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丽娜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湖北宜昌443003)
【摘要】21世纪是老龄化的世纪,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从1999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04年老龄人口达2亿。我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导致一些新的疾病和各种各样的老年性疾病不断出现,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负担。随着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由于其本身容易产生各种复杂心理问题,加之自身病痛的折磨,生活情绪低落,怕孤独、怕寂寞,精神心理状态也发生较大变化,生活质量逐渐下降。因此,在治疗老年人机体疾病的同时,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这对促进老年人的早日康复很有帮助。老年人的健康与护理已成为每个医务工作者,尤其是我们老年科护理工作者工作中最具挑战性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问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8-0322-02
人到老年身体各器官产生变化,一些慢性病会随之而至。老年住院患者住院时间长,住院期间易产生不良的负性情绪[1]。科学研究发现,长时间处于不良的心理状态可导致各系统受损,如消化功能减退、记忆力下降、免疫力低下,进而引发一系列疾病。老年人很多疾病都是心身疾病,良好的心理素质更有益于疾病的恢复和康复,所以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心理护理的目的是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护患关系、患者之间的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关系,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从而达到为病人创造有利于治疗与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2]。老年科病人的特点是需要照顾而不仅仅是治疗,通过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使治疗收到满意的效果,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1.老年科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
1.1焦虑与恐惧
焦虑和恐惧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表现。慢性病病程长,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老年患者往往有着强烈的康复愿望,患病后易产生焦虑与恐惧,怀疑子女对其隐瞒病情,同时怀疑自已的病在短期内不能治愈,怀疑自己是否得了不治之症对健康过分担心。恐惧感由于担心患病以及自理能力下降、心理负担不断加重,使老年人易产生忧虑或恐惧感,表现出冷漠或急躁情绪。
1.2孤独与失落
老人离开温暖的家,来到医院这个陌生的地方,生活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再加上疾病的折磨,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产生孤独感。有些老年人住院时间较长,亲人家属的关心在病情平稳后可能会逐渐减少,使的这类病人越发感到孤独,失落,情绪低沉。社会角色的改变,也让老年人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
1.3抑郁与猜疑
老年抑郁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造成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及时识别和干预治疗对老年抑郁病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3]。老年抑郁常与躯体疾病相伴随,多数患有慢性病,病情重,病程长,并发症多,治疗效果不佳,往往对治疗丧失信心,对健康失望。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特征。60岁以上老年人,有半数的人可出现疑病症状[4]。有的疾病经久不愈,需要长期服药,可能会反复住院,老年人容易悲观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喜欢发脾气,爱挑剔,久而久之,可能会开始怀疑医生、护士的技术水平,怀疑自己的病情,怀疑家人的隐瞒,总是往不好的方面猜疑。
1.4自尊与依赖
老年病人情感变得脆弱、敏感,顺从依赖,喜欢周围人对他尊敬,希望子女朋友来探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对医护人员存在很大的依赖心理,事事依靠别人,即使自己能完成的事也不去做,完全的依赖于陪护人员,稍有不如意就会发脾气。
2.护理对策
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患者入院后,护士应主动热情地迎接他们,耐心细致地做好入院宣教,采取不同方式与患者交流,利用语言技巧及实际行动增强患者的信任感,消除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减少新入院时的陌生感。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态度和蔼,服务热心,以关心、帮助为主,主动与患者谈心,了解其个性、爱好、饮食起居、习惯,可以获得较全面的患者心理资料,针对其个体差异进行不同护理,满足不同老年病人的心理需要。在取得患者的信任后诱导其说出苦闷,再施以相应护理。护士与患者谈话时语气要温柔、平和,要有极大的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然后给予一一解释,消除其焦虑心理。讲解治疗的目的、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使患者保持健康的情绪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切忌粗声相答、一句话结束谈话或搪塞患者,从而加重其焦虑心情。
2.2丰富患者的生活
老年患者身边关心、亲近的人越多,生活就越充实,因此要教育家属密切配合,多探望老人,多关心体贴老人,让其感到与家一样温暖,特别是一些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老年患者,安慰开导家属,使患者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减轻其孤独、恐惧的心理,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老年患者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他们参加适当的锻炼如慢走、保健操等。这样能保持机体代谢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老年患者经历多,又是长辈,我们应该懂得尊重他们,用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关心他们,与他们多交谈,使患者感受到了被尊重,被认识,从而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治疗和护理。
2.3稳定患者的情绪
值班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有无异常表现。加倍关心患者,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鼓励他们面对现实,战胜疾病。护士应指导患者放松心情,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自信是一种治病的良药,指导患者不断的给予自己心理暗示:“我会很快好起来的”。让患者多听些优美的音乐、看画报等,激发他们求生的欲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同时多与患者交谈,让患者多了解自己的病情,解除老年患者猜疑的心理。护士应该主动关心患者并鼓励其子女多陪护患者,使他感受到亲人的爱护和关怀,这些都是利于患者从悲观、绝望中解脱出来,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同时向老年患者讲解关爱自身健康就是关爱子女,只有自己身体健康才是子女最大的幸福,协助患者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和护理。护士应该给予同情,理解老年患者出现的各种反应,做到耐心解释、周到服务,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以预防和化解患者出现的抑郁心理。
2.4重拾患者的自身价值
老年人在健康、精力、能力、亲人、朋友,社会关系等方面,渐有所失的情况下,他们孤独、寂寞、精神萎靡,因此,需要更多的尊重,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意见要尽可能听取和采纳,对老年人的健忘和反复唠叨要给予谅解。同时对老年患者的称谓一定得当,要多关心问候,加强沟通,取得信赖。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工作经历,再根据其个体特点给予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新的生活目标,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在护理中尽量体现其自身的价值。护士还应告知患者根据自己的病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适当活动可以促进疾病痊愈。
总之,护理人员应在护理全过程中,始终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这个主要因素,要以深切的理解,与真诚的善心去感化病人,帮助其树立乐观的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病人早日康复,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化护理理念提高到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向明华.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及对策.医学信息,2009,22(9):69-70.
[2]张玉兰,刘艳华,张燕.心理护理现状分析及发展,2007,21(12):8393.
[3]贾守梅,冯正仪,胡雁,等.老年抑郁症的干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04,18(4):575-576.
[4]肖健.老年心理学.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