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共生菌降解典型含氧多环芳烃1-萘酚及其协同作用研究

两共生菌降解典型含氧多环芳烃1-萘酚及其协同作用研究

论文摘要

1-萘酚是多环芳烃(PAHs)降解过程中极易积累的典型含氧多环芳烃(OPAHs),其难降解、毒性大、易扩散,直接影响PAHs污染环境的修复效果。节杆菌和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土壤环境中,且无致病作用,本文研究课题组前期从OPAHs污染土壤中分离出的两种共生菌株—成晶节杆菌NT16和芽孢杆菌NG16降解1-萘酚的特性和协同机制,为OPAHs污染环境实际修复中微生物群落协同降解污染物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以HPLC、TOC、GC-MS等为主要检测方法,以1-萘酚为目标污染物,优化NT16菌和NG16菌降解1-萘酚的营养与培养条件,研究两菌株降解1-萘酚的特性、协同降解机理及相互作用特征。获得以下成果:(1)NG16菌能在最高浓度为50 mg/L的1-萘酚存在下保持较高细胞生长活性;NT16菌和NG16菌以1-萘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最适pH范围分别为7.58和68,最适pH条件下,两菌株降解1-萘酚效率最高分别为55%和58%;NaCl含量影响NT16菌和NG16菌降解1-萘酚的的效率,最高抗盐量均可达8 g/L;培养液中Fe3+浓度明显影响NT16菌代谢1-萘酚的活性,在最适Fe3+浓度0.92.7 mg/L时,代谢效率显著提高。(2)硫源会影响NT16菌和NG16菌代谢1-萘酚的效率,含硫无机化合物还原性越强,越不适合作为两菌株的硫源。SO42-是两菌株的最适硫源,适合的硫源含量能提高菌株代谢1-萘酚的效率,当SO42-浓度为0.5×10-33 mol/L时,与无外加硫源体系相比,5 d内NT16菌和NG16菌对1-萘酚的降解效率分别提高约15%和10%。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等共存碳源均能加速NT16菌和NG16菌对1-萘酚的代谢。其中丙二酸共存时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与无共存碳源相比,NT16菌和NG16菌降解1-萘酚的效率分别提高约15%和20%,矿化度也显著提高。对羟基苯乙酸为NG16菌降解1-萘酚过程中极易积累的中间产物,其大量积累阻碍了NG16菌对1-萘酚的降解和矿化进程。但对羟基苯乙酸与1-萘酚共存时,却能加速NT16菌对1-萘酚的降解效率和矿化度。(3)NT16菌和NG16菌能协同促进1-萘酚的降解与矿化。与单一NT16菌和单一NG16菌相比,在最佳复配比例1:1条件下,两菌株以1-萘酚为碳源生长的OD600nm值分别提高0.8和0.4,对1-萘酚的降解率分别提高20%和10%。NT16菌和NG16菌协同降解1-萘酚可按两个途径进行:其一,1-萘酚羟化后开环,进入邻苯二甲酸代谢途径。NT16菌更易进入该途径,而NG16菌难以通过该途径降解1-萘酚;其二,1-萘酚羟化后开环,进入苯丙酸代谢途径。NG16菌迅速将1-萘酚转化为对羟基苯乙酸,并有明显积累,而NT16菌无法高效降解1-萘酚,却能快速降解NG16菌产生的对羟基苯乙酸,并转化成小分子有机酸。两菌株协同降解1-萘酚的代谢途径互补,可实现1-萘酚的高效矿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含氧多环芳烃的理化性质、来源、危害及污染现状
  •     1.1.1 含氧多环芳烃的理化性质
  •     1.1.2 含氧多环芳烃的来源
  •     1.1.3 含氧多环芳烃的危害
  •     1.1.4 含氧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
  •   1.2 典型含氧芳烃1-萘酚的研究现状
  •     1.2.1 1-萘酚的特性分析及其净化技术研究现状
  •     1.2.2 微生物降解1-萘酚的影响因素
  •     1.2.3 微生物降解1-萘酚的机理研究
  •     1.2.4 微生物协同降解1-萘酚的研究现状
  •   1.3 节杆菌和芽孢杆菌降解1-萘酚的研究现状
  •     1.3.1 节杆菌及其降解1-萘酚的研究现状
  •     1.3.2 芽孢杆菌及其降解1-萘酚的研究现状
  •     1.3.3 单一菌株降解1-萘酚的限制因素分析
  •     1.3.4 成晶节杆菌NT16 和共生芽孢杆菌NG16 的特性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1.4.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1.4.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试剂
  •     2.1.2 实验仪器
  •     2.1.3 受试菌株
  •     2.1.4 培养基组成
  •   2.2 实验方法
  •     2.2.1 菌株种子液的制备方法
  •     2.2.2 菌株以1-萘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实验方法
  •     2.2.3 测定1-萘酚降解体系降解率的实验方法
  •     2.2.4 测定1-萘酚降解体系总有机碳(TOC)的实验方法
  •     2.2.5 鉴定1-萘酚降解体系中间产物的实验方法
  •     2.2.6 测定1-萘酚降解体系紫外光谱的实验方法
  •   2.3 测定方法
  •     2.3.1 菌株生长值的测定方法
  •     2.3.2 1 -萘酚降解体系降解率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     2.3.3 1 -萘酚降解体系的总有机碳(TOC)含量测定方法
  •     2.3.4 1 -萘酚降解体系中间产物的GC-MS测定方法
  •     2.3.5 1 -萘酚降解体系的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方法
  • 3 成晶节杆菌NT16 降解1-萘酚的特性及条件优化
  •   3.1 不同培养液初始pH下 NT16 菌代谢1-萘酚的特性
  •   3.2 不同含盐量下NT16 菌代谢1-萘酚的特性
  •   3.3 不同共代谢碳源下NT16 菌代谢1-萘酚的特性
  • 3+浓度下NT16 菌代谢1-萘酚的特性'>  3.4 不同Fe3+浓度下NT16 菌代谢1-萘酚的特性
  •   3.5 不同含硫无机物下NT16 菌代谢1-萘酚的特性
  •     3.5.1 不同硫酸根离子浓度下NT16 菌代谢1-萘酚的特性
  •     3.5.2 不同亚硫酸根离子浓度下NT16 菌代谢1-萘酚的特性
  •     3.5.3 不同硫代硫酸根离子浓度下NT16 菌代谢1-萘酚的特性
  •   3.6 本章小结
  • 4 芽孢杆菌NG16 降解1-萘酚的特性及条件优化
  •   4.1 不同1-萘酚浓度下NG16 菌代谢1-萘酚的特性
  •   4.2 不同培养液初始pH下 NG16 菌代谢1-萘酚的特性
  •   4.3 不同含盐量下NG16 菌代谢1-萘酚的特性
  •   4.4 不同共代谢碳源下NG16 菌代谢1-萘酚的特性
  •   4.5 不同含硫无机物下NG16 菌代谢1-萘酚的特性
  •     4.5.1 不同硫酸根离子浓度下NG16 菌代谢1-萘酚的特性
  •     4.5.2 不同亚硫酸根离子浓度下NG16 菌代谢1-萘酚的特性
  •     4.5.3 不同硫代硫酸根离子浓度下NG16 菌代谢1-萘酚的特性
  •   4.6 本章小结
  • 5 成晶节杆菌NT16 和共生芽孢杆菌NG16 协同降解1-萘酚的特性机理及相互作用特征
  •   5.1 不同复配比例下NT16 菌和NG16 菌协同降解1-萘酚的生长特性
  •   5.2 最优条件下NT16 菌、NG16 菌及其协同降解1-萘酚的特性
  •     5.2.1 以1-萘酚为唯一碳源的生长特性
  •     5.2.2 以1-萘酚为唯一碳源生长过程的同步降解效率
  •     5.2.3 以1-萘酚为唯一碳源生长过程的同步矿化程度
  •   5.3 NT16 菌和NG16 菌协同降解1-萘酚的机理及相互作用特征
  •     5.3.1 NT16 菌、NG16 菌及其协同降解1-萘酚过程的中间代谢产物分析
  •     5.3.2 NT16 菌、NG16 菌降解对羟基苯乙酸的特性
  •     5.3.3 NT16 菌和NG16 菌协同降解1-萘酚的相互作用特征及推测代谢途径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樊昕

    导师: 聂麦茜

    关键词: 成晶节杆菌,芽孢杆菌,含氧多环芳烃,萘酚,协同作用,降解机理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生物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分类号: X172;X592

    DOI: 10.27393/d.cnki.gxazu.2019.000358

    总页数: 80

    文件大小: 12916K

    下载量: 35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化学氧化剂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降解效果[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9(12)
    • [2].烧烤肉中多环芳烃的检测方法及控制措施[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11)
    • [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土壤中的多环芳烃[J]. 广州化工 2020(06)
    • [4].多环芳烃源解析方法对比[J].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20(01)
    • [5].利用催化剂装填级配技术降低柴油多环芳烃含量[J]. 天津化工 2020(02)
    • [6].紫外脉冲激光作用下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解与荧光发射特性(英文)[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07)
    • [7].溶解性腐殖酸与多环芳烃相互作用机理[J]. 生态学杂志 2020(07)
    • [8].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检测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J]. 环境化学 2020(08)
    • [9].气质联用法同时测定烟熏烘烤食品中16种多环芳烃[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20(04)
    • [10].净化液处理对豇豆采后多环芳烃(PAHs)的净化效果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29)
    • [11].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提取与净化方法研究现状[J]. 农业与技术 2019(09)
    • [12].消费品中多环芳烃来源概述[J].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17(04)
    • [1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土壤中16组分多环芳烃[J]. 化工设计通讯 2017(12)
    • [14].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含油污泥中16种多环芳烃[J]. 分析科学学报 2017(01)
    • [15].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6(03)
    • [16].中国年燃煤会释放5亿t多环芳烃?[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7(02)
    • [17].有机碳含量对多环芳烃在土壤剖面残留及迁移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17(09)
    • [18].支持向量机对多环芳烃毒性的定量构效预测[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7(04)
    • [19].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炭黑中的多环芳烃[J]. 橡胶工业 2017(11)
    • [20].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16种多环芳烃的方法优化[J]. 食品界 2019(02)
    • [21].索氏提取法提取大气颗粒物PM2.5中多环芳烃[J]. 城市地理 2017(10)
    • [22].危险的多环芳烃[J]. 百科知识 2013(19)
    • [23].五车企陷多环芳烃风波[J]. 消费者报道 2013(04)
    • [24].加速溶剂萃取-旋蒸定容-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J]. 环境化学 2019(12)
    • [25].多环芳烃在不同环境介质中对翅碱蓬发芽率影响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0(03)
    • [26].扬州市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来源及其生态风险[J]. 环境科学 2020(04)
    • [27].长江下游支流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估[J]. 环境科学 2020(05)
    • [28].土壤中多环芳烃定量检测的前处理方法比较研究[J]. 实验室科学 2020(03)
    • [29].黄岩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分布及源解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01)
    • [30].环境样品中多环芳烃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 2018(24)

    标签:;  ;  ;  ;  ;  ;  

    两共生菌降解典型含氧多环芳烃1-萘酚及其协同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