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包机论文和设计-褚小宝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绕包机,旨在解决薄膜在缠绕过程中窜动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绕包机,包括机架、连接于机架的第一绕包装置、连接于机架的第二绕包装置、牵引线缆的牵引机构、收集机构,第一绕包装置包括连接于机架的支撑座、转动连接于支撑座且储存薄膜的载丝盘、驱动载丝盘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其中载丝盘上同轴设有限位管,限位管侧壁开有供薄膜穿入的穿入槽,线缆沿限位管轴线方向穿过限位管。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管对薄膜进行限位,使得薄膜只能在限位管内绕线缆进行绕包,防止薄膜窜动。

设计方案

1.一种绕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连接于机架(1)的第一绕包装置(2)、连接于机架(1)的第二绕包装置(3)、牵引线缆(6)的牵引机构(4)、收集机构(5),第一绕包装置(2)包括连接于机架(1)的支撑座(21)、转动连接于支撑座(21)且储存薄膜的载丝盘(22)、驱动载丝盘(22)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23),其中载丝盘(22)上同轴设有限位管(24),限位管(24)侧壁开有供薄膜穿入的穿入槽(25),线缆(6)沿限位管(24)轴线方向穿过限位管(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包机,其特征在于:薄膜环绕于载丝盘(22)周壁,载丝盘(22)朝向限位管(24)的端面上偏心设有第一导向架(222)、第二导向架(223),第一导向架(222)、第二导向架(223)位于载丝盘(22)的同一条半径上,第一导向架(222)靠近载丝盘(22)周壁,第二导向架(223)靠近载丝盘(22)圆心,薄膜依次绕过第一导向架(222)、第二导向架(2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绕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架(222)、第二导向架(223)均转动有与薄膜配合的转动套(2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3)包括连接于机架(1)底部的第一驱动电机(231)、连接于第一驱动电机(231)输出轴的传动轮组、连接于传动轮组且驱动载丝盘(22)转动的驱动杆(27),载丝盘(22)轴线位置设有与驱动杆(27)配合的驱动孔;驱动杆(27)穿过驱动孔并于穿出端连接有直径大于驱动孔的锁定帽(2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绕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帽(26)与驱动杆(27)螺纹连接,所述限位管(24)连接于锁定帽(26)远离载丝盘(22)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于第一绕包装置(2)下一工位设有定型管(7),所述定型管(7)与限位管(24)同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绕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4)包括第一牵引轮(41)、第二牵引轮(42)、电机,线缆(6)于第一牵引轮(41)与第二牵引轮(42)之间往复环绕,第一牵引轮(41)与第二牵引轮(42)之间设有计米机构(4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绕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轮(41)周壁设有隔离环(44),线缆(6)位于相邻隔离环(44)之间。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绕包机。

背景技术

绕包机的作用机理是将绕包薄膜带,即绝缘薄膜例如聚酰亚胺薄膜,绕包到导体外以形成绝缘。

关于绕包机的技术信息在已公开的专利文献中已有报道,例如申请号为CN200810021383.5的中国专利线缆绕包机,就包括机架、设在机架上的动力传动机构、与动力传动机构传动联结的主轴、固定于主轴上的载丝盘、以等距离分隔地设在载丝盘的第一盘面上的一组供丝机构、绕包机构和自保护机构,所述的绕包机构包括一调整盘、一组触脚座、一组调整杆座、一组开关触脚、一组调整杆、一挡丝杆座和一组挡丝杆。

这种绕包机能缩小载丝盘的直径,降低载丝盘的加工难度。但是,在薄膜绕包过程中,薄膜容易窜动,使得制成的电磁线节距不稳定,因此使得薄膜不能紧密、平伏地绕包在导体上,大大影响了薄膜绕包的质量。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包机,通过限位管对薄膜进行限位,使得薄膜只能在限位管内绕线缆进行绕包,防止薄膜窜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绕包机,包括机架、连接于机架的第一绕包装置、连接于机架的第二绕包装置、牵引线缆的牵引机构、收集机构,第一绕包装置包括连接于机架的支撑座、转动连接于支撑座且储存薄膜的载丝盘、驱动载丝盘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其中载丝盘上同轴设有限位管,限位管侧壁开有供薄膜穿入的穿入槽,线缆沿限位管轴线方向穿过限位管。

在使用时,薄膜从限位管侧壁的穿入槽穿入限位管,并对位于限位管内的线缆进行绕包,绕包完成后,随线缆一同从限位管的端口出料;

在这一过程中,薄膜始终被限位管限位,不能脱离到限位管之外,从而防止了薄膜的窜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薄膜环绕于载丝盘周壁,载丝盘朝向限位管的端面上偏心设有第一导向架、第二导向架,第一导向架、第二导向架位于载丝盘的同一条半径上,第一导向架靠近载丝盘周壁,第二导向架靠近载丝盘圆心,薄膜依次绕过第一导向架、第二导向架。

薄膜自身较薄较宽,因此设计第一导向架与第二导向架先后对薄膜进行导向,防止薄膜折叠着进入限位管,导致绕包不紧密、平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导向架、第二导向架均转动有与薄膜配合的转动套。

由于薄膜厚度较低,所以增设转动套,以减小对薄膜的摩损,增加绕包后的密封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连接于机架底部的第一驱动电机、连接于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传动轮组、连接于传动轮组且驱动载丝盘转动的驱动杆,载丝盘轴线位置设有与驱动杆配合的驱动孔;驱动杆穿过驱动孔并于穿出端连接有直径大于驱动孔的锁定帽。

通过第一驱动电机进行驱动,并通过传动轮组将第一驱动电机的转动传输到所需位置,最后通过驱动杆与驱动孔的配合,实现对载丝盘的驱动,同时,通过锁定帽对载丝盘进行锁定,防止转动过程中载丝盘掉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定帽与驱动杆螺纹连接,所述限位管连接于锁定帽远离载丝盘的一端。

将限位管与锁定帽成为一个整体,使得限位管、锁定帽、驱动杆连接为一体,能保证锁定帽的稳定转动,同时也使得锁定帽的拆装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于第一绕包装置下一工位设有定型管,所述定型管与限位管同轴设置。

通过定型管的设计,使得从第一驱动机构出料的线缆,能够径直穿过定型管,不仅起到支撑效果,还能够经过一次定型,为第二绕包装置的绕包打下基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一牵引轮、第二牵引轮、电机,线缆于第一牵引轮与第二牵引轮之间往复环绕,第一牵引轮与第二牵引轮之间设有计米机构。

线缆于第一牵引轮与第二牵引轮之间往复缠绕,从而能够保证缠绕处的线缆处于稳定的紧绷状态,使得计米机构的检测数值更加精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牵引轮周壁设有隔离环,线缆位于相邻隔离环之间。

由于线缆往复缠绕了多次,所以通过隔离环将线缆隔离开,防止线缆之间重叠、缠绕,导致测量不精准、牵引打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限位管对薄膜进行限位,使得薄膜只能在限位管内绕线缆进行绕包,防止薄膜窜动;

其二,通过定型管的设计,使得线缆能够在绕包后能够经过一次定型,从而将绕包后的状态保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牵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第一绕包装置;21、支撑座;22、载丝盘;221、限位盘;222、第一导向架;223、第二导向架;224、转动套;23、第一驱动机构;231、第一驱动电机;24、限位管;25、穿入槽;26、锁定帽;27、驱动杆;3、第二绕包装置;4、牵引机构;41、第一牵引轮;42、第二牵引轮;43、计米机构;44、隔离环;5、收集机构;6、线缆;7、定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种绕包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连接于机架1的第一绕包装置2、连接于机架1的第二绕包装置3、牵引线缆6的牵引机构4、收集机构5。其中,第一绕包装置2与第二绕包装置3的结构相同,区别仅在于使用不同的薄膜对线缆6进行绕包。

如图2、图3所示,第一绕包装置2包括连接于机架1的支撑座21、转动连接于支撑座21且储存薄膜的载丝盘22、驱动载丝盘22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23,其中载丝盘22上同轴设有限位管24,限位管24侧壁开有供薄膜穿入的穿入槽25,线缆6沿限位管24轴线方向穿过限位管24。

在使用时,薄膜从限位管24侧壁的穿入槽25穿入限位管24,并对位于限位管24内的线缆6进行绕包,绕包完成后,随线缆6一同从限位管24的端口出料;在这一过程中,薄膜始终被限位管24限位,不能脱离到限位管24之外,从而防止了薄膜的窜动。

载丝盘22包括储存薄膜的储存轴,薄膜缠绕于储存轴的周壁,储存周两端还设有限位盘221,限位盘221的直径大于缠绕薄膜后储存轴的总直径,从而将薄膜所在位置与外界隔离,使得薄膜不会直接松散开,后面薄膜只能在前面薄膜的牵引下绕过限位盘221,进行包裹使用。

由于薄膜自身较薄较宽,为了防止薄膜进入限位管24前发生折叠,在载丝盘22朝向限位管24的限位盘221上偏心设有第一导向架222、第二导向架223,第一导向架222、第二导向架223位于限位盘221的同一条半径上,其中第一导向架222靠近限位盘221的周壁,第二导向架223靠近限位盘221的圆心,薄膜依次绕过第一导向架222、第二导向架223,然后穿入到限位管24内。同时,由于薄膜的厚度很薄,所以为了降低对薄膜的摩擦力,在第一导向架222、第二导向架223与薄膜的接触位置均转动连接有转动套224,薄膜与转动套224抵接。

第一驱动机构23包括连接于机架1底部的第一驱动电机231、连接于第一驱动电机231输出轴的传动轮组、连接于传动轮组且驱动载丝盘22转动的驱动杆27,载丝盘22轴线位置设有与驱动杆27配合的驱动孔;驱动杆27穿过驱动孔并于穿出端连接有直径大于驱动孔的锁定帽26,其中,锁定帽26与驱动杆27螺纹连接,限位管24连接于锁定帽26远离载丝盘22的一端。通过第一驱动电机231进行驱动,并通过传动轮组将第一驱动电机231的转动传输到所需位置,最后通过驱动杆27与驱动孔的配合,实现对载丝盘22的驱动。

机架1于第一绕包装置2下一工位设有定型管7,定型管7与限位管24同轴设置,从限位管24出料的线缆6,能够径直穿过定型管7。定型管7为缩口的管子,线缆6从定型管7口径较大的一端进入,并从口径较小的一端出料,从而得到紧固定型。

如图4所示,牵引机构4包括受电机驱动的第一牵引轮41、第二牵引轮42、检测成品长度的计米机构43,其中计米机构43选用计米器,计米器被线缆6带动转动,从而通过计米器的转动圈数得知线缆6长度。第一牵引轮41高度较低,第二牵引轮42高度较高,计米机构43的水平位置位于第一牵引轮41与第二牵引轮42之间,同时竖直位置更接近第二牵引轮42,从而使线缆6需要绕过计米机构43才能到达第二牵引轮42,保证了线缆6与计米机构43的抵紧。

线缆6于第一牵引轮41与第二牵引轮42之间往复环绕多次后脱离牵引机构4,进入收集机构5收集。由于线缆6往复缠绕了多次,为了防止线缆6打结,在第一牵引轮41周壁设有隔离环44,隔离环44与第一牵引轮41同轴设置,线缆6限位于相邻隔离环44之间,从而得到隔离。

工作过程:电缆依次经过第二绕包装置3、定型管7、第一绕包装置2、定型管7、牵引机构4,最后在收集机构5完成收集;

具体的,用于缠绕的薄膜储存在载丝盘22上,当电缆沿载丝盘22轴线方向穿过载丝盘22时,薄膜经过第一导向架222与第二导向架223导向,然后从限位管24的穿入槽25中穿入,由于线缆6不转动,所以薄膜缠绕在线缆6的周壁上,包裹在线缆6外;

在薄膜包裹的过程中,也会在线缆6的带动下,沿限位管24的端口方向出料,线缆6出料后进入定型管7定型,随后进入第一绕包装置2,进行另一种材料的绕包;

两次绕包完成后,经过牵引机构4并通过计米机构43记录长度,最终缠绕到收集机构5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绕包机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126599.8

申请日:2019-07-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6(杭州)

授权编号:CN209895838U

授权时间:20200103

主分类号:H01B13/10

专利分类号:H01B13/10

范畴分类:38A;

申请人:杭州双晨电缆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杭州双晨电缆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1301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玲珑工业开发区(石山)

发明人:褚小宝

第一发明人:褚小宝

当前权利人:杭州双晨电缆有限公司

代理人:俞涛

代理机构:1150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绕包机论文和设计-褚小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