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对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给予极大肯定和鼓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的要求。“四个坚持”为繁荣文化艺术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意义深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勇于担当培根铸魂的神圣职责,做人民需要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站稳人民立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坚定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用人类最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才引发了中华文明的深刻变革和中国面貌的深刻变化,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研究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各个领域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
水汽是产生暴雨的必要条件,水汽通量是表征水汽输送的重要物理量,它表示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单位面积的水汽含量,代表水汽水平输送的强度,物理意义为每秒钟对于垂直于风向、一厘米宽、一百帕高的截面所流过的水汽克数[14]。水汽通量通常用来判断水汽来源、水汽的输送方向和强度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从850 hPa水汽通量和风场图(图3)可见,“尼伯特”台风在苍南地区引发的暴雨过程水汽由强东南风急流输送,来自东海的水汽通量最高达20 g/(s·hPa·cm),苍南又在台风倒槽曲率最大处附近,可引起大量水汽在该地辐合。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植根于人民群众,始终坚定站稳人民立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哲学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的精神、社会的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现代文明条件下社会实践在精神理论层面上所反映的成果,既是对社会实践的总结,也对社会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搞清楚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只有秉持坚定的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会有所作为;只有植根于人民的沃土之中,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才能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任何否定、偏离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都是错误的,是注定没有出路、没有前途的。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
坚持为人民做学问,回答时代课题和实践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立场问题;是否为人民做学问,这是价值取向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人民的实践,指向人民幸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人民的伟大实践创造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源头活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群众实践是推动我国改革发展的力量之源,群众的实践最丰富最生动,办法与智慧就在群众中。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发展的动力与源泉也无不来自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哲学社会科学扎根于人民,来自于实践;离开了人民群众、离开了社会实践,学术研究就会失去方向和灵魂,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要求我们“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不做“空谈家”、走出“象牙塔”,在人民中汲取养分,为人民群众拿笔杆子,用人民群众这面“镜子”匡正自己的学术追求,提出真知灼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勇于回答时代课题,才能把研究聚合到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聚焦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努力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只有扎根中国大地,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从情感上接近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培养与群众的感情,才能自觉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看问题,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真实的中国,认识真实的问题,把中国的事情搞清楚,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回答时代课题和实践问题,生产出精品奉献人民。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有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为人民立德立言的人文情怀、学术乃天下公器的社会情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学术情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才能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特别是中国70年来的历史巨变和出彩征程,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更好地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新时代中国更加出彩提供强大精神激励。
在当前实验室条件下,初期研究的喷浆速度范围为5~30 m/min,先在较低喷浆速度下研究实际辊壳式流浆箱内部浆流的流动特性,从实际情况的低速状态出发,分析实际浆流流动与仿真研究的误差所在,为仿真模拟提供准确的实际参数,不断提高数值模拟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再逐步提高实验的喷浆速度,用于以后设计更高速的辊壳式流浆箱。
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为社会作出表率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理应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君子之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性,并且推己及人,使大家达到完善的道德境界。做大学问,不仅要自己修德,还要让全社会“明德”,以自身之楷模对社会和他人产生影响力、感染力。“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明德贵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界要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明方向、正导向,转作风、树新风,出精品、育人才,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明德为旨归,修养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把为人为学自觉统一,知行合一,先做人后为学,先立德后立言,为人与为学相得益彰,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不断在学养、涵养、修养方面下功夫,在道德修养、思想境界上追求卓越,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成为新风尚的“示范者”,推动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因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方面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坚守高尚职业道德,以深沉的家国情怀和扎实的学术功力,下苦功、练真功,出精品,做到勤业精业,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成为精神家园的守望者、社会价值的风向标、道德航船的压舱石,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另一方面要自觉认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通过深刻的学理解读、正确的价值阐释,积极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为己任,推动大众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培根铸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 沈 艳)
标签:哲学社会科学论文; 水汽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中国论文; 工作者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科学现状及发展论文; 《社会主义论坛》2019年第4期论文; 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