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乙霉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黄瓜,霉病,抗药性,抗性,高效,叶斑病,液相。
乙霉威论文文献综述
揣红运,石延霞,柴阿丽,杨杰,谢学文[1](2019)在《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的研制及其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得对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抑菌活性高的杀菌剂乙霉威和腐霉利的最佳混配比例,将其加工成微粉剂并确定其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乙霉威与腐霉利不同配比混合物对多主棒孢的毒力,以Wadley公式评价其协同作用,明确最佳增效组合;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筛选载体、助剂及最优配比,确定其最佳配方后,利用气流粉碎机超微粉碎加工成微粉剂,测定其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乙霉威与腐霉利以质量比1﹕1、1﹕4进行混配时,对多主棒孢菌株HG09112606、FQ07091401、HG11011509均表现为毒力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3.19、2.53、1.68;1.99、1.77、1.98,其中1﹕1的混配组合增效作用较为明显。以质量分数为10%的乙霉威·腐霉利为有效成分,3%的萘磺酸钠盐甲醛缩合物NNO为分散剂,3%的十二烷基硫酸钠K12为表面活性剂,1%的聚氧乙烯烷基醚为稳定剂,15%的白炭黑和补足至100%的硅藻土为载体而研制的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粒径为6.18μm,分散指数95.18%,浮游性指数86.26,含水率1.24%,坡度角67°,热贮分解率4.12%,各项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在盆栽试验中,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在用药量为100 g a.i./hm~2时喷粉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为89.82%,显着高于对照药剂35%苯甲·咪鲜胺水乳剂、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在推荐用量时喷雾的防治效果;在田间试验中,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在用量为100 g a.i./hm~2时喷粉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为84.39%,与35%苯甲·咪鲜胺水乳剂在用量为300 g a.i./hm~2、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在用量为90 g a.i./hm~2时的喷雾防治效果无显着性差异。【结论】乙霉威和腐霉利混配使用对多主棒孢具有不同程度的毒力增效作用;按照选定的配方加工成的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粒径小,分散指数、浮游性指数高,贮存稳定,在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项磊[2](2018)在《甲基硫菌灵和乙霉威标样的制备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介绍标准样品的定义,详述了甲基硫菌灵和乙霉威标样的制备方法及其定值过程。经实践检验,上述方法成熟稳定,切实可靠,标样质量稳定,分析误差小,检验结果赢得客户信赖。(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生产力》期刊2018年09期)
徐杰,张俊祥[3](2017)在《葡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嘧霉胺和乙霉威的抗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葡萄灰霉病俗称"烂花穗",病原菌为灰葡萄孢霉菌(Botrytis cinerea),它为害葡萄的花穗、果实、叶片和新梢,是我国南方露地和北方保护地葡萄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同时,葡萄灰霉病也是一种贮藏期病害,一旦发生会造成果实变质、腐烂,致使果实丧失商品性。目前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药剂,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一些药剂对病菌的防治效果下降。因此,本研究定性检测了120株葡萄灰霉菌株对腐霉利、嘧霉胺和乙霉威的抗药性,为其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试验采用菌丝生长法和区分剂量法检测120株采自3种不同葡萄产地的葡萄灰霉菌株。结果表明:葡萄灰霉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频率达到了14%;葡萄灰霉菌对嘧霉胺的最高抗性频率高达60%,且以高抗和中抗菌株为主,其中高抗菌株频率达到40%;120个供试菌株对乙霉威的抗药性频率为20%。因此,在生产上,应对当地葡萄灰霉菌抗药性进行监测,指导科学用药,避免单一药剂的长期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交替使用,避免病原菌抗药性和耐药性的产生。(本文来源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8)
徐金丽,曹爱华,徐光军,孙惠青,王秀国[4](2016)在《乙霉威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及安全使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进一步明确乙霉威在黄瓜中的农药残留特征及残留降解规律,为制定残留限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乙霉威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研究,并对其在黄瓜上的安全使用进行评价。[结果]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乙霉威在黄瓜中的半衰期为0.7~4.4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0.4~2.7 d。[结论]26%嘧霉胺·乙霉威水分散粒剂在黄瓜上用于防治黄瓜灰霉病,以乙霉威346、520 g a.i./hm~2连续喷药3~4次,安全间隔期3 d,黄瓜中乙霉威残留量低于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国家标准要求(5.0 mg/kg)。(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16年06期)
沈宙,沈晓霞,杨文英[5](2014)在《多菌灵与乙霉威复配对灰霉病的室内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盆栽喷雾法测试了多菌灵、乙霉威及其9个复配组合对番茄灰霉病多菌灵敏感菌和抗性菌的保护作用,并对2种单剂及其质量比1︰1的复配进行了治疗、淋雨及持效期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与乙霉威的9个配比均表现出相加或增效作用。当多菌灵与乙霉威配比为1︰1时,对敏感菌和抗性菌的共毒系数分别为739.84和460.63,增效作用最显着,且其治疗作用较强,药后10 h淋雨对药效影响小,持效期长达5 d。(本文来源于《现代农药》期刊2014年03期)
王晓楠,潘献辉[6](2013)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速灭威、异丙威、乙霉威及仲丁威》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水中速灭威、异丙威、乙霉威及仲丁威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水样(pH调至4~5)经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甲醇洗脱,所得净化液以30℃的Eclipse XDB 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甲醇-水(70+30)混合液为流动相,用紫外检测器在波长284nm处进行测定。速灭威、异丙威、乙霉威及仲丁威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3S/N)在0.049~1.6μg·L-1之间。在3个浓度水平上对方法做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2.0%~10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7)在1.2%~4.9%之间。(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3年11期)
余晟,黄克靖,余萌,韦彩云[7](2012)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水样中戊唑醇、乙霉威、晴菌唑、精甲霜灵和扑草净5种农药残留》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石墨烯固相萃取柱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建立了戊唑醇、乙霉威、晴菌唑、精甲霜灵和扑草净5种农药同时检测的方法。确定的优化条件为:洗脱剂为5mL二氯甲烷、样品溶液的pH=7.0,样品体积为200mL。在此条件下,扑草净、戊唑醇、乙霉威、晴菌唑和精甲霜灵在0.05~100μg/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895~0.992;信噪比为3时,5种农药的检出限为1.2~5.2ng/L;方法的精密度为1.4%~4.6%。将本方法用于环境水样标准加入分析,相对回收率为80.5%~107.6%;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2年07期)
赵晓军,王美琴,周建波,张鑫,任璐[8](2011)在《山西省黄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抗药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山西主要蔬菜种植区黄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敏感性,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罹病黄瓜上得到176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 cinerea Pers.),并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和菌落直径生长法分别测定了176株菌株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来自8个市区的176株黄瓜灰霉病菌菌株对乙霉威的抗性频率为77.84%,平均抗性水平为312.1倍,其中,敏感菌株39株,低抗菌株46株,中抗菌株28株,高抗菌株50株,特高抗菌株13株。表明山西黄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抗性程度增强,建议在生产中减少乙霉威的使用或与其他药剂混合使用。(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10期)
王美琴,赵晓军,张鑫,周建波,杨外芬[9](2011)在《黄瓜灰霉病菌对多菌灵、速克灵及乙霉威的抗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山西省晋中地区黄瓜灰霉病菌对多菌灵、乙霉威及速克灵的抗性水平,运用组织分离法从太谷、祁县和平遥的罹病黄瓜上分离到30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 cinerea Pers.),并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和菌落直径生长法分别测定了这30个菌株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结果表明,30个菌株对乙霉威、多菌灵和速克灵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0%,80%和90%;3种杀菌剂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分别为0.036 9,0.057 4,0.269 2μg/mL;3种杀菌剂抗性菌株的平均抗性倍数分别为66.0倍、421.5倍和55.3倍。表明山西晋中地区黄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和速克灵的抗性达到中抗,对多菌灵的抗性为高抗。建议在该地区生产中停止使用多菌灵,减少使用乙霉威和速克灵或与其他药剂混合使用。(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08期)
周建波,张鑫,畅引东,任璐,赵晓军[10](2011)在《山西省晋北地区蔬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抗药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山西省晋北地区蔬菜主要种植区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32个灰霉病菌菌株对乙霉威的总体抗性频率为68.75%,其中有10株敏感菌株、4株低抗菌株、1株中抗菌株、10株高抗菌株、7株特高抗菌株。(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与装备》期刊2011年02期)
乙霉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介绍标准样品的定义,详述了甲基硫菌灵和乙霉威标样的制备方法及其定值过程。经实践检验,上述方法成熟稳定,切实可靠,标样质量稳定,分析误差小,检验结果赢得客户信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霉威论文参考文献
[1].揣红运,石延霞,柴阿丽,杨杰,谢学文.10%乙霉威·腐霉利微粉剂的研制及其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J].中国农业科学.2019
[2].项磊.甲基硫菌灵和乙霉威标样的制备方法[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8
[3].徐杰,张俊祥.葡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嘧霉胺和乙霉威的抗性检测[C].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4].徐金丽,曹爱华,徐光军,孙惠青,王秀国.乙霉威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及安全使用[J].农药.2016
[5].沈宙,沈晓霞,杨文英.多菌灵与乙霉威复配对灰霉病的室内活性研究[J].现代农药.2014
[6].王晓楠,潘献辉.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速灭威、异丙威、乙霉威及仲丁威[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3
[7].余晟,黄克靖,余萌,韦彩云.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水样中戊唑醇、乙霉威、晴菌唑、精甲霜灵和扑草净5种农药残留[J].分析化学.2012
[8].赵晓军,王美琴,周建波,张鑫,任璐.山西省黄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抗药性检测[J].山西农业科学.2011
[9].王美琴,赵晓军,张鑫,周建波,杨外芬.黄瓜灰霉病菌对多菌灵、速克灵及乙霉威的抗性检测[J].山西农业科学.2011
[10].周建波,张鑫,畅引东,任璐,赵晓军.山西省晋北地区蔬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抗药性检测[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