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级压缩图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图像,小波,遥感,零数,空间,回路,脉冲。
分级压缩图像论文文献综述
刘心宇,干宗良,刘峰[1](2019)在《基于分级子空间回归的压缩人脸图像复原》一文中研究指出人脸图像具有自然图像不具备的对称特征和几何结构相似性。由于人脸图像往往具备非常复杂的角点和纹理特征,因此很难找到一种全局模型将压缩图像映射到原始未压缩图像。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分级子空间回归的压缩人脸复原算法,该算法包括训练和复原两个部分。在训练部分,利用压缩人脸图像的边缘方向分布规律,将压缩-未压缩图像块对划分到多个浅层子空间中。然后对每个基于边缘方向分类的浅层子空间,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得到它的深层子空间,并在每个深层子空间中训练得到相应的线性映射。在复原阶段,对每个输入的压缩图像块分析得到它的边缘方向,从而选择合适的线性映射,得到复原后的输出图像块。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PSNR和SSIM上均优于现有的常用复原算法,并且能够有效地去除压缩失真和锯齿效应,提高视觉效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期刊2019年06期)
石翠萍[2](2016)在《光学遥感图像分级压缩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遥感平台和传感器更加多样化,遥感图像的分辨率不断提高,使得获取的遥感图像数据量剧增。因此,高效的压缩技术在遥感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此外,随着光学遥感图像应用的普及,许多应用不仅要求压缩技术具有较好的压缩性能,还要求支持光学遥感图像的渐进传输和显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光学遥感图像进行高效的分级压缩。现有的分级压缩方法多是针对自然图像进行设计的,并没有考虑到光学遥感图像自身的特点。对于获得的大量的光学遥感数据,如何结合光学遥感图像的特点,对其进行灵活、高效的分级压缩,以满足快速传输、处理,以及有效显示的需求,成为目前遥感图像压缩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围绕光学遥感图像的分级压缩展开研究。图像压缩的核心在于能否对图像数据进行更加集中和有效的表示,故一种好的图像表示方法至关重要。论文先研究了适合光学遥感图像的表示方法,然后从数据组织的角度,研究了适合光学遥感图像的自适应扫描方法。接着,针对大范围场景的光学遥感图像有效显示的需求,研究了基于视觉重要信息保护的编码方法。最后,设计了一套面向可视化应用的光学遥感图像压缩与渐进传输系统。本文的研究对于光学遥感图像分级压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对于面向可视化应用的压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首先,从图像表示的角度,针对光学遥感图像通常细节信息较为丰富,难以有效描述的问题,从多尺度几何分析入手,对适合光学遥感图像的表示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先从方向小波基出发,利用了Tetrolet变换对图像细节保持较好这一特点,结合张量积小波变换对平滑图像能够最优逼近这一性质,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变换的遥感图像表示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更好的对光学遥感图像进行表示。进而,研究了基于自适应方向提升的变换方法,该方法能够自适应的调整滤波器的方向,并对滤波中可能用到的分数像素采用方向插值,能够对光学遥感图像进行有效的稀疏。相比于当前主流的方向提升方法,提出的方法具有更低的复杂度,且降低了边信息的开销。将该表示方法与基于“零树”的编码方法结合后,结果证明能够显着提高光学遥感图像的压缩性能。其次,从数据组织的角度,对适合光学遥感图像的扫描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提高面向渐进传输的数据组织效率。通常,每幅图像都有其自身的内容和分布特点,一概采用固定扫描难以使其得到好的压缩性能。此外,与自然图像相比,光学遥感图像变换后,高频子带内包含的信息更多,且不同子带间信息量相差往往更大,这就导致了固定扫描方式对光学遥感图像的压缩性能影响更大。为了解决该问题,在分析现有扫描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光学遥感图像特性,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扫描方法。该方法同时考虑了图像内容和小波子带特性,经分析后给出不同的子带间扫描顺序和子带内扫描方法,在保证按照重要性扫描的同时,能够尽可能保留光学遥感图像的纹理信息。用扫描后生成的系数序列建立二叉树,并采用二叉树编码器进行编码。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分级压缩的性能,且算法复杂度低,证明了提出的自适应扫描方法的有效性。再次,针对大场景光学遥感图像有效显示的需求,在考虑人眼视觉的基础上,对光学遥感图像的分级压缩方法展开了研究。现有的绝大多数遥感图像压缩方法均是在均方误差意义下设计的,然而,对于与可视化相关的应用,统计意义下的好的压缩性能并不意味着好的视觉质量。因此,在分级压缩过程中,应对视觉重要的信息进行保护,优先编码并传输这些信息。首先研究了基于视网膜的视觉敏感度模型,根据该模型进行基于像素的视觉敏感程度分析,并结合各小波子带的误差检测阈值,得到变换域的视觉敏感度模型。接着,计算变换域的视觉加权掩膜。最后,对于视觉加权后的变换图像,采用提出的自适应扫描方法进行扫描,并进行二叉树编码。经验证,在相同码率下,提出方法能有效改善重建图像的视觉质量,为光学遥感图像可视化提供了可靠保证。最后,针对当前对遥感图像交互式可视化的应用需求,以上面的研究成果为支撑,设计了一套面向可视化的光学遥感图像分级压缩与渐进传输系统。系统重点围绕压缩、解压缩、渐进传输等模块,以及各种接口进行设计。系统采用了离线压缩方式,可实现大量遥感图像入库时的批量压缩,并保证客户端浏览所请求图像的实时性。与传统的基于金字塔结构的方式相比,该系统采用“增量”方式存储码流,降低了需存储的数据量,同时也减少了数据传输时间。此外,研究了断点续传技术,可为大数据量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保障。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客户端请求图像的渐进传输,解码速度快,能较好地满足客户端对光学遥感图像交互式可视化的需求。(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8-01)
陈守宁,郑宝玉,赵玉娟[3](2016)在《基于显着性信息的压缩感知图像可分级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媒体信号在相对不稳定和带宽有限的无线网络环境下,易出现丢包等传输问题,同时码率受限,影响接收端多媒体信号感官质量。图像压缩感知作为一种结合采样和压缩的信号处理理论,具有编码简单,解码复杂的结构特性,适用于能耗受限的传感器无线网络中的多媒体信号采集与传输问题。但是,现有图像压缩感知技术尚存在压缩效率有限,恢复质量不高等问题,同样易受无线传输环境丢包影响。文中针对图像压缩感知压缩效率和无线传输环境下传输质量受限问题,通过运用图像视觉显着性信息判决技术和路径分集技术,对图像关键区域少量的可分级信息冗余增加,进行非对称的信道保护策略,来保障图像中视觉关注较高区域恢复质量。文中提出的基于显着性信息的压缩感知图像可分级编码方法,在无差错情况下,率失真性能优于传统无显着性信息方法,在丢包网络环境下,优于CS-MDC算法。(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苏娟,杨罗,卢俊[4](2014)在《基于视觉注意模型的红外图像分级压缩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红外成像末制导武器人在回路模式中回传图像高压缩比与高保真度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注意模型的红外图像分级压缩方法。在采用视觉注意模型提取得到红外图像显着区域的基础上,按照显着区域、背景区域、过渡区域对图像进行叁级划分,然后根据不同区域图像中信息的重要程度采取不同的压缩方式,进而实现对整幅图像的压缩。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留目标重要信息的同时,大大减少了图像传输的数据量,与传统的整图压缩方法相比,更适用于人在回路的应用场合。(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4年06期)
李建坡,唐宁,朱绪宁[5](2012)在《基于频率分级的指纹图像压缩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指纹图像是由黑白相间的脊线、谷线排列在一起而构成的特殊灰度图像,反复出现的反差边缘、周围的背景区域使得指纹图像具备低、中、高叁种不同的频率成分,本文利用小波包变换和频谱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分级的指纹图像压缩算法,对包含能量最多的低频子图像,采用无损差分脉冲编码(DPCM)算法;对包含能量较少的中频子图像,采用嵌入式小波零数编码(EZW)算法;对包含能量最少的高频子图像,采用集合分裂嵌入块编码(SPECK)算法。仿真实验表明,本算法在保证重建质量的前提下,压缩比平均提高了21.4%左右,逼真度平均提高了6.25%左右。(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2012年03期)
李建坡,唐宁,朱绪宁[6](2012)在《基于小波包变换的指纹图像分级压缩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指纹图像中频分量丰富,高频和低频分量相对较少的特点,利用小波包分析提出了一种指纹图像分级压缩算法。将小波包变换后的指纹图像按能量多少进行分级,对包含能量较多的中频子图像,采用无损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对包含能量较少的低频和高频子图像,采用嵌入式零数编码(EZW)算法;并将压缩图像码流与特征点信息相结合进行图像重建。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在保证重建质量的前提下,比传统的小波零树编码算法压缩比平均提高了约1.832,信噪比平均提高了约4.07,平均运算时间减少了约26%。(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2年19期)
王成龙[7](2010)在《WMSN中分级JPEG图像压缩算法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对多媒体数据的应用需求产生了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Wireless Multimedia Sensor Network, WMSN)。以传输图像为主的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存在两个问题:图像包含冗余数据和无效图像。这两个问题造成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浪费和较大的传输延时。论文中设计分级JPEG图像压缩算法解决该问题。首先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传输图像的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WISS。WISS的设计与实现包括系统架构、节点功能、用户控制端功能。WISS系统架构中自主设计节点W_node担任传输节点。在对标准JPEG图像压缩及其分级特性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分级JPEG图像压缩算法,称为G_JPEG。G_JPEG可以为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提供图像压缩和传输判断的功能。随后在WISS系统的图像节点中实现G_PEG。文章最后对G_JPEG和WISS进行了性能分析。首先分析G_JPEG压缩速度,发现压缩速度不能满足应用需求,针对图像传输节点Intelmote2提出速度优化方案,后经试验检测速度明显提高。然后从压缩比和图像质量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了优化前和优化后的G_JPEG图像压缩算法,得到优化是以牺牲压缩图像质量以提高压缩速度和压缩比的结论。最后测试了系统中W_node节点性能和WISS系统的性能。证明了G_JPEG图像压缩算法是针对传输图像的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中冗余数据和无效图像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0-06-01)
刘立[8](2009)在《基于JPEG2000的遥感图像分级量化压缩》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JPEG2000静态图像压缩标准的基本情况;对遥感图像的相关性以及小波变换域统计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遥感图像的特点。针对其特点,设计了基于JPEG2000无损压缩的高频子带分级量化高保真压缩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案在对遥感图像进行压缩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期刊2009年12期)
黄雪菊,王秀梅,郝常明[9](2006)在《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分级压缩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已有图像压缩算法优势,提出一种新的图像压缩算法———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分级压缩算法。将待压缩图像按频率高低分成若干子图像,根据各子图像包含能量的多少将它们分成3个等级,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压缩算法。包含能量最多的低频子图像称为第1级,采用无损差分脉冲编码调制方式;包含能量较少的高频子图像称为第2级,采用嵌入式零树编码方式;包含能量极少的更高频子图像称为第3级,因其包含的能量极少,不再编码。其优点是压缩比高、算法简单、传输和下载速度快,在传输过程中可随时结束编码而不影响图像质量。(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王相海[10](2006)在《静态图像压缩标准中的可分级编码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像渐进传输、多质量服务以及图像数据库浏览等多分辨率环境下的多媒体应用导致了图像可分级编码思想的产生。本文首先对静态图像可分级编码的含义和种类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主要静态图像压缩国际标准中的可分级编码技术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图像编码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06年01期)
分级压缩图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遥感平台和传感器更加多样化,遥感图像的分辨率不断提高,使得获取的遥感图像数据量剧增。因此,高效的压缩技术在遥感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此外,随着光学遥感图像应用的普及,许多应用不仅要求压缩技术具有较好的压缩性能,还要求支持光学遥感图像的渐进传输和显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光学遥感图像进行高效的分级压缩。现有的分级压缩方法多是针对自然图像进行设计的,并没有考虑到光学遥感图像自身的特点。对于获得的大量的光学遥感数据,如何结合光学遥感图像的特点,对其进行灵活、高效的分级压缩,以满足快速传输、处理,以及有效显示的需求,成为目前遥感图像压缩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围绕光学遥感图像的分级压缩展开研究。图像压缩的核心在于能否对图像数据进行更加集中和有效的表示,故一种好的图像表示方法至关重要。论文先研究了适合光学遥感图像的表示方法,然后从数据组织的角度,研究了适合光学遥感图像的自适应扫描方法。接着,针对大范围场景的光学遥感图像有效显示的需求,研究了基于视觉重要信息保护的编码方法。最后,设计了一套面向可视化应用的光学遥感图像压缩与渐进传输系统。本文的研究对于光学遥感图像分级压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对于面向可视化应用的压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首先,从图像表示的角度,针对光学遥感图像通常细节信息较为丰富,难以有效描述的问题,从多尺度几何分析入手,对适合光学遥感图像的表示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先从方向小波基出发,利用了Tetrolet变换对图像细节保持较好这一特点,结合张量积小波变换对平滑图像能够最优逼近这一性质,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变换的遥感图像表示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更好的对光学遥感图像进行表示。进而,研究了基于自适应方向提升的变换方法,该方法能够自适应的调整滤波器的方向,并对滤波中可能用到的分数像素采用方向插值,能够对光学遥感图像进行有效的稀疏。相比于当前主流的方向提升方法,提出的方法具有更低的复杂度,且降低了边信息的开销。将该表示方法与基于“零树”的编码方法结合后,结果证明能够显着提高光学遥感图像的压缩性能。其次,从数据组织的角度,对适合光学遥感图像的扫描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提高面向渐进传输的数据组织效率。通常,每幅图像都有其自身的内容和分布特点,一概采用固定扫描难以使其得到好的压缩性能。此外,与自然图像相比,光学遥感图像变换后,高频子带内包含的信息更多,且不同子带间信息量相差往往更大,这就导致了固定扫描方式对光学遥感图像的压缩性能影响更大。为了解决该问题,在分析现有扫描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光学遥感图像特性,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扫描方法。该方法同时考虑了图像内容和小波子带特性,经分析后给出不同的子带间扫描顺序和子带内扫描方法,在保证按照重要性扫描的同时,能够尽可能保留光学遥感图像的纹理信息。用扫描后生成的系数序列建立二叉树,并采用二叉树编码器进行编码。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分级压缩的性能,且算法复杂度低,证明了提出的自适应扫描方法的有效性。再次,针对大场景光学遥感图像有效显示的需求,在考虑人眼视觉的基础上,对光学遥感图像的分级压缩方法展开了研究。现有的绝大多数遥感图像压缩方法均是在均方误差意义下设计的,然而,对于与可视化相关的应用,统计意义下的好的压缩性能并不意味着好的视觉质量。因此,在分级压缩过程中,应对视觉重要的信息进行保护,优先编码并传输这些信息。首先研究了基于视网膜的视觉敏感度模型,根据该模型进行基于像素的视觉敏感程度分析,并结合各小波子带的误差检测阈值,得到变换域的视觉敏感度模型。接着,计算变换域的视觉加权掩膜。最后,对于视觉加权后的变换图像,采用提出的自适应扫描方法进行扫描,并进行二叉树编码。经验证,在相同码率下,提出方法能有效改善重建图像的视觉质量,为光学遥感图像可视化提供了可靠保证。最后,针对当前对遥感图像交互式可视化的应用需求,以上面的研究成果为支撑,设计了一套面向可视化的光学遥感图像分级压缩与渐进传输系统。系统重点围绕压缩、解压缩、渐进传输等模块,以及各种接口进行设计。系统采用了离线压缩方式,可实现大量遥感图像入库时的批量压缩,并保证客户端浏览所请求图像的实时性。与传统的基于金字塔结构的方式相比,该系统采用“增量”方式存储码流,降低了需存储的数据量,同时也减少了数据传输时间。此外,研究了断点续传技术,可为大数据量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保障。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客户端请求图像的渐进传输,解码速度快,能较好地满足客户端对光学遥感图像交互式可视化的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级压缩图像论文参考文献
[1].刘心宇,干宗良,刘峰.基于分级子空间回归的压缩人脸图像复原[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9
[2].石翠萍.光学遥感图像分级压缩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3].陈守宁,郑宝玉,赵玉娟.基于显着性信息的压缩感知图像可分级编码[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苏娟,杨罗,卢俊.基于视觉注意模型的红外图像分级压缩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4
[5].李建坡,唐宁,朱绪宁.基于频率分级的指纹图像压缩算法[J].光电工程.2012
[6].李建坡,唐宁,朱绪宁.基于小波包变换的指纹图像分级压缩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
[7].王成龙.WMSN中分级JPEG图像压缩算法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0
[8].刘立.基于JPEG2000的遥感图像分级量化压缩[J].电子科技.2009
[9].黄雪菊,王秀梅,郝常明.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分级压缩算法[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10].王相海.静态图像压缩标准中的可分级编码技术[J].计算机科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