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疫苗论文_丁文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治疗疫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免疫,疫苗,树突,细胞,哮喘,佐剂,蛋白。

免疫治疗疫苗论文文献综述

丁文斌[1](2019)在《变应原疫苗免疫治疗对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合并鼻炎患者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变应原疫苗免疫治疗对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合并鼻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合并鼻炎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舒利迭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观察组采用变应原疫苗免疫治疗,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过敏性鼻炎症状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总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 0. 05)。结论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合并鼻炎患者采用变应原疫苗免疫治疗效果理想,可促进患者哮喘及鼻炎症状改善,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王俊轶,肖小军深圳大学医学部过敏反应与免疫学研究所,何翔,张雷,冉琴[2](2019)在《重组粉尘螨抗原纳米疫苗PLGA-Der f2免疫治疗小鼠过敏性哮喘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粉尘螨抗原纳米疫苗PLGA-Der f2免疫治疗小鼠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及机制。方法使用PLGA包裹重组粉尘螨抗原Der f2构建纳米疫苗PLGA-Der f2。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PBS组,n=32)和致敏组(n=32),致敏组再分为哮喘模型组(Asthma组,n=8)、空纳米对照组(PLGA组,n=8)、重组粉尘螨抗原Der f2免疫治疗组(Der f2组,n=8)、PLGA-Der f2纳米疫苗免疫治疗组(PLGA-Der f2组,n=8)。使用粉尘螨粗提液分别对致敏组各组BALB/c小鼠进行致敏、激发,检测各组小鼠气道高反应性;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肺部炎症浸润情况;比较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 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小鼠肺组织研磨上清及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IL-4、IL-13以及血清中的尘螨抗原特异性IgE抗体(sIgE)。结果与Asthma组和PLGA组相比:Der f2组和PLGA-Der f2组小鼠气道高反应性Penh值明显降低(均P<0.05),肺部炎症浸润显着减轻;BAL F中细胞总数(P<0.05)、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减少(P<0.05),血清中抗sIgE显着降低(P<0.05);肺组织研磨上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4、IL-13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粉尘螨抗原Der f2相比,PLGA-Der f2纳米疫苗治疗作用更强(均P<0.05)。结论粉尘螨抗原PLGA-Der f2纳米疫苗免疫治疗作用强于单独使用粉尘螨抗原Der f2。(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陈慧娟,王升启[3](2019)在《乳腺癌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药物及疫苗》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近年来肿瘤的治疗取得较大进展,乳腺癌依旧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杀手。近年来,乳腺癌相关的免疫治疗取得较大进展,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肿瘤突变负荷等肿瘤标志物对乳腺癌免疫治疗具有预测作用,并与乳腺癌的预后相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例如PD-1/PD-L1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抑制剂在乳腺癌中取得极大进展,各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效用。肿瘤疫苗的使用为乳腺癌免疫治疗的另一途径,虽然部分疫苗在临床试验中取得较好成效,但绝大多数仍需深入研究,乳腺癌免疫治疗之途仅为开端,依旧需要大量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乳腺癌免疫治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及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吴侃,卢一平[4](2019)在《个体化多肽疫苗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免疫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体化多肽疫苗(personalized peptide vaccines,PPVs)是指根据肿瘤患者的个体遗传基因结构和功能差异,从一系列候选多肽中选出至多4种与人类白细胞抗原A1亚型(HLA-A1)匹配的多肽,制作成的肿瘤疫苗。与常规多肽疫苗相比较,PPVs能诱导更强大和更快捷的抗肿瘤免疫力。现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PPVs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免疫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明显改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目前,PPVs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与真正的临床应用尚存在一定距离,对于治疗对象的选择、疗效的评估以及联合用药的价值等问题均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本文来源于《首届男性大健康中西医协同创新论坛暨第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9-06)

刘洋,王纯杰,张超越,程莉,刘凤梅[5](2019)在《树突状细胞疫苗在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叁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伴有年轻化的趋势。免疫机制在肿瘤研究进展中有关键作用,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疫苗用于肿瘤免疫治疗已有10余年,然而关于DC疫苗与子宫内膜癌的研究少有报道,本文将对DC疫苗在子宫内膜癌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作一阐述。(本文来源于《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李建龙,王健,史占军[6](2019)在《树突状细胞疫苗抗骨肉瘤免疫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是体内最重要、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PC),且是机体内唯一能激活初始T淋巴细胞的APC,可有效触发诱导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应答。DC参与抗原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以DC为主特别DC疫苗的抗肿瘤疗法已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然而,DC疫苗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骨肉瘤抗原异常表达、MHC-I分子下调以及肿瘤微环境中高浓度免疫抑制因子的存在等原因使得骨肉瘤发生免疫逃逸,限制了DC疫苗的应用。本文现就以DC疫苗及骨肉瘤相关免疫治疗基础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金毅明[7](2019)在《硫酸化可德兰多糖作为树突状细胞疫苗佐剂在实验性肝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其致死率在世界范围内已跃居癌症的第二位。早期肝癌患者可通过部分肝切除术或肝移植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只能通过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或化疗等手段进行姑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肝癌免疫疗法成为了肝癌治疗研究的热点,肝癌的免疫疗法包括细胞因子疗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s,TAAs)靶向疗法等。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疫苗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经肿瘤抗原或肿瘤细胞裂解物(tumor cell lysate,TCL)致敏后作为疫苗使用的DCs,该疫苗是通过诱导机体产生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发挥抗肿瘤效果的。目前已经有大量关于DC疫苗成功应用于癌症治疗的研究被报道,初步证明了DC疫苗对于肝癌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现存的一个问题是多数肿瘤相关抗原是机体自身蛋白质成分,单纯的TAAs产生的免疫刺激信号难以激发机体先天性免疫反应。因而,加入适当的佐剂帮助TAAs刺激活化DC疫苗或许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硫酸化可德兰多糖(curdlan sulfate,CS)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多糖衍生物,将其用作乙肝疫苗佐剂免疫小鼠时,发现CS能显着增强HBsAg的免疫原性,促进抗原递呈细胞及T细胞活化,提高乙肝抗原特异性抗体水平,具有潜在的佐剂开发价值。因此在本课题中,我们制备了不同硫酸化程度和分子量的CS,研究了其体外免疫调节活性并筛选活性最好的CS用作DC疫苗佐剂来治疗肝癌小鼠,以期能发挥佐剂效果增强DC疫苗治疗效果。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采用SO3-吡啶反应体系,通过控制投料比和反应温度制备不同硫酸化程度和分子量的CS;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仪、元素分析仪及多角度激光散射仪对所制备样品进行结构表征。(2)采用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以及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体外活化实验对所制备的样品的进行活性测定,筛选出相对活性最高的CS样品及浓度进行下游DC疫苗佐剂体内活性研究。(3)采用将H22细胞直接接种BALB/c小鼠的方法建立肝癌模型;分别将PBS、未致敏DC、TCL致敏DC、CS活化DC、CS+TCL致敏DC以及TCL+LPS致敏DC疫苗皮下注射模型小鼠,分4周期给药,通过比较瘤体积及监测生存期进行药效学评价。(4)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小鼠肿瘤组织中CD8+T细胞浸润及MHC Ⅰ、MHC Ⅱ、CD86表达水平差异和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测定小鼠肿瘤组织中TNF-α、IFN-γ和TGF-β的mRNA表达差异进行免疫治疗药效学研究。(5)采用dectin-1、TLR2和TLR4受体抑制的方法,测定受体抑制后CS对DCs的活化效果,进行CS用作DC疫苗佐剂的分子机制研究。研究结果与结论:(1)通过控制S03-吡啶投料比例及反应温度成功制备了 4种不同硫酸化程度及分子量的CSs。通过红外光谱、多角度激光散射和元素分析检测,发现通过控制投料比例可以控制硫酸化修饰程度,控制反应温度可以控制可德兰多糖断裂程度,从而控制产物的硫酸化修饰度及分子量。(2)对制备的CSs进行免疫活性研究,发现CSs均具有明显的促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标志分子和共刺激分子表达活性,刺激细胞成熟。(3)对CSs构效关系研究发现,分子量对CS活性影响较弱,而硫酸化程度对CS免疫调节活性影响明显,且硫酸化程度与CS的免疫活性呈正相关。(4)将CS用作树突状细胞疫苗佐剂治疗肝癌小鼠,可显着提高树突状细胞疫苗对肝癌小鼠的治疗作用,降低瘤体积、减小肿瘤重量并延长小鼠生存期。(5)CS佐剂作用后的树突状细胞疫苗,能明显增加肿瘤组织内MHC Ⅰ、MHC Ⅱ和CD86的表达,促进CD8+T细胞浸润。同时明显上调肿瘤组织内免疫增强信号分子TNF-α和IFN-γ的表达,下调免疫抑制信号分子TGF-β的表达。(6)CS用作DC疫苗佐剂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dectin-1不参与CS对DCs的活化,TLR4和TLR2为CS作用受体,其中TLR4为主要作用受体。本课题研究让我们对CS的免疫调节活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对硫酸化修饰改性相关研究有重要参考意义,而且相关成果为CS用作免疫佐剂的应用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本研究期望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策略。(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5)

白海英,温静,王丹,张伟华[8](2019)在《树突状细胞疫苗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近几十年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有了重大突破,但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生物免疫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型模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树突状细胞(DC)作为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能激活静息期的T细胞,诱发天然免疫功能,进而杀伤肿瘤细胞,因此D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当前对DC的生物学特性、肿瘤细胞免疫逃逸、DC的来源和特点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尤其以DC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日益增多。(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9年10期)

刘志礼[9](2019)在《预警素表达的慢病毒疫苗对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的生理屏障、耐药性以及肝癌组织抑制性的微环境导致肝细胞癌成为恶性程度高、临床治疗难度大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于疾病的中晚期,能通过根治手术获益的病人仅有10%-20%。免疫治疗,特别是基于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的免疫疗法在肝细胞癌治疗过程中显示出较大潜力,然而其临床效果依然有限。因此,亟需寻找一种新的治疗策略以提高AFP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激发获得性免疫应答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它可以刺激未致敏的初始T淋巴细胞引发初次免疫应答。而慢病毒在转染非分裂细胞(尤其是DC)方面优于逆转录病毒、腺病毒和腺病毒相关病毒。最近,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域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Nucleosome Binding Domain Protein 1,HMGN1)作为抗肿瘤免疫的增强分子,已被用作一种新型的免疫佐剂,其在胞外可活化DC,并诱导DC的趋化性募集。然而,HMGN1在增强肝细胞癌AFP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方面的潜力尚不清楚。因此,本课题在叁种肝癌小鼠模型和人肝癌细胞系上对表达有融合蛋白HMGN1和AFP慢病毒疫苗的抑瘤效果进行了系统测试,深入评估了HMGN1在增强AFP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方面的应用潜力,并对慢病毒疫苗的体内分布及抗肿瘤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为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策略。为进一步提高AFP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我们构建了一种编码HMGN1和AFP融合蛋白的慢病毒疫苗(Lenti-HA)。WB检测结果显示:慢病毒可以在宿主细胞中高丰度地表达其携带的靶抗原,并且可以在胰岛素信号肽的引导下将融合蛋白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术和细胞毒实验证明:Lenti-HA可以显着提高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的成熟度,并增强T淋巴细胞的活化能力,以起到更强的杀伤效果。并且在叁种小鼠肝细胞癌模型上,包括皮下、原位和原发肝癌模型,系统测试了Lenti-HA的抗肿瘤效果及对免疫和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作用进行了检测。为验证这一新型疫苗在肝癌患者上应用的可行性,我们在人肝癌细胞系上对Lenti-HA的杀伤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在皮下、原位及原发肝细胞癌小鼠模型以及人肝癌细胞系上,Lenti-HA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并且对人肿瘤细胞进行有效杀伤,说明Lenti-HA能够激活DC进而诱发抗原特异性免疫杀伤。尤为重要的是,Lenti-HA对原发肝癌小鼠的治疗,可以显着改善荷瘤小鼠抑制性的免疫和肿瘤微环境及有效抑制肝脏肿瘤向肺部转移。Lenti-HA能够有效提高AFP表达慢病毒疫苗(Lenti-AFP)的免疫原性。与Lenti-AFP相比,Lenti-HA免疫原性的提高可以显着降低慢病毒的使用剂量达6倍,从而显着提高慢病毒体内治疗的安全性。通过对慢病毒体内分布的检测发现,慢病毒主要分布于腹股沟淋巴结,并且未显示出明显的细胞倾向性。对其作用机制的初步解析发现Lenti-HA可能通过在腹股沟淋巴结招募和活化具有迁移活性的DC细胞尤其是CD103~+DC,从而诱发AFP抗原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此外,我们发现在Lenti-HA治疗过程中CD8~+T淋巴细胞起主导作用,并且记忆性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也在Lenti-HA所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的研究表明:HMGN1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免疫佐剂,能够显着增强AFP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在叁种不同的肝细胞癌小鼠模型上,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尤为重要的是,可以显着提高Lenti-AFP的免疫原性达6倍。并且在原发肝癌小鼠模型上,可以显着的改善免疫和肿瘤微环境。对其机制初探发现:CD8~+T淋巴细胞在Lenti-HA治疗过程中起主要作用,但记忆T细胞及NK细胞也起重要作用。在人肝癌细胞系上也表现为AFP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的增强。本研究为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型候选药物和治疗策略,可加速慢病毒疫苗的临床转化。(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慧怡[10](2018)在《Aβ3-10疫苗早期免疫治疗对Alzheimer病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一种以记忆障碍、认知障碍、执行功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Aβ)沉积,微管相关tau蛋白磷酸化形成神经纤维缠结、突触功能受损,神经元丢失和神经炎症反应。针对AD发病的原因尚未明确,其中“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目前受到广泛的认可。假说认为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D的起病和发展中的中心环节,AD患者机体本身对淀粉样蛋白的清除和蛋白产生之间的失衡诱导了淀粉样蛋白的沉积,继而引起突触损伤、tau蛋白磷酸化、神经炎症反应和神经元坏死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起初人们一直把研究的重点聚焦到清除淀粉样斑块上,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实验结果都证实了清除淀粉样蛋白斑块并不能很好的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病理改变。因此,Aβ寡聚体逐渐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在“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的基础上,有人提出了“淀粉样蛋白寡聚体级联假说”。清除已经形成的淀粉样斑块并不是治疗疾病的首要目的,预防淀粉样蛋白沉积具有更大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仍旧以控制疾病进展为主,以Aβ为靶点的主动和被动免疫治疗是基础试验中研究的主要方向。一些在动物模型上进行的Aβ相关疫苗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接受免疫治疗后,实验动物的Aβ沉积减少,突触损伤和神经炎症反应得到了改善,并且认知学习功能也有所提高。科学家们将一些疫苗开展到临床试验中,但是大多数在前期就以失败告终。在针对AD的研究过程中,转基因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发挥着关键的作用。AD病理改变十分复杂,因此建立能够全面表达AD所有病理改变的动物模型具有很大的难度。最初人们使用较多为APP或tau单转基因和APP/PS1双转基因模型。直至2003年Oddo等人成功建立了APP/PS1/tau叁转基因小鼠,使得研究Aβ与tau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得以实现。这个叁转基因小鼠也是直到目前为止,与AD病理改变最相近的动物模型。小鼠表现为与年龄相关的病理变化,首先可以在脑组织中检测到Aβ产生,随着时间的增加,可以逐渐检测到突触受损、炎症细胞增多以及tau蛋白磷酸化的改变。突触可塑性异常和神经炎症反应都能引起认知功能的损伤,而这两种病理改变也是由上游的可溶性Aβ寡聚体所导致的。因此,通过早期的主动免疫治疗,有效的预防Aβ产生和清除Aβ成为本次的研究重点。同时在清除Aβ的基础上检测下游的突触损伤、tau蛋白和神经炎症反应的改善情况。研究方法:将合成的多肽疫苗Aβ3-10与血蓝蛋白KLH偶联,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免疫叁转基因(APP/PS1/tau)AD模型小鼠,从小鼠1月龄起开始注射,共进行7次免疫。另外一组小鼠以相同方式注射等量的PBS作为阴性对照。在第一次免疫前和每次免疫后通过小鼠内眦静脉采集一定量的血液,离心后取上层血清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Aβ抗体的浓度。在小鼠完成末次免疫后,经心脏生理盐水灌流取出脑组织,右脑用于制备脑匀浆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可溶性和不可溶性Aβ蛋白以及tau蛋白的含量,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组织中Aβ寡聚体含量和突触相关蛋白的含量变化。左侧脑组织用4%多聚甲醛固定后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内外Aβ蛋白和与炎症反应相关的小胶质细胞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程度,并与相同月龄的野生型背景小鼠相互比较。结果: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小鼠血清中抗体的浓度也逐渐升高,在Aβ3-10-KLH进行七次免疫后,小鼠体内产生了较高浓度的抗Aβ抗体。而没有接受免疫的小鼠虽然也有抗体产生,但维持在极低的水平。免疫后小鼠脑组织中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的Aβ的含量均明显降低,tau蛋白含量也明显减少,Aβ寡聚体在Western blot检测里也表现为减少的趋势。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突触前后膜相关的标记蛋白,未接受免疫治疗的小鼠脑组织中突触素、发动蛋白1、PSD-95以及NR2B受体的含量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均有明显的下降,而免疫后的小鼠四种蛋白的含量均有所提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免疫后小鼠脑组织细胞内外的Aβ含量都低于阴性对照组的转基因小鼠。PBS注射的小鼠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程度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而免疫后的小鼠脑组织中的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则明显少于PBS组小鼠。结论:1、在叁转基因小鼠出现AD相关病理改变之前使用新型的Aβ多肽疫苗Aβ3-10-KLH对其进行免疫治疗,末次免疫后血清中产生了较高浓度的Aβ抗体。2、疫苗产生的抗体不仅能够减少与Aβ寡聚体相关的可溶性淀粉样蛋白,也能减少形成沉积斑块的不可溶性的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在脑组织中的含量。3、疫苗减少了APP/PS1/tau叁转基因小鼠脑组织细胞内外Aβ蛋白的含量。4、疫苗对转基因小鼠脑组织的突触产生了有效的保护作用。5、疫苗减少了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从而减轻了炎症反应的程度。6、我们使用Aβ多肽疫苗进行主动免疫治疗不仅减少了Aβ相关的病理改变,也改善了由Aβ继发的与AD关系密切的tau蛋白、突触及神经炎症的病理改变,为“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的成立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8-11-01)

免疫治疗疫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粉尘螨抗原纳米疫苗PLGA-Der f2免疫治疗小鼠过敏性哮喘的疗效及机制。方法使用PLGA包裹重组粉尘螨抗原Der f2构建纳米疫苗PLGA-Der f2。将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PBS组,n=32)和致敏组(n=32),致敏组再分为哮喘模型组(Asthma组,n=8)、空纳米对照组(PLGA组,n=8)、重组粉尘螨抗原Der f2免疫治疗组(Der f2组,n=8)、PLGA-Der f2纳米疫苗免疫治疗组(PLGA-Der f2组,n=8)。使用粉尘螨粗提液分别对致敏组各组BALB/c小鼠进行致敏、激发,检测各组小鼠气道高反应性;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肺部炎症浸润情况;比较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 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小鼠肺组织研磨上清及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IL-4、IL-13以及血清中的尘螨抗原特异性IgE抗体(sIgE)。结果与Asthma组和PLGA组相比:Der f2组和PLGA-Der f2组小鼠气道高反应性Penh值明显降低(均P<0.05),肺部炎症浸润显着减轻;BAL F中细胞总数(P<0.05)、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减少(P<0.05),血清中抗sIgE显着降低(P<0.05);肺组织研磨上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4、IL-13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粉尘螨抗原Der f2相比,PLGA-Der f2纳米疫苗治疗作用更强(均P<0.05)。结论粉尘螨抗原PLGA-Der f2纳米疫苗免疫治疗作用强于单独使用粉尘螨抗原Der f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治疗疫苗论文参考文献

[1].丁文斌.变应原疫苗免疫治疗对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合并鼻炎患者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

[2].王俊轶,肖小军深圳大学医学部过敏反应与免疫学研究所,何翔,张雷,冉琴.重组粉尘螨抗原纳米疫苗PLGA-Derf2免疫治疗小鼠过敏性哮喘的实验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3].陈慧娟,王升启.乳腺癌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药物及疫苗[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9

[4].吴侃,卢一平.个体化多肽疫苗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免疫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C].首届男性大健康中西医协同创新论坛暨第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2019

[5].刘洋,王纯杰,张超越,程莉,刘凤梅.树突状细胞疫苗在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

[6].李建龙,王健,史占军.树突状细胞疫苗抗骨肉瘤免疫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

[7].金毅明.硫酸化可德兰多糖作为树突状细胞疫苗佐剂在实验性肝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9

[8].白海英,温静,王丹,张伟华.树突状细胞疫苗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9

[9].刘志礼.预警素表达的慢病毒疫苗对肝细胞癌免疫治疗的作用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9

[10].张慧怡.Aβ3-10疫苗早期免疫治疗对Alzheimer病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基因表达调控示意图提取纯化HPK1WT和HPK1Mutant蛋白进行...3鼠脑FAT试验结果A.发病小鼠检测结...2不同疫苗对小鼠街毒暴露后治疗效果A....药品专利附表 2006年公开的中国药品发明专...药品专利附表 2006年公开的中国药品发明专...

标签:;  ;  ;  ;  ;  ;  ;  

免疫治疗疫苗论文_丁文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