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征策略论文_王怡婧

导读:本文包含了表征策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表征,词类,策略,美国,范畴,词典,不良。

表征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王怡婧[1](2019)在《民族志动画的表征策略与参与式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志动画是民族志纪录片与动画艺术的合璧,是民族志纪录片的一种形式。它以动画艺术作为少数民族自主表达文化的路径,在展现口述文化等非文字形式的资料上有显着的优势,在拓展动画艺术在民族志纪录片领域中的应用上有着积极作用。将参与式设计理念引入民族志动画制作,可以赋予少数民族以参与者和文化主位的身份,使他们能更真实地向公众传达本民族的文化和自身的看法。以恪守文化尊重原则为先决条件,并且在民族志动画中构建主位与客位的文化平衡关系,则可以确保民族志动画内容的客观性。(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期刊2019年04期)

张晓亚[2](2019)在《小学数学乘除法应用题问题表征策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应用题将数学知识和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要让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在小学阶段,乘除法应用题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小学生虽有较扎实的乘除法计算能力,但遇到应用题特别是不规则应用题时,不能成功解题。这表明学生在问题表征上存在障碍,而问题表征策略的选择是解题的关键。因此探讨小学生乘除法应用题的问题表征策略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石家庄某小学叁年级和四年级的120名学生为样本,采用口语报告和测试卷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小学生在解答乘除法应用题时使用哪些问题表征策略?叁年级和四年级不同层次学生在规则和不规则应用题的解答上是否存在差异?不同性别学生在规则和不规则应用题的解答上是否存在差异?不同年级学生在规则和不规则应用题的解答上是否存在差异?收集整理资料,并用Excel和SPSS 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小学生在解答乘除法应用题时,所采用的策略主要是直接转换策略和问题模型策略,问题模型策略多于直接转换策略。2.叁四年级不同层次学生在规则应用题上的差异性:A层次与B层次的学生、B层次与C层次的学生差异不显着;A层次与C层次的学生差异显着;叁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规则应用题上的差异性:A层次、B层次、C层次的学生差异显着。四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规则应用题上的差异性:A层次与C层次、B层次与C层次的学生差异显着;A层次与B层次的学生差异不显着。3.叁四年级学生在规则和不规则应用题的解答上无性别差异。4.叁年级和四年级学生进行比较,在规则应用题上差异不显着;在不规则应用题上差异显着。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第一,关注一题多解和做题策略与方法的优化;第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问题表征能力;第叁,加强数学化的过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第四,注重学生数学知识和现有认知结构的积累;第五,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和习题情况,鼓励学生做讲题小能手。(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8)

王仁强,霍忠振,邓娇[3](2019)在《《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兼类词表征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词类标注在汉英词典编纂中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其中兼类处理尤甚。《新世纪汉英大词典》被誉为第四代汉英词典的开山之作,但至今缺乏对其词类标注进行系统研究。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视角,基于自建的"《新世纪》(第二版)词类标注数据库"和语料库使用模式调查,对其兼类词表征策略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该词典在词类标注方面成绩与问题并存:总体而言,兼类词数量显着增加,微观结构更趋合理,但仍未能全面反映现代汉语中概括词的兼类现状;具有对称语义关系的词条在词类标注中尚存一定问题。《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在词类标注上的困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现代汉语等分析语词类研究困境的真实写照。(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期刊2019年02期)

段红[4](2019)在《虚拟互动整合作为辩论语篇交流性意义构建的表征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互动整合是面对面言语互动的情景框架与特定心理空间的整合网络。本文以表演型辩论为对象,通过对不同辩论阶段言语互动情形的考察,认为虚拟互动整合是辩手序列性独白、论据论证和投票阶段的概念化和表征底层的统一整合模式,对话框架及其虚拟叁方对话次框架构成思维、语言和语篇的基本结构。(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期刊2019年01期)

杨旭,王仁强[5](2018)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兼类词表征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为指导,基于自建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类标注数据库"对其兼类词表征策略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宏观结构上,《现汉》(第6版)的兼类词数量和比例与第5版相比虽改进明显,不过6.65%的兼类比例相对于同为分析语的现代英语而言仍然较低,且并未真实反映现代汉语的兼类现状;微观结构上,存在疑似词类缺标、释义与词类标注不协调及配例与词类标注不协调叁类问题。背后的主要动因是盲目坚持兼类要尽可能少的"简约原则",但是该原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面临严峻挑战。(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郑圆[6](2018)在《《美国传统词典》(第5版)名形兼类表征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汉语、现代英语、现代越南语等典型的分析语中,概括词的语法多功能现象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难点和热点,体现在词典中主要是兼类词的处理策略问题。兼类词,尤其是动名兼类和名形兼类的处理策略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汉语语法学家以及汉语汉外词典编纂者的老大难问题。现有的对兼类问题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思辨性研究,缺乏基于大数据的实证调查。本项研究拟以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证研究分析《美国传统词典》(第5版)名形兼类词的表征策略,以期对现代汉语词典名形兼类现象的处理策略提供启示。研究发现,现代英语中存在大量兼类词,占《美国传统词典》(第5版)的9.24%,其中名形兼类高达4084条(占兼类词总数的42.63%),仅次于动名兼类词(占兼类词总数的47.32%)。通过调查该词典的微观表征结构,发现其在名形兼类词的表征上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在义项排序、释义还是配例上《美国传统词典》(第5版)也都很大程度上尊重了语言事实,都与使用频率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现代汉语词典不应该遵循所谓的“简约原则”,人为减少兼类词数量,这样不仅无法减轻词典使用者的负担,反而会因为忽视语言事实而影响释义以及配例之间的系统性表征而影响词典使用。本项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分析语词类问题的探讨,而且有助于改进现代汉语词典的词类标注和现代汉语语料库的词性标注。(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4-01)

唐惠芳[7](2018)在《《美国传统词典》(第5版)形副兼类词表征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词类范畴化是语言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学者关注。兼类现象作为跨越形态学、句法学和词汇学的复杂语法现象更是目前语言研究中的一大难题,其中形副兼类词虽然长期存在于分析语社群语言当中,但却未受到足够的关注和研究。而现有研究大多是从形态学和句法学出发考虑的,缺乏大数据的实证性研究。有鉴于此,本项研究以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为指导,基于自建的“《美国传统词典》(第5版)词类标注数据库”,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该词典中形副兼类词的表征策略进行详尽式的调查研究。其中微观表征信息包含释义、义项排列顺序及配例叁个维度。研究发现:《美国传统词典》(第5版)作为现代英语社群语言的缩影,较全面地呈现了现代英语概括词语法多功能现象,对分析语中兼类词的处理进行了较好的示范。宏观表征层面而言,该词典中共有10570个兼类词,占整部词典所收词条的9.24%;在兼属两类的词条中,形副兼类词的数量为466,占比4.86%。微观表征层面中,基于全样本的调查及语料库的实证分析发现,《美国传统词典》(第5版)对形副兼类词的处理体现了较强的规范性、客观性以及用户友好性。此外,明确区分社群语言层面词库中概括词的范畴化及言语层面句法中词类范畴化能对分析语中形副兼类词的处理状况进行优化。本项研究基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对《美国传统词典》(第5版)中形副兼类词进行系统的实证性研究,这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兼类这一跨层面现象的本质认知,同时也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形副兼类词的表征策略有所启发。(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4-01)

肖烨[8](2018)在《『明镜国语辞典』(第二版)日语动名兼类词表征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语言范畴研究中,词类范畴化问题,尤其是兼类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兼类指一个多义的概括词在社群语言系统层面词库中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类范畴的语法多功能现象,在语文词典中体现为兼类词。日语动名兼类词(亦称サ変动词或动名词)指日语语文词典中兼属名词和动词两个词类范畴的多义词。学界对日语动名兼类的研究始终没有摆脱形态的束缚,从词典学角度进行大数据考察分析的研究很少。有鉴于此,本文以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为指导,以『明镜国语辞典』(第二版)为例,对现代日语动名兼类现状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明镜国语辞典』(第二版)中所收录的日语动名兼类词条均被标注为?名?サ変动词?,数量共计8112个,占整部词典所收词条的比例为12.78%,约为整部词典所收动词词条的1.73倍。词条内部存在义项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未明确划分动词用法的义项和名词用法的义项,仅有名词释义,动词用法仅体现在配例中。此外,共时层面基于词典的跨语言对比发现动名兼类在作为黏着语的现代日语中的比例远高于作为分析语的现代汉语。部分日汉同形同义词存在词类标注不一致的情况。本文基于『明镜国语辞典』(第二版)研究日语辞典中动名兼类词条的表征策略,不仅调查了现代日语动名兼类现状,深化了现代日语词类范畴化的研究,同时也有助于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和汉语词典词类标注研究。(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4-01)

李冰[9](2017)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图示表征策略的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否恰当运用合适的策略以及运用策略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到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在面对较为复杂的数学应用题时。在解决问题的众多策略中,图示表征策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学生解决问题中具有较强的普遍适用性。(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上)》期刊2017年09期)

张远航[10](2017)在《认知闭合需要对结构不良几何应用题表征策略的影响及眼动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问题解决是高级形式的学习活动。加涅认为:“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就是教学生解决问题——数学问题、物理问题、健康问题、社会问题以及个人的适应性问题。”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问题的解决者。回顾人类的文明史,从钻木取火到火箭发射,从结绳记事到互联网大数据,就是一部问题的解决史。所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成为这个复杂、信息丰富的社会中的有效成员,这显然是课堂学习的中心内容。问题解决的首要一步就是对已有信息的认知加工,我们每个人对信息的加工的动机和方式都处在同一连续体的不同的位置上。有的人面对错综复杂的信息感混乱慌张,而有的人面对多个信息源的机会感到兴奋。认知闭合需要描述的就是个体对寻求信息的动机倾向。不同认知闭合需要水平的个体在对信息的加工动机和处理信息的方式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本研究以结构不良几何应用题为实验材料,以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研究一采用口语报告法,探究认知闭合需要对初中生解决结构不良几何应用题表征策略和答题成绩的影响;研究二采用眼动分析法,探讨不同认知闭合需要的初中生解决结构不良几何应用题的眼动特点和表征策略。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在解决重度欠缺型结构不良问题时,认知闭合需要低组的成绩显着高于认知闭合需要高组;在解决重度冗余型结构不良问题时,认知闭合需要高组的成绩显着高于认知闭合需要低组。第二,解决轻度欠缺和重度欠缺型结构不良问题时,认知闭合需要低组使用直接表征的频次显着高于认知闭合需要高组。第叁,解决轻度冗余型结构不良问题时,认知闭合需要高组使用问题模型表征的频次显着高于认知闭合需要低组;解决重度冗余型结构不良问题时,认知闭合需要高低组在叁种表征策略上均无显着差异。第四,认知闭合需要高组在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图形兴趣区回视次数和文字兴趣区注视时间都多于认知闭合需要低组,表明认知闭合需要高组较低组在信息加工中投入了更多的认知努力。第五,高认知闭合需要对于冗余信息的去除能力、排除干扰信息的能力要优于低认知闭合需要个体;低认知闭合需要个体对已知信息的加工、转换能力优于高认知闭合需要个体。第六,学优生使用问题模型策略的频次更高,学困生使用直接表征策略的频次更高。(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7-05-01)

表征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应用题将数学知识和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要让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在小学阶段,乘除法应用题是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小学生虽有较扎实的乘除法计算能力,但遇到应用题特别是不规则应用题时,不能成功解题。这表明学生在问题表征上存在障碍,而问题表征策略的选择是解题的关键。因此探讨小学生乘除法应用题的问题表征策略至关重要。本研究以石家庄某小学叁年级和四年级的120名学生为样本,采用口语报告和测试卷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小学生在解答乘除法应用题时使用哪些问题表征策略?叁年级和四年级不同层次学生在规则和不规则应用题的解答上是否存在差异?不同性别学生在规则和不规则应用题的解答上是否存在差异?不同年级学生在规则和不规则应用题的解答上是否存在差异?收集整理资料,并用Excel和SPSS 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小学生在解答乘除法应用题时,所采用的策略主要是直接转换策略和问题模型策略,问题模型策略多于直接转换策略。2.叁四年级不同层次学生在规则应用题上的差异性:A层次与B层次的学生、B层次与C层次的学生差异不显着;A层次与C层次的学生差异显着;叁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规则应用题上的差异性:A层次、B层次、C层次的学生差异显着。四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规则应用题上的差异性:A层次与C层次、B层次与C层次的学生差异显着;A层次与B层次的学生差异不显着。3.叁四年级学生在规则和不规则应用题的解答上无性别差异。4.叁年级和四年级学生进行比较,在规则应用题上差异不显着;在不规则应用题上差异显着。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第一,关注一题多解和做题策略与方法的优化;第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问题表征能力;第叁,加强数学化的过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第四,注重学生数学知识和现有认知结构的积累;第五,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和习题情况,鼓励学生做讲题小能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表征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1].王怡婧.民族志动画的表征策略与参与式设计[J].民族艺术.2019

[2].张晓亚.小学数学乘除法应用题问题表征策略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3].王仁强,霍忠振,邓娇.《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兼类词表征策略研究[J].外国语文.2019

[4].段红.虚拟互动整合作为辩论语篇交流性意义构建的表征策略[J].外国语文.2019

[5].杨旭,王仁强.《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兼类词表征策略[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8

[6].郑圆.《美国传统词典》(第5版)名形兼类表征策略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

[7].唐惠芳.《美国传统词典》(第5版)形副兼类词表征策略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

[8].肖烨.『明镜国语辞典』(第二版)日语动名兼类词表征策略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

[9].李冰.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图示表征策略的教学研究[J].新课程(上).2017

[10].张远航.认知闭合需要对结构不良几何应用题表征策略的影响及眼动特点[D].河南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极向运动特征提取方法框图像表征策略等学位工作与研究生教育附 2006年全国优秀博...学位工作与研究生教育附 2006年全国优秀博...学位工作与研究生教育附 2006年全国优秀博...帕克等的PCK五边形结构图

标签:;  ;  ;  ;  ;  ;  ;  

表征策略论文_王怡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