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原性论文_罗盛,姜大雷,黄雅铃,黄晓玉,覃惠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原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毒,免疫,原性,酵母,蛋白,颗粒,人乳。

免疫原性论文文献综述

罗盛,姜大雷,黄雅铃,黄晓玉,覃惠英[1](2019)在《国产水痘疫苗2剂次及1剂次加强免疫后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国产水痘减毒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varicella vaccine,VarV)2剂次免疫程序及1剂次加强免疫后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12月,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6个接种点,选取300名1~12岁未接种过VarV的健康儿童作为2剂次组;300名4~13岁已接种过1剂VarV的健康儿童作为加强组(分别与第1剂间隔1~3年和4~6年)。2剂次组儿童于入选后第0天接种第1剂VarV、第90~104天接种第2剂VarV,加强组儿童于入选后第0天加强接种1剂VarV。分别采集2剂次组儿童接种前、第1剂及第2剂接种后6周、加强组儿童接种前及接种后6周的静脉血,采用膜抗原荧光抗体法检测血清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抗体滴度,统计2组儿童免疫成功率、VZV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及GMT增长倍数,同时观察接种后42 d内儿童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结果 600名儿童实际接种VarV 887剂次,接种率为98. 56%,纳入免疫原性检测共578人,纳入安全性评价887剂次。2剂次组第2剂免疫成功率(98. 93%)显着高于第1剂(86. 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加强组与第1剂间隔1~3年儿童免疫成功率(93. 96%)和间隔4~6年(88. 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剂次组第1剂、第2剂免疫后的GMT均明显高于免疫前(P <0. 001),GMT增长分别为免疫前的9. 33和25. 12倍,第2剂免疫后GMT明显高于第1剂(P <0. 001);加强组不同间隔时间加强1剂后的GMT均明显高于免疫前(P均<0. 001),GMT增长分别为免疫前的7. 93和7. 01倍;间隔1~3年儿童加强免疫1剂后的GMT明显高于间隔4~6年儿童(P <0. 05)。VarV接种不良反应主要症状为发热,未见有局部不良反应发生;加强组与2剂次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 67%和2. 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国产VarV 2剂次免疫程序及加强免疫后,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可在适龄的健康儿童中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仝光杰,王文伟,蔡蓓蓓,王蓓,胡海涛[2](2019)在《人乳头瘤病毒52型L1蛋白病毒样颗粒在毕赤酵母中的优化表达、纯化及其免疫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毕赤酵母系统表达人乳头瘤病毒52型(human papillomaviruses 52,HPV52)L1蛋白,并检测其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同义密码子替换的方法对HPV52 L1蛋白的野生型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在体外构建多拷贝表达质粒,经转化和筛选获得在毕赤酵母系统中高表达的HPV52 L1 VLP菌种。采用15 L发酵罐大规模培养,菌液破碎上清经阳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排阻层析两步法纯化,获得HPV52 L1VLP。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HPV52 L1 VLP的大小和形态,假病毒中和试验检测HPV52 L1 VLP在小鼠及大鼠体内的免疫原性。结果 HPV52 L1 VLP在溶液中呈较均一的单一组分,水合粒径为91. 37 nm;镜下观察呈均一的、直径约50 nm的球状空心颗粒,大小与HPV52天然病毒颗粒相近。HPV52 L1 VLP相对分子质量约56 000,纯度达95%以上,产量为3. 6 mg/L,且可与小鼠抗HPV L1多克隆单抗发生特异性结合。HPV52 L1 VLP在小鼠体内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为0. 010μg,在大鼠体内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高达106。结论于毕赤酵母系统成功表达了HPV52 L1 VLP,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相关预防性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明成玥,柯飞,张奇亚[3](2019)在《蛙病毒同源蛋白RGV-27R和ADRV-85L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沼泽绿牛蛙病毒(Rana grylio virus,RGV)和大鲵蛙病毒(Andrias davidianus ranavirus,ADRV)同属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蛙病毒属(Ranavirus)成员,是引起水产动物高死亡率的病原。其同源早期蛋白RGV-27R和ADRV-85L与蛙病毒代表株蛙病毒3型(Frog virus 3,FV3)25R基因所编码的大小为31kD的早期蛋白P31K(FV3-P31K)同一性超过99%。我们在观察和比较RGV与ADRV感染大鲵胸腺细胞(Giant salamander thymus cell,GSTC)显微病变的基础上,将ADRV-85L和RGV-27R基因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与pMAL-p5X中,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DE3)并诱导表达,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检测,对这两种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产物免疫原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两种基因在载体pET-32a中的表达效率要显着高于pMAL-p5X。随后,取高效诱导表达的pET-32a-RGV-27R产物,经Ni-NTA His-Bind亲和层析分离提纯,获得浓度为1.2 mg/mL的融合蛋白His-RGV-27R,用其免疫动物,制备了抗体27R-Ab,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抗体的效价为1∶6.25×10~6。用经正常大肠杆菌菌液和正常GSTC细胞悬液吸附处理后的抗体作为一抗,对被RGV或ADRV感染的GSTC细胞悬液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并以重组原核质粒表达的融合蛋白His-RGV-27R和HisADRV-85L作为阳性对照,以正常GSTC细胞悬液为阴性对照,分别从RGV或ADRV感染的GSTC细胞悬液中,检出大小同为31kD的特异性蛋白条带。本研究证实两种蛙病毒同源早期蛋白RGV-27R和ADRV-85L不仅都能在两栖动物细胞中表达,且具有相同的抗原特性,这为深入研究这类病毒蛋白对蛙病毒复制的影响及其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材料。(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文伟,蔡蓓蓓,仝光杰,王蓓,楼觉人[4](2019)在《重组人乳头瘤病毒33型L1病毒样颗粒的表达、纯化及免疫原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毕赤酵母表达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33型L1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评价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方法构建HPV33 L1表达质粒,电转化毕赤酵母,筛选高表达菌株,15 L发酵罐发酵,离子交换和凝胶体积排阻层析分离纯化HPV33 L1 VLPs,纯化后样品免疫小鼠,采用假病毒中和试验检测小鼠免疫后血清中和抗体滴度。结果质粒HPV33 L1-pPIC3. 5K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成功;毕赤酵母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分析,可见相对分子质量约56 000的目的条带;透射电镜下可见直径约60 nm的病毒样颗粒;纯化后的HPV33 L1 VLPs纯度可达95%以上;0. 4和0. 04μg HPV33 L1 VLPs免疫后小鼠血清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分别为3 200和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利用毕赤酵母成功表达了HPV33 L1 VLPs,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龚凤平,冯晓声,王伟,罗梦萍,马海彬[5](2019)在《鸭坦布苏病毒全长E蛋白可溶性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鸭坦布苏病毒病是由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引起的一种以产蛋量和采食量严重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应用RT-PCR方法扩增DTMUV GDHD2014-3毒株的囊膜(E)蛋白全基因序列,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MAL-c5x,构建重组表达质粒E-pMAL。将其转化E.coli BL21感受态细胞,经诱导表达条件优化,在30℃条件下IPTG诱导,可溶性表达重组的全长E蛋白(rf E),大小约110 ku。用Amylose Resin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并将纯化的rf E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血清抗体。经Nu-PAGE以及Western blot分析,成功实现rf E蛋白可溶性表达,并能与DTMUV灭活疫苗免疫鸭血清多抗产生特异性反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rf E蛋白免疫小鼠获取的多克隆血清抗体能与DTMUV反应。实现了rf E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及纯化,并验证rf E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DTMUV的亚单位疫苗的研制以及相关诊断试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动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1期)

何海,郝成武,凌晨,张飞,候凤[6](2019)在《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皮肤坏死毒素亚单位蛋白的制备及免疫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针对猪萎缩性鼻炎主要病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皮肤坏死毒素的高免疫原性抗原,本试验构建、表达并验证该毒素的亚单位蛋白抗原,将猪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基因与pMD19-T载体进行连接、转化,经序列分析鉴定后,分别使用BamHⅠ、HindⅢ与BlpⅠ限制性内切酶将其酶切为3个基因片段。将片段1(Tox1)、片段2(Tox2)和片段3(Tox3)分别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b、pET32-a和pET32-b中,构建3个重组表达载体。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分别进行SDS-PAGE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并使用小鼠与豚鼠初步研究其免疫原性。结果显示,构建的3个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776、409与410 bp,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3个蛋白片段表达正常,表达量分别达到379.95、447.62与459.82μg/mL,SDS-PAGE验证条带分别为75、77与53 ku;因3个片段位置不同,仅Tox3有Western blotting检测条带,与理论预测相符;使用3种表达蛋白免疫小鼠与豚鼠后,二免后14 d,血清经试剂盒检测阳性率达到100%,对二免后14 d小鼠攻毒保护率达到93%。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MT的3个亚单位活性片段,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粟海波,刘梓健,周洋洋,彭宝洲,龚青[7](2019)在《针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DNA疫苗V569免疫原性及保护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针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DNA疫苗,基于质粒A39构建了p-VAX1-Ag85B-Rv3425-Rv2029c-PPE26 (V569)质粒DNA,并对其免疫原性及保护性进行初步研究。免疫性评价试验共分6组:PBS、p-VAX1-Ag85B(A)、p-VAX1-Ag85B-Rv3425(A3)、A39、V569和BCG,采用左后腿肌内注射C57BL/6小鼠,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构建斑马鱼-海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模型,将PBS、A、A3、A39、BCG、V569分别通过腹腔注射免疫斑马鱼后,每日注射地塞米松10ug诱导海分枝杆菌复发感染,对斑马鱼肝脏进行菌落计数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显示,与BCG组相比,V569能引发实验小鼠强烈的细胞免疫反应(IFN-γ高水平分泌),外周血CD4~+/CD8~+ T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在斑马鱼-海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复发模型中,与BCG免疫组相比,V569免疫斑马鱼后可显着减少其肝脏中海分枝杆菌数量,斑马鱼存活情况得到显着改善,表明V569 DNA疫苗可能是一种抗结核潜伏感染的候选DNA疫苗。(本文来源于《微生物与感染》期刊2019年05期)

王蓓,张群,仝光杰,王文伟,蔡蓓蓓[8](2019)在《两种重组人乳头瘤病毒52型免疫原性检测方法相关性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两种重组人乳头瘤状病毒52型(human papilloma viruses type 52,HPV52)免疫原性检测方法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假病毒体外中和试验(pseudovirus based neutralization assay,PBNA)及酶联免疫吸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中HPV52型中和抗体滴度,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结果重组四价HPV疫苗免疫小鼠血清中,HPV52型中和抗体滴度与抗体滴度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 765,P <0. 01;不同状态HPV52型VLP蛋白颗粒免疫小鼠血清中,HPV52型中和抗体滴度与抗体滴度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0. 809,P <0. 01。结论采用PBNA法检测的HPV52型中和抗体滴度与ELISA法检测的抗体滴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蔡蓓蓓,王文伟,仝光杰,王蓓,楼觉人[9](2019)在《人乳头瘤病毒31型L1病毒样颗粒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初步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31型L1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并初步评价其免疫原性。方法构建HPV31 L1四拷贝重组表达质粒,电转化毕赤酵母KM71,甲醇诱导表达蛋白。将重组菌经30 L发酵罐发酵,产物分离纯化,用纯化样品免疫小鼠,采用半数有效剂量(median effective dose,ED50)初步评价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结果经双酶切鉴定,四拷贝重组表达质粒构建正确。表达产物可与小鼠抗HPV L1单抗发生特异性结合。纯化产物在透射电镜下为直径60 nm的VLP结构,相对分子质量约55 000,纯度达95%以上。小鼠体内效价ED50值为0. 018μg。结论成功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了HPV31型L1 VLP,其在小鼠体内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姜美睿,Rivera,L[10](2019)在《MenACWY-TT与Tdap在青少年人群中共免疫和分别免疫时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一项Ⅲ期随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此研究评估了以破伤风(T)类毒素为载体蛋白的四价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MenACWY-TT)与白喉-破伤风-无细胞百日咳联合疫苗(Tdap)共接种与分别接种青少年成人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在此Ⅲ期、随机部分盲研究(NCT01767376)中,将11~25岁的健康者(N=660)随机(1∶1∶1)的在0个月接受MenACWY-TT和Tdap (共接种(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免疫原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利用毕赤酵母系统表达人乳头瘤病毒52型(human papillomaviruses 52,HPV52)L1蛋白,并检测其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同义密码子替换的方法对HPV52 L1蛋白的野生型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在体外构建多拷贝表达质粒,经转化和筛选获得在毕赤酵母系统中高表达的HPV52 L1 VLP菌种。采用15 L发酵罐大规模培养,菌液破碎上清经阳离子交换层析和分子筛排阻层析两步法纯化,获得HPV52 L1VLP。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HPV52 L1 VLP的大小和形态,假病毒中和试验检测HPV52 L1 VLP在小鼠及大鼠体内的免疫原性。结果 HPV52 L1 VLP在溶液中呈较均一的单一组分,水合粒径为91. 37 nm;镜下观察呈均一的、直径约50 nm的球状空心颗粒,大小与HPV52天然病毒颗粒相近。HPV52 L1 VLP相对分子质量约56 000,纯度达95%以上,产量为3. 6 mg/L,且可与小鼠抗HPV L1多克隆单抗发生特异性结合。HPV52 L1 VLP在小鼠体内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为0. 010μg,在大鼠体内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高达106。结论于毕赤酵母系统成功表达了HPV52 L1 VLP,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相关预防性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原性论文参考文献

[1].罗盛,姜大雷,黄雅铃,黄晓玉,覃惠英.国产水痘疫苗2剂次及1剂次加强免疫后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2].仝光杰,王文伟,蔡蓓蓓,王蓓,胡海涛.人乳头瘤病毒52型L1蛋白病毒样颗粒在毕赤酵母中的优化表达、纯化及其免疫原性[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3].明成玥,柯飞,张奇亚.蛙病毒同源蛋白RGV-27R和ADRV-85L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分析[J].病毒学报.2019

[4].王文伟,蔡蓓蓓,仝光杰,王蓓,楼觉人.重组人乳头瘤病毒33型L1病毒样颗粒的表达、纯化及免疫原性评价[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5].龚凤平,冯晓声,王伟,罗梦萍,马海彬.鸭坦布苏病毒全长E蛋白可溶性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J].动物医学进展.2019

[6].何海,郝成武,凌晨,张飞,候凤.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皮肤坏死毒素亚单位蛋白的制备及免疫原性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9

[7].粟海波,刘梓健,周洋洋,彭宝洲,龚青.针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DNA疫苗V569免疫原性及保护性的初步研究[J].微生物与感染.2019

[8].王蓓,张群,仝光杰,王文伟,蔡蓓蓓.两种重组人乳头瘤病毒52型免疫原性检测方法相关性的比较[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9].蔡蓓蓓,王文伟,仝光杰,王蓓,楼觉人.人乳头瘤病毒31型L1病毒样颗粒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初步评价[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10].姜美睿,Rivera,L.MenACWY-TT与Tdap在青少年人群中共免疫和分别免疫时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一项Ⅲ期随机研究[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9

论文知识图

分离所得Kupffer细胞的表面染色情况外围带有羧酸根基团的水溶性第四代树...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末端羧基化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叶酸的结构示意图不同免疫组猪外周血中IL-2含量的测定...

标签:;  ;  ;  ;  ;  ;  ;  

免疫原性论文_罗盛,姜大雷,黄雅铃,黄晓玉,覃惠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