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债资产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公债,效应,资产,存量,定理,论文,李一巴。
公债资产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叶昕[1](2002)在《公债资产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尝试着探讨当公债券存量作为企业和私人持有资产的组成部分时,对消费和储蓄决策乃至宏观经济的影响,以便为我国的公债规模发行和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借鉴。 本文首先回顾了“李—巴”定理及其争论兴起的背景,分析了公债券成为资产与“李—巴”定理的“公债与税收等价定理”的对立性,重点从“李—巴”定理的前提、公债政策的决策制度和实证研究叁个方面介绍了各个学派对“李—巴”定理的争论。笔者认为“李—巴”定理是有真理性含义的,对其的分析应该与各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得出具体的结论。 在文章的第二部分,论文讨论了资产的含义和公债券要成为资产所具备的条件,进而分析了公债券与其他资产尤其是同为政府发行的货币之间的区别,认为只要政府坚持市场化的公债发行和流通,公债券就能充分发挥金融资产的属性的作用。 随后,本文详细地探讨了公债券作为企业和私人手中持有的债权资产对经济所产生的效应,具体分析了公债资产的微观效应如皮古效应、卡尔多效应等和宏观效应如稳定和增长效应等,认为公债券一定规模的存量对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具有很好的效应。 在文章的第四部分,结合我国公债发行历史和经济实际,剖析了“李—巴”定理和公债资产效应在我国的表现,提出了我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公债资产和“李—巴”定理是混合发挥效应的,并得出探讨“李—巴”定理应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而公债也必须存在于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才能存在和发挥资产效应。 笔者还对公债券资产效应在我国的表现进行了一定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公债规模的适度影响因素和“阶段性流动偏好”等理论,认为虽然我国恢复公债发行时间不长,但我国公债是鲜明地表现出资产效应,尤其 公债资产效应研究在经济衰退中。文章最后一部分,从公债资产效应理论对中国实际进行了一定的理论思考,并提出了政策借鉴。在我国要使公债发挥正常的资产效应,一方面要从决策制度上保证公债规模的适度和公债券资产存量结构的合理,避免不公平的收人再分配和公债的滥发以及公债券融资资金低效使用对经济运行的破坏;另一方面,要改革公债的发行和流通市场,保证公债券的市场化流通,这是公债资产效应发挥的基础。 公债“有害论”曾使得我国的公债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在较长时期内停滞。改革开放至今,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使得政府更加依赖于利用公债政策来调控经济,公债规模不断上升。而理论界对公债效应的研究更多地注重于公债的凯恩斯收入创造效应研究上,较少探究公债券作为企业和私人部门存有的资产所产生的效应。随着公债规模越来越大,如何从居民手中持有的公债债权所产生的经济影响来为公债长期存在于经济中的合理性提供佐证,并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研究和借鉴,是当前理论研究应予以重视和思考的,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创新之所在。(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2-04-01)
公债资产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公债资产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叶昕.公债资产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