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范畴论文_蔺朝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范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范畴,传统,艺术,古雅,意蕴,俄罗斯,器乐。

审美范畴论文文献综述

蔺朝坤[1](2019)在《中国传统译论中的审美范畴溯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内翻译界掀起建立中国译学的思潮,不少学者将研究视角转向传统译论,以期从中获取理论范式。中国传统译论与儒释道各家美学渊源甚深,儒家以情感人、道家自然无为和佛家寂灭重生的美学思想都对中国传统译论有着深远影响。本文结合时代需求和中国传统译论自身特点,研究梳理了中国传统译论与古典美学之间的联系,并溯源传统译论的审美范畴。(本文来源于《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万玲玲[2](2019)在《“秀”范畴审美形态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使"秀"进入批评界,成为专门的理论术语,目前《隐秀》篇仅是残篇。但是从《隐秀》篇残留的原文中也可得知隐与秀是相互独立的两个范畴,各自拥有独立的内涵,因此"秀"自身也具有相对独特的审美价值。纵观整个中国古代文论史、艺术批评史,赏诗,论画,人物鉴赏常常用"秀",例如秀骨清像,句秀,骨秀,神秀等。本文从"秀"字语义分析入手,运用"四因素"说尝试分析"秀"在文学艺术批评史中的存在状态。(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9期)

安婷婷[3](2019)在《人物形象设计在文化及艺术范畴的审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审美在不同人的眼中会有不同的观点,而人物的形象表现与当时社会背景、政治经济制度、道德观念、风俗民情息息相关,对美的标准也不同。从古至今,文学作品、艺术作品中塑造了各个朝代女性千姿百态的形象。文章旨在分析古今人物形象塑造在文化范畴和艺术领域中的艺术内涵。(本文来源于《大观》期刊2019年10期)

柴欢[4](2019)在《王国维“古雅说”与中西审美范畴》一文中研究指出"古雅说"是王国维提出的审美批评理论,是对中西审美范畴的一种创造性继承。王国维结合中国审美思想和文艺作品阐释了西方美学中的优美和崇高,从而提出"第二形式",为"古雅说"的独特审美价值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3期)

李祥林[5](2019)在《中华审美范畴的“妙”及其性别人类学释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范畴问题,无论研究古代中国美学,还是构建当代中国美学,都绕不开。"妙"是中华美学史上的基元性范畴,其作为审美范畴早已超越单向度女性美评价术语的范围,获得了远比评价女性体态之美的"妍""姣""嫣""婷""婧""娑"等词语更为广阔的使用空间,也比后者更多地拥有了一种形而上的普适性质;与"妙"这一范畴关联密切的是体现生命意识的基元性范畴"道"——既是中华美学和艺术标举的最高境界,也是老子哲学的核心。先秦老子的道论,从形而下的生殖语义看,是"以经验为基础"(女性生殖之事象);从形而上的哲学语义看,是从经验层面"升华为一般"(产生万物之本体)。正是这种基于感性又超越感性的双重变奏,成就了作为审美本体范畴的"道"和作为审美评价术语的"妙"。从性别研究角度看,无论在字形构置还是表层语义乃至深层内涵上,"妙"跟中华本土渊源流长的崇尚雌柔的民族文化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一点从与之相近的"好"和"美"等范畴亦能见之,故其成为华夏美学体系中的重要范畴绝非偶然。(本文来源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薛富兴[6](2019)在《品:一个关于审美判断的普遍性范畴》一文中研究指出"品"是一个来自中国古代美学关于审美判断的范畴,它起于饮食消费,后入于审美鉴赏与审美批评。"品"既体现了显明的中华文化个性——审美判断对饮食消费行为(品尝食物滋味)之根源性依赖,因而具备浓郁的感性特征;它同时也代表了古典审美的精致化——对特定对象审美价值质与量的细腻体察与鉴别,因而呈现出突出的理性特征。"品"所代表的完善审美判断同时包括了对特定审美对象量的判断——审美价值之高低与质的判断——特定审美对象之审美特性与风格。作为审美判断范畴,由于"品"同时包含了人类审美判断的两大核心因素——感性与理性,因而体现了古典审美判断的普遍性要素与功能,可以走出中国美学,进入美学基本理论,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性学理意义的基础性审美范畴。(本文来源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树荣[7](2019)在《写意木雕艺术学习创作中要处理好的审美范畴》一文中研究指出情感植入的主动性和技艺表现的自然性,要求写意木雕创作人员在熟练掌握传统刀法、技法的同时,还要根据材料特点,创造性地学习天然材料肌理结构特点,方能达到刀法"无为"自然成效。一、要处理好"形"和"神"的关系写意雕刻艺术是一门传统底蕴深厚的新门类。在学科构建中,写意雕刻艺术创始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树珉先生顺应传统审美思维,力求"立体中国画"的写意雕刻审美追求以传统审美范畴表述。张树珉先生根据传统形神关系,提出了写意雕刻的叁种类别。一是"形全神似"的小写意。在创作中,以形为质,以神为用,形神统一。重(本文来源于《天工》期刊2019年07期)

冯根荣[8](2019)在《论民族器乐审美中的人文情怀与审美范畴》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作为一种能够影响人们情绪的技能,具有多元化的呈现形式,比如,激进的音乐能够使人亢奋,悠扬的音乐能够使人轻松,更有甚者,还能够辅助医生进行疾病的治疗。音乐出现的时间很久,是中华文明发展的见证者。而各种乐器的出现,能够将音乐具有的作用,更加完善的呈现出来,民族乐器的种类繁花似锦、多种多样,能够用多元化的形式,展现出音乐陶冶性情的能力。因此,本文针对我国的民族器乐在发挥审美作用中,所具有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范畴展开详细的论述,为今后专业人士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18期)

董秋荣[9](2019)在《崇高审美范畴下的《太空救援》》一文中研究指出崇高是苏联及俄罗斯电影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克利姆·斯彭科根据"礼炮七号"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太空救援》,就是一个范例。《太空救援》将历史上的真实事件编码为具有戏剧性和崇高感的故事,崇高的自然性和社会性被统一于电影中两位宇航员圆满完成带回"礼炮七号"空间站的故事中。整部电影闪耀出卓越的光辉,令观众对宇航员,乃至苏联/俄罗斯在冷战中坚持屹立的国家形象肃然起敬。(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9年10期)

陈雁翎[10](2019)在《日本传统枯山水园林的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平安时代末期,“枯山水”作为造园用语,第一次在日本最古老的庭园着作《作庭记》中出现。在那之后,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中国文化思想传入的影响,枯山水园林最终发展成为了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形式。它既是日本社会进程的“见证者”,也是日本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者”。现如今,在世界的诸多角落都可以看见枯山水园林的身影。风景园林是具有审美性质的学科,要真正地理解日本传统枯山水园林的美,就必然会谈到审美活动,而谈审美活动就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产生了不同的审美文化,然后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形态,最后概括得到审美范畴。虽然很多学者对日本传统枯山水园林进行了研究,但是没有人具体去研究其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就枯山水园林对中国景观设计的启示研究也只是停留在造园手法的层面上。因此,研究日本传统枯山水园林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深刻解读其审美特征与体现,为现代枯山水园林设计奠定审美理论基础。探讨其审美范畴在日本现代景观中的体现,从而为传承中国古典园林审美范畴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提供帮助。本文以日本传统枯山水园林为研究对象,从审美的角度出发,通过讨论日本传统枯山水园林审美形态产生的社会文化环境,结合日本传统枯山水园林的相关案例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日本传统枯山水园林的审美形态分别是“真”、“象”、“逸”、“素”,它们展现出了包含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的日本传统枯山水园林的审美形态。同时,这四类审美形态在枯山水园林中分别体现为:材料的天然质感与纹理、自然与理想之境的描摹、出世自由的生活与心物交融的氛围、空间的留白与素美色彩的传达。(2)通过对审美形态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得出日本传统枯山水园林的审美范畴分别是:“空灵”、“闲寂”、“幽玄”、“雅致”。其各自表现出的审美特征为:“空灵”是超脱世俗的孤独之美和顿悟的愉悦之美;“闲寂”是凝聚自然的真切之美和时光流转的无常之美;“幽玄”是清幽的寂静之美和缥缈的玄奥之美;“雅致”是风雅与清丽之美。本文通过研究日本传统枯山水园林的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从而进一步探讨了日本传统枯山水园林的审美范畴在日本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空灵”、“闲寂”、“幽玄”、“雅致”这四项审美范畴在日本现代景观中的表现分别为:叙事性的空间设计与简练的设计手法、时光永驻的空间与展现自然文化的设计主题、径深感的营造与场所精神的抽象传达以及自然材料的重组和视线控制与空间设计的结合这四个方面。由此为中国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审美范畴的继承与创新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审美范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使"秀"进入批评界,成为专门的理论术语,目前《隐秀》篇仅是残篇。但是从《隐秀》篇残留的原文中也可得知隐与秀是相互独立的两个范畴,各自拥有独立的内涵,因此"秀"自身也具有相对独特的审美价值。纵观整个中国古代文论史、艺术批评史,赏诗,论画,人物鉴赏常常用"秀",例如秀骨清像,句秀,骨秀,神秀等。本文从"秀"字语义分析入手,运用"四因素"说尝试分析"秀"在文学艺术批评史中的存在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范畴论文参考文献

[1].蔺朝坤.中国传统译论中的审美范畴溯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

[2].万玲玲.“秀”范畴审美形态初探[J].北方文学.2019

[3].安婷婷.人物形象设计在文化及艺术范畴的审美分析[J].大观.2019

[4].柴欢.王国维“古雅说”与中西审美范畴[J].北方文学.2019

[5].李祥林.中华审美范畴的“妙”及其性别人类学释义[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薛富兴.品:一个关于审美判断的普遍性范畴[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7].张树荣.写意木雕艺术学习创作中要处理好的审美范畴[J].天工.2019

[8].冯根荣.论民族器乐审美中的人文情怀与审美范畴[J].艺术品鉴.2019

[9].董秋荣.崇高审美范畴下的《太空救援》[J].电影文学.2019

[10].陈雁翎.日本传统枯山水园林的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芬兰歌剧院和悉尼歌剧院的实景照片像、象以达意、达意则达人性、达一白族民居陈设图4一白族民居中的书法装...《怪物史莱克》各高校、科研单位获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

标签:;  ;  ;  ;  ;  ;  ;  

审美范畴论文_蔺朝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