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主血脉论文_李沛潞,张启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主血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脉,经心,解剖学,动脉硬化,西医,黄帝,冠心病。

心主血脉论文文献综述

李沛潞,张启明[1](2019)在《血压调节能力对中医“心主血脉”功能的客观测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医"心主血脉"功能与血压调节能力之间存在相应的匹配关系,通过对血压调节能力进行评估,从而得到中医"心主血脉"功能的客观测评,用于临床指导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从心论治,基于"心主血脉"理论对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预防、诊治以及临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8期)

周炎,杨雪梅,马紫阳,李浩,高翔[2](2019)在《基于“心主血脉”浅谈勃起功能障碍论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勃起功能障碍是男性多发病,历代医家认为本病基本病理变化是肝郁、肾虚、湿热、血瘀,论治多从肝脾肾立论。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性之缘起,勃起之始因;心主血,濡润脏腑,滋养宗筋;心主脉,脉管柔软完整,滑利通畅,则能宗筋血脉充盈,达到怒、大、坚、热。治疗上注重安心神,养心血,同时兼顾健脾运,交心肾,使化生有源,水火相济。(本文来源于《首届男性大健康中西医协同创新论坛暨第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9-06)

王丽丹,李文杰[3](2018)在《心主血脉理论考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现代意义的心主血脉理论的来源。方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进行多方考证及深入剖析。结果:心主血脉理论是在古代解剖学的基础之上,借助于五行推演而建立起来的,并积极借鉴、吸收西医学的优秀成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进而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心主血脉理论。结论:现代意义的心主血脉理论来源,包括叁个方面,一是奠基于古代解剖学,二是建立于五行学说,叁是吸收、借鉴现代医学的优秀成果而得到发展与完善。(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丁元庆[4](2018)在《基于心主血脉理论对中风发病机制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基于中风病在血脉,损及脑髓神机的病机理论,探讨心主血脉失常与中风发病的内在联系。在心脑一脉相承,共主神明的认识基础上,分析中风发病机制,结合当代研究进展,阐述心主血脉与中风病机的相关性。认为心主血脉失常是中风发病的基础病理损害,主要涉及心脏病变,心率、心律、心脏瓣膜病变及其形态学改变、血压、血流动力学、血液、血脂、血管特别是动脉病变。凡此均责心主血脉失常,终致血脉损伤,血行不利,痰浊瘀血阻滞,脑脉闭塞或血溢脉外,发生中风。心脑一脉相通,心主血脉失常是中风最常见的病机,维护心、血、脉结构与功能的正常状态是预防中风的着眼点。(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董巡,刘景峰,张琦,崔鹏[5](2018)在《论扶阳理论在“心主血脉”方面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心主血脉"是中医脏象学说的一个重要理论,有效的指导着中医临床诊疗。人们在临证时往往从活血化瘀方面理解"心主血脉",却忽视中医经典着作从阳气方面对"心主血脉"的论述,这限制了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故该文从扶阳理论方面探讨这一命题,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徐杨,王全年[6](2017)在《“心主血脉”理论浅析和临床意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心主血脉是中医"藏象"学说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高度概括了心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本文通过对古代医籍进行追溯,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近况,讨论古人对"心主血脉"理论的认识是否符合现代研究,又进一步阐释心主血脉功能失调的机制和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对深化中医藏象学说的研究大有裨益。(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7年32期)

姚怡,王庆其[7](2017)在《论《黄帝内经》“心主血脉”理论对冠心病诊治的启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黄帝内经》心主血脉的解读,结合现代医学与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概括和阐释冠心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结果发现,冠心病相当于《黄帝内经》中的"厥心痛""真心痛"。根据"心主血脉"理论,对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心脉痹阻,其中医证型可分为心阳虚、心气滞、心气虚、心阴虚、寒克心脉、热邪扰心、他脏传病几大类,治疗大法主要有温阳法、益气养阴法、活血化瘀法、化痰通络法以及五脏同治法。现代研究发现,冠心病的本质是冠状动脉内皮的损伤和老化,动物实验表明中医药在保护血管内皮方面或有一定优势。根据"心主血脉"理论,或可通过调节心的气血阴阳和"养其四脏则心自安"的方法来保护血管内皮和延缓其老化,从而降低冠心病发病和提高其痊愈。(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朱灵妍,周端[8](2016)在《“心主血脉”理论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生物学网络的相关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生物学网络的背景下,分析RAAS生物学网络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特性及其与"心主血脉"理论的相关性。探讨利用网络生物学方法建立RAAS生物学网络与"心主血脉"两者间的联系,通过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节点或结构,探索"血"、"脉"相关疾病的治疗靶点及中医药调控该网络的机制,从中寻找中医药发展的突破口,为现代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司长河[9](2014)在《心主血脉》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组织,各"霸"一方,独有血液别具一格。它沿一条"闭路系统"无休止地循环,形成血脉,浸浴着整个机体,滋润着每个细胞。人的心脏,大约相当于本人的拳头,约重一市斤,状如倒置的梨,是人类最先感知自身的内脏器官。古人认为,心是"神明的主宰""智慧的源泉"。直至现代,仍然有人把思维能力叫做"心眼儿"。实际上,心脏是一架功能卓着的射血泵,它以有节律的舒缩,推动血液从心脏出发,"过大街穿小巷"。心脏由心肌组成。心肌细(本文来源于《金秋》期刊2014年20期)

徐吉敏,秦雪梅,孙世竹,吴放,林青[10](2014)在《从“心主血脉”浅析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一文中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通常在中年或者中老年出现症状,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出现低龄化趋势,不稳定性斑块破损使得患者死亡率不断升高。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演变进程是动态变化的,是一个"因虚致实至虚实夹杂、由轻到重、由聚至积"的病变过程。基于"心主血脉"的理论,从心、血、(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07-11)

心主血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勃起功能障碍是男性多发病,历代医家认为本病基本病理变化是肝郁、肾虚、湿热、血瘀,论治多从肝脾肾立论。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性之缘起,勃起之始因;心主血,濡润脏腑,滋养宗筋;心主脉,脉管柔软完整,滑利通畅,则能宗筋血脉充盈,达到怒、大、坚、热。治疗上注重安心神,养心血,同时兼顾健脾运,交心肾,使化生有源,水火相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主血脉论文参考文献

[1].李沛潞,张启明.血压调节能力对中医“心主血脉”功能的客观测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周炎,杨雪梅,马紫阳,李浩,高翔.基于“心主血脉”浅谈勃起功能障碍论治[C].首届男性大健康中西医协同创新论坛暨第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2019

[3].王丽丹,李文杰.心主血脉理论考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8

[4].丁元庆.基于心主血脉理论对中风发病机制的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2018

[5].董巡,刘景峰,张琦,崔鹏.论扶阳理论在“心主血脉”方面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6].徐杨,王全年.“心主血脉”理论浅析和临床意义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

[7].姚怡,王庆其.论《黄帝内经》“心主血脉”理论对冠心病诊治的启发[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

[8].朱灵妍,周端.“心主血脉”理论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生物学网络的相关性探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9].司长河.心主血脉[J].金秋.2014

[10].徐吉敏,秦雪梅,孙世竹,吴放,林青.从“心主血脉”浅析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C].第十四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论文知识图

示给出了发生“心气虚证”心-心图二聚体与心功能的关系人体“阴阳—五行”关系示意图各组血清中NO水平的比较图各组血清中TnT水平的比较图

标签:;  ;  ;  ;  ;  ;  ;  

心主血脉论文_李沛潞,张启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