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藏沟小学论文_李利平

甘藏沟小学论文_李利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甘藏沟小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学,教育工作者,中心小学,普通话,作文教学,校长,校本课程。

甘藏沟小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利平[1](2004)在《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行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是与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小学一位语文教师合作展开的作文教学行动研究,通过课堂观察、讨论、写研究日志、访谈等方式,与教师相互交流、反思等,在实践中尝试探索通过作文教学的改革来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有效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适合当地的作文教学方式,从而改变现有的作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在封闭的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提高作文能力是提高学生普通话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社会的发展使得交流越来越频繁,克服方言影响,提高西北农村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就显得非常重要。开展作文教学研究活动有利于学生普通话的练习。 2、在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把儿童日常生活与写作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是作文教学的有效模式之一。对日常生活的仔细观察、细心体会和用心思考是学生完成作文的前提。教师引导学生对生活材料的酝酿是作文成功的关键环节。在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要跳出书本的约束,结合儿童日常生活经验进行。 3、通过作文教学的研究活动,教师角色有了一定的转变。从师生关系来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教师是教学的主角、学生是教学的配角的观念;从教师自身来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成为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要克服书本、教材对自己教学的限制,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课程资源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因此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师观念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 4、开展作文教学研究活动对提高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作文教学活动中,提高了写作水平和说话能力,同时也得到了道德教育,并且审美能力也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04-05-01)

顾玉军[2](2004)在《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之行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适应社会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全面启动。新课程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叁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但是,在我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如何抓住课程改革这个核心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就成为该地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任务,这也是在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尝试的主要目的。 本论文是作者与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合作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模式,通过参与式观察、访谈、实物收集等具体方法,与合作教师经过长期努力,为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探索可行的途径。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完全有条件和能力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在本研究开展的过程中,我与当地教师进行合作,在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在体现地域性与民族性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现有的资源,把它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进行选择,并以课程方案的形式呈现出来。 2.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而校本课程开发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3.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以及专业自主意识与能力都会得到加强。 4.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管理体制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因素。学校有了明确的办学理念,就会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系统和学习环境,也就能营造一种大家分担责任和积极追求成功的氛围。 5.校本课程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校本课程灵活的学习方式、宽泛的社会和实践内容、面向未来、关注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特性,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最终能促进学生和谐、均衡的发展。(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04-05-01)

[3](1998)在《“美德女童助学基金”在积石山县甘藏沟小学设立》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北师范大学赵金保校长陪同香港教育学院院长许美德教授一行考察了甘肃积石山县甘藏乡甘藏沟小学和夏河县甘加中心小学。为了支持该地区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工作,许美德女士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撒拉族、东乡族自治县甘藏沟小学设立了“美德女童助学基金”...(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教育》期刊1998年05期)

甘藏沟小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适应社会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全面启动。新课程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叁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但是,在我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如何抓住课程改革这个核心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就成为该地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任务,这也是在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尝试的主要目的。 本论文是作者与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合作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主要采用行动研究的模式,通过参与式观察、访谈、实物收集等具体方法,与合作教师经过长期努力,为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探索可行的途径。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完全有条件和能力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在本研究开展的过程中,我与当地教师进行合作,在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在体现地域性与民族性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现有的资源,把它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进行选择,并以课程方案的形式呈现出来。 2.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而校本课程开发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3.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以及专业自主意识与能力都会得到加强。 4.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管理体制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因素。学校有了明确的办学理念,就会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系统和学习环境,也就能营造一种大家分担责任和积极追求成功的氛围。 5.校本课程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校本课程灵活的学习方式、宽泛的社会和实践内容、面向未来、关注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特性,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最终能促进学生和谐、均衡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甘藏沟小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利平.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2].顾玉军.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之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3]..“美德女童助学基金”在积石山县甘藏沟小学设立[J].中国民族教育.1998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甘藏沟小学论文_李利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