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器乐论文-龙妮

中国民族器乐论文-龙妮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民族器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器乐,钢琴,改编曲,艺术特色

中国民族器乐论文文献综述

龙妮[1](2019)在《论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钢琴改编曲目中,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它大约占到了总数量的2/3,有一些是作曲家将乐器本身的音乐特点编配还原出来的,有一些则是作曲家进行再次创编形成的。在该类改编曲之中,它将原先民族器乐本身的特点保留了下来,让最终的演奏更具民族韵味。除此之外大多数作曲家把大量的琶音、修饰音以及轮指等弹奏技法也都运用在了钢琴曲之中,得到了听众的喜爱。基于此,本文就将重点对这类改编曲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26期)

徐芸[2](2019)在《音乐作品物化思维上的中国民族器乐审美》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形成实物的音乐作品前,音乐先以一种程式化的物化思维为指导,在传到受众即欣赏者的耳朵后,其便具备了作者和受众两方面的审美。作为音乐的一部分,中国民族器乐具备以上特点,其审美还蕴藏独特的人文情怀。一、音乐作品中的物化思维作为"物"呈现出的音乐作品,其创作需要遵守一定的格式规律、程式。这种潜在的、被作曲家借助的程式,即是音乐作品(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26期)

姚亚平[3](2019)在《中国民族器乐创作的百年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百年民乐,有着一段追求特定"声音"的历程,这段声音历程伴随着中国近代以来的音乐史,也铭刻下了中华民族的国民性和时代变迁。百年来,中国的传统民族器乐通过"作曲"被彻底更新,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演化过程:大型乐队创建、完备、扩展,从"古典"的均衡,到"后浪漫主义"的强烈和喧嚣,再到现代音乐的室内乐化,以及更实验性的对抽象的音色的无限可能的开掘。论文还着重讨论了近些年民族器乐创作的协奏曲热,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将其视为中国现代音乐创作中的观念改变。(本文来源于《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孙润[4](2019)在《中国民族器乐跨文化传播与教学中记谱法的选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随着世界更多的目光转向中国,中国民族器乐也逐渐吸引了来自不同文化国度的爱好者。然而在面对不同群体时,五线谱、简谱和文字谱的选用值得探讨。在多元的情景中,谱例也应多元。文章指出,五线谱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记谱法,应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首选。(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郑莹,刘雪颖[5](2019)在《浅析中国民族器乐曲的钢琴伴奏编配——以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谈及钢琴的时候,人们脑海中容易浮现出的是艺术家们在钢琴独奏会上精彩绝伦的钢琴演奏,然而近些年来,人们对音乐审美的不断提高,钢琴也因其具有丰富多变的伴奏功能以及可以代替乐队演奏的显着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音乐艺术的各个领域当中。本文以《枫桥夜泊》为例,该协奏曲能够充分体现出钢琴伴奏织体在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中的运用。本文从伴奏编配的多个角度来对该协奏曲进行综合阐述,从而使钢琴伴奏者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国民族音乐作品钢琴伴奏的风格。(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8期)

侯太勇[6](2019)在《20世纪中国民族器乐专业化发展及其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当代哲学家阿兰·巴丢(Alain Badiou,1937—)曾指出:事件与它的序列构成历史。(1)从哲学意义上说,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都会发生一个"轴心事件",这一事件会改变原有的历史发展"轨迹",并产生一系列的"后果"。历史地看,20世纪中国民乐发展的轴心事件就是"现代变迁",即通过"现代化"的发展过程,追求民乐的"现代性"。那么,民乐"现代化"之价值诉求和民乐"现代性"之品质界定分别是什么呢?(本文来源于《人民音乐》期刊2019年07期)

杨佩璋[7](2019)在《《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检索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是被誉为“文化长城”的中国十部大型文艺集成之一,汇集了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56个民族数百种乐器及多种演奏形式的代表性器乐曲,共计55册。自1979起,历经30余年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结集出版,累计文字6800余万字、曲谱20000余首(套)、图片2400余幅,以及详尽的乐器乐种综述、乐人小传、乐器形制图等等,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音乐资料总集。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开启的“中国记忆——民族民间文艺基础资源数据库”项目中,计划对包含《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在内的十大集成进行数字化回溯建设,组建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全文数据库。文章从文献学的角度进行全面解构,重点解读支持其信息资源组织、揭示、检索、利用之功能实现的目录系统和索引系统。深入分析研究《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检索体系,反观此集成信息的组织揭示原理,对于探索研究新信息技术环境下集音频资料、视频资料、文本资料、乐谱资料等于一体的《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多媒体、数字化呈现,深度挖掘此集成资源信息,提供多途径、精准化检索利用服务,实现《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文献的增值,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文章主要论述了文艺集成文献及其编纂意义、“中国民族民间文艺十大集成”成书始末;概论该套集成检索体系,按行政区划依次对各省地卷的检索体系及其特色与不足进行解读;在《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的数字化发展部分,论述基于索引原理的《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全文数据库,提出个人对集成数字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等。作为文化大典,《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的出版是这个时代不可磨灭的壮举,传统的手工检索体系在纸质版集成的有效利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升级版全文数据库无疑将为广大读者用户带来更加优越的检索与利用体验,对推动我国民族民间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传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音乐学院》期刊2019-05-31)

王政[8](2019)在《试析新媒体对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民族器乐的历史非常悠久,并随着社会文化背景和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但它始终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同时借助音乐的方式记录了每一个时代的印记。新媒体带来的全新的网络音乐文化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形成冲击,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本文来源于《中国报业》期刊2019年04期)

陈路阳[9](2019)在《中国民族器乐的保存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关资料记载,先秦时期我国的乐器数量达到一百余种之多。除了常见的声乐伴奏外,开始出现了独奏的艺术形式。随着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管乐器及打击乐器的流行,器乐演奏形式也开始发生变化,由歌舞大曲、独奏、歌舞伴奏及声乐伴奏逐渐转变为锣鼓乐、捶打、鼓吹乐、弦索乐及丝竹乐等合奏形式。到了汉魏年间,《小胡笳》《大胡笳》及《广陵散》等独奏曲目被创作出来并广为流传,到清明时期,合奏曲目《十番锣鼓》、《河南板(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01期)

韩雪健[10](2019)在《《中国民族器乐曲》说课稿》一文中研究指出"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伴随着《春江花月夜》的清丽乐声,各位评委,让我们走进民族音乐的世界。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民族器乐曲》我将从这六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本课选自高教社《公共艺术》音乐篇,第叁单元第一节,设2学时,授课内容为认识民族乐器、赏析独奏、合奏器乐曲等相关知识。民族器乐曲作为个性鲜明而又和谐统一的美妙艺术,对丰富学生的审美感(本文来源于《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四)》期刊2019-01-01)

中国民族器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形成实物的音乐作品前,音乐先以一种程式化的物化思维为指导,在传到受众即欣赏者的耳朵后,其便具备了作者和受众两方面的审美。作为音乐的一部分,中国民族器乐具备以上特点,其审美还蕴藏独特的人文情怀。一、音乐作品中的物化思维作为"物"呈现出的音乐作品,其创作需要遵守一定的格式规律、程式。这种潜在的、被作曲家借助的程式,即是音乐作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民族器乐论文参考文献

[1].龙妮.论中国民族器乐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色[J].艺术品鉴.2019

[2].徐芸.音乐作品物化思维上的中国民族器乐审美[J].牡丹.2019

[3].姚亚平.中国民族器乐创作的百年追求[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

[4].孙润.中国民族器乐跨文化传播与教学中记谱法的选用研究[J].艺术教育.2019

[5].郑莹,刘雪颖.浅析中国民族器乐曲的钢琴伴奏编配——以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为例[J].戏剧之家.2019

[6].侯太勇.20世纪中国民族器乐专业化发展及其困境[J].人民音乐.2019

[7].杨佩璋.《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检索体系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9

[8].王政.试析新媒体对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9

[9].陈路阳.中国民族器乐的保存和发展[J].中国文艺家.2019

[10].韩雪健.《中国民族器乐曲》说课稿[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四).2019

标签:;  ;  ;  ;  

中国民族器乐论文-龙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