。方法:1.提出组分耦合的灵敏性分析简化方法,即先利用直接关系图简化方法中的相互作用系数计算待删除组分之间的相互耦合关系(公式(2)和(3),图2);在简化过程中,耦合关系较大的两个组分被视为一个整体被删除。2.通过0维和一维计算验证得到的简化化学反应机理的精度。结论:1.本文所提出的组分耦合的灵敏性分析简化方法提高了灵敏性分析简化的效率、缩短了计算时间。2.利用此方法对含有111组分和784基元反应的乙烯以及561组分和2539基元反应的正庚烷的燃烧化学机理进行简化,最终得到33组分的乙烯框架机理和79组分和339基元反应的正庚烷框架反应机理。3.在较宽的工况范围内对得到的框架机理进行点火延时、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温度曲线、组分浓度和反应的灵敏性分析等燃烧特性参数的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得到的框架机理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小的尺寸,适用于燃烧数值模拟。(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期刊2019年12期)
王竹青,张勇奇,柴广,田汾奕[2](2019)在《HO_2与Cl反应机理及动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揭示Cl对HO_2的消耗机制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指导作用,文中采用CCSD(T)/aug-cc-pVTZ//M06-2X/6-311++G(2d,2p)计算方法研究了HO_2+Cl抽氢和抽氧反应机理.研究发现,该反应共有R1(~3O_2+HCl,路径1)、R2(~1O_2+HCl,路径2)和R3(ClO+OH,路径3和路径4)叁条反应通道,其中路径1和路径3分别为抽氢和抽氧通道的优势路径.利用经典过渡态理论(TST)与变分过渡态理论(CVT)并结合小曲率隧道效应模型(SCT),分别计算了抽氢和抽氧通道主路径1与路径3在213~320 K温度范围的内k~(CVT/SCT)值.结果表明,在213~320 K温度范围内路径1的速率常数为4.69×10~(-11)~3.98×10~(-10) cm~3·molecule~(-1)·s~(-1),比路径3的速率常数高出了13~19个数量级,即路径1是HO_2+Cl反应进行的主通道,298 K时路径1的速率常数(6.27×10~(-11) cm~3·molecule~(-1)·s~(-1))与实验值(6.80×10~(-11) cm~3·molecule~(-1)·s~(-1))相吻合.此外,在213~320 K温度范围内,变分效应对路径1的速率常数影响较小,而隧道效应在低温段对路径1的速率常数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景俊杰,付文耀,彭冲,郑建刚,牛梦龙[3](2019)在《陇东地区油井结蜡机理及蜡沉积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陇东地区油井井筒结蜡问题严重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不同于其他区块多在井筒中部结蜡的情况,LN区块在井筒深部泵口、尾管附近结蜡现象严重,大大制约了该区块油井的正常生产。文中以LN区块蜡样及原油为研究对象,通过蜡样组分、结构、碳数分布、溶蜡点及原油黏温曲线、碳数分布等的测定探索造成该区块结蜡严重的原因;并利用数学模型对该区块井筒结蜡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含水率、温度、流速等外因对油井井筒结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造成该区块在井筒深部泵口、尾管附近结蜡的主要原因为原油中高碳数组分占比大、所结蜡为直链烷烃且碳链较长、蜡样中机械杂质及沥青质含量高;通过动力学分析表明:结蜡速率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随温度及流速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万钦,曾飞,殷俊,胡远东,刘佳璐[4](2019)在《Nb:AlNO薄膜的双动力学调控阻变机理及其学习行为的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神经网络的模拟计算过程有必要在微观动力学层面找到神经元或突触的模拟单元。为此,我们于室温条件下制备了Nb弥散掺杂的AlON薄膜。在正向的外部刺激下Nb氧化物纳米微晶首先在底电极附近形成,并团聚形成纳米团簇向顶端电极生长,构成导电细丝,电导升高;在负刺激下,导电细丝断开,电导下降。且在电导升高和下降过程中均出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薄膜微观结构的研究表明,上述导电细丝由氧原子的迁移和热扩散所控制,电流引发的局部加热使得Nb氧化物纳米微晶首先形成,进而增强电导。然而,连续的正刺激耗尽了附近的氧原子,使导电细丝的生长受到抑制,同时,结晶相在局部积累的热作用下转化为非晶相,使得电导降低。反之,连续的负激励通过将氧原子抽离减小了纳米团簇的大小,这仍符合相变动力学。因此,类似于神经递质和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动力学的上述两种动力学的相互作用,促成了器件电导的长程波动式变化。我们还成功模拟了包括脉冲频率依赖可塑性和脉冲时间依赖可塑性在内的传统神经网络协议。另外,本忆阻系统还具有两大优点。一是其低的电流密度大大降低了功耗。二是两种动力学的相互作用,建立了用不同频率合成信号的可能性,包括编码和解码方法。我们相信,该人工神经突触将极大地促进神经形态的模拟计算。(本文来源于《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丁珂,孙晓君,李会杰,黄娜娜,仇龙[5](2019)在《氧化镁蒸氨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轻烧粉和氯化铵反应为出发点,研究了氧化镁蒸氨反应过程的动力学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当反应30 min时,70~90℃条件下溶液中镁离子浓度约为0.14 mol/L,100℃时浓度为0.5 mol/L。XRD结果表明,蒸氨过程中未反应生成Mg2+的氧化镁以氢氧化镁存在于滤渣中。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氧化镁水化反应活化能逐渐增加。当煅烧温度为600℃时,反应活化能为64.789 9 kJ/mol;当煅烧温度为800℃时,反应活化能为81.350 6 kJ/mol。氢氧化镁和氧化镁按不同物质的量比混合进行蒸氨反应时,蒸氨速率随体系中氢氧化镁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氧化镁蒸氨体系可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氧化镁在铵盐体系中进行水化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同时部分氧化镁和氢氧化镁进行蒸氨反应生成镁离子;第二阶段,整个体系完全变成氢氧化镁蒸氨体系。(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刘扬[6](2019)在《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探究大数据监管作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数据目前已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正逐渐成为现代生活的必要基础设施。然而,大数据的滥用越来越严重。本研究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大数据监管的作用机理,并将模型在反电信网络诈骗系统中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用户自监管是解决监管问题的症状解而系统监管是基础解。此外,系统覆盖率、行为变异率和转移成本是解决监管问题的间接影响因素,其中系统覆盖率为积极因素而行为变异率、转移成本为消极因素。本研究探索了将系统动力学和大数据监管相结合的创新途径,发现了分析大数据监管作用机理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期刊2019年10期)
吕锦涛,赵会军,田浩,吕晓方,赵煜[7](2019)在《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的实验探究与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了3种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叁甲基十六烷基溴化铵(CTMAB)和聚甘油脂肪酸酯(PGFE),通过测试表面活性剂对辽河原油的流变性、界面张力、驱油效果等的影响,借助分子模拟手段探究了多元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驱油行为。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改善原油流变性能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为SDS>PGFE>CTMAB;在质量分数为0.3%时,SDS体系的界面张力最低,为1.03×10~(-2) mN/m,且驱油效率高达87.3%;分子模拟中各表面活性剂降低原油密度的能力由小到大的排序为:CTMAB<PGFE<SDS;各原油体系石油分子的径向分布函数显示,4种原油体系最高峰均位于r(石油分子与岩石表面的距离)为0.12 nm处,空白原油体系峰值为11.432;CTMAB,PGFE,SDS原油体系的最高峰值依次为10.084,9.902,8.047,峰值越低,原油分子与岩石的相互作用力越弱,故SDS的驱油效果最佳。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解释了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高景龙,杨磊,王立强[8](2019)在《抚顺油页岩/聚乙烯热解动力学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热重分析(TGA)技术研究了抚顺油页岩、聚乙烯(PE)及其混合的热解反应过程。结果表明:油页岩和PE混合物共热解过程中,共热解残渣量比油页岩单独热解减少了1.17%,对最大速率热解温度,共热解温度比油页岩单独热解温度低5℃。采用Coats-Redfern和Criado法对油页岩、PE及其混合物热解数据进行处理,从15种常用的固相反应机制函数中遴选出最优解,建立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油页岩的热解遵循表观一、二级化学反应模型(F1、F2);PE热解过程为扩散模型(D4);而其混合物的热解机理遵循动力学模型F1。混合物共热解活化能均远远小于油页岩或PE单独热解的活化能,共热解期间存在较大的协同效应。(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郭深,田红,胡章茂,徐慧芳,焦豪[9](2019)在《芒草热解焦的制备及其CO_2气化反应动力学及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和低温氮吸附法表征芒草热解焦的物化特性,采用非等温法和主曲线法结合研究芒草热解焦CO_2气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制备温度的升高,芒草热解焦的有机质减少;热解过程有利于孔隙结构的形成,增大了热解焦比表面积和孔容,600℃时芒草热解焦(MPC600)的微孔率最大,为86.73%;随着制备温度和气化升温速率的升高,芒草热解焦气化反应的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向高温侧偏移。采用Ozawa法对芒草热解焦气化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制备温度为400、600和800℃的芒草热解焦平均活化能分别为171.87、181.20和184.45 kJ/mol;所有制备温度下获得的芒草热解焦的活化能与转化率无关,反应可用单一的动力学机理函数描述。主曲线法判定动力学模型机理函数结果表明:芒草热解焦气化动力学符合一维相边界反应(R_1)机理。(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9年05期)
王韧,李锐,张凌,孙金声,孙慧翠[10](2019)在《亲水性氨基酸抑制四氢呋喃水合物形成的动力学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亲水性氨基酸作为新型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抑制剂是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热点,但其对水合物形成影响的内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并且对于其与其他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KHIs)复配的协同抑制机理的认识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为此,基于四氢呋喃(THF)水合物的形成模拟实验,厘清了甘氨酸、L-精氨酸及其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配对水合物形成的影响规律,并结合多种实验方法揭示了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甘氨酸对水分子具有较强的扰动作用,使其对水合物的形成具有较强的抑制性,添加量为1.0%时抑制效果为最佳;②L-精氨酸对水分子具有较强的束缚作用,使其对水合物的形成具有较强的抑制性,在较低添加量的范围内,其对水合物形成的抑制性随添加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强;③亲水性氨基酸与PVP复配对水合物的形成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当抑制剂添加总量为1.0%时,甘氨酸与PVP K90复配的协同抑制能力更强。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为新型水合物抑制剂的研发提供了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19年09期)
动力学与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揭示Cl对HO_2的消耗机制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指导作用,文中采用CCSD(T)/aug-cc-pVTZ//M06-2X/6-311++G(2d,2p)计算方法研究了HO_2+Cl抽氢和抽氧反应机理.研究发现,该反应共有R1(~3O_2+HCl,路径1)、R2(~1O_2+HCl,路径2)和R3(ClO+OH,路径3和路径4)叁条反应通道,其中路径1和路径3分别为抽氢和抽氧通道的优势路径.利用经典过渡态理论(TST)与变分过渡态理论(CVT)并结合小曲率隧道效应模型(SCT),分别计算了抽氢和抽氧通道主路径1与路径3在213~320 K温度范围的内k~(CVT/SCT)值.结果表明,在213~320 K温度范围内路径1的速率常数为4.69×10~(-11)~3.98×10~(-10) cm~3·molecule~(-1)·s~(-1),比路径3的速率常数高出了13~19个数量级,即路径1是HO_2+Cl反应进行的主通道,298 K时路径1的速率常数(6.27×10~(-11) cm~3·molecule~(-1)·s~(-1))与实验值(6.80×10~(-11) cm~3·molecule~(-1)·s~(-1))相吻合.此外,在213~320 K温度范围内,变分效应对路径1的速率常数影响较小,而隧道效应在低温段对路径1的速率常数有显着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力学与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Rui,LI,Guo-qiang,HE,Fei,QIN,Xiang-geng,WEI,Duo,ZHANG.燃烧化学动力学机理的框架简化:组分耦合的灵敏性分析简化方法(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A(AppliedPhysics&Engineering).2019
[2].王竹青,张勇奇,柴广,田汾奕.HO_2与Cl反应机理及动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景俊杰,付文耀,彭冲,郑建刚,牛梦龙.陇东地区油井结蜡机理及蜡沉积动力学研究[J].化学工程.2019
[4].万钦,曾飞,殷俊,胡远东,刘佳璐.Nb:AlNO薄膜的双动力学调控阻变机理及其学习行为的模拟[C].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5].丁珂,孙晓君,李会杰,黄娜娜,仇龙.氧化镁蒸氨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9
[6].刘扬.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探究大数据监管作用机理[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19
[7].吕锦涛,赵会军,田浩,吕晓方,赵煜.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的实验探究与动力学模拟[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9
[8].高景龙,杨磊,王立强.抚顺油页岩/聚乙烯热解动力学机理研究[J].塑料科技.2019
[9].郭深,田红,胡章茂,徐慧芳,焦豪.芒草热解焦的制备及其CO_2气化反应动力学及机理分析[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9
[10].王韧,李锐,张凌,孙金声,孙慧翠.亲水性氨基酸抑制四氢呋喃水合物形成的动力学机理[J].天然气工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