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碳化物相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碳化物,耐热钢,溶质,激光,高速钢,形貌,热力学。
碳化物相变论文文献综述
刘迪[1](2018)在《形变对高速钢M_2C合金碳化物相变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钢是机械制造领域的基础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高速切削工具、高载荷模具等。由于成分、组织及工艺特点,高速钢极易产生以碳化物粗大、分布不均匀为主要特征的组织质量问题。如何细化碳化物尺寸、提高分布均匀性,是制备高品质高速钢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难题。本文利用热模拟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研究了形变量、形变温度等参数对高速钢组织演变及M_2C碳化物相变的影响规律,重点探究了形变增强M_2C碳化物相变的作用机制及动力学行为,以期为实际生产中开发新型高速钢形变热处理工艺提供理论参考。研究了形变量对M_2C碳化物相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速钢形变后,M_2C碳化物内部产生位错、层错等缺陷,位错密度随形变量增大而增加,形变增强M_2C碳化物相变反应,碳化物相变量随形变量增大而增加,同时新相M_6C和MC形成位置由M_2C/基体界面扩展到M_2C碳化物内部。形变产生的碳化物缺陷可为碳化物新相形成提供非均匀形核位置,是形变增强碳化物相变现象的产生原因。研究了形变温度对M_2C碳化物相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形变温度升高,M_2C碳化物相变量增多。形变增强碳化物相变效应随形变温度升高先增强后减弱,这取决于不同温度下位错密度与原子扩散速率的主导作用。其中,1050℃变形时,形变增强碳化物相变效应最显着。研究了形变增强M_2C碳化物相变动力学。以JMA方程为基础,建立了M_2C碳化物相变动力学方程。未变形和40%压缩变形后,M_2C碳化物相变激活能分别为8.62*10~5J和5.71*10~5J,Avarmi常数分别为1.74和1.38。形变使碳化物相变激活能降低,这与形变后M_2C碳化物内部产生位错、层错等晶体缺陷有关。根据碳化物相变Avarmi常数,推断碳化物相变过程是以一维扩散的反应机制进行。(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5-01)
王海轮,余万华,彭冲,夏云峰[2](2016)在《钒对82B钢相变和网状碳化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82B钢添加钒与未添加钒进行对比,重点研究了矾对82B盘条控冷过程中冷却特性和网状碳化物的影响以及细化珠光体的片层间距的原因。研究表明:加钒可以细化珠光体的片层间距,通过析出强化提高产品性能,但会使网碳的严重程度提高,并加重心部偏析,根据钒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工艺可以提高产品性能,并指导82B盘条的实际生产。(本文来源于《江西冶金》期刊2016年04期)
唐恒[3](2010)在《ZG1Cr10MoWVNbN耐热钢的相变及析出碳化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ZG1Cr10MoWVNbN耐热钢为实验材料,通过DSC实验来测该材料在升温和降温阶段的DSC曲线,从而对ZG1Cr10MoWVNbN耐热钢的相变动力学进行分析:利用Thermo-Calc软件对钢中析出物的种类以及析出顺序进行模拟计算;同时采用阳极萃取的方法对时效处理前后钢中所析出的碳化物进行制取,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对碳化物的类型、形貌、尺寸、分布以及碳化物对钢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在升温阶段ZG1Cr10MoWVNbN耐热钢发生的相变分为马氏体→奥氏体和马氏体+奥氏体→奥氏体两个阶段,这两处的相变激活能分别为2785KJ/mol和875KJ/mol;在降温阶段材料发生奥氏体→马氏体转变,发生相变所需的激活能为-55KJ/mol,相变激活能为负值,表明相变的驱动力无限大,马氏体相变为自发反应相变。另外,在升温和降温阶段相变的反应级数n都为1,说明马氏体相变是可逆相变,马氏体向奥氏体转变和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反应机理相同,均为形核和长大过程。经过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的模拟计算发现,ZG1Cr10MoWVNbN耐热钢在400-1600℃时的主要平衡析出相为M23C6、MX和Laves相等。γ→α的平衡开始转变温度约为900℃,平衡转变终了温度为780℃。MX的平衡开始析出温度约为1200℃,M23C6的平衡开始析出温度约为900℃,Laves相大约在700℃时开始析出。经过选区电子衍射和XRD分析发现,该耐热钢内的主要析出相为M23C6、MX和Laves相等。其中,M23C6型碳化物习惯在板条界或板条内析出,其形貌以不规则球形和棒状为主;MC型碳化物则主要以细小球形颗粒或针片状颗粒弥散的分布在晶体内部。在600℃经过1.7万小时的时效处理以后,材料在室温条件下的脆性增加,显微组织结构发生明显的退化。碳化物颗粒在晶界和晶内明显粗化或球化,这正是钢在时效以后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ZG1Cr10MoWVNbN耐热钢的显微组织为板条马氏体结构,马氏体耐热钢的强化机制主要包括马氏体强化、固溶强化、以及碳化物的沉淀强化。在晶内细小弥散分布的MC型碳化物在长期高温时效过程中沉淀析出是ZG1Cr10MoWVNbN耐热钢在高温下能够保持强度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0-12-01)
迟宏宵,马党参,吴立志,张占普,雍岐龙[4](2010)在《M2高速钢中M_2C共晶碳化物的相变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M2高速钢中M2C共晶碳化物分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M2C共晶碳化物的分解程度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温度起主要作用。讨论了M2C共晶碳化物的分解过程,得出其分解特点:M2C共晶碳化物的分解受原子的扩散行为控制;通过原子扩散,在原始M2C共晶碳化物的外层形成M6C碳化物,内层形成MC碳化物。(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0年05期)
周珍妮[5](2008)在《稳恒强磁场对Fe-0.28%C-3.0%Mo合金相变及碳化物析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工业对钢铁材料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如何使用更高效更环保的方法获得综合性能高的钢铁材料成为研究者努力追求的目标。添加微合金元素以改善合金成分和完善加工和热处理工艺是其中主要的两条途径之一。运用强磁场对材料进行热处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伴随着强磁场发生技术的发展,磁场技术的应用得到不断深化和拓展。磁场作为新型的热处理手段必将对钢铁材料研究和开发新材料带来重大的影响,也会对材料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本文采用等温热处理时外加12T强磁场在不同温度等温不同时间的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硬度测试仪等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强磁场对Fe-0.28%C-3.0%Mo合金中铁素体转变、碳化物析出、珠光体转变的影响,并从转变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分析了产生此影响的原因,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在Fe-0.28%C-3.0%Mo合金中,港湾温度附近及以下得到了退化铁素体,产生此种铁素体的形成机制是溶质拖曳效应和激发形核。磁场加速退化铁素体转变动力学、升高退化铁素体转变的TTT曲线港湾温度。没有磁场时Fe-0.28%C-3.0%Mo合金的港湾温度大概在610℃左右,外加强磁场后港湾温度在640℃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强磁场降低固相自由能,降低退化铁素体形核势垒,减轻溶质拖曳效应的结果。采用X射线衍射、高分辨和能谱分析的方法鉴别了碳化物的种类,发现有无磁场下碳化物都有以下叁种:(Fe,Mo)2C、(Fe,Mo)3C、(Fe,Mo)6C;另外,一种碳化物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碳化物。强磁场下碳化物析出种类较单一。强磁场促进碳化物的析出。因为不同碳化物的磁化强度不同,强磁场下被降低的自由能不一样,从而导致了强磁场下碳化物的析出顺序发生了改变。有无磁场时珠光体都呈退化形态。强磁场对珠光体转变的显着特征是磁场缩小珠光体的片层间距。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强磁场升高珠光体转变温度。从理论上很好地分析了和解释了强磁场对珠光体转变产生上述影响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08-05-04)
马永庆,张洋,戴玉梅,高洪涛[6](2006)在《Cr-W-Mo-V高碳中合金钢在αγ相变过程的碳化物转变及形貌》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表明,Cr-W-Mo-V高碳中合金钢加热至αγ温度区附近,M23C6和M3C会逐渐溶解于基体中,缓冷过程逐渐析出M23C6、M3C,并在αγ温度区发生M23C6M6C转变,而球状VC则变化不大,其碳化物超细化主要南溶解、形核的转变过程所引起的。碳化物细化及不均匀程度依赖于碳化物类型及其比例,因此,合理的成分设计是常规锻轧和热处理工艺下获得超细碳化物高碳中合金钢的关键。(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06年S1期)
刘鹏虎,张而耕,关凯书,王志文[7](2002)在《Cr-Ni奥氏体不锈耐热钢中碳化物、σ相变热力学和转变动力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相变热力学和转变动力学出发 ,研究了Cr Ni奥氏体不锈耐热钢中碳化物和σ相的析出过程、相变机制及转变速率 ,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高温脆性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化工机械》期刊2002年02期)
杨庆祥,赵亚坤,廖波,姚枚,郭铁波[8](1998)在《稀土对高铬铸铁碳化物形态及相变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稀土元素对高铬铸铁中碳化物的影响,并对加稀土、不加稀土的高铬铸铁试样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稀土元素能破碎高铬铸铁中的碳化物,使碳化物由网状、长条状向岛状、块状过渡。同时,稀土元素提高了高铬铸铁的固态相变温度并缩短了贝氏体的孕育期。(本文来源于《中国稀土学报》期刊1998年02期)
周融,张祥宝,聂祚仁[9](1996)在《中碳钢激光相变硬化组织中碳化物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H-800透射电子显微镜和D/max-RCx射线衍射仪,对中碳钢激光淬火相变硬化区马氏体上弥散分布的碳化物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相变硬化区的组织为混合型马氏体且其上弥散分布着M3C型碳化物.此类碳化物对淬硬区硬度的提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期刊1996年03期)
陈传忠,孔翠荣,侯绪荣,王世清[10](1995)在《W18Cr4V高速钢激光相变硬化层中碳化物的溶解及碳的扩散》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W18Cr4V高速钢激光相变硬化组织中碳化物的形状、大小和分布、碳的扩散及碳化物的溶解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激光超快速加热相变过程中仍存在碳的扩散,扩散距离约为数百nm,碳化物的溶解主要是通过尖角──均匀溶解机制进行的,另外还存在断裂溶解机制。(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1995年09期)
碳化物相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82B钢添加钒与未添加钒进行对比,重点研究了矾对82B盘条控冷过程中冷却特性和网状碳化物的影响以及细化珠光体的片层间距的原因。研究表明:加钒可以细化珠光体的片层间距,通过析出强化提高产品性能,但会使网碳的严重程度提高,并加重心部偏析,根据钒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工艺可以提高产品性能,并指导82B盘条的实际生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化物相变论文参考文献
[1].刘迪.形变对高速钢M_2C合金碳化物相变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8
[2].王海轮,余万华,彭冲,夏云峰.钒对82B钢相变和网状碳化物的影响[J].江西冶金.2016
[3].唐恒.ZG1Cr10MoWVNbN耐热钢的相变及析出碳化物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4].迟宏宵,马党参,吴立志,张占普,雍岐龙.M2高速钢中M_2C共晶碳化物的相变行为[J].金属热处理.2010
[5].周珍妮.稳恒强磁场对Fe-0.28%C-3.0%Mo合金相变及碳化物析出的影响[D].武汉科技大学.2008
[6].马永庆,张洋,戴玉梅,高洪涛.Cr-W-Mo-V高碳中合金钢在αγ相变过程的碳化物转变及形貌[J].金属热处理.2006
[7].刘鹏虎,张而耕,关凯书,王志文.Cr-Ni奥氏体不锈耐热钢中碳化物、σ相变热力学和转变动力学探讨[J].化工机械.2002
[8].杨庆祥,赵亚坤,廖波,姚枚,郭铁波.稀土对高铬铸铁碳化物形态及相变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稀土学报.1998
[9].周融,张祥宝,聂祚仁.中碳钢激光相变硬化组织中碳化物特性的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1996
[10].陈传忠,孔翠荣,侯绪荣,王世清.W18Cr4V高速钢激光相变硬化层中碳化物的溶解及碳的扩散[J].金属热处理.1995