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蚜论文_张晶霞,黄少逞

导读:本文包含了甘蓝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甘蓝,活性,菜蚜,提取物,植物,生物碱,可溶性。

甘蓝蚜论文文献综述

张晶霞,黄少逞[1](2018)在《4种LED光源对甘蓝蚜繁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LED光源对甘蓝蚜繁殖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暗期使用红、蓝、绿和白色4种LED光源对甘蓝蚜繁殖的影响,以暗期不使用光照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1)蓝光下若蚜逃逸率显着高于对照组,绿光和白光下则显着低于对照组;(2)绿光下成蚜一生产仔蚜数显着高于对照组;(3)净增值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大于对照组。这些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暗期使用4种LED光源可能有利于甘蓝蚜繁殖。(本文来源于《生物灾害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谢雯颖,杨晓娜[2](2018)在《两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甘蓝蚜的触杀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试验分析得知:香茅草乙醇提取物对甘蓝蚜的触杀效果在3个浓度梯度上有极显着差异,即浓度为1∶1时平均校正死亡率最高为42.4%,浓度为1∶10时平均校正死亡率最低为23.7%。在不同观察时间平均校正死亡率有极显着差异,在24~48 h内平均校正死亡率最高达到41.6%;在3个浓度梯度上紫茎泽兰乙醇提取物对甘蓝蚜的触杀效果差异极为显着,即在浓度为1∶1时平均校正死亡率最高达到40.8%,在浓度1∶10时最低仅为24.4%。(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与装备》期刊2018年09期)

臧建成,江昌柱[3](2017)在《植物粗提物对甘蓝蚜生物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测定8种植物粗提物对甘蓝蚜的趋避作用和触杀活性效果,筛选具有较强杀虫活性的植物提取物。8种植物提取物对甘蓝蚜均有一定的趋避活性和触杀作用,其中辣椒提取物对甘蓝蚜的驱避作用和触杀活性最强,雪松提取物的触杀作用最低。对辣椒提取物进一步毒力分析表明,24 h时LC50为1621.22 mg/L。(本文来源于《高原农业》期刊2017年01期)

孙梅梅,柴伟纲,谌江华,王丽丽[4](2015)在《人工释放异色瓢虫对甘蓝蚜的控制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异色瓢虫在露地条件下对甘蓝蚜的控制效果,设置不同甘蓝田释放异色瓢虫、化学防治和空白对照3个处理,开展人工释放异色瓢虫对甘蓝蚜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蓝蚜发生始期,释放异色瓢虫成虫(释放比例为1∶100)和化学防治均可有效降低甘蓝蚜数量。异色瓢虫释放区甘蓝蚜种群发生量较平稳,速效性较差,但持效性较好,处理后14 d,防效达最高值,为61.3%;化防区药后1和3 d,甘蓝蚜种群发生量下降较明显,处理后1 d防效即达84.0%,但处理后14 d防效迅速降至66.9%。(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9期)

王庆云[5](2015)在《甘蓝蚜酶活性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地区、不同寄主及寄主不同生长期的甘蓝蚜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地区上,山西省长治地区甘蓝蚜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显着高于其他2个地区,朔州地区甘蓝蚜种群的羧酸酯酶活性显着低于其他2个地区;在不同寄主植物上,以甘蓝为寄主的甘蓝蚜种群的多功能氧化酶酶活性显着高于以油菜为寄主的种群,存在极显着的差异;不同生长期的甘蓝为寄主上,莲座期甘蓝蚜种群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的酶活性明显高于结球期,且差异显着。(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期刊2015年17期)

王庆云[6](2014)在《甘蓝蚜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了甘蓝蚜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形条件菜园甘蓝蚜种群对药剂敏感性存在差异,山区种群对药剂的敏感性高于平原种群,在供试药剂中各种群对齐螨素、吡虫啉和辛硫磷的敏感性表现较高;油菜上的甘蓝蚜种群对药剂的敏感性较高,其中对啶虫脒、吡虫啉、马拉硫磷、齐螨素、辛硫磷、氯氰菊酯存在显着的差异;甘蓝结球期甘蓝蚜种群对药剂敏感性高于甘蓝莲座期,对啶虫脒、吡虫啉、马拉硫磷、齐螨素、辛硫磷、氯氰菊酯存在显着的差异。(本文来源于《辽宁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6期)

魏琳琳[7](2014)在《八角茴香提取物对甘蓝蚜的生物活性及两种保护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L.)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可以传播多种病毒病,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而长期的化学农药防治带来了严重的“叁R”问题。为了开发低毒、无残留及对环境友好的植物源农药,本研究以“药食同源”的八角茴香干果为材料,用不同极性的3种有机溶剂分别对其进行提取,并对各提取物的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利用八角茴香提取物对甘蓝蚜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和甘蓝蚜的盆栽药效试验,并研究了不同提取物触杀处理后对甘蓝蚜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为将八角茴香开发为植物源杀虫剂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研究取得如下主要结果:1八角茴香干果的有机溶剂浸提以及提取物的成分分析用甲醇、石油醚和乙酸乙酯3种有机溶剂对八角茴香干果在35℃下进行热提取,提取率分别为24.83%、14.00%和19.06%。采用GC-MS分析甲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分别鉴定出45、44和42种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反式茴香脑,其含量分别为62.05%、61.99%和47.52%。对八角茴香提取物中组成成分的分析,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其杀虫活性成分以及分离、纯化提供一定的依据。2八角茴香3种提取物对甘蓝蚜的生物活性测定2.1八角茴香提取物对甘蓝蚜的触杀作用设计了0.188、0.375、0.750、1.500和3.000 mg/mL5个浓度梯度,采用喷雾法和浸渍法分别测定了八角茴香3种提取物对甘蓝蚜的触杀效果。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的2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均对甘蓝蚜有较强的触杀效果。甲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物使用喷雾法处理甘蓝蚜60 h后,致死中浓度LCso分别为0.281、0.176和0.115 mg/mL,3.000 mg/mL浓度下对甘蓝蚜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7.36%、96.38%和89.41%;使用浸渍法处理的LCso分别为0.235、0.101和0.106 mg/mL,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8.69%、99.55%和90.74%,表明浸渍法对甘蓝蚜的触杀效果稍好于喷雾法,且3种提取物在2种处理方法中对甘蓝蚜的触杀效果均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2.2八角茴香提取物对甘蓝蚜的忌避作用用5个浓度测定了八角茴香各提取物对甘蓝蚜的忌避效果。结果表明八角茴香提取物对甘蓝蚜的忌避作用随着浓度的减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3.000 mg/mL的甲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甘蓝蚜24 h时的忌避率分别为73.36%、87.72%和80.12%,忌避作用以石油醚提取物最强:低浓度下(0.188 mg/mL)甲醇、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甘蓝蚜的忌避作用相当。2.3八角茴香提取物对甘蓝蚜的内吸活性测定了5个浓度的八角茴香3种提取物对甘蓝蚜的内吸活性。结果表明八角茴香各提取物对甘蓝蚜有较好的内吸杀虫活性。在以3.000 mg/mL浓度的甲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甘蓝蚜72 h后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6.67%、68.01%和79.19%,LCso分别为1.161、0.713和0.424 mg/mL,以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甘蓝蚜内吸作用最强。2.4八角茴香提取物对甘蓝蚜的种群抑制作用采用喷雾法将5个浓度梯度的八角茴香3种提取物均匀喷洒到甘蓝叶片上,以丙酮水溶液为对照,结果表明同种提取物随着浓度的升高对甘蓝蚜的种群抑制作用显着增强;在3.000mg/mL浓度下,甲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甘蓝蚜的种群抑制率分别为47.11%、56.31%和52.38%,以石油醚提取物对蚜虫的种群抑制作用最强,乙酸乙酯提取物次之,最弱的是甲醇提取物。3八角茴香提取物对甘蓝蚜的盆栽药效实验利用5个浓度的八角茴香3种提取物对盆栽甘蓝上的蚜虫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用浓度为3.000 mg/mL处理甘蓝5 d时,甲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甘蓝蚜的校正防效分别达86.06%、89.57%和88.22%,相同条件下以石油醚提取物防治效果最好。4八角茴香提取物对甘蓝蚜体内2种重要保护酶活性的影响4.1对甘蓝蚜体内CAT、POD活性的浓度效应以0.188、0.375、0.750、1.500和3.000 mg/mL 5个浓度梯度的3种八角茴香提取物对甘蓝蚜进行触杀处理,24 h后测定其体内CAT、POD活性,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对甘蓝蚜体内的CAT、POD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不同提取物中以石油醚提取物对甘蓝蚜体内的CAT、POD抑制作用最强,甲醇提取物最弱,与触杀效果呈正相关,说明CAT、POD活性的降低可能是导致蚜虫死亡的原因之一。4.2对甘蓝蚜体内CAT、POD活性的时间效应以八角茴香3种提取物的LC50(甲醇:0.924 mg/mL;石油醚:0.253 mg/mL;乙酸乙酯:0.515 mg/mL)处理甘蓝蚜后,每隔12h测定体内CAT、POD活性,结果表明,12h时试虫体内CAT、P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表现出被激活,随后试虫体内CAT、POD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均有不同的变化趋势,且到达最低水平的时间不同,但最后均维持在低于对照的水平。(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黄毅[8](2014)在《甘蓝蚜的识别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甘蓝蚜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特征,并与相似虫害桃蚜、萝卜蚜等进行比较。同时总结了其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然后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该虫害的防治方法,并介绍了几种主要化学药剂的作用原理、使用方法、药效以及注意事项。(本文来源于《农业灾害研究》期刊2014年05期)

[9](2014)在《甘蓝蚜》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蓝蚜在分类上属同翅目、蚜总科。喜偏食叶面光滑、蜡质多的甘蓝类蔬菜,多散布在西北、内蒙古及东北中北部,近年华东地区也有所发生和发展。损害特点菜蚜以成若虫群集寄主叶片、花梗、种荚等上面吸汁损害,并分泌蜜露诱发煤烟病,常致叶片黄化、蜷缩甚至枯败,留种株抽薹碰壁或花梗扭曲,种荚畸形,籽粒产量和品质下降。更重要的是菜蚜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其传播病毒造成的损害常大于蚜害自身。形态甘蓝蚜腹管短(短于尾片)。全身被明显白蜡粉。(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4年03期)

杨永军,庄乾营,李丽莉,刘凤华,张安盛[10](2013)在《5%苦豆子生物碱可溶性液剂防治桃蚜和甘蓝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对桃蚜、甘蓝蚜有较好防治效果、对环境安全的药剂。[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5%苦豆子生物碱可溶性液剂对桃蚜、甘蓝蚜的防治效果。[结果]5%苦豆子生物碱可溶性液剂用量1200~1500ml/hm2对桃蚜、甘蓝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结论]5%苦豆子生物碱可溶性液剂是防治十字花科蔬菜桃蚜、甘蓝蚜的较好药剂,生产上可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农业灾害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甘蓝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试验分析得知:香茅草乙醇提取物对甘蓝蚜的触杀效果在3个浓度梯度上有极显着差异,即浓度为1∶1时平均校正死亡率最高为42.4%,浓度为1∶10时平均校正死亡率最低为23.7%。在不同观察时间平均校正死亡率有极显着差异,在24~48 h内平均校正死亡率最高达到41.6%;在3个浓度梯度上紫茎泽兰乙醇提取物对甘蓝蚜的触杀效果差异极为显着,即在浓度为1∶1时平均校正死亡率最高达到40.8%,在浓度1∶10时最低仅为24.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甘蓝蚜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晶霞,黄少逞.4种LED光源对甘蓝蚜繁殖的影响[J].生物灾害科学.2018

[2].谢雯颖,杨晓娜.两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甘蓝蚜的触杀作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8

[3].臧建成,江昌柱.植物粗提物对甘蓝蚜生物活性的影响[J].高原农业.2017

[4].孙梅梅,柴伟纲,谌江华,王丽丽.人工释放异色瓢虫对甘蓝蚜的控制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5

[5].王庆云.甘蓝蚜酶活性的测定[J].北京农业.2015

[6].王庆云.甘蓝蚜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J].辽宁农业科学.2014

[7].魏琳琳.八角茴香提取物对甘蓝蚜的生物活性及两种保护酶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4

[8].黄毅.甘蓝蚜的识别与防治[J].农业灾害研究.2014

[9]..甘蓝蚜[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

[10].杨永军,庄乾营,李丽莉,刘凤华,张安盛.5%苦豆子生物碱可溶性液剂防治桃蚜和甘蓝蚜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13

论文知识图

甘蓝蚜-图10 甘蓝蚜Brevicoryne bra...异色瓢虫与甘蓝蚜密度干扰捕食...MZ041024菌株不同孢子浓度对甘蓝蚜异色瓢虫成虫对甘蓝蚜的捕食作...异色瓢虫对甘蓝蚜的捕食作用二龄幼虫对甘蓝蚜的捕食作用

标签:;  ;  ;  ;  ;  ;  ;  

甘蓝蚜论文_张晶霞,黄少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