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类白细胞介素论文-杜林波,王洪兵,廖凡达,刘丹虹,王璇

病毒类白细胞介素论文-杜林波,王洪兵,廖凡达,刘丹虹,王璇

导读:本文包含了病毒类白细胞介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细胞介素-8,单核苷酸多态性,呼吸道合胞病毒,急性支气管炎

病毒类白细胞介素论文文献综述

杜林波,王洪兵,廖凡达,刘丹虹,王璇[1](2019)在《白细胞介素-8基因多态性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发的急性支气管炎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基因多态性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发的急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预测疾病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3-9月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发的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病例组)以及30名健康儿童(对照组),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病例组分为轻症组(n=52)与中重症组(n=28)。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叁组受试者血清IL-8表达;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测定叁组受试者IL-8基因-251、781多态性位点基因型,计算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受试者血清IL-8表达[(4.35±0.84)] pg/ml低于其余两组,轻症组[(7.63±1.31)] pg/ml低于中重症组[(10.22±1.85)] pg/ml(P<0.05)。对照组受试者IL-8基因-251位点AA基因型频率(6.67%)低于其余两个病例组(23.08%、28.57%)(P<0.05)。对照组受试者IL-8基因-251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33.33%)低于其余两个病例组(51.92%、55.38%)(P<0.05)。连锁分析结果显示,IL-8基因-251位点A等位基因与781位点C等位基因为紧密连锁,其共同组成的AC单体型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发的急性支气管炎疾病易感性以及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IL-8基因-251、781位点的AC单体型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发的急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儿童保健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张茜,谢丽[2](2019)在《白细胞介素-17、中性粒细胞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中性粒细胞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RSV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4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又根据lowell评分法分为重度组(10例)和轻度组(30例),以经规范治疗后症状缓解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恢复期;另选取同期住院的无喘息的病毒性肺炎9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IL-17水平及呼吸道分泌物中的中性粒细胞浓度,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组与重度组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度组与重度组之间血清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重度组与对照组3组间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其他有核细胞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恢复期)、重度组(恢复期)与对照组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发现,重度组(恢复期)的中性粒细胞降低、淋巴细胞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与中性粒细胞在RSV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其中中性粒细胞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但关于IL-17在疾病轻重分型中尚未发现明显作用。(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9年20期)

赵娜,李静,陈真真,褚祝飞,陈宗波[3](2019)在《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位点-1082A/G、-819C/T和-592C/A多态性与IL-10水平及儿童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13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组91例,重症组46例,另选取行健康体检儿童122例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临床数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10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IL-10基因位点-1082A/G、-819C/T和-592C/A的多态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EV71感染组患儿的-1082位点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更高(P<0.05)。在EV71感染组中,重症组-1082位点AA基因型频率和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轻症组(P<0.05)。两组间IL-10基因位点-819C/T和-592C/A多态性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患儿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IL-10-1082AA基因型、-819 TT基因型和-592 AA基因型与IL-10的低表达有关(P<0.05)。在单倍型构建上,EV71感染组GCC单倍型的频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EV71重症感染组中,ATA单倍型患儿的IL-10水平较其他单倍型显着降低,而GCC患儿的IL-10水平较其他单倍型显着升高(P<0.05);轻症组和健康对照组各单倍型间的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基因多态性与IL-10表达水平及EV71感染严重程度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8):789-795](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沈敏,吴坤亮,何晶,周云,周贵忠[4](2019)在《血清白细胞介素-37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中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HBV-ACLF的患者81例(HBV-ACLB组),其中早期25例、中期32例、晚期24例。同时纳入同期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例(CHB组)和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血清IL-37和肝功能指标的差异,分析HBV-ACLF患者血清IL-37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HBV-ACLF组血清IL-37水平显着高于CHB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HBV-ACLF患者晚期组血清IL-37水平显着高于中期组和早期组(P<0.05),中期组显着高于早期组(P<0.05)。HBV-ACLF患者血清IL-37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呈正相关(rs分别为0.52、0.72)。随访2个月,共22例患者发生感染,39例死亡;感染患者和死亡患者血清IL-37水平分别高于非感染患者和存活患者(P<0.05)。结论HBV-ACLF患者血清IL-37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预后。(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9年07期)

李艳芳,杨雪梅,袁媛[5](2019)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T细胞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T细胞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BV感染者286例(急性乙肝患者48例,慢性乙肝患者19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6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感染者血液中HBV-DNA载量,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T细胞分布,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IL-6水平,评价HBV感染者、载量不同HBV感染者的IL-6、T细胞水平及其和HBV-DNA载量的关系。结果急性组、慢性组、乙肝肝硬化组的CD3~+、CD4~+、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CD8~+高于对照组;随疾病进展,CD3~+、CD4~+和CD4~+/CD8~+逐渐降低,CD8~+、HBV-DNA载量、IL-6水平逐渐升高,各组CD3~+、CD4~+、CD8~+、CD4~+/CD8~+、HBV-DNA载量、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载量组CD3~+、CD4~+、CD4~+/CD8~+低于阴性组(P<0.05),CD8~+明显高于阴性组,随HBV-DNA载量增加,CD3~+、CD4~+和CD4~+/CD8~+逐渐降低,CD8~+、IL-6逐渐升高,各组CD3~+、CD4~+、CD8~+和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HBV感染者CD3~+、CD4~+、CD4~+/CD8~+、HBV-DNA载量与IL-6正相关,CD8~+与IL-6负相关(P<0.05)。结论 HBV感染者CD3~+、CD4~+和CD4~+/CD8~+明显降低,CD8~+、IL-6明显升高,T细胞及IL-6水平与疾病类型、HBV-DNA载量有密切关系。(本文来源于《成都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艳,王燕,赵斯钰,王治静,汪东[6](2019)在《白细胞介素-7在肠道病毒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表达及对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7(IL-7)在肠道病毒71感染(EV71)所致的手足口病(HFMD)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表达,研究IL-7对CD8~+T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入组EV71感染所致的HFMD患儿48例(轻症HFMD 27例、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重症HFMD 21例),同时入组9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HC)。分离血浆,纯化CD8~+T细胞,对重症HFMD患儿行腰椎穿刺术取脑脊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和脑脊液中IL-7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127 mRNA相对表达量。使用重组人IL-7刺激纯化的CD8~+T细胞,观察分泌细胞增殖、分泌细胞因子和IL-7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变化。建立CD8~+T细胞和EV71感染的U-87MG细胞的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共培养系统,观察重组人IL-7对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重症HFMD患儿血浆中IL-7的表达水平较轻症HFMD和HC显着下降(P<0.000 1)。脑脊液IL-7水平在影像学正常和异常的重症HFMD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8)。CD8~+T细胞绝对计数及CD127 mRNA在CD8~+T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在HC、轻症HFMD和重症HFMD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人IL-7刺激不影响重症HFMD患儿外周血纯化的CD8~+T细胞的增殖,但可显着增加CD8~+T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同时CD8~+T细胞中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5的磷酸化及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3的表达均显着升高。重组人IL-7刺激可增强重症HFMD患儿CD8~+T细胞的细胞杀伤功能,主要表现为IL-7刺激后直接接触培养系统中靶细胞的死亡比例以及分泌IFN-γ和TNF-α的水平增加,而间接接触培养细胞中靶细胞死亡比例未见显着变化。结论 IL-7在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重症HFMD患儿中的表达降低可能影响CD8~+T细胞的杀伤功能。(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张萌[7](2019)在《携带人白细胞介素29基因的5型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癌症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引起细胞异常增殖所致,其分子学基础是DNA突变导致基因表达调控体系的失衡。肿瘤的治疗方法除叁大传统疗法: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外,包括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在内的生物治疗等治疗方法也正在迅速发展中。因为单一治疗方法难以有效延长中晚期肿瘤患者生存期,因此多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是临床医生常用的治疗方案。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每年约20多万人死于食管癌。食管癌发病机制较复杂,且多种调控因子共同参与细胞癌变。对于临床分期较早的患者,根治性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或者一些高龄老年患者已无法耐受手术治疗,而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为联合放化疗提供了可行性的选择方案。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基因治疗已逐渐应用至临床治疗中。基因治疗成功与否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疗基因能否被有效传递,因此,基因治疗需要有效的载体。目前比较成熟的病毒载体主要有腺病毒、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及痘苗病毒等,均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基因治疗的动物或临床研究中。因腺病毒载体具有只表达目的基因且不产生病毒、安全性高等优点,故本研究中采用腺病毒作为目的基因的载体。人白细胞介素-29(interleukin-29,IL-29)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长臂(19q13.13),其mRNA全长856 bp,其开放阅读框为603 bp,它是IL-10细胞因子超家族的一员。IL-29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有抗病毒、抗增殖以及免疫调节等。但鉴于细胞因子在临床应用的弊端,即细胞因子分子量较小和作用半衰期短等应用限制性,本研究旨在对IL-29基因通过分子克隆技术进行重组,构建携带IL-29基因的5型腺病毒载体(pAd5-IL-29),制备重组腺病毒(Ad5-IL-29),并探究Ad5-IL-29在食管癌细胞系介导的抗增殖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本研究将为Ad5-IL-29介导的食管癌基因治疗的临床前研究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1 pAd5-IL-29的构建:根据IL-29基因可被诱导表达,用干扰素诱导剂poly I:C刺激HaCaT细胞,经RT-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即IL-29基因片段,纯化回收PCR产物。将IL-29基因片段与pCR2.1质粒载体连接,连接产物经Nhe I酶和Hind III酶双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用Kpn I酶和Not I酶依次酶切pCR2.1-IL-29得到的IL-29基因片段,将其构建入经同种酶切的穿梭载体pShuttle2中,转化扩增后提取质粒pShuttle2-IL-29。用Hinc II酶和Nco I酶分别酶切pShuttle2-IL-29进行酶切鉴定。用I-Ceu I酶和PI-Sce I酶双酶切质粒pShuttle2-LacZ、pShuttle2-IL-29和pAd5,质粒pShuttle2-LacZ和pShuttle2-IL-29的酶切产物分别与pAd5的酶切产物连接,Swa I酶分别消化连接产物,转化扩增后分别提取质粒pAd5-LacZ和pAd5-IL-29。Hind III酶酶切pAd5-LacZ和pAd5-IL-29进行酶切鉴定。2 pAd5-IL-29转染293细胞及Ad5-IL-29的制备:携带有编码LacZ和IL-29基因序列的腺病毒载体分别经Pac I酶酶切后,用脂质体法分别转染到包装细胞人肾上皮细胞系293细胞中,待病理性细胞死亡效应出现后,提取病毒即分别携带有编码LacZ和IL-29基因序列的重组腺病毒Ad5-LacZ和Ad5-IL-29,共叁次感染293细胞后,即大量扩增病毒至需要量。用Adeno-X~(TM) virus purification kits(BD Biosciences,Clontech)纯化Ad5-LacZ和Ad5-IL-29,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法(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_(50))测定病毒滴度。用KARBER公式计算病毒滴度:T=10~(1+d(s-0.5))。3 Western Blot方法鉴定IL-29的表达:将对照组Ad5-LacZ和实验组Ad5-IL-29以MOI=3000感染食管癌细胞YES2,收集上清,煮沸变性后,经SDS-PAGE后转膜,5%脱脂奶粉封闭,单克隆抗体anti-hIL-29(R&D Systems)及相应二抗孵育后ECL显影。4细胞增殖率检测:对照组Ad5-LacZ与实验组Ad5-IL-29分别以不同的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0、30、100、300、1000和3000感染不同的食管癌细胞TE1、TE2、TE10、YES2、YES5和YES6,每个样本3个重复实验,用酶标仪于450 nm波长处读取OD值。根据测定的OD值,计算细胞增殖率。5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改变:对照组Ad5-LacZ与实验组Ad5-I L-29分别以MOI=3000感染食管癌细胞YES2,每个样本3个重复实验,于培养后24 h和48 h,经碘化丙啶染色,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改变情况。6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各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数据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方差齐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方差不齐的数据则采用非参数检验,需要进一步比较的数据组以最小显着差法(Student-Newman-Keuls,SNK)作两两比较,每组实验不少于3个独立的重复样本,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pAd5-LacZ和pAd5-IL-29的构建克隆IL-29基因并构建质粒pCR2.1-IL-29,经测序鉴定,IL-29基因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基因序列一致(IL-29:AY129150);经Kpn I酶和Not I酶依次酶切pCR2.1-IL-29得到IL-29基因片段,并将其亚克隆入经同种酶酶切的穿梭载体pShuttle2中。I-Ceu I酶和PI-Sce I酶双酶切质粒pShuttle2-LacZ、pShuttle2-IL-29和pAd5,pShuttle2-IL-29和pShuttle2-LacZ的酶切产物分别与pAd5的酶切产物连接,构建了pAd5-LacZ和pAd5-IL-29。2 Ad5-LacZ和Ad5-IL-29的制备及IL-29的表达鉴定通过脂质体法将pAd5-LacZ和pAd5-IL-29分别转染入293细胞中,共叁次感染293细胞后,扩增、提取及纯化了Ad5-LacZ和Ad5-IL-29,分别进行了滴度测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没有相应的条带出现,而实验组中检测到分子量约23 kDa的特异蛋白条带,提示pAd5-IL-29构建成功,且IL-29可在Ad5-IL-29感染的食管癌细胞株YES2中表达。3 Ad5-IL-29介导的抗增殖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3.1 Ad5-IL-29抑制不同食管癌细胞增殖的情况与Ad5-LacZ处理组相比,随着MOI的增高,Ad5-IL-29处理组中各细胞的增殖率均不同程度下降,而在TE1、TE10和YES6细胞中增殖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E2、YES2和YES5细胞中增殖率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抑制细胞增殖方面,与Ad5-LacZ相比,Ad5-IL-29可抑制TE2、YES2和YES5细胞增殖,但在TE1、TE10和YES6细胞中未发现其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3.2 Ad5-IL-29对YES2细胞的细胞周期影响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敏感细胞株YES2中细胞周期改变情况,结果显示,处理YES2细胞48 h后,实验组Ad5-IL-29与对照组Ad5-LacZ相比,sub-G1期和S期比例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高(P<0.05)。结论:1可构建pAd5-IL-29,IL-29可在Ad5-IL-29感染的食管癌细胞株YES2中表达。2 Ad5-IL-29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但不同食管癌细胞株对其介导的抗增殖作用敏感性不同。在对其抗增殖作用敏感的食管癌细胞株中,其抗增殖作用的机制可能是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S期阻滞。(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范毛川,杨晓亮,朱峰,余沁楠,郭康[8](2019)在《腺病毒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4对肾癌细胞株786-O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腺病毒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4(IL-24)对肾癌细胞株786-O细胞的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肾癌细胞株786-O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转染腺病毒重组人IL-24对照组)及实验组(转染腺病毒重组人IL-24组)。取对数生长期肾癌细胞株786-O,构建腺病毒重组人IL-24及对照并转染至肾癌细胞株786-O实验组细胞及阴性对照组细胞。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肾癌细胞株786-O生长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肾癌细胞株786-O凋亡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肾癌细胞株786-O中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肾癌细胞株786-O细胞增殖能力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肾癌细胞株786-O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肾癌细胞株786-O细胞中MMP-9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肾癌细胞株786-O细胞增殖能力、细胞膜表面磷脂酰丝氨酸表达水平、MMP-9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染腺病毒重组人IL-24可抑制肾癌细胞株786-O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腺病毒重组人IL-24可能通过下调MMP-9诱导肾癌细胞株786-O细胞的凋亡。(本文来源于《河南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任其奎,孙其玉,田兆菊,田景惠[9](2019)在《白细胞介素-32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病毒感染性疾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很多病毒感染性疾病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白细胞介素-32(IL-3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主要是由淋巴细胞、外周血单核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分泌,是促炎症性细胞因子。IL-32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多种病毒感染有关,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文主要综述IL-32的来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谢文,段勇威,鲍腾飞,徐献群[10](2018)在《甲型流感病毒对白细胞介素-35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甲型流感病毒(IAV)对白细胞介素-35(IL-35)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8例IAV感染患者(患者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IL-35的水平,以流感病毒H3N2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设为流感细胞组,未感染H3N2的PBMC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p35和EBI3mRNA和蛋白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IL-35的含量。结果:患者组IL-35血清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78.40±28.90pg/ml vs 30.60±17.80pg/ml),流感细胞感染组EBI3和p35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细胞组高(mRNA:EBI3为2.32±0.28vs 0.75±0.13,p35为1.83±0.23vs 0.94±0.17;蛋白:EBI3为1.25±0.11vs 0.56±0.06,p35为1.34±0.13vs 0.69±0.10),流感细胞感染组细胞培养液中IL-35亦高于对照细胞组(67.35±9.20pg/ml vs 25.62±6.4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可引起体内IL-35表达升高。(本文来源于《微循环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病毒类白细胞介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中性粒细胞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RSV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4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观察组又根据lowell评分法分为重度组(10例)和轻度组(30例),以经规范治疗后症状缓解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恢复期;另选取同期住院的无喘息的病毒性肺炎9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IL-17水平及呼吸道分泌物中的中性粒细胞浓度,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轻度组与重度组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度组与重度组之间血清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重度组与对照组3组间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其他有核细胞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恢复期)、重度组(恢复期)与对照组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发现,重度组(恢复期)的中性粒细胞降低、淋巴细胞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与中性粒细胞在RSV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其中中性粒细胞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但关于IL-17在疾病轻重分型中尚未发现明显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病毒类白细胞介素论文参考文献

[1].杜林波,王洪兵,廖凡达,刘丹虹,王璇.白细胞介素-8基因多态性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发的急性支气管炎相关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

[2].张茜,谢丽.白细胞介素-17、中性粒细胞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9

[3].赵娜,李静,陈真真,褚祝飞,陈宗波.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

[4].沈敏,吴坤亮,何晶,周云,周贵忠.血清白细胞介素-37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天津医药.2019

[5].李艳芳,杨雪梅,袁媛.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T细胞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9

[6].张艳,王燕,赵斯钰,王治静,汪东.白细胞介素-7在肠道病毒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中的表达及对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J].免疫学杂志.2019

[7].张萌.携带人白细胞介素29基因的5型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D].河北医科大学.2019

[8].范毛川,杨晓亮,朱峰,余沁楠,郭康.腺病毒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4对肾癌细胞株786-O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9

[9].任其奎,孙其玉,田兆菊,田景惠.白细胞介素-32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10].谢文,段勇威,鲍腾飞,徐献群.甲型流感病毒对白细胞介素-35表达的影响[J].微循环学杂志.2018

标签:;  ;  ;  ;  

病毒类白细胞介素论文-杜林波,王洪兵,廖凡达,刘丹虹,王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