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貌观测论文_韩丽华,彭志勤,周旸,胡智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形貌观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形貌,显微镜,原子,黄铁矿,结构,微观,菌核。

形貌观测论文文献综述

韩丽华,彭志勤,周旸,胡智文[1](2018)在《老化蚕丝纤维形貌结构和轻稳定同位素比值变化的观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稳定同位素技术应用到古代丝织品产地溯源的研究受到极大关注,其中老化对丝织品同位素的影响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人工模拟的方式,对蚕茧茧层及丝织品分别进行热老化和光湿老化处理后,观测分析蚕丝纤维的形貌结构变化以及样品中相关的轻稳定同位素比值变化。结果显示,2种老化处理方法对蚕茧茧层与丝织品中氢、氧、碳同位素比值以及蚕丝纤维的形貌结构均有明显影响。各种老化样的丝纤维表面粗糙,出现严重断裂,丝蛋白的非结晶区被破坏。不同老化处理方法及不同老化样品的轻稳定同位素比值变化有所不同,其中对2H普遍存在富集作用,表现为氢同位素比值明显较高,并且有水分参与的光湿老化方式对所有样品尤其是蚕茧茧层样品的同位素比值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周敏兰,傅元勇,刘义保,焦学胜,鞠薇[2](2016)在《PET核孔膜制备纳米钯及其形貌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径迹蚀刻的聚酯(PET)膜制作核孔膜模板,辅助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纳米钯。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对纳米钯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在沉积电位为-0.65V时,此法制备的纳米钯颗粒均匀,且呈阵列分布,长径比分布范围为5~70。(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刘阿娟,张静,张化朋,张鹏,梁涛[3](2013)在《虎奶菇菌核多糖SHNP的分离纯化及形貌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和Sephadex G-1500凝胶柱层分离纯化热水浸提的虎奶菇菌核多糖,得到组分SHNP。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鉴定其纯度,高效液相色谱测其分子量,气相色谱法进行单糖组成分析,环境扫描电镜观测了其分子形貌。结果显示,SHNP的分子量为1.463×106Da,为只含葡萄糖的大分子葡聚糖,环境扫描电镜显示SHNP固体聚集体表面形貌较为规则、平整光滑且呈现排列紧密的片状和杆柱状结构。(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学刊)》期刊2013年18期)

宋丹,刘佳,黄菲,李光禄,孟林[4](2013)在《水热法合成黄铁矿微观形貌和结构的观测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模拟热液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生成的地质条件,采用硫酸亚铁(FeSO4)和硫代乙酰胺(CH3CSNH2)为铁源和硫源,在Fe/S比为1∶3、温度180~200℃、加热时间24h条件下考察黄铁矿的结晶情况。用SEM扫描电镜观察在不同水热条件下合成黄铁矿的形态及成分;用多晶X射线衍射仪(XRD)确定了产物物相组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表征了黄铁矿晶体的形态和结构。结果表明:在200℃时黄铁矿为粒状,粒度较均匀,粒径1μm左右。在180℃时黄铁矿除有尺寸在1μm左右粒状黄铁矿外,还有不规则带状黄铁矿晶体,带宽为200nm左右。认为水热条件中,随着结晶温度的逐步升高,黄铁矿的形貌逐步由不规则形状向规则形状的转变。所以在实验温度较高阶段,形成规则的粒状形貌;在低温阶段,则会出现不规则带状形貌。(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3年03期)

杨浩,宋涛,赵慧平,吕中,陈嵘[5](2012)在《大肠杆菌在原子力显微镜下的观测及其形貌》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细菌形貌的观测是研究细菌行为的基础,为了准确观测细菌的表面形貌,实验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轻敲模式,在空气中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大肠杆菌进行扫描.实验优化了AFM的扫描参数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并定量分析了大肠杆菌的表面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分辨率、扫描频率、setpoint值和I/P值对AFM图像的清晰度具有重要影响,参数选择不当都会使图像模糊或失真.实验得到的最佳扫描参数为:分辨率256,扫描频率2 Hz,setpoint值1.645V,I/P值0.3/0.4.所扫描的大肠杆菌长度为(985.2±76.8)nm,宽度为(751.5±74.7)nm,高度为(168.4±39.3)nm.研究表明,AFM既可以定性表征微生物细胞的表面结构特征,也可以定量分析细胞的形貌参数,这为深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活动和抗菌剂的作用机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手段.(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黄菲,寇大明,宋丹,王永钱,成秋明[6](2011)在《山西耿庄黄铁矿晶须形貌的显微观测及其标型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黄铁矿的晶须状生长是一种特殊的结晶类型,本次运用激光显微镜,对耿庄重晶石晶体中不同部位黄铁矿晶须,进行了微形貌叁维观测。数据显示:在重晶石晶体的不同部位,晶须尺度差异较大。长度一般150~1700μm,直径3.504~113.720μm;晶须表面起伏程度从0.349~35.128μm。从a到d区表现出晶须长度逐渐均匀,直径逐渐减小,表面起伏高度逐渐降低的规律。根据晶须产状、重晶石中共生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数据等,综合分析了晶须形貌与热液状态和演化过程的相互关系。认为粗大、长径比相对较小、表面结瘤突出、杂质含量高的晶须,是相对高温、高浓度条件的形貌标志,代表不稳定的生长环境;直径变化大、形貌复杂是温度波动较大,组分浓度相对较高,亚稳定状态的形貌标型;直径较小、均等,形貌简单的晶须是温度稳定,组分浓度相对较低,稳定状态的形貌标型。加粗的晶须形貌,指示热液演化过程中具有脉动特点和重复作用过程。晶须微形貌特征,对热液作用特点有明确标识,为热液特征和演化过程研究提供了矿物形貌学证据。(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1年09期)

张丽萍,平芮巾,杨鹏飞,米超,王静[7](2009)在《液相中炭疽杆菌形貌的原子力显微镜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液相模式观测炭疽杆菌形态,获得液相中炭疽杆菌芽胞和繁殖体对于溶菌酶的形态学抗性变化数据。方法应用原子力显微镜液相模式观察炭疽杆菌繁殖体及芽胞的超微结构,并对其主要指标进行测量比较。结果1×PBS溶液中的炭疽杆菌繁殖体,菌体杆状,竹节样排列,菌体间连接致密,长度为2,757.30±1227.086nm,宽度为1,710.90±226.10nm,Rq为15.447±3.418nm,Ra为13.239±2.733nm;炭疽杆菌芽胞椭圆形,多散在分布,表面平滑,长度为2,014.00±227.155nm,宽度为1,264.10±132.180nm,Rq为22.803±5.660nm,Ra为18.010±4.568nm。0.01 mg/mL溶菌酶溶液中的炭疽杆菌繁殖体形态不规则,表面凹凸起伏,边缘粗糙,有囊状突起,长度为2,836.00±1025.137nm,宽度为2,449.00±212.78nm,Rq为17.068±4.427nm,Ra为14.776±3.746nm;0.01 mg/mL溶菌酶溶液中的炭疽杆菌芽胞,形态规则,边缘平滑,未见凹凸起伏和囊状突起,而1 mg/mL溶菌酶溶液环境中的炭疽杆菌芽胞形态不规则,表面起伏,变化较大,其长度为2,155.00±202.663nm,宽度为1,344.00±162.631nm,Rq为24.849±3.427nm,Ra为20.869±2.550nm。结论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液相模式下的观察和测量,清楚地显示了溶液中炭疽杆菌的微观形貌及其变化,0.01 mg/mL的溶菌酶就能使炭疽杆菌繁殖体发生形态学变化,而炭疽杆菌芽胞形貌发生变化则需要1 mg/mL的高浓度溶菌酶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刘玉红,于泳,康琦[8](2008)在《溶菌酶晶体形貌的原子力显微成像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蛋白质晶体的生长机理,采用气相扩散法制备溶菌酶晶体,使用原子力显微成像技术观测了溶菌酶晶体(101)生长面的形貌。发现溶菌酶晶体(101)面生长呈现螺旋位错的特征,其台阶平均高度为2.9 nm,相当于单分子层的厚度。而以前在高过饱和度条件下得到的溶菌酶晶体的AFM图像显示为二维成核生长机理,其台阶高度为双分子层的厚度5.6 nm。这说明气相扩散法制备蛋白质晶体时,由于溶液的过饱和度较小,溶菌酶在溶液中可能不形成多聚物而是以单个分子的形式结合到晶体上,即(101)面的主要生长单元并非具有43螺旋结构的四聚体,而是溶菌酶单分子。这一结果为蛋白质晶体生长机理的探索提供了实验依据,是对溶菌酶晶体生长单元认识的补充。(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常玉广,马放,施雪华,郭静波[9](2007)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絮凝剂与高岭土悬浮液的微观吸附形貌》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离到一种具有强絮凝特性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F2,并构建了絮凝基因组文库,从中筛选而获得表达絮凝活性的大肠杆菌阳性克隆子FC2,絮凝实验测定FC2的絮凝率为90%。采用云母片吸附的方式,较好地捕捉到了克隆菌FC2产生的絮凝体的微观结构,并采用轻敲模式下的原子力显微成像技术,对其吸附高岭土悬浮液形成的絮凝体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测。与末加絮凝剂的高岭土悬浮液相比,加入FC2絮凝剂的高岭土悬浮液形成的絮凝体出现较大、紧密的球形颗粒结构,且表面粗糙,凹凸程度大,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液体悬浮颗粒的能力。当向高岭土悬浮液中加入FC2絮凝剂后,絮凝颗粒由不定形且松散的结构转变为密集分布、水平尺寸均匀的球形结构,表明FC2絮凝剂中的凝集素容易使高岭土悬浮颗粒以絮凝体为吸附中心包裹在其表面,从更直观上进一步证实了FC2絮凝剂的除污效能,为研究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曹红丹,杨小东,吴大怡,张兴栋[10](2007)在《钛种植体粗化处理的微形貌观测和表面污染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牙种植体表面粗化可改善骨结合从而提高种植成功率,但不同粗化处理技术的差异有待考察。本研究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及接触角测定,比较了抛光处理(PT)和喷铝砂(SA)、喷氧化铝砂-酸蚀(SAA)、喷钛砂-酸蚀(STA)、电腐蚀(ET)四种不同的表面粗化处理钛种植体表面的形貌特征、表面异种元素的污染情况和材料表面能。结果显示,SEM观察各种粗化处理后材料均呈现凹凸不平表面,但不同处理方法所形成的形貌仍有较大差异,SA样品表面为不规则的角棱状突起和坑凹,酸蚀后表面相对圆缓,STA样品表面则为规则蜂窝状结构,而ET样品表面形成了大小不一孔洞,孔洞相互贯通,大的孔洞中有小的次级孔洞。EDS成分分析证实,采用异质材料粗化处理的种植体表面存在元素污染问题,甚至再采用酸蚀处理后其表面仍有异质材料嵌入。接触角测定表明材料表面浸润性与其表面粗化形貌有关。该研究结果提示:不同粗化技术使种植体表面形貌和表面化学成分的改变有所不同,从而可能影响其生物学性能,相比较而言,电腐蚀粗化处理种植体可以提供更有利的微观结构,并且未造成材料表面污染,但各种粗化处理方法对种植材料在体内外所产生的生物学影响仍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07年02期)

形貌观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径迹蚀刻的聚酯(PET)膜制作核孔膜模板,辅助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纳米钯。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对纳米钯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在沉积电位为-0.65V时,此法制备的纳米钯颗粒均匀,且呈阵列分布,长径比分布范围为5~7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貌观测论文参考文献

[1].韩丽华,彭志勤,周旸,胡智文.老化蚕丝纤维形貌结构和轻稳定同位素比值变化的观测分析[J].蚕业科学.2018

[2].周敏兰,傅元勇,刘义保,焦学胜,鞠薇.PET核孔膜制备纳米钯及其形貌观测[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6

[3].刘阿娟,张静,张化朋,张鹏,梁涛.虎奶菇菌核多糖SHNP的分离纯化及形貌观测[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

[4].宋丹,刘佳,黄菲,李光禄,孟林.水热法合成黄铁矿微观形貌和结构的观测与表征[J].地学前缘.2013

[5].杨浩,宋涛,赵慧平,吕中,陈嵘.大肠杆菌在原子力显微镜下的观测及其形貌[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2

[6].黄菲,寇大明,宋丹,王永钱,成秋明.山西耿庄黄铁矿晶须形貌的显微观测及其标型意义[J].地质学报.2011

[7].张丽萍,平芮巾,杨鹏飞,米超,王静.液相中炭疽杆菌形貌的原子力显微镜观测[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9

[8].刘玉红,于泳,康琦.溶菌酶晶体形貌的原子力显微成像观测[J].电子显微学报.2008

[9].常玉广,马放,施雪华,郭静波.原子力显微镜观测絮凝剂与高岭土悬浮液的微观吸附形貌[J].中国造纸学报.2007

[10].曹红丹,杨小东,吴大怡,张兴栋.钛种植体粗化处理的微形貌观测和表面污染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7

论文知识图

强冲击煤平行层理面上的裂隙聚苯胺化学修饰AB5型贮氢合金颗粒及聚...聚苯胺化学修饰AB3型贮氢合金颗粒及...聚酯纤维盐溶液浸泡后微观结构形貌为水泥薄膜、TiO2粒子-水泥薄膜和...花粉形貌分级多孔结构对SnO2材料气敏...

标签:;  ;  ;  ;  ;  ;  ;  

形貌观测论文_韩丽华,彭志勤,周旸,胡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