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丹:父母情感温暖对高中生友谊质量的影响:观点采择和责任心的作用论文

王亚丹:父母情感温暖对高中生友谊质量的影响:观点采择和责任心的作用论文

摘 要采用父母情感温暖、友谊质量、观点采择和责任心量表对582名高中生进行问卷测量,探究观点采择和责任心在父母情感温暖影响高中生友谊质量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情感温暖显著预测高中生友谊质量;(2)父母情感温暖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高中生友谊质量,还可通过观点采择和责任心的并行中介作用对其产生影响。这表明观点采择和责任心是父母情感温暖影响高中生友谊质量的重要中介变量。

关键词高中生;父母情感温暖;友谊质量;观点采择;责任心

1 引言

友谊是同伴关系中的重要层面(Rubin,Bukowski,& Parker,2006),尤其到青少年时期,友谊关系已经成为他们主要的人际关系 (张永欣 等,2016),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有重要影响(Lafontana& Cillessen,2010)。友谊质量是个体对友谊状态的评价(Berndt& Perry,1986),是衡量友谊发展的重要指标。现有的研究主要探究友谊质量对个体的影响,比如高友谊质量的青少年有更少的问题行为 (Burk& Laursen,2005;田录梅,张文新,陈光辉,2014)、更高的自尊(Kingery,Erdley,& Marshall,2011)和心理健康水平,反之则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 (Zhou,Li,Zhang,& Zeng,2012),少有研究将友谊质量作为结果变量并探究个体因素对其的影响。此外,现有友谊质量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儿童(Blair,Perry,O’Brien,etal.,2014; 苏志强,邵景进,张大均,蒲坚,2017;杨丽珠,徐敏,马世超,2012)和青少年群体(Durkin,& Conti-Ramsden,2010;崔曦曦,孙晓军,牛更枫,2016),单独针对高中生的研究相对而言比较缺乏(张晓洲,陈福美,吴怡然等,2015)。而高中生处于青少年发展后期,一方面面临较大的学业压力,另一方面伴随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更倾向于选择和关系平等的同龄人交往(阎欣,2012),因此该阶段的友谊质量对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探究高中生友谊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高高中生的友谊质量,为提升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可知,家庭等因素对个体友谊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Bronfenbrenner,1988;Huston& Bentley,2010)。父母教养方式作为家庭因素的核心内容,对个体友谊有重要作用。而父母情感温暖(Parental Warmth)是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维度,是指父母对孩子给予支持和关爱,通过积极的情绪和行为表达对孩子的认可,并对孩子的需要反应敏感,能够进行及时反馈(Zhou et al.,2002; 王明忠,周宗奎,陈武,2013)。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情感温暖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友谊质量 (余佳祯,2018),有利于青少年形成健康的同伴关系(Helsen,Vollebergh,& Meeus,2000; 蔡迪,邹泓,刘艳,2012)。从社会学习理论角度来看,父母情感温暖对孩子有榜样示范作用,使得高中生能够通过观察模仿父母的行为,对他人的需求给予支持性的反应,从而提高友谊质量 (Gaertner,Fite,&Colder,2010; Knoester,Haynie,& Stephens,2006)。根据依恋理论来看(Alyagon,2011),父母情感温暖能够给高中生提供支持性的环境,使得高中生具有安全感,从而利于其形成良好的个性以及产生积极的行为方式,进而影响友谊质量。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假设1:父母情感温暖正向预测高中生友谊质量(H1)。

但是父母情感温暖如何影响高中生友谊质量?回顾以往的研究发现,大多研究关注父母情感温暖和友谊质量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如父母情感温暖会正向预测青少年的情绪表达能力(王明忠,周宗奎,陈武,2013),促进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品质(比如感恩)(赵改等,2018; Yang,Wei,Wang,Yi,&Qiu,2017),并且降低青少年学业压力(Quach,,Epstein,Riley,et.al.,2015) 和孤独感 (王明忠,范翠英,周然,2013)。高中生的高友谊质量可以直接负向预测学校孤独感(张晓洲,陈福美,吴怡然,苑春永,王耘,2015)。但少有研究探究父母情感温暖对高中生友谊质量的影响,更少探究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

城市空间出现的问题,比较集中地体现和反映在城市公共空间上。城市公共空间是向所有人开放,供人们聚集,进行社交活动和政治活动的场所。许多社会学家和城市研究学者都认为大量的城市公共空间在慢慢失去其公共的作用,城市空间正经历着的公共生活的持续消亡。就其原因,评论家马丁·波利(Martin Pawley) 在《私有化的未来》的一书中论证道:“在消费社会,公共生活的衰弱是私有化的结果[5]”。而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 Sennett) 在《公众人的衰落》一书中则描述道:“公共空间的废弃化即公共领域的空心化,是公共空间被作为穿行空间而不是停留空间的结果[6]”。

在Keltan EP(D)M所有工厂中,安全问题排在第一位,持续改进紧随其后。当然,这也适用于美国奥兰治工厂的悬浮法聚合工艺。从历史角度而言,使用悬浮法合成的产品更容易产生凝胶,填充油的分散、颜色和气味也更容易出现问的评审小组会评估计划变更的项目,并评判可能带来的结果,如对客户的影响等。

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和发展情境论,本研究认为家庭微系统(父母情感温暖)除了直接影响同伴微系统(高中生友谊质量)的发展外,还可通过个体因素间接影响高中生友谊质量,比如观点采择(Smith,2009; Smith & Rose,2011) 和责任心(Kokkinos,Voulgaridou,& Markos,2016)等,但其中的具体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地探讨。

观点采择是指个体将自己和他人进行区分并站在他人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体验他人的想法、动机和情感等(张文新,林崇德,1999),是共情中的认知成分 (黄翯青,苏彦捷,2012;Decety,Michalska,& Kinzler,2011)。发展理论家认为,亲密友谊的发展伴随着青少年移情和观点采择能力的成熟(Chow,Ruhl,& Buhrmester,2013; Selman,1980)。青少年对他人的理解和产生相应的行为影响着青少年和他人交往的能力,从而影响青少年社会关系的发展和维护(Crick& Dodge,1994)。此外,相关研究表明,观点采择和积极的友谊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王杰,2012),父母情感温暖能够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观点采择能力 (胡云翔,2015),而观点采择能力能正向预测友谊质量 (Smith&Rose,2011)。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观点采择显著正向预测高中生友谊质量,并在父母情感温暖和高中生友谊质量之间起中介作用(H2)。

钟女士在邻里间有很高的知名度,不为别的,就为她老是喜欢在背后搬弄是非。有时因为她搬弄是非,伤害到邻里关系,这时她却又乐此不疲地充当和事佬,以博得存在感。

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探究父母情感温暖对高中生友谊质量的影响,以及观点采择和责任心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虽然观点采择和责任心是影响高中生友谊质量的重要因素,但在已有的研究中较少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基于以下三点将观点采择和责任心视为并行中介作用:(1)两者侧重点有所不同。虽然观点采择和责任心均属于个体因素,但是观点采择强调个体的认知成分(Decety,Michalska,& Kinzler,2011),责任心强调个体的情感成分(李明,叶浩生,2009)。因此,本研究旨在从认知和情感的两个视角探究父母情感温暖对高中生友谊质量的内在作用机制。(2)两者针对对象不同。观点采择的对象是自我和他人,对两者进行监控和调节 (赵显,刘力,张笑笑,向振东,付洪岭,2012);而责任心针对的对象既可以是自己,他人,也可以是团队甚至整个社会。(3)尚未有研究明确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综上,本研究将观点采择和责任心作为父母情感温暖和高中生友谊质量关系中的并行中介路径(如图1所示)。

此外,责任心对高中生友谊质量也起着重要作用(Jensen-Campbell& Malcolm,2007)。责任心是个体对国家、民族和社会应负责任的自觉意识与行为倾向,是一种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重要人格特质 (黄希庭,谭小宏,2008;谭小宏,秦启文,2005)。高中阶段是人格品质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责任心对健全人格,自主能力等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张立,毛晋平,张素娴,2009)。梁钰苓等人(2013)和张永欣等人(2016)的研究表明,尽责性与友谊质量呈显著正相关,责任心强的个体友谊质量水平更高。另有研究表明,父母情感温暖对个体责任心的培养有正向预测和促进作用(王中会,罗慧兰,张建新,2006;张立,毛晋平,张素娴,2009;Aluja,Barrio,& Carcfa,2007),而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和不一致型父母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幼儿责任心不良发展(刘闯,杨丽珠,2007)。由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责任心在父母情感温暖和高中生友谊质量之间起中介作用(H3)。

图1 父母情感温暖影响高中生友谊质量的假设模型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从武汉、贵州、南宁市3所高中,以班级为单位抽取60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因回收过程中问卷缺失以及剔除异常数据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582份,有效回收率达94.72%。其中男生220人(37.8%),女生 362 人(62.2%),高一 231 人,高二188人,高三163人。被试年龄在16~18岁之间(M=16.45,SD=1.15)。

蓝藻监测方面,由区环保局负责,以太湖流域第二大省际湖泊——淀山湖为重点,规定每年1—4月,逐月对淀山湖进行常规监测,5月起至10月止,对淀山湖实行人工加密监测。水质监测方面,青浦水环境监测分中心在淀山湖及其周边河道设置了14个监测点,以固定的频次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进行7项水质指标监测,在中小河道水质监测上,设置73个常规水质监测点,每月1次进行水质监测。

2.2 研究工具

以往研究表明性别和年龄可能会对研究变量产生影响,且本研究发现性别与研究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因此在控制性别和年龄条件下,采用Bootstrap分析技术,通过抽取5000个样本估计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使用Hayes编制的SPSS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回归分析表明:父母情感温暖对友谊质量的直接预测作用显著 (β=0.25,t=6.60,p<0.001),观点采择和责任心对友谊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β=0.09,t=2.33,p<0.05;β=0.24,t=6.13,p<0.001)(见表 2)。

采用由蒋奖等人(2010)修订的简式父母教养方式中文修订版问卷(S-EMBU-CR)中的父母情感温暖分量表,该分量表已被广泛用于父母情感温暖的研究中 (赵改 等,2018; Yang,Wei,Wang,Yi,& Qiu,2018)。该分量表共7题(例如,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我能感到父/母亲在尽量鼓励我,使我得到安慰),采用 4 点评分(从“1=从不”到“4=总是”),得分越高表明父母越倾向采用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刘方琳,温红博,张云运,董奇,2011)。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 0.83。

2.2.2 友谊质量量表

将调好味的藕片以每袋100 g的规格装入密封袋,抽真空后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120 ℃灭菌18 min,灭菌后冷却至室温。

采用Davis(2013)修订的友谊质量量表,该量表共14个项目,其中10个项目测量被试对朋友的信任(例如,我觉得我的朋友们都是值得交的),另外4个项目测量被试对同伴的付出(例如,当我的朋友有事情需要倾诉时,他们可以来找我)。量表采用7级评分(从“1=完全不符合”到“7=完全符合”),第一个为反向计分项目,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友谊质量越高。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崔曦曦,孙晓军,牛更枫,2016)。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90。

2.2.3 观点采择量表

采用Davis(1980)的人际指针问卷中的观点采择分量表,共5个项目(例如:在做决定前,我试着从争论中去看每个人的立场),采用5级评分(从“1=不恰当”到“5=非常恰当”),得分越高表明个体更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何宁,朱云莉,2016)。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 系数为 0.80。

共同方法偏差属于系统误差,会对结果产生误导,因此本研究根据周浩和龙立荣(2004)推荐的两种方法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一是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将父母情感温暖、观点采择、责任心和友谊质量中的所有项目作为外显变量,并设定公因子数为 1,结果发现拟合指数如下:χ2/df=3.13,RMSEA=0.06,NFI=0.82,GFI=0.86,CFI=0.87,这表明本研究虽然采用问卷方法,但是数据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二是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的方法(Podsakoff,MacKenzie,Lee,& Podsakoff,2003),结果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8个,且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19.24%,小于40%,这说明共同方法偏差不明显。综上所述,本研究的数据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采用谭小宏(2004)编制的中学生责任心问卷中的总体责任心分问卷,共5个题目测量被试责任心(例如,我是一个负责任的人),5级评分(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说明责任心越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赵改等,2018)。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74。

2.3 数据管理

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施测,统一发放和回收。主试由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担任,问卷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确保被试如实回答。由于数据的缺失值较少,采用各种方法对原始数据的影响不大,因此本研究采用均值替代的方式处理。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结合Hayes(2012)编制的SPSS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同时,也采用AMOS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

2.4 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

2.2.4 责任心量表

3 结果

3.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父母情感温暖正向预测高中生友谊质量,验证了研究假设1,且与以往研究结果(Smith& Rose,2011)一致。这表明虽然高中生主要交往和依赖的对象是同伴(Laursen&Collins,2009),但父母仍然对个体存在影响。根据依恋理论(Alyagon,2011),父母情感温暖使得个体形成安全的依恋,为友谊关系的良好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从而对高中生友谊质量产生积极作用。此研究结果揭示了父母情感温暖对高中生友谊质量的重要作用,因此父母不可忽视自身对孩子的影响。虽然在高中时期个体与父母接触时间减少,但父母也应该尽可能为孩子提供温暖支持的环境,这样才能够促进孩子与同伴之间形成良好的友谊关系,进而获得社会支持。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新的财税政策的变化和财税知识的更新都需要相关的财务人员去掌握。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预算人员固守旧有的知识不懂拓宽,没有继续在财务、审计、预算管理方面深入钻研,使得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显然,这部分预算管理人员如若不能及时转变陈旧的观念,在未来是无法胜任此岗位的。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非常不利于相关财政税收预算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合理化。

3.2 模型验证与分析

2.2.1 父母情感温暖量表

表1 描述性统计结果和变量间的相关系数(n=582)

注:*p<0.05,**p<0.01,***p<0.001,下同。

M±SD 1 2 3 1.父母情感温暖 2.27±0.37 2.观点采择 3.74±0.96 0.19**3.责任心 4.03±0.60 0.27** 0.34**4.友谊质量 5.65±0.95 0.39** 0.22** 0.35**

表2 模型中变量关系的回归分析

注:除性别外,模型中各变量均经过标准化处理。

回归方程 整体拟合指标 回归系数显著性结果变量 预测变量 R R2 F p β t观点采择 性别 0.17 0.03 5.83 <0.001 -0.35 -0.58年龄 -0.03 -0.87父母情感温暖 0.17 4.10***责任心 性别 0.28 0.08 16.70 <0.001 -0.01 -0.19年龄 0.05 1.40父母情感温暖 0.27 6.92***友谊质量 性别 0.45 0.21 29.37 <0.001 0.07 1.28年龄 -0.03 -1.00父母情感温暖 0.25 6.60***观点采择 0.09 2.33*责任心 0.24 6.13***

中介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观点采择和责任心在父母情感温暖和友谊质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责任心在父母情感温暖对友谊质量的影响中间接效应为0.07,其Bootstrap95%置信区间不包含0,表明责任心在父母情感温暖与友谊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观点采择在父母情感温暖对友谊质量的影响中间接效应为0.02,其95%置信区间不包含0,表明观点采择在父母情感温暖与友谊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也显著;此外,责任心和观点采择的中介效应的差值为0.05,且其95%置信区间不包含0,表明在父母情感温暖对友谊质量的影响中,责任心的效应显著大于观点采择(见表3和图2)。

表3 观点采择和责任心在父母情感温暖影响友谊质量的中介效应分析

注:Boot标准误、Boot CI下限和Boot CI上限分别指通过偏差矫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估计的间接效应的标准误差、95%置信区间的下限和上限;所有数值通过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

间接效应值 Boot标准误 Boot CI下限 Boot CI上限 相对中介效应总间接效应 0.09 0.02 0.05 0.12 28.13%责任心 0.07 0.02 0.04 0.10 21.88%观点采择 0.02 0.01 0.01 0.04 6.25%责任心-观点采择 0.05 0.02 0.02 0.10 15.63%

4 讨论

4.1 父母情感温暖影响高中生友谊质量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父母情感温暖、观点采择、责任心与友谊质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见表 1)。

图2 观点采择和责任心在父母情感温暖影响高中生友谊质量中的中介效应图

4.2 父母情感温暖通过观点采择和责任心影响高中生友谊质量

此外,本研究发现观点采择在父母情感温暖和高中生友谊质量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这验证了研究假设2,且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 (Zhou et al.,2002;胡云翔,2015;王杰,2012)。根据亲社会发展理论,父母情感温暖能够给个体安全感、控制感和对环境的信任,这将使得个体对自我关注最小化,并留出其思考和回应他人感受的空间 (Zhou et al.,2002)。从社会学习理论来看,父母情感温暖能够对个体的需求及时反应,并给予关心和包容。而父母对孩子的这些行为对个体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个体在模仿和强化中更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李丹,李燕,宗爱东,丁月增,2005),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对友谊质量产生积极影响(Chow,Ruhl,& Buhrmester,2013)。

产业创新系统是一个由知识和技术、行为者和网络、制度等模块组成的创新体系。其中企业是产业创新系统的核心要素,是创新的主体,企业生产、应用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直接决定了产业创新效益的高低。有效的配套措施能起到让高技术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作用。为此,应鼓励国有及国有控股高技术企业进行创新,将创新速度作为企业主要领导人考核的重要依据,发挥创新的示范作用;缩短新产品的审批流程,使企业的创新产品能够尽快走向市场,获得先入优势,从而增加创新激励效应;实行更严格的商标管理,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品牌。

与观点采择相比,责任心在父母情感温暖与高中生友谊质量之间发挥着更强的中介作用,研究假设3得到验证。这表明父母情感温暖能提升高中生的责任心,而责任心的增强能够有效提升友谊质量,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Aluja,Barrio,& Garcia,2007;王中会,罗慧兰,张建新,2006)。责任心的产生一方面对青少年的自我认知和体验到自我价值感有重要作用,使个体更加自信;另一方面促进青少年产生助人、主动承担任务、和朋友分享等责任行为(Eisenberg,2006),使得个体受到同伴喜爱,提升友谊质量。此外,责任心强的个体更倾向于有效地管理人际冲突,并因其自律和负责任的行为导致与同伴之间存在较少分歧(Song& Shi,2017),因此友谊质量更高。该研究结果不仅凸显了责任心在高中生友谊质量中的重要作用,还揭示了父母情感温暖对高中生责任心培养的积极影响。

综上,本研究在生态系统理论的框架下,结合依恋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探究了观点采择和责任心在父母情感温暖和高中生友谊质量之间的并行中介作用,具有重要意义:(1)从认知和情感双视角考察了影响高中生友谊质量的内部作用机制,有助于为高中生友谊质量的发展提供指导;(2)从实践角度来看,利于家长和教师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友谊质量,进而使得个体在高中阶段健康发展。

4.3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深入探究了父母情感温暖对高中生友谊质量的影响及观点采择与责任心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对相关变量的测量均采用问卷形式,个体容易受社会称许性的影响产生不真实作答。未来可采用同伴提名、家长作答、观察法等方式进行客观综合考察。第二,缺乏追踪数据做因果推论。未来可采用纵向研究进一步探究青少年友谊质量的发展规律,明晰父母情感温暖与高中生友谊质量的关系。第三,本研究未考虑消极的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友谊质量的影响模式。未来可将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同时纳入模型中进一步探究其对友谊质量的影响路径。第四,未来还可从其他生态子系统(如社区、学校)进一步探讨影响高中生友谊质量发展的因素,进而构建更为完整的影响因素模型,从而帮助高中生友谊质量的积极发展,这对个体在高中时期获得社会支持和身心的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

5 结论

父母情感温暖显著预测高中生友谊质量;

在控制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后,父母情感温暖可分别通过观点采择、责任心的中介作用影响高中生友谊质量。

纵观各大景区,总是不断地推出新的游玩项目,也开发出很多的营销模式,像乌村不定期推出季卡以及优惠套餐,相应的结合产品的设计推广,但是这些体现在了景区的主要活动上,但旅游纪念品的销售并没有得到相同的待遇。乌村特品屋的纪念品单纯地放在货架上,让游客自己来挑选,不会主动地向旅游者推销,更不要说是营销策略了。

参考文献

崔曦曦,孙晓军,牛更枫.(2016).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对青少年友谊质量的影响: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32(3),294-300.

蔡迪,邹泓,刘艳.(2012).犯罪未成年人友谊质量的特点及其与支持性父母教养方式、情绪智力的关系.中国特殊教育,(9),58-64.

黄翯青,苏彦捷.(2012).共情的毕生发展:一个双过程的视角.心理发展与教育,28(4),434-441.

黄希庭,谭小宏.(2008).中学生责任心的理论构建研究.心理科学,31(1),11-15.

何宁,朱云莉.(2016).自爱与他爱:自恋、共情与内隐利他的关系.心理学报,48(2),199-210.

胡云翔.(2015).父母教养方式、观点采择对高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蒋奖,鲁峥嵘,蒋苾菁,许燕.(2010).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心理发展与教育,26(1),94-99.

李丹,李燕,宗爱东,丁月增.(2005).2岁幼儿移情反应的特点:与自发帮助、气质、亲子互动的关系.心理科学,28(4),961-964.

苏志强,邵景进,张大均,蒲坚.(2017).童年中晚期友谊质量与抑郁的关系:一项纵向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33(4),449-456.

刘方琳,温红博,张云运,董奇.(2011).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焦虑的影响: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男性化特质的中介作用.心理科学,34(6),1390-1396.

刘闯,杨丽珠.(2007).父母教养方式对3-6岁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影响.学前教育研究,(1),56-59.

李明,叶浩生.(2009).责任心的多元内涵与结构及其理论整合.心理发展与教育,25(3),123-128.

梁钰芩,邹泓,孙鹏,张文娟.(2013).青少年人格五因素对其学校人际关系质量的影响.中国特殊教育,(1),68-72.

谭小宏.(2004).中学生责任心问卷的编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重庆.

谭小宏,秦启文.(2005).责任心的心理学研究与展望.心理科学,28(4),991-994.

田录梅,张文新,陈光辉.(2014).父母支持、友谊质量对孤独感和抑郁的影响:检验一个间接效应模型.心理学报,46(2),238-251.

王杰.(2012).小学生自立行为水平与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友谊质量的关系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王明忠,范翠英,周然.(2013).父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孤独感的关系:序列中介效应分析.心理与行为研究,11(5),654-659.

王中会,罗慧兰,张建新.(2006).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人格特点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4(3),315-317.

王明忠,周宗奎,陈武.(2013).父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人际能力:情绪表达能力和社交性的间接效应.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1(2),118-121.

余佳祯.(2018).土族地区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自尊与友谊质量的关系研究.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阎欣.(2012).高中生同伴关系与父母教养方式、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杨丽珠,徐敏,马世超.(2012).小学生同伴接纳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友谊质量的多层级中介效应.心理科学,(1),93-99.

张晓洲,陈福美,吴怡然,苑春永,王耘.(2015).高中生友谊质量对学校孤独感的影响: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3(1),147-149.

赵改,孔繁昌,刘诏君,冯雅萌,黄声普,王亚丹等.(2018).父母情感温暖对青少年感恩的影响:责任心与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34(3),257-263.

周浩,龙立荣.(2004).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心理科学进展,12(6),942-950.

赵显,刘力,张笑笑,向振东,付洪岭.(2012).观点采择:概念、操纵及其对群际关系的影响.心理科学进展,20(12),2079-2088.

张立,毛晋平,张素娴.(2009).高中生责任心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7(11),1362-1365.

张文新,林崇德.(1999).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互动关系的研究.心理学报,31(4),418-427.

张永欣,孙晓军,丁倩,陈武,牛更枫,周宗奎.(2016).儿童人格特质对孤独感的影响:友谊质量的中介效应.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4(1),60-63.

Aluja,A.,Barrio,V.D.,& García,L.F.(2007).Personality,social values,and marital satisfaction as predictors of parents’ rearing styl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Health Psychology,7(3),725-737.

Alyagon,M.(2011).Adolescents’ subtypes of attachment security with fathers and mothers and self-perceptions of socioemotional adjustment.Psychology,2(4),291-299.

Berndt,T.J.,& Perry,T.B.(1986).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friendships as supportive relationship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2(22),640-648.

Blair,B.L.,Perry,N.B.,O’Brien,M.,Calkins,S.D.,Keane,S.P.,& Shanahan,L.(2014).The indirect effects of maternal emotion socialization on friendship quality in middle childhood.Developmental Psychology,50(2),566-576.

Bronfenbrenner,U.(1988).Ecological system theory.R Vasta Annals of Child Development,6,187-249.

Burk,W.J.,& Laursen,B.(2005).Adolescent perceptions of friendship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individual adjust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9(2),156-164.

Chow,C.M.,Ruhl,H.,& Buhrmester,D.(2013).The mediating role ofinterpersonalcompetence between adolescents’ empathy and friendship quality:A dyadic approach.Journal of Adolescence,36(1),191-200.

Crick,N.R.,& Dodge,K.A.(1994).A review and reformulation of soc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chanisms in children’s social adjustment.Psychological Bulletin,115(1),74-101.

Davis,M.H.(1980).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empathy.Catalog of Selected Documents in Psychology,10,85-95.

Davis,K.(2013).Young people’s digital lives:The impact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digital media use on adolescents’ sense of identity.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9(6),2281-2293.

Decety,J.,Michalska,K.J.,& Kinzler,K.D.(2011).The developmentalneuroscienceofmoralsensitivity.Emotion Review,3(3),305-307.

Durkin,K.,& Conti-Ramsden,G.(2010).Language,social behavior,and the quality of friendships in adolescents with and without a history of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Child Development,78(5),1441-1457.

Eisenberg,N.(2006).Social,emotional,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John Wiley & Sons.

Gaertner,A.E.,Fite,P.J.,& Colder,C.R.(2010).Parenting and friendship quality as predictors of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symptoms in early adolescence.Journal of Child&Family Studies,19(1),101-108.

Hayes,A.F.(2012).PROCESS:A versatile computational tool for observed variable mediation,moderation,and conditional process modeling [White paper].Reterieved from.http://www.afhayes.com /public

Helsen,M.,Vollebergh,W.,& Meeus,W.(2000).Social support from parents and friends and emotional problems in adolescence.Journal of Youth&Adolescence,29(3),319-335.

Huston,A.C.,& Bentley,A.C.(2010).Human development in societal context.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61(61),411-437.

Jensen-Campbell,L.A.,& Malcolm,K.T.(2007).The importance of conscientiousness in adolesc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10(3),368-383.

Kingery,J.N.,Erdley,C.A.,& Marshall,K.C.(2011).Peer acceptance and friendship as predictors of early adolescents'adjustment across the middle school transition.Merrill-Palmer Quarterly,57(3),215-243.

Knoester,C,Haynie,D.L.,Stephens,C.M.(2006).Parenting practicesand adolescents'friendship networks.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68(5),1247-1260.

Kokkinos,C.M.,Voulgaridou,I.,& Markos,A.(2016).Personality and relational aggression:Moral disengagement and friendship quality as mediators.Personality&Individual Differences,95,74-79.

Lafontana,K.M.,& Cillessen,A.H.N.(2010).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the priority of perceived status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SocialDevelopment,19(1),130-147.

Laursen,B.,& Collins,W.A.(2009).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during adolescence.In R.M.Lerner& L.Steinberg (Eds.),Handbook of adolescent psychology:Vol.2.Contextual influences on adolescent development (3rd edn.,pp.3-42).Hoboken,NJ:Wiley.

Podsakoff,P.M.,MacKenzie,S.B.,Lee,J.Y.,& Podsakoff,N.P.(2003).Common method biases in behavioral research: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ed remedies.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88(5),879-903.

Quach,A.S.,Epstein,N.B.,Riley,P.J.,Falconier,M.K.,& Fang,X.(2015).Effects of parental warmth and academic pressure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in Chinese adolescents.Journal of Child&Family Studies,24(1),106-116.

Rubin,K.H.,Bukowski,W.M.,& Parker,J.G.(2006).Peer interactions,relationships,and groups.In W.Damon,R.M.Lerner,& N.Eisenberg (Eds.),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Vol.3.Social,emotional,andpersonalitydevelopment (6th ed.,pp.571-645).New York,NY:Wiley.

Smith,R.L.(2009).Social perspective-taking in the friendships of adolescents:implications for friendship quality and emotional adjustment.Dissertations & Theses-Gradworks.Smith,R.L.,& Rose,A.J.(2011).The “cost of caring”

in youths’ friendships:Considering associations among social perspective-taking,co-rumination,and empathetic distres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47(6),1792-803.Song,Y.,& Shi,M.(2017).Associations between empa

thy and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among Chinese un

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Plos One,12(2),1-13.Yang,J.,Wei,D.,Wang,K.,Yi,Z.,& Qiu,J.(2018).Regional gray matter volume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nalemotionalwarmth and gratitude.Neuropsychologia,109,165-172.

Zhou,Q.,Eisenberg,N.,Losoya,S.H.,Fabes,R.A.,Reiser,M.,Guthrie,I.K.,et al.(2002).The relations of parental warmth and positive expressiveness to children’s empathy -related responding and social functioning:A longitudinal study.Child Development,73(3),893-915.

Zhou,H.,Li,Y.,Zhang,B.,& Zeng,M.(201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rcissism and friendship qualities in adolescents:Gender as a moderator.Sex Roles,67(7),452-462.

The impact of parental warmth on friendship qualit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The effect of perspective taking and responsibility play

WANG Yadan,KONG Fanchang,ZHANG Haibo,QIN Jingkuan,HUANG Bo,ZHOU Zongkui
(Key Laboratory of Adolescent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Ministry of Education;School of Psychology,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and Hubei Human Development and Mental Health Key Laboratory,Wuhan 430079)

AbstractA total of 582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asked to complete the Scale of EMBU,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Responsibility Questionnaire and Friendship Quality Questionnaire.This research aimed to test the mediating role of responsibility and perspective taking between parental warmth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friendship qual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parental warmth could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predict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friendship quality; (2) parental warmth had a direct effect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friendship quality; Parental warmth could also indirectly affect high school students’friendship quality through the chain mediating effect of perspective taking and responsibility.It indicated that perspective taking and responsibility are crucial mediator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ental warmth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friendship quality.

Key wordshigh school students; parental warmth; friendship quality; perspective taking; responsibility

通讯作者:孔繁昌,男,副教授,博士。Email:kfcpsy@mail.ccnu.edu.cn

标签:;  ;  ;  ;  ;  ;  ;  ;  ;  ;  ;  

王亚丹:父母情感温暖对高中生友谊质量的影响:观点采择和责任心的作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