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防尘结构及角磨机,轴承防尘结构包括:主轴;轴承,套设于主轴,包括外圈和内圈;端盖,端盖内开设有周向卡槽,以容置轴承,端盖于周向卡槽的靠近主轴的输出端的侧壁设有防尘垫片,至少覆盖外圈和内圈。技术效果至少有:在端盖内容置轴承的周向卡槽的一侧壁设有防尘垫片,至少覆盖外圈和内圈,由于端盖的周向卡槽与轴承之间接触装配,因此,防尘垫片与轴承直接接触,二者之间没有缝隙。传统的防尘垫片装配于主轴上,与轴承之间存在间隙,灰尘容易进入轴承内部,造成轴承卡滞,而本技术方案中防尘垫片与轴承直接接触,尽可能地避免灰尘直接进入轴承内部,防尘效果更好,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费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轴承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轴承,套设于所述主轴,所述轴承包括外圈和内圈,;端盖,所述端盖内开设有周向卡槽,以容置所述轴承,所述端盖于所述周向卡槽的靠近所述主轴的输出端的侧壁设有防尘垫片,所述防尘垫片至少覆盖所述外圈和所述内圈。
设计方案
1.一种轴承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轴;
轴承,套设于所述主轴,所述轴承包括外圈和内圈,;
端盖,所述端盖内开设有周向卡槽,以容置所述轴承,所述端盖于所述周向卡槽的靠近所述主轴的输出端的侧壁设有防尘垫片,所述防尘垫片至少覆盖所述外圈和所述内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垫片部分地嵌入所述端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垫片与所述端盖为一体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垫片通过嵌件注塑工艺注塑于所述端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靠近所述防尘垫片的位置还套设有垫圈,所述垫圈与所述主轴共同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的周向形成有环形凹槽,与所述防尘垫片、所述端盖共同形成迷宫式防尘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承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的一槽壁紧贴所述主轴设置,另一槽壁靠近所述端盖的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承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外底部与所述端盖的端面平齐。
9.一种角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轴承防尘结构;
工作头,安装于所述主轴,所述防尘垫片位于所述周向卡槽的靠近所述工作头的侧壁;
驱动组件,与所述主轴连接,驱动所述工作头工作。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角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轴承防尘结构及角磨机。
背景技术
角磨机(angle grinder),又称研磨机或盘磨机,是一种利用玻璃钢切削和打磨的手持式电动工具,主要用于切割、研磨及刷磨金属与石材等。工作头处于切削或打磨模式时,被加工的工件产生较多的粉尘碎屑,容易进入承载主轴的轴承内,影响轴承的使用。
传统的防尘方式通常是在主轴上装配防尘垫片,以减少粉尘碎屑等进入轴承内。在实现传统技术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传统的防尘方式依然存在较多的粉尘碎屑等进入轴承内的现象,影响轴承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防尘方式依然存在较多的粉尘碎屑等进入轴承内的现象,影响轴承的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轴承防尘结构及角磨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承防尘结构,包括:主轴;轴承,套设于所述主轴,所述轴承包括外圈和内圈;端盖,所述端盖内开设有周向卡槽,以容置所述轴承,所述端盖于所述周向卡槽的靠近所述主轴的输出端的侧壁设有防尘垫片,所述防尘垫片至少覆盖所述外圈和所述内圈。
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轴承防尘结构,在端盖内容置轴承的周向卡槽的靠近主轴的输出端的侧壁设有防尘垫片,至少覆盖轴承的外圈和内圈,由于端盖的周向卡槽与轴承之间接触装配,因此,防尘垫片与轴承直接接触,二者之间没有缝隙。传统的防尘垫片装配于主轴上,与轴承之间存在间隙,灰尘容易进入轴承内部,造成轴承卡滞,而本技术方案中防尘垫片与轴承直接接触,尽可能地避免灰尘直接进入轴承内部,防尘效果更好,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费用。同时,也减少了防尘垫片压装于主轴上的步骤,减少装配失误。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尘垫片部分地嵌入所述端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尘垫片与所述端盖为一体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尘垫片通过嵌件注塑工艺注塑于所述端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轴靠近所述防尘垫片的位置还套设有垫圈,所述垫圈与所述主轴共同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垫圈的周向形成有环形凹槽,与所述防尘垫片、所述端盖共同形成迷宫式防尘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凹槽的一槽壁紧贴所述主轴设置,另一槽壁靠近所述端盖的内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凹槽的外底部与所述端盖的端面平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角磨机,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轴承防尘结构;工作头,安装于所述主轴,所述防尘垫片位于所述周向卡槽的靠近所述工作头的侧壁;驱动组件,与所述主轴连接,驱动所述工作头工作。
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角磨机采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轴承防尘结构,在端盖内容置轴承的周向卡槽的一侧壁设有防尘垫片,至少覆盖轴承的外圈和内圈,由于端盖的周向卡槽与轴承之间接触装配,因此,防尘垫片与轴承直接接触,二者之间没有缝隙。传统的防尘垫片装配于主轴上,与轴承之间存在间隙,灰尘容易进入轴承内部,造成轴承卡滞,而本技术方案中防尘垫片与轴承直接接触,尽可能地避免工作头在工作中产生的灰尘直接进入轴承内部,防尘效果更好,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费用,进而提升了角磨机的使用性能。同时,也减少了防尘垫片压装于主轴上的步骤,减少装配失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轴承防尘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端盖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轴承防尘结构 110、主轴 120、轴承
130、端盖 132、周向卡槽 140、防尘垫片
150、垫圈 152、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传统的轴承防尘结构中,主要包括两种方式:第一种靠轴承自身结构防尘,轴承具有密封盖,伸出端盖的主轴直接装配工作头,工作头工作时,灰尘严重,因此轴承密封一般选择重接触密封,但发明人发现重接触密封一方面导致轴承发热量很大,会使得轴承内油脂消耗过快,另一方面防尘效果不好,灰尘容易进入轴承,造成轴承失效。第二种利用装配在主轴上的防尘垫片进行防尘,防尘效果好于第一种防尘方式,但发明人发现由于防尘垫片与轴承之间存在缝隙,灰尘容易从缝隙中进入轴承,造成运动卡滞,加剧磨损,缩短轴承的使用寿命。
为此,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轴承防尘结构100,包括:主轴110;轴承120,套设于主轴110,轴承120包括外圈和内圈;端盖130,端盖130内开设有周向卡槽132,以容置轴承120,端盖130于周向卡槽132的靠近主轴110的输出端的侧壁设有防尘垫片140,防尘垫片140至少覆盖外圈和内圈。主轴110的输出端用来连接工作头,防尘垫片140设于周向卡槽132的靠近输出端的侧壁,能够减少来自工作头工作时产生的灰尘进入轴承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防尘结构100通常适用于角磨机靠近工作头的端盖130,端盖130的材质不局限于塑料,还可以是金属、合金材质,但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发明构思,应用到其他电动工具中,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具体地,轴承120设于端盖130内,依靠周向卡槽132定位,周向凹槽沿端盖130内延伸一圈,主轴110穿过轴承120,并伸出端盖130,以方便和工作头连接。在周向卡槽132的一侧壁设有防尘垫片140,防尘垫片140伸出该侧壁,该侧壁靠近工作头,以使防尘垫片140隔离来自工作头工作时产生的灰尘,减少灰尘进入轴承120内。为了提高防尘垫片140的防尘效果,因此增加防尘垫片140的径向尺寸,使其至少完全覆盖轴承120的外圈和内圈,尽可能地减少灰尘进入轴承120内,在不影响主轴110转动的前提下,防尘垫片140还可以覆盖其他部位。周向卡槽132与轴承120为接触装配的关系,因此防尘垫片140与轴承120之间直接接触,二者之间没有缝隙,相对于装配在主轴110上的防尘垫片140,防尘效果更好,减少了灰尘从缝隙中进入轴承120内的可能性,保证轴承120的正常使用,延长轴承120的使用寿命。另外,相对于装配在主轴上的防尘垫片,本实施例减少了防尘垫片140压装于主轴110上的步骤,减少了防尘垫片140与主轴110之间的装配失误。此外,本实施例中,防尘垫片140不随主轴110一起运动。
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轴承防尘结构100,在端盖130内容置轴承120的周向卡槽132的一侧壁设有防尘垫片140,至少覆盖轴承120的外圈和内圈,由于端盖130的周向卡槽132与轴承120之间接触装配,因此,防尘垫片140与轴承120直接接触,二者之间没有缝隙。传统的防尘垫片装配于主轴上,与轴承之间存在间隙,灰尘容易进入轴承内部,造成轴承卡滞,而本技术方案中防尘垫片140与轴承120直接接触,尽可能地避免灰尘直接进入轴承120内部,防尘效果更好,延长了轴承120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费用。同时,也减少了防尘垫片140压装于主轴110上的步骤,减少装配失误。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尘垫片140部分地嵌入端盖130。防尘垫片140部分地嵌入端盖130,能够提高防尘垫片140与端盖130之间的结合能力。防尘垫片140可以通过机械固定的方式固定到端盖130上,例如胶水粘接。
参考图2和图3,进一步地,防尘垫片140与端盖130为一体件。为了减少装配步骤,将防尘垫片140与端盖130在生产时就形成一体件,可以直接作为单独的零件进行安装使用,方便快捷。
更进一步地,防尘垫片140通过嵌件注塑工艺注塑于端盖130。本实施例中,将防尘垫片140作为嵌件放入注塑模具中,通过嵌件注塑工艺与端盖130一体形成,避免机械固定方式对防尘垫片140产生损伤变形等,减小防尘失效的可能性。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轴110靠近防尘垫片140的位置还套设有垫圈150,垫圈150与主轴110共同运动。在端盖130设有防尘垫片140的基础上,主轴110上还套设有垫圈150,当工作头处于切割石材等相关材料的环境中时,灰尘较大较多,由于主轴110上增加了一个垫圈150,与防尘垫片140形成了双重防护,进一步地加强了防尘能力。
继续参考图4,进一步地,垫圈150的周向形成有环形凹槽152,与防尘垫片140、端盖130共同形成迷宫式防尘结构。沿垫圈150的周向形成有一圈环形凹槽152,或者也可以说沿垫圈150的周向边缘设有一圈折弯部,使得灰尘进入的路径曲折,与防尘垫片140共同形成迷宫式防尘结构,进而减少灰尘进入轴承120的可能性,形成双重防尘效果。
进一步地,环形凹槽152的一槽壁紧贴主轴110设置,另一槽壁靠近端盖130的内壁。垫圈150利用环形凹槽152的一槽壁装配于主轴110上,另一槽壁靠近端盖130的内壁但不接触,避免垫圈150在转动的过程中与端盖130的内壁发生摩擦,影响垫圈150的使用。根据实际装配情况,本实施例中,紧贴主轴110的一槽壁的高度高于靠近端盖130的内壁的另一槽壁。
更进一步地,环形凹槽152的外底部与端盖130的端面平齐。为了防止外界因素干扰垫圈150的使用,同时也为了使得垫圈150的防尘效果较好,因此,将环形凹槽152的外底部与端盖130的端面设为平齐的,相对地将更多的灰尘阻挡在垫圈150外。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角磨机,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轴承防尘结构100;工作头,安装于主轴110,防尘垫片140位于周向卡槽132的靠近工作头的侧壁;驱动组件,与主轴110连接,驱动工作头工作。由于工作头在工作时产生较多的灰尘容易进入轴承内部,影响轴承的使用,进而影响主轴的运动,从而影响工作头的工作效率。因此,在角磨机中采用如上所述的任一项轴承防尘结构100,能够实现较好的防尘效果,延长轴承120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费用。结合上述实施例,轴承120寿命大约可以延长1.5倍以上,维修费用降低1\/3。
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所提供的角磨机采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轴承防尘结构100,在端盖130内容置轴承120的周向卡槽132的一侧壁设有防尘垫片140,至少覆盖轴承120的外圈和内圈,由于端盖130的周向卡槽132与轴承120之间接触装配,因此,防尘垫片140与轴承120直接接触,二者之间没有缝隙。传统的防尘垫片装配于主轴上,与轴承之间存在间隙,灰尘容易进入轴承内部,造成轴承卡滞,而本技术方案中防尘垫片140与轴承120直接接触,尽可能地避免工作头在工作中产生的灰尘直接进入轴承120内部,防尘效果更好,延长了轴承120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费用,进而提升了角磨机的使用性能。同时,也减少了防尘垫片140压装于主轴110上的步骤,减少装配失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2690.0
申请日:2019-01-0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687933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F16C33/78
专利分类号:F16C33/78
范畴分类:27B;
申请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旺路18号
发明人:吴海全;周中亚;曹登
第一发明人:吴海全
当前权利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代理人:唐清凯
代理机构:44224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