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斑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螺旋CT,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混合性斑块,狭窄程度
混合斑块论文文献综述
刘强,孙占友,李祝和[1](2018)在《128层螺旋CT评价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混合性斑块的狭窄程度与心功能关系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评价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混合性斑块的狭窄程度与心功能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例单纯性右冠状动脉混合性斑块狭窄患者、100例左冠前降支混合性斑块狭窄患者和50例健康者分别设为研究1组、研究2组和对照组,再根据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狭窄程度将研究2组分为A、B、C、D四个亚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128层螺旋CT检查。结果研究1组、研究2组心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均较对照组差(P <0.05)。研究2组中,A、B组的心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C、D组心功能与其他叁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狭窄程度越高的患者心功能越差。结论 128层螺旋CT能够明确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混合性斑块患者的动脉狭窄程度,能够为医师评价患者动脉狭窄程度与心功能关系提供一些客观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8年17期)
张艳明[2](2018)在《颈动脉混合斑块超声造影分级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ur doppler ultrasonic,CDUS)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本研究组前期颈动脉超声造影的基础上,探讨颈动脉混合斑块超声造影增强分级与急性脑梗死体积的关系。方法: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选取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对其颈动脉混合斑块进行研究。入选患者总计62例,男40例,女22例,年龄47-75岁,平均(66.85±12.58)岁,均在入院7天内均完成颈动脉超声造影及CT和/或MR明确诊断,排除心源性脑梗死、脑出血性疾病、腔隙性脑梗死、低血压性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疾病。记录入选患者常规临床检查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血脂异常、吸烟史。参考文献颈动脉局部管壁≥1.5 mm、或局部管壁突入血管腔厚度≥0.5 mm,或局部管壁厚度≥150%邻近管壁厚度,诊断为颈动脉斑块。依据超声回声特性将颈动脉斑块分类为:低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低回声、强回声同时存在)、强回声斑块。有颈动脉超声造影相关研究显示,厚度大于2.0 mm斑块增强比例较高,据此本研究选取脑梗死发作侧颈动脉混合斑块厚度均大于2 mm者为研究斑块,均未见明显血液动力学狭窄。应用GE LogiqE9彩色超声诊断仪的ML6-15线阵超声探头,嘱患者平静呼吸,点击“contrast”进入超声造影模式,同步团注1.2mlSonoVue混悬液,迅速用5ml0.9%氯化钠注射液尾注,且同步计时、存储3 min造影动态录像。依据文献和前期研究,对入选患者颈动脉斑块进行如下超声造影新生血管分级:Ⅰ级,斑块无造影剂进入表现,Ⅱ级,斑块内部或周边数个点状造影剂进入表现,Ⅲ级,斑块周边和内部散在点状及线样造影剂进入表现,Ⅳ级,斑块内部和周边弥漫点状及线样造影剂进入表现。同时依据CT和(或)MR的检查结果参考文献完成脑梗死灶体积计算,将入选者分组:大面积组(≥10 cm3)和非大面积组(<10 cm3),针对斑块超声造影增强分级与脑梗死体积两个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62例入选者中,大面积脑梗死组(A组)患者24例,非大面积脑梗死(B组)患者38例。A、B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冠心病比例、吸烟史比例、血脂异常比例、斑块长度和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颈动脉超声造影显示:与Ⅰ级和Ⅱ级混合斑块患者相比,Ⅲ级和Ⅳ级混合斑块患者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Ⅲ级和Ⅳ级混合斑块患者梗死体积与Ⅰ、Ⅱ级混合斑块患者脑梗死体积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Ⅲ级与Ⅳ级混合斑块者间、Ⅰ级与Ⅱ级混合斑块者间脑梗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非大面积脑梗死组相比较,大面积脑梗死组混合斑块增强分级大多为Ⅲ级(41.67%)和Ⅳ级(33.33%),非大面积脑梗死组混合斑块分级大多为Ⅰ级(8.33%)和Ⅱ级(16.67%),大面积脑梗死组混合斑块增强分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混合斑块进行超声造影:超声造影易于观察颈动脉混合斑块内新生血管特性,进而评估混合斑块的易损性。其与急性脑梗死体积的关系分析表明,颈动脉混合斑块超声造影增强分级增高,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混合斑块增强分级与脑梗死体积密切相关,其可能是预测脑梗死的有效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3-01)
冯杭,孙正辉,冷建军,马晓东,余新光[3](2015)在《胆汁胰液混合液溶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并评价胆汁胰液混合液在体外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溶解效果。方法把手术取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不稳定斑块与稳定斑块,在37℃下分别加入新鲜胆汁胰液混合液,观察并记录二者在胆汁胰液混合液中的溶解情况。结果不稳定斑块和稳定斑块内层的脂质核心均可迅速被胆汁胰液混合液软化溶解,而外层的纤维帽则均不被溶解。不稳定斑块因脂质核心占比大而溶解效果显着,而稳定斑块因其脂质核心小,溶解效果相对较差。结论本研究发现胆汁胰液混合液中的某种或某几种成分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一定的溶解作用,本研究尝试提出可能的溶解机制,并在下一步探究胆汁胰液混合液中溶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效成分。(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杂志》期刊2015年12期)
王国江,张海清,陈向明,俞爱华,胡阳[4](2012)在《斑块下注射微量5-FU曲安奈德混合液治疗成人慢性局限性湿疹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斑块下注射微量5-FU曲安奈德混合液治疗局限性慢性湿疹的疗效、安全性及复发情况。方法治疗组39例给予斑块下注射5-FU曲安奈德混合注射液,对照组41例给予斑块下注射等量曲安奈德注射液,两组均每2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并在治疗前、后查血常规、肝肾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92.31%,对照组为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约15个月时,治疗组复发率9.68%,对照组为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治疗组有5例局部注射药物后出现一过性瘙痒。结论斑块下注射微量5-FU曲安奈德混合液治疗成人局限性慢性湿疹的治愈率高,复发率低,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白万民,闫飞,喻钧[5](2011)在《VC和MATLAB混合编程方法在迷彩斑块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一个迷彩斑块设计实例,阐述VC和MATLAB的混合编程方法在迷彩设计中的应用。使用MATLAB函数调用图像处理工具箱,创建COM接口,从而实现VC++调用该COM接口,并对返回结果进行处理。实现对输入的背景图像进行处理,获得图像的边缘轮廓,为迷彩的斑块设计提供依据。既能充分利用成熟的函数库加快软件开发,成功提取到背景的较闭合边缘,又能保证良好的用户界面及性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期刊2011年03期)
李秋荣,王勤,杨海涛[6](2007)在《阿托伐汀对混合型高脂血症的调脂和消退颈动脉斑块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阿托伐汀对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调脂作用和消退颈动脉斑块的作用。方法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150例,服用阿托伐汀20mg/d,连续服药6个月,观察甘油叁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肝功能的变化,并进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服药6个月后,甘油叁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P<0.01),颈动脉斑块有一定的消退。结论阿托伐汀能降低血甘油叁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能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本文来源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07年05期)
混合斑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ur doppler ultrasonic,CDUS)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本研究组前期颈动脉超声造影的基础上,探讨颈动脉混合斑块超声造影增强分级与急性脑梗死体积的关系。方法: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选取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对其颈动脉混合斑块进行研究。入选患者总计62例,男40例,女22例,年龄47-75岁,平均(66.85±12.58)岁,均在入院7天内均完成颈动脉超声造影及CT和/或MR明确诊断,排除心源性脑梗死、脑出血性疾病、腔隙性脑梗死、低血压性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疾病。记录入选患者常规临床检查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血脂异常、吸烟史。参考文献颈动脉局部管壁≥1.5 mm、或局部管壁突入血管腔厚度≥0.5 mm,或局部管壁厚度≥150%邻近管壁厚度,诊断为颈动脉斑块。依据超声回声特性将颈动脉斑块分类为:低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低回声、强回声同时存在)、强回声斑块。有颈动脉超声造影相关研究显示,厚度大于2.0 mm斑块增强比例较高,据此本研究选取脑梗死发作侧颈动脉混合斑块厚度均大于2 mm者为研究斑块,均未见明显血液动力学狭窄。应用GE LogiqE9彩色超声诊断仪的ML6-15线阵超声探头,嘱患者平静呼吸,点击“contrast”进入超声造影模式,同步团注1.2mlSonoVue混悬液,迅速用5ml0.9%氯化钠注射液尾注,且同步计时、存储3 min造影动态录像。依据文献和前期研究,对入选患者颈动脉斑块进行如下超声造影新生血管分级:Ⅰ级,斑块无造影剂进入表现,Ⅱ级,斑块内部或周边数个点状造影剂进入表现,Ⅲ级,斑块周边和内部散在点状及线样造影剂进入表现,Ⅳ级,斑块内部和周边弥漫点状及线样造影剂进入表现。同时依据CT和(或)MR的检查结果参考文献完成脑梗死灶体积计算,将入选者分组:大面积组(≥10 cm3)和非大面积组(<10 cm3),针对斑块超声造影增强分级与脑梗死体积两个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62例入选者中,大面积脑梗死组(A组)患者24例,非大面积脑梗死(B组)患者38例。A、B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冠心病比例、吸烟史比例、血脂异常比例、斑块长度和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颈动脉超声造影显示:与Ⅰ级和Ⅱ级混合斑块患者相比,Ⅲ级和Ⅳ级混合斑块患者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Ⅲ级和Ⅳ级混合斑块患者梗死体积与Ⅰ、Ⅱ级混合斑块患者脑梗死体积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Ⅲ级与Ⅳ级混合斑块者间、Ⅰ级与Ⅱ级混合斑块者间脑梗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非大面积脑梗死组相比较,大面积脑梗死组混合斑块增强分级大多为Ⅲ级(41.67%)和Ⅳ级(33.33%),非大面积脑梗死组混合斑块分级大多为Ⅰ级(8.33%)和Ⅱ级(16.67%),大面积脑梗死组混合斑块增强分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混合斑块进行超声造影:超声造影易于观察颈动脉混合斑块内新生血管特性,进而评估混合斑块的易损性。其与急性脑梗死体积的关系分析表明,颈动脉混合斑块超声造影增强分级增高,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混合斑块增强分级与脑梗死体积密切相关,其可能是预测脑梗死的有效指标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斑块论文参考文献
[1].刘强,孙占友,李祝和.128层螺旋CT评价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混合性斑块的狭窄程度与心功能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8
[2].张艳明.颈动脉混合斑块超声造影分级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8
[3].冯杭,孙正辉,冷建军,马晓东,余新光.胆汁胰液混合液溶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外实验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5
[4].王国江,张海清,陈向明,俞爱华,胡阳.斑块下注射微量5-FU曲安奈德混合液治疗成人慢性局限性湿疹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
[5].白万民,闫飞,喻钧.VC和MATLAB混合编程方法在迷彩斑块设计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1
[6].李秋荣,王勤,杨海涛.阿托伐汀对混合型高脂血症的调脂和消退颈动脉斑块作用[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