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时传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等时传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等时传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由电子,对称,系统,色散,冗余,消色差,以太网。

等时传输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祖博,陈昌鑫,马铁华,张志伟[1](2016)在《光纤与存储节点双冗余系统的等时无缝传输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某些特殊环境下参数测试存在布线不灵活,易引入噪声和存储测试系统回收读数不便,等问题,综合运用数据采集技术、存储测试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设计了基于光纤的双端同时存储系统。现场测试存储数据作为备份数据,远端存储数据方便读取,现场和远端数据的双冗余设计,保障数据获取的可靠性以及读数的便利。该系统主要由MSP430单片机和光纤模块对多个参数、测点协调存储,针对系统对采样频率的限制以及系统多组数据两端同时存储与单根光纤串行传输的矛盾,采用等时无缝传输的传输方法,达到了多数据双端同时存储的目的,成功地实现了系统测试功能。(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表》期刊2016年12期)

万月亮,史洁琴,丛向超[2](2012)在《IP多播在IEEE1394等时通道中的传输》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394等时通道传输IP多播信息,关键是解决IP多播地址和1394等时通道的映射问题。MCAP(Multicast Chan-nel Allocation Protocol)采用集中控制管理的方法实现,通道利用率比较高,但算法复杂,实现难度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哈希算法的多播通道分配方法(Hash Multicast Channel Allocation Protocol,HMCAP),利用哈希函数实现IP多播地址和1394等时通道的映射。HMCAP是一种自动确定性的方法,减小了通道分配时间,算法简单易于实现。通过对HMCAP和MCAP两种方式下的碰撞概率进行分析比较,随着加入通讯的多播组数量增加,HMCAP和MCAP之间的差距在减小,HMCAP可以作为一种多播通道分配实现方式。(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2年08期)

杨丽君,张盛兵,杨可,余云[3](2012)在《1394链路层控制器等时传输模式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IEEE1394串行总线的链路层,完成了链路控制器等时传输模式的设计与实现;首先,在分析IEEE1394链路层功能的基础上,设计了等时传输模式链路控制器的总体结构以及等时传输的过程;其次,进行了模块划分,完成了先进先出存储器(FIFO)、接收器,循环计时器,循环监视器的逻辑设计方案;最后采用硬件描述语言对设计进行了可综合描述,并采用软件仿真和FPGA原形系统调试进行了功能验证,结果表明链路控制器运行稳定,可以高速地完成数据传输。(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2年03期)

张春熹,杨玉生,文怀涛[4](2010)在《IEEE-1394b总线等时传输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IEEE-1394b是一种高速数据总线,已成功应用于航空电子中.其等时传输保证数据传输具有确定的延时,广泛应用于多媒体数据的传输.为解决等时传输中的性能评价问题,基于确定与随机Petri网(DSPN,Determ inistic and Stochastic Petri Net),建立了IEEE-1394b总线等时传输的模型.模型考虑了对等时传输性能影响较大的带宽预留和仲裁机制的影响,精确描述了总线行为.通过对模型的仿真分析,得到了等时传输的吞吐量和平均等待时间等性能指标与节点数量、数据包大小以及数据包到达速率的关系,并得到了IEEE-1394b等时传输总线吞吐量的极限.(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11期)

李宇骞,袁欣颢,王磊,刘超,刘洋[5](2010)在《分布式共享设备的等时传输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扩展基于单机的硬件设备/驱动框架,提供外设层上的远程设备共享和访问服务,(即分布式设备的共享访问模式)可在系统层面上给用户提供各种分布式IO服务,从而共享分布式设备。然而,基于单机的硬件传输协议并没有考虑到网络远程连接可能带来的数据传输的不确定性,导致分布式共享设备的IO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本文对分布式共享设备的等时传输进行了优化,利用网络传输的高带宽和一个初始的时间偏移来补偿网络带来的不稳定性(相对于USB连接)。实验证明,该优化技术能让原本在无线及有线网络环境下无法稳定地进行分布式运行的USB音箱和USB摄像头稳定运行。同时,该系统在获得的稳定性提升和付出的初始时间偏移代价之间是灵活可调的,其稳定性增加速度相对于时间偏移量的增加呈稳定增长的趋势。(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0)、第19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10)、第6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10)、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10)论文集》期刊2010-10-24)

张玲,刘青昆,何霞[6](2009)在《IEEE1394等时传输模式下数据通信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IEEE1394总线作为一种数据传输的标准,具有传输速率高、可扩展性好等特点,是目前常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之一。本文详细分析了等时数据传输的接口以及数据发送和接收的实现方法,并给出了测试结果。(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7期)

毕力格图,宋泽海[7](1997)在《多媒体信息传输与等时以太网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首先介绍了以太网和ISDN技术的基本概念,并讨论了它们在多媒体传输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采用等时以太网技术(Iso—Ethernet)实现动态多媒体信息传输的工作机制、可行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铁路计算机应用》期刊1997年02期)

赵镪,赵小风[8](1995)在《对称与反对称束流传输系统中的消色散和等时性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导了对称与反对称两类典型传输系统的消色散和等时性条件,以及消色散和等时性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1995年06期)

陈银宝[9](1993)在《FEL对束流传输系统的消色差和等时性要求》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自由电子激光器(FEL)对束流传输系统的特殊要求,推导得到了实现束流传输系统消色差和等时性要求的充分必要条件,为设计一个符合FEL实验要求的束流传输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1993年03期)

陈银宝[10](1991)在《自由电子激光整束流传输系统的消色差和等时性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电子激光(FEL)实验要求高质量的电子束,因此,对从加速器出口到FEL作用区的束流传输系统,提出了诸如消色差和等时性等的特殊要求。据根六维传输理论,粒子运动过程中的坐标,散角和动量的变换关系为X(z)=M(z)X(0),其中X(z)和X(0)为六维束流矢量,M(z)为六维传输矩阵。由于在传输元件按不同顺序组合的束流传输系统中,M(z)中的元素组成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期刊1991年00期)

等时传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1394等时通道传输IP多播信息,关键是解决IP多播地址和1394等时通道的映射问题。MCAP(Multicast Chan-nel Allocation Protocol)采用集中控制管理的方法实现,通道利用率比较高,但算法复杂,实现难度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哈希算法的多播通道分配方法(Hash Multicast Channel Allocation Protocol,HMCAP),利用哈希函数实现IP多播地址和1394等时通道的映射。HMCAP是一种自动确定性的方法,减小了通道分配时间,算法简单易于实现。通过对HMCAP和MCAP两种方式下的碰撞概率进行分析比较,随着加入通讯的多播组数量增加,HMCAP和MCAP之间的差距在减小,HMCAP可以作为一种多播通道分配实现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等时传输论文参考文献

[1].李祖博,陈昌鑫,马铁华,张志伟.光纤与存储节点双冗余系统的等时无缝传输设计[J].自动化与仪表.2016

[2].万月亮,史洁琴,丛向超.IP多播在IEEE1394等时通道中的传输[J].计算机仿真.2012

[3].杨丽君,张盛兵,杨可,余云.1394链路层控制器等时传输模式的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

[4].张春熹,杨玉生,文怀涛.IEEE-1394b总线等时传输性能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

[5].李宇骞,袁欣颢,王磊,刘超,刘洋.分布式共享设备的等时传输优化[C].第六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0)、第19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10)、第6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10)、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10)论文集.2010

[6].张玲,刘青昆,何霞.IEEE1394等时传输模式下数据通信机制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

[7].毕力格图,宋泽海.多媒体信息传输与等时以太网技术[J].铁路计算机应用.1997

[8].赵镪,赵小风.对称与反对称束流传输系统中的消色散和等时性条件[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5

[9].陈银宝.FEL对束流传输系统的消色差和等时性要求[J].原子能科学技术.1993

[10].陈银宝.自由电子激光整束流传输系统的消色差和等时性条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1

标签:;  ;  ;  ;  ;  ;  ;  

等时传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