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动学研究论文_刘婧琳,吴春暖,王冠元,代文兵,张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药动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川芎,芍药,纳米,散体,牡丹皮,延胡索,内酯。

药动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婧琳,吴春暖,王冠元,代文兵,张洁[1](2019)在《缬沙坦纳米骨架系统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HPLC法研究缬沙坦纳米骨架系统在SD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BDS Hypercil C_(18)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01 mol/L磷酸二氢钾(44∶24∶32);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取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2组,按照缬沙坦20 mg/kg分别ig缬沙坦胶囊和缬沙坦纳米骨架系统,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采用DAS 2.1.1软件计算主要动力学参数C_(max)、t_(max)、AUC、F。结果缬沙坦在0.481~48.1μg/mL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为0.4μg/mL,准确度、灵敏度、精密度和专属性均符合体内分析方法学要求。缬沙坦纳米骨架系统药时曲线下面积比缬沙坦胶囊提高154.78%,显着提高缬沙坦的体内生物利用度。结论缬沙坦纳米骨架系统血药浓度变化相对较为平缓,有望成为难溶性药物的新型给药方式。(本文来源于《现代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12期)

曹伶俐,杨宁辉,张智强[2](2019)在《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药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和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溶剂挥发法制备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X-射线衍射分析晶型,测定溶出率及累积溶出度。大鼠灌胃给药后,HPLC法测定大黄酸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黄酸在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中均以无定型状态存在,溶出率和累积溶出度有所增加,在后者中更明显。与原料药比较,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C_(max)、AUC_(0~)_t、AUC_(0~∞)显着升高(P<0.05,P<0.01),以后者更明显(P<0.05),两者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到271.43%、468.83%。结论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均可促进大黄酸口服吸收,后者效果更佳。(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9年12期)

李阳杰,周敬[3](2019)在《延胡索乙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延胡索乙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药动学行为。方法乳化-超声法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后,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情况。12只大鼠灌胃给药(30 mg/kg)后眼眶静脉取血,测定延胡索乙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包封率为(82.38±0.69)%,载药量为(12.46±0.31)%,粒径为(193.57±7.14)nm,PDI为(0.171±0.055),Zeta电位为(-19.4±1.3)mV,在体外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符合Weibull释药模型。与原料药比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_(max)显着延后(P<0.05),C_(max)显着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到200.13%。结论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显着促进延胡索乙素体内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9年12期)

胡欣彤,丁丽琴,李巍,邱峰[4](2019)在《大鼠ig牡丹皮提取物后丹皮酚及其代谢产物的药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ig给予大鼠牡丹皮提取物后,丹皮酚及4种主要代谢产物M1~M4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SD雄性大鼠ig给予不同剂量(0.5、1.0、2.0g/kg)牡丹皮提取物,于各时间点从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收集血浆样品;ig给予1.0g/kg的牡丹皮提取物,按相应时间段收集大鼠尿液、胆汁和粪便样品。生物样品用乙腈(含0.1%甲酸)沉淀蛋白的方法处理,用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检测生物样品中丹皮酚及其4种代谢产物质量浓度。结果建立的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符合分析要求。ig给予大鼠不同剂量(0.5、1.0、2.0 g/kg)牡丹皮提取物后,丹皮酚的tmax分别为(0.15±0.08)、(0.33±0.19)、(0.31±0.13)h;t1/2为(1.16±0.37)、(1.19±0.45)、(1.24±0.35)h;Cmax和AUC0~t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具有剂量依赖性。M1~M4在给药后1 h内也相继达到峰浓度。ig给予1.0 g/kg的牡丹皮提取物后,丹皮酚的代谢产物主要排泄方式为尿液>胆汁>粪便。结论大鼠ig给予牡丹皮提取物后,丹皮酚具有快速吸收、代谢及消除的特点,丹皮酚主要通过尿液途径以代谢产物形式排泄。(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24期)

马广立,许羚,陈锐,陈渊成,赵维[5](2019)在《新药研发中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的一般考虑》一文中研究指出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以及基于此之上的量效关系研究已成为新药研发与监管的工具与重要组成部分。将其有机地嵌入新药研发和评审过程中,将能够使研发和评审更为高效,并回答一些传统药动学/药效学无法回答的问题。作为专家共识,本文对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在新药研发与评审中的应用、试验设计、模型分析方法、分析结果的质量控制与研究报告内容进行了论述。作者们期望本文能为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在我国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提供积极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期刊2019年11期)

邓阳,肖亦莎,李昕,张毕奎,颜苗[6](2019)在《藤茶中杨梅素、二氢杨梅素及其乙酰化衍生物在SD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SD大鼠血浆中杨梅素(myricetin,MY)和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的浓度,将其运用到药动学研究,并评价DMY乙酰化衍生物是否改善生物利用度。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灌胃DMY (100 mg·kg~(-1),相当于9 375.0μmo·L~(-1))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生理盐水溶液,以及等摩尔剂量的DMY-1、DMY-2、MY。于给药前0.0 h和给药后0.08,0.17,0.25,0.33,0.50,0.75,1.0,2.0,4.0,6.0,8.0,12.0 h尾静脉断尾采血200μL,血浆样品经0.1%甲酸-乙腈沉淀蛋白,内标法定量,DAS3.0和SPSS统计分析得到药动学参数和曲线。结果:低、中、高的质控样品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0.2%;DMY和MY的基质效应分别为98.3%~105.5%、98.0%~108.1%;萃取回收率分别为99.4%~103.0%、95.0%~99.7%,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检测的要求;DMY-2和DMY-1组相比于DMY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47.22%,10.70%,表明口服灌胃给药DMY相对生物利用度要高出乙酰化衍生物组。结论:本研究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DMY和MY的LC-MS/MS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能够满足生物样品分析检测的要求,可应用于MY、DMY及其衍生物的药动学研究,也可为DMY结构修饰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章芳珍,吴德玲,赵宏苏,许凤清,张伟[7](2019)在《苯甲酰芍药苷灌胃给药的代谢产物芍药苷的药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苯甲酰芍药苷灌胃给药后的代谢产物芍药苷的药动学特征。方法苯甲酰芍药苷分别在人工胃肠液及大鼠全血中孵育,采用UPLC-Q-TOF-MS/MS法检测苯甲酰芍药苷的代谢产物;采用UPLC法检测正常大鼠灌胃150 mg·kg-1的苯甲酰芍药苷后不同时间点血浆样品内的芍药苷及苯甲酰芍药苷水平,使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在人工胃肠液孵育样品中只检测到苯甲酰芍药苷原型,在全血孵育6个时间点的样品中均检测到苯甲酰芍药苷原型及其代谢产物芍药苷;给大鼠灌胃苯甲酰芍药苷后,得到的代谢产物芍药苷的达峰浓度(Cmax)为(13.08±1.24)μg·mL-1,达峰时间(Tmax)为5 min。结论全血孵育实验可检测到苯甲酰芍药苷的代谢产物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灌胃给药后,得到代谢产物芍药苷的药-时曲线及药动学参数,揭示了苯甲酰芍药苷灌胃给药后的体内药动学特点,为苯甲酰芍药苷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2019年12期)

喻斌,阮鸣,姚瑶,卢金福,许惠琴[8](2019)在《冰片对川芎注射液中洋川芎内酯Ⅰ不同脑区脑内药动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冰片对川芎注射液中洋川芎内酯Ⅰ不同脑区脑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川芎组和川芎冰片配伍组。川芎组仅尾静脉注射川芎注射液1.0 g·kg-1(生药量);川芎冰片配伍组灌胃冰片0.08 g·kg-1,同时尾静脉注射川芎注射液1.0 g·kg-1。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和皮层、海马、下丘脑、纹状体4个脑区组织。样本前处理后采用HPLC法测定洋川芎内酯Ⅰ的浓度。结果洋川芎内酯Ⅰ在血浆和4个脑组织中线性关系良好,提取回收率为97.5%~101.3%,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4.77%,稳定性考察为94%~103%。与川芎组比较,川芎冰片配伍组在降低血浆洋川芎内酯Ⅰ AUC的同时,增加皮层和海马的AUC和Cmax、纹状体的AUC(0-∞)和下丘脑的Cmax。各脑区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药物靶向指数(DTⅠ)比较,均为皮层>海马>下丘脑>纹状体。结论冰片可增加川芎注射液中洋川芎内酯Ⅰ在皮层、海马、下丘脑、纹状体组织中的分布。(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2019年12期)

庞博,赵芷含,单国顺,贾天柱,高慧[9](2019)在《UPLC-MS/MS法测定五味子不同炮制品中3种木脂素在大鼠血浆中的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五味子不同炮制品中3种木脂素在大鼠体内的含量差异,为五味子"入补药熟用"提供药动学依据。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五味子、酒五味子、醋五味子3组,每组6只。分别灌胃给予相应五味子水提液2 g·kg-1(为生药量),以牛蒡苷元为内标物,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采用UPLC-MS/MS正离子MRM模式下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的浓度,并对不同时点的血药浓度数据采用DAS 3.2.7软件拟合,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血浆样品中,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80~12.625μg·mL~(-1)(r=0.999 4)、0.125~7.5μg·mL~(-1)(r=0.999 0)、0.160~10.43μg·mL~(-1)(r=0.999 3),日内与日间精密度RSD均≤10.00%,提取回收率均≥85.00%。生品、酒品、醋品中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的Cmax分别为(1.087±0.23)、(2.221±0.366)、(0.914±0.18)mg·L~(-1);(1.067±0.162)、(2.25±0.293)、(1.171±0.28)mg·L~(-1);(4.95±0.655)、(6.349±0.679)、(3.347±0.693)mg·L~(-1)。AUC(0-t)分别为(15.54±3.41)、(26.84±5.23)、(12.12±0.96)mg·h·L~(-1);(12.11±2.04)、(26.90±2.76)、(10.55±1.34)mg·h·L~(-1);(45.79±4.61)、(60.97±6.42)、(30.64±5.13)mg·h·L~(-1)。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快速准确。酒五味子中3种木脂素在血浆中的含量均高于生品和醋品,可从药动学角度为酒五味子"入补药熟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2019年11期)

陶宏,宗士兰,王春奎[10](2019)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大鼠中的麻醉效果和药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大鼠中的麻醉效果和药动学特征。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B~F组分别尾静脉注射舒芬太尼20、 40、 80、 160、 320μg·kg-1, A组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测定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夹趾反射消失和恢复的时间以评价麻醉效果,测定翻正反射恢复后共济失调时间以观察麻醉恢复程度,同时监测麻醉期间大鼠的心率、呼吸频率、体温并检测麻醉结束后大鼠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法定量检测给药后大鼠血浆中舒芬太尼的浓度,拟合药动学曲线。结果随着舒芬太尼的剂量增加,大鼠翻正反射和夹趾反射的消失时间缩短,恢复时间增长,共济失调期相应延长。D~F组B麻醉起效时间和达到深度麻醉的时间均显着短于B组(P<0.05),而深度麻醉、麻醉维持时间及麻醉恢复时间均显着长于B组(P<0.05)。注射后E、F组大鼠的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显着降低,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显着高于A组(P<0.05), D组大鼠生命活动正常,与A组相比ALT和AST无显着增高(P>0.05)。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大鼠体内的半衰期相近,约为2.2h。结论舒芬太尼80μg·kg-1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和体内安全性,是大鼠麻醉的合适浓度,且给药剂量不影响舒芬太尼在大鼠体内的半衰期。(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药动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制备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和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溶剂挥发法制备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X-射线衍射分析晶型,测定溶出率及累积溶出度。大鼠灌胃给药后,HPLC法测定大黄酸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黄酸在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中均以无定型状态存在,溶出率和累积溶出度有所增加,在后者中更明显。与原料药比较,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C_(max)、AUC_(0~)_t、AUC_(0~∞)显着升高(P<0.05,P<0.01),以后者更明显(P<0.05),两者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到271.43%、468.83%。结论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均可促进大黄酸口服吸收,后者效果更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药动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刘婧琳,吴春暖,王冠元,代文兵,张洁.缬沙坦纳米骨架系统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

[2].曹伶俐,杨宁辉,张智强.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药动学研究[J].中成药.2019

[3].李阳杰,周敬.延胡索乙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J].中成药.2019

[4].胡欣彤,丁丽琴,李巍,邱峰.大鼠ig牡丹皮提取物后丹皮酚及其代谢产物的药动学研究[J].中草药.2019

[5].马广立,许羚,陈锐,陈渊成,赵维.新药研发中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研究的一般考虑[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9

[6].邓阳,肖亦莎,李昕,张毕奎,颜苗.藤茶中杨梅素、二氢杨梅素及其乙酰化衍生物在SD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

[7].章芳珍,吴德玲,赵宏苏,许凤清,张伟.苯甲酰芍药苷灌胃给药的代谢产物芍药苷的药动学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9

[8].喻斌,阮鸣,姚瑶,卢金福,许惠琴.冰片对川芎注射液中洋川芎内酯Ⅰ不同脑区脑内药动学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9

[9].庞博,赵芷含,单国顺,贾天柱,高慧.UPLC-MS/MS法测定五味子不同炮制品中3种木脂素在大鼠血浆中的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9

[10].陶宏,宗士兰,王春奎.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大鼠中的麻醉效果和药动学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枳壳提取物口服给药后柚皮苷药时曲线...美托拉宗裂解途径解析:MS图谱中得到美...、HPLC/MS/MS法测得的美托拉宗在人血浆...、单次口服美托拉宗0.5mg后美托拉宗的...、单次口服美托拉宗1mg后美托拉宗的药...、单次口服美托拉宗2.0mg后美托拉宗的...

标签:;  ;  ;  ;  ;  ;  ;  

药动学研究论文_刘婧琳,吴春暖,王冠元,代文兵,张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